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9.11 MB
- 文档页数:80
颅内感染为病原微生物侵犯脑实质、被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或非炎症性)疾病。
这些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立克次体和朊病毒等。
该病病因较多,早期临床表现不一,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或者遗留严重后遗症,但若早期积极治疗大多数病例可以治愈。
根据解剖部位分三大类:1、脑炎2、脑膜炎3、脑膜脑炎感染途径:1、血行感染2、直接感染3、逆行感染(如狂犬病毒首先感染皮肤、呼吸道或胃肠道粘膜,经神经末梢进入神经干,然后逆行进入颅内)选择1979年5月至2000年6月间在我科住院的颅内感染患者共247例,男性191例,女性56例,男:女二3:1;平均年龄32士14岁(11一76岁)。
出院时临床诊断为¹病毒性脑膜炎(72例)、结核性脑膜炎(67例)、化脓性脑膜炎(13例)、真菌性脑膜炎(6例)、病毒性脑炎(58例)(其中不包括单纯疤疹病毒脑炎)、单纯疙疹病毒脑炎(11例)和脑脓肿(20例)。
一、病毒感染病毒性脑膜炎:发病率为每年10.9/10万,常见病原菌为肠道病毒、虫媒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和疙疹病毒。
分离鉴定出80%一85%的病原菌为肠道病毒,其中包括柯萨奇病毒A7、A8及BZ~5;埃可病毒4、6、9、30及肠道病毒71型。
发病年龄以14岁以下儿童多见,流行期间成人也可发病。
病毒性脑炎中以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最常见。
另外,还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该病可见任何年龄,无明显性别差异,且发病无季节性。
约占所有脑炎的5%-20%,占病毒性脑炎的20%-68%。
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该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神经后根以及脑和脊髓的感觉神经节,在免疫低下时,病毒激活,沿着感觉神经传到相应的皮肤引起皮疹,另一方面沿着神经上行进入脑部引起脑炎或者脑膜炎。
并发症:鉴别诊断: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生脑部症状与发疹时间不尽相同,多数在疱疹后数天至数周,亦可在发疹之前及发疹期,也有发生在无任何水痘-带状疱疹病史者。
.化脓性脑膜炎1.临床概述头痛、主要表现为发热、化脓性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菌感染性疾病,惊厥和颅内压增高等。
表现2.CT这是由于炎性渗出物填平扫可见基底池和脑沟的正常形态消失,呈等密度改变,表现为脑充脑池和脑沟所致;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强化;本病可并发脑积水,CT表现为脑外新月形低密度区;本病并发脑CT室扩大;本病可并发硬膜下积液,此征象由强化的血流和血管壁与不静脉窦血栓时,增强扫描可见典型空三角征,增强的血栓共同组成;可并发出血性脑静脉梗死、脑炎或脑脓肿。
..3.鉴别诊断还可同时脑膜转移灶可沿脑膜呈侵润性生长,并可在局部形成肿块,脑膜转移:伴发脑内转移,病灶分布不连续。
结核性脑膜炎:多数呈亚急性起病,常有结核接触史,分布以基底池为明显,并可见多发粟粒状结节灶。
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行脑脊液检查时可见脑脊液外观浑浊,白细胞增多,以中性4. 粒细胞为主,细胞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病原菌。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概述1.颅内压增头痛、结核性脑膜炎是颅内结核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发热、高、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和体征,病理主要为脑膜增厚和肉芽组织增生。
表现2.CT平扫可见脑基底池和外侧裂池密度增高,增强可见脑膜强化;脑实质内多个CT本病常见爆米花样营养不良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强化;粟粒状结节灶,呈等密度,性钙化,多位于基底池周围;间接征象包括脑积水、脑萎缩和脑梗死等改变鉴别诊断3. ..还可同时并可在局部形成肿块,脑膜转移:脑膜转移灶可沿脑膜呈侵润性生长,伴有脑内转移,病灶分布不连续。
化脓性脑膜炎:多急性起病,常见脑积水和硬膜下积液改变。
糖个,500以淋巴细胞为主,4.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行脑脊液检查示细胞数多小于含量减少,蛋白含量升高,涂片抗酸染色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
病毒性脑炎1.临床概述本病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智力减退、癫痫等症状,严重者可昏迷甚至死亡。
表现2.CT多表现为表现可正常,随病情进展,CT3-5病毒性脑炎早期(在发病天),CT增强可见境界不清的斑片状或脑回状强化;病CT颞叶境界不清的低密度病变;可见脑实质内不规则高密度出血灶;本病后遗症改变包括脑软化、变严重者CT 脑萎缩和营养不良性钙化等..鉴别诊断3.增强扫描其异常血管分布区与病变血管的血供区一致,脑梗死:发生脑梗死时,梗死区域可见轻度脑回样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