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第五章第一节旅游景区形象策划
- 格式:ppt
- 大小:774.00 KB
- 文档页数:14
第1章旅游规划与开发概述一、旅游规划相关概念1、旅游区域:是指以旅游资源特征为基础,由组织旅游活动的相应机构和若干旅游设施、旅游区等因素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地域范围。
★相对的,可大可小;★具有特色突出的旅游资源★具备高水平的旅游管理2、区域旅游:是一种以区域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接待旅游者、组织安排旅游活动的经营服务方式,是在特定空间存在的旅游活动及其经济关系的总和。
3、旅游资源:是指经过开发后,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形及无形因素。
4、旅游规划:从学术角度定义为: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
从通俗角度理解为: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旅游资源改造成吸引物,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过程。
5、旅游规划与旅游策划有什么联系:旅游策划作为策划的一种,是依据旅游市场的需求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和旅游地的资源优势,对该旅游地的旅游项目进行定向、定位的过程,是在旅游规划基础上对旅游产品的研制、发展、优化的过程。
二、旅游规划特点与原则1、旅游规划六大特点:主题性、协调性、目的性、战略性、技术性、综合性2、旅游规划五大原则:形象原则、市场原则、美学原则、效益原则、保护原则三、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关系1、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的理解:1)从发展角度看,城市规划较旅游规划产生的年代早,编制旅游规划时应在适应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保证旅游业的顺利发展,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从创新角度看,旅游规划不能一味妥协于城市规划,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应该建立一种互动的关系,即在编制旅游规划的时候邀请一些城市规划专家参与,也可主动向城市规划部门提出建议。
3)从实际角度看,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是统一的,只不过城市规划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旅游功能是城市功能之一,所以旅游规划只是城市规划的一个方面。
旅游景区如何做主题形象策划与中国人“尚名”、“慎名”的传统不同,我国很多旅游区在主题形象策划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所选择确定的主题形象的科学性普遍存在不足,甚至很多旅游策划、规划的专家和专业机构对此也不是非常重视和内行。
实际上,内行。
实际上,旅游区的主题形象与实际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对客服务等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旅游区的主题形象与实际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对客服务等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这是由旅游生产与消费时空统一而后于销售和购买,以及客源地销售而产地消费的“隔山买马”特征所决定的。
笔者结合一些的。
笔者结合一些旅游区、旅游目的地、旅游城市旅游区、旅游目的地、旅游城市的实例,对旅游主题形象策划提出以下八个方面的意见。
见。
第一,主题形象概括要客观、准确、全面地表现出旅游区的性质特征。
,主题形象概括要客观、准确、全面地表现出旅游区的性质特征。
主题形象首先是主题形象首先是旅游区的名字旅游区的名字,要能够,要能够客观、准确、全面客观、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旅游区的出旅游区的主要性质特征主要性质特征。
浙江省的旅游主题形象“诗话江南、山水浙江”,贵州省的“文化千岛、生态贵州”等,对旅游目的地主要性质特征的概括都比较客观、准确、全面。
浙江以山水见长,浩瀚的人文历史画卷,使得如诗如画的江南更是美不胜收。
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域,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积淀极其丰富,“文化千岛”非贵州莫属;贵州至今还保留着古朴文化风俗的贵州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创造了非常和谐自然的人文生态环境,这种自然和人文生态高度统一与和谐一致的环境状态,在全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是很难见到的,因此,“生态贵州”恰如其分。
相比之下,“凉都”、“酷省”等主题形象定位,只是概括出了当地的气候特征,就显得不够全面。
不够全面。
第二,主题形象要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状况及其需求偏好。
,主题形象要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状况及其需求偏好。
旅游目的地的主题形象是要吸引人前去旅游的,因此,还必须考虑主要目标市场的状况及需求偏好。
旅游景区教案设计第一章:旅游景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景区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掌握旅游景区的规划、开发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3. 了解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教学内容:1. 旅游景区的定义和分类。
2. 旅游景区的特点。
3. 旅游景区的规划、开发和管理原则。
4. 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什么是旅游景区?2. 讲解旅游景区的定义和分类。
3. 分析旅游景区的特点。
4. 讲解旅游景区的规划、开发和管理原则。
5. 分析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作业与练习:1. 了解本地区旅游景区的规划和管理情况。
2. 分析一个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二章:旅游景区规划教学目标:1. 掌握旅游景区规划的基本流程。
2. 了解旅游景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3. 掌握旅游景区规划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旅游景区规划的基本流程。
2. 旅游景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3. 旅游景区规划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讲解旅游景区规划的基本流程。
2. 讲解旅游景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3. 讲解旅游景区规划的方法和技巧。
作业与练习:1. 分析一个旅游景区的规划方案。
2. 设计一个简单的旅游景区规划方案。
第三章:旅游景区开发教学目标:1. 掌握旅游景区开发的基本原则。
2. 了解旅游景区开发的主要内容。
3. 掌握旅游景区开发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旅游景区开发的基本原则。
2. 旅游景区开发的主要内容。
3. 旅游景区开发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讲解旅游景区开发的基本原则。
2. 讲解旅游景区开发的主要内容。
3. 讲解旅游景区开发的方法和技巧。
作业与练习:1. 分析一个旅游景区的开发方案。
2. 设计一个简单的旅游景区开发方案。
第四章:旅游景区管理教学目标:1. 掌握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原则。
2. 了解旅游景区管理的主要内容。
3. 掌握旅游景区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原则。
2. 旅游景区管理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自我介绍及课堂纪律要求第二部分:课程介绍1、教材及参考书、参考视频说明2、课程教学说明3、本课程学习导入第一节旅游景区概述一、旅游景区概念1.旅游区《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概括为:旅游区为“经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有统一管里机构,范围明确,具有参观、游览、度假、康乐、求知等功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
包括旅游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度假区、保护区、风景区、森林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美术馆等”。
2.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概括为:“凡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区的概念区别:共同指出:首先,两者都具有游览、观赏的作用;其次,都强调应是自然或人文景物组成。
不同之处:前者是以“风景”和“名胜”为主的自然和人文景物,忽略甚至不包含一些主题公园、博物馆等,也不包括相应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而后者范围较广,几乎将所有可以为旅游业所利用的资源都作为旅游区,而且强调了在这些区域里能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
这样看风景名胜区应该是旅游区的组成部分。
有学者提出两者区别:法定地位和区划界定不同;经济学涵义不同;资源构成内涵及开发原则不同。
3.旅游景点旅游景点的含义较为直观和简单,概念模糊,旅游区一般涵盖旅游景点,而旅游景区应该介于两者之间。
4.旅游目的地英国学者D.布哈利斯认为:旅游目的地是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被旅游者公认为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有统一的旅游业管理与规划的政策、司法框架,也就是说由统一的目的地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的区域。
霍洛韦则是这样界定旅游目的地的;一个目的地可以是一个具体的风景名胜区,或者是一个城镇,一个国家内某个地区,整个国家,甚至是地球上一片更大的地方。
旅游景区的内容可以概括如下:首先,旅游景区一般是将旅游资源经过人为开发,使其具有激发旅游者的兴趣和吸引力,本质上是一种旅游产品;其次,旅游景区是旅游资源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各种旅游资源展现给旅游者的载体;第三,只要是能够萌发人们的旅游兴趣和需求,并能提供给人们游览、休息和科研的区域,都应该是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