我们有精神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67 MB
- 文档页数:20
《我们有精神》说课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我们有精神》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中的第二课,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是根据课程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中第2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而编写的。
本课主版教材内容分三个栏目:这样真精神、有精神才好、我们天天有精神。
第一个栏目“这样真精神”呈现了学生生活中典型的五个场景,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在正式场合和日常生活中“有精神”的状态。
第二个栏目“有精神才好”通过两组对比图,让学生体会有精神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栏目“我们天天有精神”意在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经验,讨论怎样才能做到天天有精神,让有精神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教材副本《谁精神?》以绘本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精神”不仅仅指外表,而是外在表现和内在精神的结合。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主版教材第一个栏目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前调查是了解学情的最好方式。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情,课前我通过观察、访谈和家长问卷的形式进行学情了解。
通过观察、访谈,我发现:一年级学生对于“有精神”的理解比较单一,局限于对外在精神的感受,往往认为坐得端正、声音响亮、穿得干净漂亮就是有精神了。
而对内在精神的理解比较欠缺,如他们会认为读书只要读正确就好了,不需要大声朗读;有些学生读书、做作业时姿势做好了,但不够用心;唱歌只要会唱就行,不需要感情投入等等。
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比较懒散,精神面貌不佳。
如,认为孩子写字时坐姿不够端正;阅读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孩子不能长时间保持“有精神”的状态,需要家长提醒等。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基于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对学情的详细了解,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在正式场合、日常生活中有精神的状态;初步了解有精神是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结合。
2.喜欢自己有精神的样子,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有精神才好》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我们有精神》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我们有精神》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中的第二课。
这一课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本节课是第二课《我们有精神》的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保持“有精神”的方法和技能,乐于展示良好的精神面貌,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在正式场合和日常生活中有精神的状态,初步了解“有精神”是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结合,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但由于年龄小,缺乏意志力、自控力,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难以保持正确的姿势。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意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认识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养成正确姿势,保持良好精神面貌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知道有精神能使人身体好、面貌好。
2.学习并掌握保持有精神的方法。
3.展示自己良好的精神面貌,做到天天坚持。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保持有精神的方法【教学难点】展示自己良好的精神面貌,做到天天坚持【活动准备】课件、音频、视频【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同学们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有精神的样子。
今天,老师请大家拿出最有精神的样子,开始我们的学习之旅!今天要学习的是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我们有精神》中的第8到第9页的内容。
下面,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有精神能使人身体好、面貌好。
2.学习并掌握保持有精神的方法。
3.展示自己良好的精神面貌,做到天天坚持。
一、故事导入:饱满的精神对小朋友们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她却不这么认为,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
(播放:欢欢故事的音频)(画外音:有一个淘气的小朋友,她叫欢欢,她喜欢驼着背、耷拉着脑袋写作业。
爸爸妈妈提醒她:“欢欢,你写作业时要坐端正哦。
”欢欢不听。
第二次,爸爸妈妈又提醒她,欢欢还是不听。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我们有精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 2.我们有精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怎样做才是有精神。
(2)学习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3)养成上课时正确的坐姿,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
2.情感与态度激发热爱集体、热爱国旗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1)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2)学习、活动要有精神。
4.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视频来使自己感受有精神的状态及益处。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知道怎样做才是有精神。
(2)学习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2.难点:养成做事有精神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1.升国旗的视频。
2.课件。
3.开展活动的照片、上课学习的照片。
学生准备:回想自己入学以来参加活动时的样子。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好!现在咱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升旗仪式》的视频。
师:升国旗画面中的学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1:我看到高年级的哥哥姐姐都停下来抬头仰望国旗。
生2:我看到他们还把手举过头顶。
生3:我看到升旗的几个学生走得特别整齐,下面的学生也站得特别直。
生4:我看到他们都特别有精神。
师:是的,正是因为他们对国旗的尊敬,所以表现得特别有精神。
所以在升国旗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这样做。
有了精神,才能让别人感受到我们的朝气,才能感染别人并给别人带来正能量。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我们开展活动的照片。
课件出示:合唱的照片、跳舞的照片、写作业的照片、读书的照片、上课回答问题的照片等。
师:通过观察这些照片,你觉得他们做得怎么样,他们的样子怎么样?生1:他们唱歌唱得可有劲了。
生2:他们上课坐得很整齐,回答问题时站得很直。
生3:他们显得非常有精神。
师:他们这样做很有精神,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样子也有精神?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什么样子是有精神。
】二、有精神才好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图片,比较哪个孩子做得好并说出理由。
《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验正确姿势的优美。
产生对坐立走姿势正确者的欣赏。
愿意做一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人。
行为与习惯:保持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在不同场合,行为举止得体。
知识与技能:初步懂得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的关系。
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演练、对比分析、亲身体验的过程,探究保持正确坐立走姿势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正确的姿势与身体健康、与人的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五角星”若干颗。
教学过程一、这样才精神1.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谁立得正?表现好的同学将得到第一颗礼仪星。
2.试一试。
(1)实践演示:请同学上台做一做,并说说你认为怎样才算立得正。
(2)同学评价:看看书本几幅图,夸夸他们哪里做得好?(3)提问:怎样才算走得齐?这样看上去感觉怎么样?师:这些同学真有精神。
3.学一学。
(1)看一看,听一听。
认真的读书。
[播放动画:跟我学——坐姿](2)全体学生交流互动,教师同时讲解示范。
正确的坐姿是上身为头正、肩平、身正、立腰、挺胸;下身应当是臀部坐在椅子或凳子上,两腿上半部(即大腿部分)自然并拢平放,从膝盖以下的小腿部分自然并拢垂直,两脚自然平放在地上。
(3)唱一唱,做一做。
4.比一比。
全体演练:全体同学坐好,请刚才在前面演示的同学来看一看,坐得正、有精神的同学,颁给他第一颗礼仪星。
(学生比赛,教师巡视提示。
)5.提问:如果我们坐不正会怎样呢?(1)议一议: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自由谈一谈。
(2)摸一摸:让学生找小伙伴相互摸一摸脊椎,当斜歪着身子或低头趴在桌上与背挺直、胸挺起时有什么不同?(3)谈一谈:全班交流相互摸一摸后的感觉。
6.小结:同学们现在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良好的坐姿会促进骨骼的发育,促进我们健康成长,还有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学习效果好;长期姿势不正确,不仅会使我们眼睛近视,而且可能使我们的脊柱变形,还会造成血管、神经受压,肌肉紧张,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降低学习能力。
汉川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并初步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保持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知道在不同场合,如何行为举止得体。
知道怎样才能每天有精神。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学习中了解什么是“精神”。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认真训练,总结、提升获得的坐、立、走方面的经验和信息。
通过展示小组的精神的风貌让大家体会“精神”,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坐、立、走时能表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与气质。
体会到正确的坐立走姿势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蓬勃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只有有精神也是一种对他人的文明行为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并初步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保持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在不同场合,行为举止得体。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蓬勃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在坐、立、走时能表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与气质。
体会到正确的坐立走姿势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是一种对他人的文明行为表现。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学习内容第一课时主要了解“精神”的含义,学习什么是精神,怎样是有精神的表现。
学习有精神的坐姿和走路姿势,知道有精神身体好、面貌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并初步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保持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学习中了解什么是“精神”。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认真训练,总结、提升获得的坐、立、走方面的经验和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坐、立、走时能表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与气质。
体会到正确的坐立走姿势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并初步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保持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坐、立、走时能表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与气质。
体会到正确的坐立走姿势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四、课前准备ppt和《谁精神?》视频、《升国旗》视频、《脊柱》视频,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