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 格式:ppt
- 大小:3.24 MB
- 文档页数:5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夏朝(约前2070—前1600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1)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建立政权,国家出现)。
(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传贤----传子)。
核心内容:王位传子。
呈现特点:看重血缘。
(3)保留了氏族社会残余。
二、商代(前1600—前1046年)汤(1)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①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②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③关系: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但对附属国的控制力又是有限的,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王处于战争状态。
(2)特点①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②弥漫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76年)1、分封制(解释“封建”的含义)(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
(2)渊源:内外服制度。
(3)过程(补:郡国并行制、藩国制)①周武王建立周朝,开始实行分封制(封建诸侯,以蕃屏周);②周公东征平定叛乱后进行了大规模分封;③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④春秋战国分封制走向瓦解(楚王问鼎公开挑战分封制、诸侯征战、秦国占领王室土地,周王完全丧失分封大权)。
⑤秦统一中国后,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4)前提与目的:以井田制和宗法制为基础,以巩固周朝统治,拓展疆域为目的。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5)内容①核心: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都镐京(今天陕西西安),以都城为中心的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
②对象A、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待遇优厚:土地(战略要地、富庶之地),大量物资、武装、人口等;B、殷商降族、古国等;③内容:分封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土地、物资、武装、人口)④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宋、楚等。
⑤权利和义务义务:军事:镇守疆土,随从周王作战;政治:定期朝觐述职;经济:和交纳各种贡赋,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的内容和知识点;2. 掌握如何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3. 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历史学本单元通过介绍历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对历史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单元:人类社会的诞生和发展本单元重点介绍人类社会的起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阶段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认识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第三单元: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本课程计划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实际,设计出适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案。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考察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单元: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本单元将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线,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历史知识和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学的基本认识;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独立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3. 实践法:通过实验、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估:1. 考试评估: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课堂作业、讨论、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3. 学习反馈评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反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1. 针对每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2.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定期召开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第一单元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
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唐朝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知识结构: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结构:1.统一(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1)确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知识结构: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学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
必修一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 夏:出现凌駕欲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商;内服与外服制度 -分封制(封建话侯,以藩屏周) 西周4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屮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秦集形 朝权成 L [】剖 央度 皇帝制度的创立:皇权•至上,皇位壯袭 屮央:三公九卿 地方:郡县制 制度的演变 从汉至元政治汉:承秦制,有变化二皇帝制度,行政三公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二省制 附唐:确立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制*设参知政事 元匕实行 省制,综合汉蒙政治制度 专制加强 明淸林主明:废除丞相,设内阁(君主专制化) 清: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第二单兀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占希K的政治制度「定义成因:地理环境因素古希聘城邦制度]特点:小国寡民,备邦长期独立自治L政体:以贵族制、民主制为主雅典民卞制度形成过君h梭伦改革、克里斯捉尼改革范围: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特征: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机构:公民大会、近山人议事会、民众法庭「将军香员会评价「建立之初君主制*公元前6世纪末,il立共和国政治制修-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史I公元3世纪,戴克里实行君主制I,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罗气法逹义:公尤前6壯纪木至7世纪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发展和演变: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石散到形成完整体系公民法早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内容-万民法;由公民法演变而来理念:自然法汇编:《杏丄•丁尼比法大全》意义:缩系帝国,影响后世精品文档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16旳年《权利法案》确立议会制》 哽国贵任内阁制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丫丄业资产阶级获益:分裂阻碍经济发展 ;-丁欠土朝战争 ;元成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存帀旷.厶]18?1年,德惫志帝国宪法颁布,隹立君主立宪 田国珈叮留有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乂残余景定容展 背制内发 松散的联邦弊端暴露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 确立宪法三原则和联邦制 1789年宪法规定的前10条 修正案出台 近代西方资木主义政体的建立英国 法国 维护联邦统” 1託1年内在,维护联邦统… 宪法第14条修正案出台 两党制:氏主党和共和党龙替执政 大革命 第一帝国:拿破仑建立 历史的曲折:第一共和国:1848<|<建立 第二帝国:1852年路易•波常号建立 L 共和制确立的标志:1M5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德国因柑果 原过结精品文档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馳古坤给r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能加战手I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彫响列强侵华「原因、导火线甲午中日战争时间:1894年7月T895年°经过L结果及影响L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结果及影响「太平夭国运动太平犬国运动的原因及时间颁布的革命纲领L太平灭国运动的影响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及口号I义和团运动的结果*意义及影响辛亥革命的背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过程L辛亥革命的意义五四运动「说四运动的导火线经过:爆发髙潮L结果及历史意义。
岳麓版高中历史目录包括必修一二三岳麓版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第2课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古罗马的政制与治律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治律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英国的制度创新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第11课*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第15课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综合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第17课*综合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20课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必修二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第8课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1O 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第22课 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第25课 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7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必修三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 孔子与老子孔子与老子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4课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 汉字与书法汉字与书法第8课 笔墨丹青笔墨丹青 第9课 诗言志歌咏言诗言志歌咏言第10课 从传奇到小说从传奇到小说第11课 梨园春秋梨园春秋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2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第13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挑战教皇的权威第15课 理性之光理性之光第16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8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诗歌、小说与戏剧第19课 音乐与美术音乐与美术第20课 电影与电视电影与电视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1课 西学东渐西学东渐第22课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第23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第24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25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6课 现代科学革命现代科学革命第27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第28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第29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第30课 百花齐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第31课 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朝:①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②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③产生了王位世袭制2、商朝: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方国联盟②主要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③商王与方国的关系:⑴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⑵商王对方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3、周朝:①主要政治制度:⑴分封制⑵宗法制分封制:⑴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⑵对象:亲族、功臣、姻亲、殷商降族⑶作用:扩大了西周的势力,周王成为天下共主⑷等级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宗法制:⑴核心:嫡长子继承制⑵大宗:嫡长子承位可奉祀祖先者;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庶母兄弟⑶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他们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二、秦朝至清朝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①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②内容:⑴皇权至上⑵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⑶中央设三公九卿补充:⑷地方推行郡县制⑸制定了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⑹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⑺制定严苛的秦律③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①西汉:⑴王国问题与七国之乱建立中朝,削弱相权⑵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②唐朝和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⑴安史之乱⑵节度使拥兵自重,割据自立,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③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基本解决宋太祖从“钱”、“权”、“兵”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⑴措施:A、军事上—杯酒释兵权;撤消殿前都点检,设“三衙”,中央设枢密院,强枝弱干,守内虚外。
B、政治上—削实权(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武夫悍将)C、经济上—制谷钱⑵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
补充:、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①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⑴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