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疾病超声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885.50 KB
- 文档页数:4
超声检查在胆囊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超声检查在胆囊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08例胆囊疾病患者超声图像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其超声诊断。
结果胆囊炎患者43例,胆囊结石患者39例,胆囊息肉患者24例,胆囊癌患者2例。
结论通过对我院108例胆囊疾病患者的超声诊断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胆囊疾病最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为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超声检查;诊断;胆囊超声诊断是将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于人体,通过测量了解生理或组织结构的数据和形态,发现疾病,作出提示的一种诊断方法。
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无痛、方便、直观的有效检查手段,尤其是B超,应用广泛,影响很大,与X射线、CT、磁共振成像并称为4大医学影像技术。
胆囊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
典型的正常胆囊形状如梨,胆囊壁平滑光整,反射较强,胆囊腔为无声区,后壁回声较强,反射较强的肝总管和近端胆总管在门静脉之前呈平行分布,胆囊宽径为3.5-4cm,纵径为8-9cm,胆囊壁厚度一般小于3cm。
胆囊可患有多种疾病,如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癌等,病人为此而受到百般折磨。
胆囊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胆囊扣痛,右胁疼痛,胃气上逆,胆红素钙结石,小肠损伤,夕阳综合征,胆囊触痛征,胆囊体积缩小,下腹绞痛。
有的多次接受手术,有的长期接受药物治疗,有的因就诊不及时而威胁到生命,这一切都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及时准确的检查对胆囊疾病的及时诊断治疗至关重要[1]。
现抽选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08例胆囊疾病患者超声图像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抽选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08例胆囊疾病患者纳入研究。
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36~62岁,平均年龄42岁。
1.2胆囊超声扫查(1)胆囊经常由于充满性结石、萎缩性胆囊炎、胆囊位置变异、餐后胆囊等原因而无法被超声探及,询问病史,患者并无手术史,这时检查者难免有些尴尬或紧张。
简述胆囊的常规超声观察内容
胆囊的常规超声观察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胆囊的形态和大小:观察胆囊的轮廓是否清晰,形态是否规则,胆囊壁是否光滑。
胆囊
的大小可通过长径和横径来测量。
2.胆囊壁厚度:正常胆囊壁厚度一般在2mm左右,超过3mm则提示胆囊壁增厚。
3.胆囊内胆汁透声性:正常胆汁透声良好,当胆汁淤积或胆囊炎时透声性变差。
4.胆囊内有无结石或占位性病变:结石或占位性病变的形态、大小、数量和位置等信息需
详细记录。
5.胆囊周围有无积液或淋巴结肿大等征象,这些征象可能提示胆囊炎或恶性肿瘤。
6.胆囊收缩功能:通过脂肪餐试验观察胆囊收缩功能是否正常,有助于判断胆囊的功能状
态。
7.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胆囊及周边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病变。
胆囊与胆道【检查方法】(一)、患者准备1、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2、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
3、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可灌肠排便后检查。
4、急诊患者不受以上条件限制,可在密切观察下及时进行检查.5、一般胆囊检查须在X线胃肠造影三天后,胆系造影二天后进行. (二)、仪器条件:实时超声诊断仪都可以用于胆道系统检查,仪器的调节与肝脏检查相似,以能清晰显示观察部位的胆系结构为原则,探头选择凸阵、线阵、扇扫探头,凸阵探头效果更好,探头频率一般选用3~5MHz,小儿可选用5~7MHz。
观察胆囊血流信号时需要随时调节聚焦区、彩色显示范围、灵敏度、滤波频率等,并设法消除伪像。
(三)、扫查方法1、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推及气体可提高胆管显示率。
2、右上腹直肌外缘纵断切面,探头稍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断面.3、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隔肌斜面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左右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右肝胆管。
4、患者取右前斜位45°,探头置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面下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胆管。
5、胸膝卧位可能使积聚于胆道周围的肠气移开,更清晰的显示胆囊颈部和肝外胆管病变。
【检查内容】(一)、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壁的厚度及是否光滑.(二)、胆囊内有无胆泥、结石、隆起性病变或肿瘤。
(三)、疑有胆囊炎或胆囊颈部梗阻者,用脂餐试验观察胆囊收缩功能。
(四)、肝内、外胆管管径;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范围、部位。
(五)、胆管有无结石、肿瘤、局部管壁增厚或囊状扩张。
【正常胆囊及参考值】(一)、胆囊纵切面多呈梨形或长茄形,横断面呈椭圆形.胆囊壁光滑,胆囊内胆汁为无回声,透声性好。
(二)、胆囊纵轴指向肝门,颈部位置较深,邻近门脉右支。
体部前壁贴于肝脏的胆囊床,床部游离于肝下缘邻近腹前壁。
胆囊炎影像诊断标准:
胆囊炎的影像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超声、CT和X线检查。
1.超声检查是首选诊断方法,主要查看胆囊的大小是否正常,胆囊壁是否增厚以及有
无结石等。
急性胆囊炎时,胆囊壁增厚,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水肿,胆囊内可能有结石。
慢性胆囊炎时,胆囊壁增厚,胆囊排空障碍或胆囊内结石。
2.CT检查显示胆囊显著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炎性组织包块阴影及胆囊积液。
对于急性胆囊炎,CT表现为增大、横径>4.5cm;胆囊壁>3mm,表现为增厚、边缘处模糊,周边表现为水肿、环状;局部脂肪间隙消除,表现局部低密度区;患者可能并发胆囊结石。
对于慢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胆囊壁钙化、增厚,同时,出现胆囊缩小,已经常常伴有胆囊结石。
3.X线检查中,胆囊区腹部平片可有胆囊增大阴影。
胆囊病症超声诊断考核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0分/题1、肝内胆道包括()A、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B、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C、小叶间胆管、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D、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E、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以及其逐渐汇合而成的左肝管、右肝管组成;(正确答案)2、胆囊长度和容量分别为()A、长7-9cm、容量为40-60ml;(正确答案)B、长7-9cm、容量为20-40ml;C、长6-8cm、容量为60-80ml;D、长5-9cm、容量为40-80ml;E、长3-7cm、容量为40-60ml;3、女性,35岁,临床表现为腹痛,寒热,黄疸。
进一步的治疗原则是()A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B .减压胆道取石 T 形管引流(正确答案)C .胆总管空肠 Roux - Y 吻合术D .胆囊空肠 Roux - Y 吻合术E .胆囊切除术4、B型超声对哪种结石诊断准确率高()A、胆囊结石(正确答案)B、胆总管结石C、肾结石D、肝内胆管结石E、胰腺结石5、Murphy征阳性提示()A、细菌性肝脓肿B、急性胆管炎C、肝总管结石D、左肝管结石E、急性胆囊炎(正确答案)6、根据“WES”征(Wall-Echo-Shadow)可诊断()A、胆囊癌B、胆囊息肉样病变C、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其内充满结石(正确答案)D、胆总管囊肿E、胆囊穿孔7、胆囊结石临床表现各异,主要取决于()A .结石的大小、部位、梗阻与否、有无感染(正确答案)B .结石的大小及部位、嵌顿与否C .体位的改变或静卧状态D .进油腻食物后E .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8、下列选项中,与急性胆囊炎无联系的是()A、胆囊壁增厚超过3mmB、胆囊体积增大C、胆总管阻塞D、肝静脉扩张(正确答案)E、Murphsy征阳性9、胆管癌病理上可分为()A、浸润型、乳头状型(正确答案)B、蕈伞型、溃疡性C、缩窄型、浸润型D、髓质型、蕈伞型、乳头状型E、溃疡性、浸润型、乳头状型10、典型胆囊结石的声像图特征是()①、囊内出现单枚或多枚团块状强回声;②、强回声团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③、强回声团后方伴有声影;④、胆总管扩张。
胆囊炎的超声诊断标准
一、胆囊壁增厚,回声增强
胆囊壁增厚是胆囊炎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在超声图像上,可以观察到胆囊壁的厚度增加,并且胆囊壁的回声也会增强。
这种增厚和回声增强可能是由于胆囊炎症引起的。
二、胆囊内可见结石或息肉
胆囊内出现结石或息肉是胆囊炎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超声图像上,可以观察到胆囊内出现结石或息肉的影象,这些结石或息肉可能是胆囊炎的病因或者是在胆囊炎过程中形成的。
三、胆囊周围可见积液
当胆囊炎发生时,胆囊周围可能会出现积液。
超声图像上可以观察到胆囊周围出现液性暗区,这是由于炎症引起的渗出和水肿。
四、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胆囊动脉血流速度增快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能够显示血管血流状态的超声技术。
在胆囊炎时,胆囊动脉的血流速度可能会加快,这有助于诊断胆囊炎。
在超声图像上,可以观察到胆囊动脉的血流速度增快。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出胆囊炎。
需要注意的是,超声诊断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胆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