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常用药物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12
精神科常用药物作用、不良反应氯丙嗪:(50mg)治疗剂量:一日8—12片(400—600mg)【适应症】1、对兴奋躁动、幻觉妄想、思维障碍及行为紊乱等阳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或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2、止吐,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不良反应】1、常见口干、上腹不适、食欲缺乏、乏力及嗜睡。
2、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心悸或心电图改变。
3、可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如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
4、长期大量服药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
5、可引起血浆中泌乳素浓度增加,可能有关的症状为溢乳、男子女性化乳房、月经失调、闭经.6、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害或阻塞性黄疸。
7、少见骨髓抑制。
8、偶可引起癫痫、过敏性皮疹或剥脱性皮炎及恶性综合征。
氯氮平(25mg)【适应症】1、本品不仅对精神病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适用于急性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各个亚型,对幻觉妄想型、青春型效果好。
2、对一些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好的病人,改用本品可能有效。
3、本品也用于治疗躁狂症或其它精神病性障碍的兴奋躁动和幻觉妄想。
因导致粒细胞减少症,一般不宜作为首选药。
【不良反应】1、镇静作用强和抗胆碱能不良反应较多,、常有头晕、无力、嗜睡、多汗、流涎、恶心、呕吐、口干便秘、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2、常见食欲增加和体重增加。
3、可引起心电图异常改变。
可引起脑电图改变或癫痫发作。
4、也可引起血糖增高。
5、严重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症及继发性感染。
治疗头3个月内应坚持每周1—2周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以后定期检查。
利培酮片(1mg)起始1-2mg,最大不超过10 mg。
【适应症】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感淡漠、少语)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
【不良反应】1、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失眠、焦虑、激越、头痛口干.2、可能引起锥体外系症状。
1.奥氮平:5mgX20#(奥兰芝) 5mgX7#(进口) 10mgX7#(欧兰宁)适应症: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和其它有严重阳性症状(例如:妄想、幻觉、思维障碍、敌意和猜疑)和/或阴性症状(例如:情感淡漠、情感和社会退缩、言语贫乏)的精神病的急性期和维持治疗。
奥氮平亦可缓解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疾病常见的继发性情感症状。
对于取得初步疗效、需要继续治疗。
不良反应:(>10%);嗜睡和体重增加。
体重增加与用药前体重指数(BMI) 较低和起始剂量较高(≥15毫克)有关。
少见不良反应(1-10%):头晕、食欲增强、外周水肿、直立性低血压、急性或迟发性锥体外系运动障碍包括帕金森病样症状、静坐不能、肌张力障碍,一过性抗胆碱能作用包括口干和便秘,另外还有肝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无症状的一过性升高,尤其是在用药初期。
血浆催乳素浓度偶见一过性轻度升高,但与安慰剂无差异,且罕见相关临床表现(如男性乳房增大、泌乳及乳房增大),绝大多数病人无需停药即可恢复正常。
合并其它抗精神病药时,偶见无症状性的血液学改变如嗜细胞增我。
罕见不良反应(<1%):光敏反应、肌酐磷酸激酶升高。
2.氯硝西泮:2mgX100# 2mgX20#(口服) 1mg(针剂)适应症:它具有广谱抗癫痫作用,可用于各型癫痫,对舞蹈症亦有效。
对药物引起的多动症、慢性多发性抽搐、僵人综合征、各类神经痛也有一定疗效。
不良反应:有嗜睡、共济失调及行为紊乱;有时可见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及头昏、乏力、眩晕、言语不清等。
少数患者有多涎、支气管分泌过多。
偶见皮疹、复视及消化道反应。
嗜睡在用药过程中可渐消失,如与巴比妥类或扑米酮合用时,嗜睡可增加。
发生行为紊乱时常需减量或停药。
长期服药可致体重增加。
3. 丙戊酸钠(德巴金):0.5gX30#(缓释片) 0.2gX100#适应症:主要用于单纯或复杂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大发作的单药或合并用药治疗,有时对复杂部分性发作也有一定疗效。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引言精神科常用药物的使用对于治疗精神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其生活质量。
然而,与任何药物一样,精神科常用药物也会引起一些副反应。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精神科药物及其副反应,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抗焦虑药物1. 苯二氮䓬类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是治疗焦虑症的常见药物,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
这些药物的副反应主要包括嗜睡、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
在出现副反应时,可以考虑减小剂量或改变用药时间。
另外,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避免驾驶和操作重要机械。
2.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SSRI是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常用的药物,常见的有舍曲林、帕罗西汀等。
副反应包括恶心、头痛、性功能障碍等。
在发生恶心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在就餐时服用药物或者减少剂量以缓解症状。
如果出现严重的副反应,应及时联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二、抗精神病药物1.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类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等。
这类药物常引起锥体外系副反应,包括僵硬、震颤、唾液分泌增多等。
在出现副反应时,可以考虑减小剂量、采用长效制剂或者使用抗震颤药物来缓解症状。
2.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另一类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等。
这类药物的副反应包括体重增加、糖代谢异常、可恶化青少年的骨量等。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体重和血糖,必要时可以调整用药方案。
三、抗抑郁药物1.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类药物,如阿米替林、丙咪嗪等。
这些药物的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心律失常等。
在出现明显的副反应时,可以减小剂量或者改变用药时间。
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期间应保持足够的饮水量,避免便秘。
2. 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NRI)SNRI是治疗抑郁症的另一类常用药物,如文拉法辛、舍曲林等。
副反应包括恶心、头晕、失眠等。
精神科药物分类
精神科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抗精神病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存在言语、思维、行为混乱症状的精神疾病。
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利培酮、奥氮平、氨磺必利、喹硫平、帕利哌酮等,还包括氯丙嗪、舒必利、奋乃静、氯氮平、氟哌啶醇等。
2. 抗抑郁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消除病理性的情绪低落,并提高情绪。
常见的抗抑郁药物包括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
3. 心境稳定剂或抗躁狂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躁狂症和其他情绪障碍。
常见的心境稳定剂包括碳酸锂、丙戊酸钠、丙戊酸镁、喹硫平等。
4. 抗焦虑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缓解焦虑和紧张。
常见的抗焦虑药物包括奥沙西泮、劳拉西泮、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
5. 精神振奋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等。
常见的精神振奋药包括哌甲酯、托莫西汀等。
请注意,不同品类的药物疗效不同,需根据病情、病因合理用药。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