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 格式:ppt
- 大小:7.48 MB
- 文档页数:11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学设计
大爆炸后,宇宙迅速膨胀,现在的宇宙比100亿年前增大了100多亿倍,爆炸引起的宇宙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将延续下去。
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乔冶•伽莫夫和霍金的书籍。
课堂练习 1.宇宙起源的证据是( A )
A.哈勃定律
B.于约“创世纪”
C.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D.女娲补天的传说
2.星系的运动特点不包括( D )
A.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B.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
C.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D.宇宙中的星系都以地球为中心向外运动
3.宇宙诞生于(D )
A.公元4004年以前
B.上下不过5000年
C.38亿年前
D.137亿年以前
4.关于大爆炸宇宙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一个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理论
B.一个比较合理的科学假说
C.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
D.一点现代科普作品的有趣的描写
5.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学生做练习通过练习达到巩
固本节课知识点
的目的。
高中地理目录整理,教材为人教必修版高中地理课本目录分为必修和选修部分必修1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1 人类认识的宇宙1.2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自学园地阅读篇人类天地观的演变自学园地技能篇制作地理资料卡片自学园地练习篇第二单元大气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2.2 大气的热力状况2.3 大气的运动2.4 全球性大气环流2.5 常见的天气系统2.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2.7 大气环境保护自学园地阅读篇天下第一气象站自学园地练习篇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3.1 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3.2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3.3 海水温度和盐度3.4 海水运动3.5 陆地水与水循环3.6 生物3.7 土壤3.8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学园地阅读篇地球的演化发展自学园地技能篇怎样进行野外观察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4.1 气候资源4.2 海洋资源(一)4.3 海洋资源(二)4.4 陆地资源4.5 气象灾害4.6 地质灾害自学园地阅读篇增强海洋意识,发展海洋事业自学园地技能篇地理数据的表示和应用自学园地练习篇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下册目录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5.1 农业生产活动5.2 农业的区位选择5.3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5.4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二)5.5 工业生产活动5.6 工业的区位选择5.7 工业地域的形成5.8 传统工业区5.9 新兴工业区自学园地阅读篇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持续农业自学园地技能篇地理事物的表述方法自学园地练习篇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6.1 聚落的形成6.2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6.3 城市的区位因素(二)6.4 城市化6.5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自学园地阅读篇生态城市──21世纪城市发展的模式自学园地技能篇怎样了解一条街的变化自学园地练习篇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7.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7.2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7.3 交通运输网中的点7.4 城市交通运输7.5 电子通信7.6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7.7 国际贸易和金融自学园地阅读篇自学园地技能篇自学园地练习篇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8.1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8.3 可持续发展8.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阅读篇可持续发展意识技能篇怎样办一张地理墙报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一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1 人口再生产1.2 人口数量与环境1.3 环境人口容量1.4 人口素质与环境1.5 人口迁移与环境1.6 中国人口迁移综合练习第二单元城市的地域结构2.1 城市的作用与形态2.2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2.3 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和成因2.4 城市的合理规划综合练习第三单元文化景观3.1 文化景观的构成3.2 文化景观主要特征3.3 文化景观与环境3.4 文化源地与文化区3.5 文化的空间扩散综合练习第四单元旅游活动4.1 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4.2 旅游资源4.3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4.4 旅游景观的欣赏(二)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练习第五单元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5.1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5.2 世界经济全球化5.3 区域经济一体化5.4 综合国力竞争综合练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二册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1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2 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2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3.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3.2 水土流失的治理第四单元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4.1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4.2 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5.2 百万移民及其安置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6.2 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7.1 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7.2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第八单元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8.1 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8.2 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8.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九单元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9.1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9.2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第十单元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以海南岛为例10.1 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10.2 海南岛的开发和保护第十一单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11.1 我国天然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11.2 实现双赢的能源战略──西气东输工程第十二单元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12.1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12.2 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开发第十三单元地理区域研究(选学)13.1 地理区域研究的意义和内容13.2 地理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13.3 乡土地理调查研究。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类型的天体及其特点。
2.分清不同天体系统的级别、层次,能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比较、归纳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资料,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知识导引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可见宇宙:即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目前,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光年: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1光年约等于9.460_8×1012千米。
地理学上强调的宇宙是“有限的宇宙”。
它在时间上有始有终,空间上是有边际的,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哲学上认为的宇宙是没有起点、终点和边界范围的。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概念(1)天体: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
(2)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类别(1)银河系及河外星系共同主要由恒星等比较大的天体组成点关系级别相同的恒星系统联系两者都是星系,所有星系合在一起构成最大的天体系统,①太阳系的组成:太阳(中心天体)、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
②填图:填出八大行星的名称。
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在太空中按自己的道运行。
三看其是不是某一天体的一部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称为天体。
例如,月球表面的岩石块是月球的一部分,[应用体验]1.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冥王星更外侧的太阳系边缘发现一颗太阳系的新成员,这颗“冰冻星球”的发现暗示在那个寒冷的区域很有可能还隐藏着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
下列关于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体即宇宙中一切球状的固态物质B.题干中的“冰冻星球”为恒星C.天体在宇宙中是静止不动的D.天体有很多类型,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解析: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因此不仅仅指固态物质,A项错;太阳系中只有太阳是恒星,且自身发光、发热,“冰冻星球”位于太阳系中冥王星外侧,不是恒星,故B项错;宇宙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故C项错;天体包括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云等,故D项正确。
人类探索太空:揭开宇宙的奥秘引言宇宙,是一片神秘而广袤的地方。
对于人类来说,探索太空是一项旷日持久的任务。
自人类具备科学技术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揭开宇宙的奥秘。
当我们投身于太空探索时,我们不仅仅是希望了解宇宙的本质,还有更远大的愿望——探寻我们自身的存在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以及这项壮举背后蕴藏的奥秘。
1.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渊源1.1 人类对太空的好奇心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天空中的星星、月亮、太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痴迷于这些闪烁的光点,不禁思考:我们身处的世界是否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微小点?是什么让这些星星闪耀不已?于是,人类开始探寻更多关于宇宙的信息。
1.2 古代文明探索太空的努力在早期的时候,古代文明就试图解开宇宙的谜团。
古代埃及人和玛雅人相信天体与他们的神灵息息相关,于是他们将观测天体运动作为重要任务,并建立了天文学体系。
古代希腊哲学家们也对宇宙有着深刻的思考,提出了诸多天文学理论。
1.3 科学思维的崛起科学革命的到来使得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越发科学化。
人们开始运用观测和实验的方法,积累更多关于宇宙的知识。
伽利略的天体观测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为人类认知宇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发明了更加先进的望远镜和探测器,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宇宙。
2. 太空探索的壮举2.1 第一颗人造卫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太空探索的新篇章。
1957年,前苏联成功发射了"Sputnik"一号,它绕地球运行,向世人展示了人类的科技实力。
这一壮举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轰动,激励了更多国家投入到太空探索事业中。
2.2 人类登上月球坐落在我们夜空中的月亮,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向往探索的对象。
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
"那是人类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
"这一历史性时刻让全世界为之震撼,也证明了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