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4.82 MB
- 文档页数:77
胆囊结石诊断中超声的应用价值
胆囊结石是指在胆囊腔内形成的硬化物,常见于中老年人,是胆道系统常见的病变之一。
超声是目前诊断胆囊结石最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之一,其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超声能够直接显示胆囊腔内结石的数目、大小、形态等特征,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
较高。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胆囊内部是否存在结石,甚至可以发现较小的结石,对于较小的结石而言,超声的灵敏度更高。
超声具有无创、无辐射、简便易行等优点,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
相比于其他影
像学检查手段,如CT、MRI等,超声具有价格低廉、操作方便、不需要暴露于辐射等优势,特别适用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
超声检查还能够评估胆囊周围的病变情况。
胆囊结石常伴有胆囊炎、胆囊壁增厚等病变,超声可以通过检查胆囊周围的炎性反应、胆囊壁的增厚等指标,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
病情严重程度,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超声还可以辅助进行胆总管结石的检查。
胆总管结石是胆囊结石的并发症之一,可以
导致黄疸、胆汁性胰腺炎等严重疾病,必要时需要行内镜逆行胆道造影(ERCP)检查。
超
声可以辅助提供胆总管结石的定位、大小等信息,为ERCP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超声在胆囊结石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及时明确患者的病情,指导合理治疗,并为患者的术前评估和手术操作提供重要信息。
超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肥胖者及气体干扰等对超声影响较大。
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胆囊结石诊断的准确性。
胆囊结石彩超表现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比较高,一般来说都是人们生活不规律造成的,尤其是在饮食方面不均衡,吃了太多的脂肪类食物以及油炸食品,患病的可能性就会增高,胆总管结石病人要注意先做检查,看一下胆总管结石的大小,然后再考虑后续的治疗工作,检查方面比较推荐病人做彩超,彩超图像比较精确,如果病人真的出现了结石,能够明显的看到胆管处出现阴影。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胆囊结石的超声表现:一、胆囊结石彩超图像特点(一)典型胆囊结石超声图像特点1、胆囊形态清晰,囊腔内有一个或数个强回声团块。
2、强回声团块可随患者体位的改变而沿重力方向移动。
3、在强回声团块后方有与之相应的清晰声影,呈一条无回声暗带。
这是声束在通过结石的途径中反射、衰减和折射使能量丧失的结果。
一般在结石直径>0.3mm、超声束垂直射于结石表面时,即可形成声影。
同时具备以上三个特征是超声诊断典型胆囊结石的可靠依据。
(二)不典型结石的声像图特点(1)胆囊泥沙状结石:显示清晰的近侧胆囊壁轮廓,远侧胆囊壁则因多量结石堆聚以至明显增厚和粗糙,回声增强,后方伴有声影。
变换体位,胆囊后壁强光带随重力方向移动并且形态有改变,可散开呈细小点状回声或堆积成团。
(2)胆囊充满型结石:胆囊的液性暗区消失,仅在胆囊区见一半圆形或弧形强回声带,后方伴有相应宽度的声影。
(3)胆囊颈部嵌顿性结石:表现为典型胆囊结石图像,但结石位于颈部,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也可表现为胆囊颈部囊腔被结石充满而不显示,呈团块强回声,后方伴声影。
(4)无声影的疏松结石:表现为囊内中等回声团块,无声影,随体位移动。
此型结石需与凝血块、蛔虫残体、脓液、淤积胆汁、炎症坏死组织等鉴别。
后者均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且体位改变时移动缓慢,可出现漂浮状或分层征。
二、彩超检查胆囊结石的优势胆囊结石b超具有无痛苦、无创伤、操作方法简便、能多次重复检查、图像显示清晰及出结果迅速等优点。
尤其对胆囊疾病,其诊断符合率较高,一般直径0.3cm的结石即可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即使是0.1cm的结石也可以见到光点,其准确率可达95%左右。
超声诊断胆囊结石88例分析发表时间:2015-03-06T15:45:14.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9期供稿作者:童南萍[导读] 胆囊结石属于胆道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多见于成年人,且多发于女性。
童南萍(河南荥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450100)【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于本院就诊的88例经手术以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诊断,并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
结果 88例患者中46例患者为具有典型超声表现的胆囊结石(52.3%);36例为不典型超声表现的胆囊结石(40.9%),其中8例为充满型胆囊结石(9.1%),12例为泥沙样胆囊结石(13.6%),10例为胆囊壁结石(11.4%),6例为胆囊颈部结石(6.8%);误诊6例,占总病例数的6.8%,其余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均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确诊率为93.2%。
结论超声诊断时临床上诊治胆囊结石最为常用的方法,其诊断符合率高,可作为临床确诊的重要依据,但需注意对不典型结石的诊断,以免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
【关键词】胆囊结石超声诊断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077-02 胆囊结石属于胆道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多见于成年人,且多发于女性。
胆囊结石多因胆汁成分以及理化性质的改变而形成。
该病症的临床症状多见上腹部不适、嗳气、食欲不振等。
该病症在临床上的诊断多依靠超声检查、CT以及MRI等,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超声检查相较于其他检查手段而言,具有经济、无痛、无创、确诊率高等优点[1]。
本次研究将以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于本院就诊的88例经手术以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胆囊结石诊断金标准
胆囊结石诊断的金标准是超声检查(US)。
US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等优点,是临床上最常用、最简便的检查手段之一。
通过US 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胆囊内结石的大小、形态、数量以及位置等信息,为胆囊结石的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
同时,US还可以观察胆囊壁是否有炎症、增厚、胆囊收缩功能是否正常等情况,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因此,US被视为胆囊结石诊断的金标准。
除了超声检查之外,其他辅助检查方法还包括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淀粉酶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及胆囊结石是否合并感染、胰腺炎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CT和MRI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胆囊结石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有助于进一步确诊和制定治疗方案。
总之,胆囊结石诊断的金标准是超声检查,但其他辅助检查方法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全面评估病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胆囊结石的诊断方法有哪些临床典型的绞痛病史是重要诊断依据,影像学检查可确诊。
首选B超检查,其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接近100%。
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内有强回声团、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其后有声影即可确诊为胆囊结石。
仅有10%~15%的胆囊结石含有钙,腹部X线能看到,侧位照片可与右肾结石区别。
CT、MRI也可显示胆囊结石。
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胆囊结石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有急性发作病史的胆囊结石,一般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不难做出诊断;但若无急性发作史,诊断则主要依靠辅助检查,诊断要点如下:1、反复发作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囊积液或胆绞痛,而皮肤黏膜无黄染或黄疸轻。
2、反复多年发作胆囊炎而无黄疸,此次发作伴有黄疸,应考虑胆囊结石伴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3、超声发现胆囊内有结石,胆囊肿大,积液,壁增厚或萎缩;口服胆囊造影证实胆囊内结石,超声诊断正确率可达95%以上。
4、Mirizzi综合征:部分病人的胆囊管和肝总管并行一段后再汇入胆总管,如有胆囊颈或胆囊管的结石嵌顿,胆总管可因结石压迫及炎症水肿造成部分梗阻或狭窄,因而导致反复发作的胆管炎,病人有右上腹疼痛,发热及黄疸,超声及剖腹探查可确定诊断。
胆囊结石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超声检查,通常容易确诊。
但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往往难以与其他上腹部疾病鉴别。
胆囊结石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1、急性或慢性胃炎可以表现为由轻到重的各种不典型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的症状。
很多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部位不再右上腹,而在上腹部正中部位,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炎。
2、消化性溃疡如果有消化性溃疡的病史,上腹痛与饮食规律性有关。
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多发生在餐后疼痛或腹胀,尤其在油腻饮食后出现。
3、慢性肝炎当肝炎导致肝功能异常时,可以有右上腹隐痛不适、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
可以通常超声诊断和肝功化验来区分。
4、脂肪肝目前有相当比例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脂肪肝,右上腹部不适的症状难以区分来自有结石的胆囊还是有肝损害的脂肪肝,需要专科医生帮助鉴别。
胆囊结石超声学诊断的心得体会【摘要】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是最常见的胆囊疾病。
10%-20%的人患有胆囊结石,随年龄的增加而发病率升高。
目前,超声检查成为胆囊结石最普遍、最经济的发现途径。
胆囊结石按部位分为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主要为胆固醇性结石或以胆固醇石为主的混合性结石,主要见于成年人,女性常见,尤以经产妇和服用避孕药者常见。
【关键词】胆囊结石;超声图像;临床诊断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我院住院的患者576例,均为女性。
年龄32-50岁,平均38岁,38%例偶感右上腹不适,另62%例无自觉症状,查体发现胆囊疾病。
患者全部行超声、ct检查,均行手术切除病灶并有病理学诊断。
1.2 胆道超声探查前的准备及探测方法1.2.1 探查前准备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以保证胆囊、胆管内胆汁充盈,并减少胃肠内容物和气体的干扰。
检查前24小时禁食脂肪食物,停用影响排空胆汁的药物。
1.2.2 探查方法在我院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iq7进行检查,频率为4.0-5.2mhz。
体位:患者通常取仰卧位或左侧位。
将探头置于右肋缘与腹直肌外缘交界处移动探查,直到在肝右叶下方出现胆囊轮廓。
2 胆囊结石的化学成分及超声图像2.1 典型胆囊结石超声图像特点①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囊腔内可探及一个或数个强回声团。
②强回声团可随患者体位的改变而改变。
③在强回声团块后方伴有一条无回声暗带。
这是声束在通过结石的途径中反射、衰减和折射使能量丧失的结果。
一般在结石直径>0.3mm,超声束垂直射于结石表面时,即可形成声影。
有时结石强回声不明显,而声影显著。
壁、结石、声影三合征的出现对于结石、特别对小结石的诊断价值更高。
同时具备以上三个特征是超声诊断典型胆囊结石的可靠依据。
2.2 不典型胆囊结石超声图像特点2.2.1 胆囊内无胆汁时的结石胆囊失去正常的轮廓和形态;胆汁无回声区消失,胆囊腔被强回声及声影取代。
158·影像学及诊断检验·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2月第20卷第5期作者简介:俞柳娟(1975.07-),女,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B 超诊断分析俞柳娟(南通市海门区三厂街道中心卫生院,江苏 南通 226100)【摘要】目的:分析探讨B 超检查对胆囊结石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南通市海门区三厂街道中心卫生院就诊的60例经初步诊断高度疑似胆囊结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B 超检查,详细记录各种患者情况,将B 超检查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并分析患者B 超检查的影像结果,计算B 超检查的准确率,疾病复发率,并分析B 超诊断胆囊结石漏诊、误诊的原因。
结果:术后确诊为胆囊结石的患者有60例,术前B 超检出53例,准确率为88.33%。
其中术后确诊为单纯性胆囊结石有38例,占63.33%,术前B 超检出36例,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为94.73%;术后确诊为胆管结石有6例,占10.00%,术前B 超检出5例,漏诊1例;以上两种检查结果经B 超检查和术后病理无统计学差异(P >0.05);多部位结石有16例,占26.67%,术前B 超检出12例,漏诊4例,与术后结果相比,准确率为75.00%;多部位结石的术前B 超诊断准确率对比存在一定差异(P <0.05),多部位结石的漏诊率较高,主要与患者的胃肠气体干扰、肥胖、合并疾病等有关。
经影像学检查发现,36例单纯性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内存在大小不等的单个结石强回声,在后方可见明显声影,且在机体体位改变后该声影也会随之改变,最大直径不超过6.cm 的表现为强回声,超过10.cm 的表现为弧形强回声,其余远场监测不到明显回声;5例胆管结石患者的远端胆管有明显的扩张,且管道系统的钙化有清晰的结石样,伴有声影的强回声;12例多部位结石表现为胆囊内出现两个及以上的回声,且大小不一,声影会随体位有一定的变化;在检查后,参照B 超结果对患者进行取石手术,2周后再次进行B 超复查,观察患者疗效发现检查后治疗有效率为95.00%(57/60),复查时影像学检查正常者55例,占比91.67%(55/60),且有两例复发,则复发率为3.33%(2/60)。
胆囊结石超声诊断误诊和漏诊原因摘要】目的:分析胆囊结石使用超声诊断中出现误诊和漏诊的因素。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胆囊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诊断,分析误诊和漏诊的原因。
结果: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为(96/102)94.12%。
误诊3例(误诊率为2.94%)、漏诊3例(漏诊率为2.94%)。
阳性预测值为(95/98)96.94%,阴性预测值为(1/4)25.00%。
结论:超声诊断胆囊结石效果确切,但是存在一定的漏诊和误诊,为了保证诊断准确率,需要在超声诊断中采用多方位和多角度进行全面诊断,以此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胆囊结石;超声;误诊;漏诊胆囊结石是肝胆外科常见的疾病,疾病的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逐渐提升。
造成胆囊结石的主要因素在于不规律饮食和作息导致的,疾病的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和食欲减退等[1]。
当胆囊内有结石,尤其是结石嵌顿的时候,胆囊是没有功能的,它会引起胆囊的炎症、水肿、坏死,甚至穿孔。
胆囊结石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为了分析胆囊结石使用超声诊断中出现误诊和漏诊的因素,选择我院接诊的102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具体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我院接诊的102例胆囊结石患者,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诊断,分析超声诊断出现误诊和漏诊的原因。
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为65例和37例;患者的年龄最小者为25岁,年龄最大者为9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是(65.49±4.39)岁。
纳入标准:(1)患者经过诊断为胆囊结石;(2)患者自愿入组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2)合并血液疾病的患者;(3)临床资料缺失的患者。
1.2 诊断方法患者入院后,在第二天清晨空腹测量,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生产厂家:西门子),调整评率为3.5MHz,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仪器的探头放置在患者的第六-九根肋骨间隙,对右肋下斜断面、右肋斜断面和剑突的位置进行检查,探测患者胆囊的大小、厚度和形状[2]。
胆囊结石表现及超声诊断是怎样的胆囊结石超声表现胆囊结石超声检查时主要表现为胆囊内有强回声光团或者强回声带,结石边界清楚,胆囊的强回声团可随患者的体位改变而移动,如果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光团不会移动,在结石后面有一条和断面基本相同的干净的无回声带,即声影。
有些患者还可以看到胆囊炎的征象,胆囊壁会毛糙和增厚。
胆囊结石主要是胆囊腔内形成高密度沉积物,如果并发胆囊炎,患者可有右上腹疼痛,以及发热、寒颤等症状,查体可有墨菲征阳性。
胆囊结石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胆囊还存有功能,则不需要手术切除,定期复诊。
如果患者有疼痛等,比如胆绞痛,合并胆囊炎等,通过积极的保守治疗患者症状不改善,症状较重影响日常生活,胆囊功能丧失等,可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除了手术切除外,还可进行保胆取石治疗。
胆囊结石患者要及时去医院诊治,积极配合医生检查,根据实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胆囊结石超声诊断标准对于胆囊结石患者超声下的诊断标准来说,首先患者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如果于胆囊内发现类圆形或者椭圆形的高回声性肿物,而且后方伴有声影。
另外患者在体位位置改变之后,出现高回声肿物的活动,这种情况下多诊断患者为胆囊内的结石,对于胆囊结石的患者,如果结石的直径较小,可以考虑继续的观察。
如果患者结石的直径超过3个cm,或者是胆囊结石合并有胆囊炎症的反复发作。
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或者是考虑进行保胆取石治疗。
另外患者在手术之后,还要注意避免进食胆固醇含量过高的食物,例如动物类的脂肪,动物类的内脏,还有海鲜类的鱿鱼等食物。
长期的高胆固醇性饮食,有可能增加患者罹患胆管结石的可能性。
胆囊结石怎样才能排出胆囊结石可通过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来排出,需根据结石的严重程度来选择。
1.口服药物胆囊结石诱因复杂,环境刺激、血脂增高、慢性胆囊感染等因素都容易诱发结石。
如果是较小的结石可通过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消炎利胆片、排石颗粒等药物,能够起到溶石、消炎的效果。
147例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分析【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273-01【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胆囊结石症患者的超声表现。
结果结石大小0.3cm--6.2cm不等,超声下均表现为高密度强回声,其后伴声影,其中单个结石95例,多个结石52例。
结论超声诊断胆囊结石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准确性高,经济﹑方便﹑无创伤、无副作用,是胆囊结石的首选诊断方法。
【关键词】胆囊结石;超声;诊断胆石症是我国常见病[1],女多于男。
国内尸检报告胆石发生率为7%,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增加。
近年来使用b型超声检查自然人群胆石症发生率达10%左右,在中年妇女胆石症的发病率高达15%,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生率还在不断上升。
为提高胆囊结石的临床诊断水平,我院对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147例胆囊结石症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的147例胆囊结石症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82例,年龄39-86岁;临床表现:42例患者明显伴有右上腹疼痛、发作时胆绞痛、黄疸或寒战发热等现象,经临床确诊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其中墨菲氏症阳性36例,31例患者进食后有腹胀症状,74例患者无相关症状。
1.2检查方法经腹检查,探头频率2.5-5mhz及5-2mhz。
检查前嘱患者禁食12小时,取平卧位,必要时取右前斜位或立、卧位对比检查,常规探查胆囊、胆道,观察并记录胆囊大小、形态、囊壁厚度,胆囊内有无异常,肝内外胆管及胆总管有无结石等。
胆囊壁以大于0.3cm为增厚,小于0.3cm为不厚。
2结果所有患者均无胆管扩张、胆管结石,无胰腺炎发生。
胆囊大小2.8×1.4cm2~1.2×3.9cm2,胆囊结石填满型3例。
2.1超声表现典型表现较大而孤立分布的结石,多呈新月状、半圆形强回声,胆囊结石的强回声团,边界清楚、明亮稳定,并能在两个垂直方向的断层中得到证实,较小的多发结石堆积于胆囊后壁时,则形成一片强回声带,难以分辨各个结石,结石强回声后方的一条无回声暗带即是声影。
胆囊结石208例超声检查诊断体会【中图分类号】r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60-01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胆囊结石患者也不断的增多。
年龄增长后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胆囊结石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数是在常规体检中发现。
但是如果胆囊结石治疗不及时,可发生胆囊结石嵌顿,甚至会合并感染,从而进展为急性胆囊炎,少部分患者可以进展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严重时可以发生胆囊穿孔,临床后果严重。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本病的关键。
现代超声显像是一种非创伤性,非侵入的诊断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胆囊,对胆囊结石的诊断率高达95%以上,能够发现直径0.3cm以上的结石[1]。
我们在社区门诊患者和农民健康体检中,对胆囊结石的超声检查诊断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
金东区塘雅镇辖48个行政村,2.9万人口,镇域面积53.13平方公里。
含香卫生院2011年门诊人次33522例,其中b超检查891例,农民健康体检b超检查14729例。
1.2 方法。
使用dp-66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
被检查者空腹8~12h以上,对胆囊区进行多个切面扫查,发现结石回声者,让其取侧卧位、膝胸卧位、立位等观察结石是否活动,所有病例均做好记录。
2 结果2011年门诊及农民健康体检共诊断胆囊结石208例。
b超均显示胆囊内可见随体位移动的强回声光团,后方伴有声影。
部分患者伴有胆囊壁增厚、毛糙等胆囊慢性炎症的表现。
其中孤立性胆囊结石17例,占8.17%;多发结石191例,占91.83%。
充满型结石9例,泥沙样结石35 例;合并慢性胆囊炎112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9例。
3 讨论按照结石的化学成分可以把胆囊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结石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