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中的修辞
- 格式:docx
- 大小:14.41 KB
- 文档页数:2
成都法语培训:法语修辞方法首先要介绍的是Les métagrammes,变换字母词形:在一个单词中只改变一个字母,从而变成另外一个单词。
比如看这四个单词:rame - dame - lame –came,只改变了一个字母,就形成了四个意思完全不同的单词。
来做一个小游戏,每次只改变一个单词,你知道如何将homme变成poule吗?其实很简单,观察这个变化的过程:Homme-pomme-pompe-poupe-poule!很神奇,对吗?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只能改一个字母,而且似乎短一点的单词比如由四到六个字母组成的单词更能变化出其他的单词,而且更容易想到的是换第一个字母。
我们要介绍的第二个修辞方法是Les contraires。
我们常会使用一些前缀去表示一个相反的意思,比如说前缀in-和im-,这两个前缀常放在形容词或者名词之前,来表示相反的意思。
比如说:Complet –incomplet、Possible –impossible、Capacité–incapacit é,但是请思考一下,impression是pression的反义词吗?infusion是fusion的反义词吗?另外一个前缀dé和dis,放在一个名词、动词或者形容词的前面,表示分离、否定、剥夺,比如说déboucher, décoller, décodé, démaquillant, dissemblance。
但我们可以说démarrer是使更加忧伤的意思吗?dispositif包含了否定的含义吗?再举一个例子,比如médire是指说坏话,说不好的话,那么mémère 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不好的妈妈、坏妈妈的意思吗?Quelqu’un d’amoral是指一个没有道德的人,那么avoir un atout au jeu de cartes,说的是一无所有吗?因此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虽然有的时候有规律可循,但这些规则并不是万能的,遇到具体的词儿还是要具体分析。
法语修辞手法的分类和分析摘要:语言是一个语法系统,通常由同一社会群体遵循,但不同的群体或个人会有自己的语言颜色、标记或风格。
从中世纪到19世纪,对这种风格的研究被称为“修辞学”(réthorique)。
修辞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西方就开始了修辞学的研究,但当时的修辞学更像是一种修辞学,或者说是“言语的艺术”。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隐喻、排比、拟人、讽刺、夸张等。
法语以其严谨的语法和和谐的声音而闻名,其修辞手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本文将从语音、意义、句法、语气等多角度对法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类和分析。
关键词:法语修辞;手法;分类;分析导言: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可能会因空间关系而有所不同,而反映这种差异的最有效方法是通过习语。
习语可以表明语言反映了一个共同实体的内在特征,我们应该看到它的民族属性。
它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广泛的习语通常包括习语、谚语、习语、禁忌、俚语等。
在法语习语中,广泛而全面地使用各种语言修辞手段,以达到众所周知的、简洁而生动的效果。
本文从语音修辞、语义修辞和句法修辞三个方面分析和阐述了法语习语中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
1语音修辞格的使用法语习语之所以在人们中流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朗朗上口的发音和和谐的节奏。
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使用语音图形。
一般来说,它在谚语中尤为突出,最常见的是重叠词、半同音词和近音词的组合。
1.1“allitération”是指在一个或多个语义段中重复相同的辅音音素,以增强印象。
使用重复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可以使音调对齐和押韵,增强音乐性,增强语言的动力。
例如:[1]充足通过富裕(满意的人总是幸福的)例如:[2]Bouche serrée,mouche n'y enter(如果嘴巴没有张开,苍蝇就不能进入)在示例1中,四个辅音[s]重复出现,使声音非常和谐,并且由于[s]是一个清晰的辅音,人们在阅读时可以感觉到“财富”确实没有那么重要。
法语修辞学和文体学“修辞”顾名思义就是修辞。
人们在讲话或写作时总是要用到修辞,以使表达出来的语句得体、准确,具有较强感染力。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古以来,人们对修辞活动做过不少研究,并创建了有关的学科。
在法语中,研究修辞的学科主要有两种:一、修辞学;二、文体学。
法语修辞研究的内容很广,它研究一切非语言因素对语言运用活动的作用。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的交际手段(Moyen de communication),人们在运用这一手段进行交际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我们可以把这些因素简单地分为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
语言因素是指语言本身的一些规律,例如其中的语法。
人们在讲话或写作时应遵循语法来组词、造句,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就无法使人理解了。
非语言因素是指言者本身的情绪、年龄、地位、职业、文化修养等因素,以及交际场合、听者或读者的情绪、年龄、地位、职业、文化修养等因素。
这些非语言因素也会对写、说者产生一种制约力,使之自觉、不自觉地考虑这些因素来修饰自己的辞语。
法语修辞主要是研究后一类因素即非语言因素对语言运用的影响,下面略举几例说明:a.-C’est laid. 这很丑。
-Qelle horreur! 真是丑死了!这两个例句的意思基本相同,句子结构也都正确。
但是第二句的言者在表达自己看法的同时流露出了内心强烈的厌恶情绪。
这说明一个人的感情、内心活动可以通过他使用的语言形式反映出来,不同的感情会产生不同形式的语句。
b.-Dis-moi su ce spectacle t’a plu.告诉我,你喜欢这场演出吗?-Ce spectacle vous a-t-il plu,monsieur?先生,您是否喜欢这场演出?这两个例句从语法角度来说都正确,意思也大致相同。
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第一句的言者是在向一个熟人或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发问;而第二句的言者却是在向一个不很熟悉的人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发问。
法语谚语的修辞特点浅析作者:李新艳来源:《新课程·上旬》2012年第08期摘要:法语谚语是法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法语谚语语音上的修辞、词义上的修辞、结构上的修辞三个方面探讨了法语谚语的修辞特点,展现了法语谚语思想智慧和语言艺术的光彩。
关键词:法语;谚语;修辞格同其他各国谚语一样,法语谚语是法国文化的瑰宝,在法语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它们语言精练,寓意深刻,充满智慧,给人启迪。
为了表情达意,法语谚语在修辞上有独到之处。
本文就法语谚语中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段作一简要分析。
一、法语谚语语音上的修辞1.头韵(l’allitération)即词的第一个字母,特别是辅音字母在句中重复出现如:on se perfectionne par la pratique,此谚语中,单词perfectionne与pratique都是以字母p开头,我们称这种修辞为头韵。
此外,在这个谚语中,介词par 也以字母p开头,加强了头韵的修辞效果。
2.叠韵(l’ assonance)即两个词的重读音节中的元音相同,叠韵可以使语言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如:L’amour apprend /aux ?覾nes ?觓 danser. 爱情能教会驴跳舞。
3.尾韵(le rime finale)指相同的音在句末重复出现。
如:L’homme propose, Dieu dispose.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二、法语谚语词义上的修辞1.明喻(comparaison)这是法语谚语中一种较常见的修辞手段,就是把本体和喻体通过比喻词联系起来,法语常用的比喻词有comme, ressembler à等。
如:Il [本体]se porte comme [比喻词]le Pont Neuf[喻体]. 身体像新桥那样健壮。
由于新桥是塞纳河上最古老的一座桥,历经风雨,依然挺立,所以此句谚语用新桥来作比喻,寓意这个人身体很健康。
2.暗喻(métaphore)它与明喻稍有不同,也就是说本体与喻体无需比喻词而直接联系起来。
法语语言学课程论文小议法语的隐喻【摘要】隐喻是语言交际活动中最常用的修辞方法之一。
本文拟从定义、分类、来源和使用范围等角度对法语中的隐喻稍作分析。
【关键词】法语隐喻,分类,使用,认知研究一修辞格和隐喻修辞格(figure)又称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采用的格式化的手段和方法。
简而言之,修辞格是在语言上“思想感情的各种不同面貌”。
它常常突破寻常的逻辑,偏离常规的用法,或含蓄蕴藉,或谐趣盎然,使词语呈现出动人的魅力,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感受方式和审美心理。
一般来说,法语中通常把修辞格分为四大类:颂读修辞格、词语修辞格、句法修辞格、思维或文体修辞格。
①本文所谈的隐喻便隶属于词语修辞格,是语言交际活动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段之一。
所谓隐喻,法语中叫做métaphore,是沿用希腊语的metaphora而得来的一个词(metay 意为“过来”,pherein意为“携带”)。
它所描写的是一个事物的动态过程,通过这一特殊的语言过程,一物的若干方面被“带到”或“转移”到另一物之上,以至于第二物被说得仿佛就是第一物。
②在西方,隐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修辞学之父、哲学之父亚里斯多德。
在其经典名著《诗学和修辞学》(Rhetoric and Poetics)中,亚里斯多德指出,隐喻是一种语言艺术,其主要功能是修饰作用,主要用于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
他提出,“隐喻是通过把属于别的事物的词给予另一个事物而构成”。
亚里斯多德对隐喻的研究对其后2000多年的西方修辞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后,不少修辞学家又发现除了在名词身上,动词、形容词等也能用作隐喻。
二隐喻的分类从广义上讲,隐喻就是“比喻”,是区别于其他非比喻性语言的一种称谓,指“由于两个事物的特征上所存在的某一类似之处,而用指一个事物的词来指另一事物。
”狭义的隐喻与明喻一样,都是隶属于比喻中的一个类型。
隐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也有相似关系,但是隐喻没有比喻词,从而使句子在形式上更为紧凑,往往可以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修辞格1.叠韵(allitération):在一个或多个音义段中重复相同的辅音音素。
il a f ait f eu des quatre f ers.他尽了全力。
2.半谐音(assonance):在一行或多行诗的末尾重复相同的元音音素。
A bon ch a t,bon r a t.棋逢对手3.近音词连用(paronomase):在一个句子中连续使用声音相近、意义迥异的词。
Qui vole un oeuf vole un boeuf.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4.双关(calembour):①同音异义:des cendres(烟灰)与descendre(下降)谐音双关②同形异义:les fils du tailleur coupent(红字是儿子们的意思)les fils du tissu(红字是线的意思)两者同形异义③一词多义:-Qui a volétes sabots?-C'est le cheval!问者说的sabots意为“木鞋”,答者故意理解为“蹄鉄”,这是语义双关5.混成词(mot-valise):两个相同音素的词通过增损方式组合成一个新词。
le joueb(journal web) 网络日记une fliction(flic fiction)一部警匪小说6.明喻(comparaison):本体(le compar é)+比喻词(l'outil de comparaison)→喻体(le comparant)Sa conversation(le comparé) était platecomme(l'outil de comparaison) un trottoir de rue(le comparant)明喻联喻(la comparaison filée):一个比喻后面接连有数个与喻体属同一个语义场(le champ sémantique)7.隐喻(métaphore):无比喻词①暗喻(la métaphore in praesentia):本体和喻体靠系动词、限定结构、同位语结构或呼语连接在一起。
法语广告口号中常见修辞格的应用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概念进行比较,以突出其相似之处,从而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记住广告口号。
例如,某化妆品品牌以“如丝般柔滑”为口号,将产品效果与丝绸的柔滑相比,使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效果有了直观的感受。
对比是通过突出两种或多种事物的差异,以强调广告口号的优势。
比如某手机品牌以“比眨眼更快”为口号,强调其产品的高速性能和流畅体验。
这种对比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想要了解产品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隐喻是用一个词或短语代替另一个词或短语,以此传达广告口号的深层含义。
例如,某环保品牌以“我们的地球需要一个‘医生’”为口号,将品牌比作医生,为地球提供“治疗”方案,强调品牌的环保理念和责任感。
排比是一种通过重复某些词语或短语来增强语气的修辞手法。
例如,某运动品牌以“在运动中超越自我,实现梦想”为口号,通过重复“在运动中”这个短语,强调运动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
反复是通过重复某些词语或短语来让观众加深记忆的修辞手法。
例如,某食品品牌以“好吃到停不下来”为口号,通过重复“好吃”这个词语,让消费者对该食品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
在创作法语广告口号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广告口号中,突出关键词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与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相关的关键词,例如“Vive la France!”、“感受法国味”等,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
广告口号要符合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
可以参考历史、文化和品牌价值,确定一个能够代表品牌特色的口号。
例如,对于法国品牌,可以使用“Vive la France!”、“感受法国味”等词汇,体现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
广告口号的语言优先应与提问语言相同。
如果客户使用的是法语提问,则应撰写一个法语广告口号。
当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其他语言的广告口号。
在法语广告口号中巧妙地运用修辞格可以增强口号的吸引力、记忆性和传播性。
通过突出关键词、符合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以及使用与提问语言相同的语言优先,我们能够创作出令人难忘的广告口号,从而帮助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法语熟语中修辞手段的应用法语熟语中修辞手段的应用【摘要】法语熟语是法国语言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它充满了文化内涵和民族色彩,寓意深刻,表达精要,朗朗上口,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而这,则归功于大量修辞手法的使用。
对法语熟语中经常应用到的修辞手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法语熟语句法修辞语音修辞词义修辞法语熟语是法语在发展过程中,历经社会实践而凝结的短句和短语,是法语中的精华部分。
它反应了法兰西民族的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而大量修辞手法运用使得熟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脍炙人口。
一、语音修辞格很多法语熟语韵律和谐悦耳,如同诗歌一般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主要原因各种语音修辞格的应用。
1、头韵:词的第一个字母(特别是辅音字母)或词中某些音节在句中重复出现,即为头韵。
头韵的使用可使韵律优美,衔接流畅,语言气势增强。
如:(1)Qui dort dine.睡个觉,饥饿消。
(2)C‘est en forgeant qu‘on deviant forgeron.打铁方能成铁匠。
2、近音词连用:即音近似但意义不同的词放在一个句子中,以使音韵和谐。
如:(1)User,ne pas abuser.凡事适可而止。
(2)Songe,mensonge.梦境非现实。
3、叠韵:是指在一个或多个词中重复使用相同的辅音因素,以增强语言气势。
如:(1)Bouche serrée,mouche n’y entre.嘴巴不张开,苍蝇进不来。
(2)Suffisance passe richesse.知足者常乐。
二、词义修辞格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语义通顺、明了是基本要求,但除此之外,赋予某些常用词以完全不同但又为人所理解的含义,能使表达更加幽默生动。
1、明喻:是一种借物喻物的修辞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喻体、本体和比喻词缺一不,使作者说明的道理更加浅显易懂。
如:Cela se voit eomme le nez au milieu du visage.脸上的鼻子――显而易见。
法语中的修辞
“修辞”顾名思义就是修辞。
人们在讲话或写作时总是要用到修辞,以使表达出来的语句得体、准确,具有较强感染力。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古以来,人们对修辞活动做过不少研究,并创建了有关的学科。
在法语中,研究修辞的学科主要有两种:一、修辞学;二、文体学。
法语修辞研究的内容很广,它研究一切非语言因素对语言运用活动的作用。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的交际手段(Moyen de communication),人们在运用这一手段进行交际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我们可以把这些因素简单地分为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
语言因素是指语言本身的一些规律,例如其中的语法。
人们在讲话或写作时应遵循语法来组词、造句,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就无法使人理解了。
非语言因素是指言者本身的情绪、年龄、地位、职业、文化修养等因素,以及交际场合、听者或读者的情绪、年龄、地位、职业、文化修养等因素。
这些非语言因素也会对写、说者产生一种制约力,使之自觉、不自觉地考虑这些因素来修饰自己的辞语。
法语修辞主要是研究后一类因素即非语言因素对语言运用的影响,
下面略举几例说明:
a.-C’est laid. 这很丑。
--Qelle horreur! 真是丑死了!
这两个例句的意思基本相同,句子结构也都正确。
但是第二句的言者在表达自己看法的同时流露出了内心强烈的厌恶情绪。
这说明一个人的感情、内心活动可以通过他使用的语言形式反映出来,不同的感情会产生不同形式的语句。
b. –Dis-moi su ce spectacle t’a plu.告诉我,你喜欢这场演出吗?
-Ce spectacle vous a-t-il plu,monsieur?先生,您是否喜欢这场演出?
这两个例句从语法角度来说都正确,意思也大致相同。
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第一句的言者是在向一个熟人或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发问;而第二句的言者却是在向一个不很熟悉的人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发问。
可见对不同类型的人,一般都要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思想。
c.-Il est atteint de surdité.他失聪了。
-Il est sourd.他是聋子。
这两句话的意思也基本相同,句子结构也都符合语法规定。
但是,第一句话是医学的术语,只有在医院里或学术会议上,或其它正式场合才使用;而第二句话在任何一般场合,尤其是在日常会话中就可以听到。
可见场合不同,用词造句的方式也不相同。
d.-Je suis las de cet homm
e.我对此人感到厌烦。
-J’en ai assez de cet homme.我讨厌这个人。
-Ce type-là,ras de bol! 这家伙,真讨厌!
这三个例句意思相同,语句结构都正确。
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这三句话的言者的文化修养不尽相同。
第一句话给人的印象文绉绉的,其言者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第二句话是一般人常用的句型;第三句话给人的感觉是很随便。
甚至有点俗,其言者大多是文化修养不很高的人。
这一组例句表明言者的文化修养(以及社会地位)会在语言表达形式上留下痕迹。
以上四组例句表明语言的运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不仅要学会用语法组词造句,还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即考虑各种非语言因素)选用恰当的语言形式,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就是修辞研究的内容。
从上面的阐述中可以看出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对语言交际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谈谈准确、得体的涵义:
“准确”即选用的词和句型能真正反映言者的思想感情和意图,语气要适当。
例如,对于一般的违法行为,如果你不想夸大其辞,就应选用“délit”而不是“crime”(指杀人放火等罪行)来表达;当你对某人的行为感到气愤时可以说:a,c’est le comble!(这简直糟糕透顶!);若对某人行为只想一般性表示异议就应该改换口气:Je ne compends pas ce que vous avez fait.(我对你的行动很不理解);如果你想告诉别人你是在上海长大的,可以说:J’ai grandi à Shanghai.若你想突出强调你成长的地方是上海而不是别的地方就应该说:C’est à shanghai que j’ai grandi.
“得体”即选用的词和句型要适合言者自己的身份、年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
例如成年人就不应该使用小孩子的语言;教师不应该对学生使用粗俗的语言。
在此同时,还要注意使自己的语言适合对方的年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
例如,对小孩与对大人讲话的口气应是不一样的;对高级知识分子讲话一般可以用较规范的语言,而对一般文化水平的人讲话就必须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下级、对下属讲话可以用命令式口吻讲话,但对上级、长辈一般不能使用这种口气。
“得体”还意味着选用的词句与交际场合相适应。
如,在外交场合一般力求措辞高雅,但是在家里可以使用通俗语;在学术会议上大多使用严肃的专业词汇,而在联欢会上宜用风趣轻松的语言。
总之,修辞所说的准确、得体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写文章、讲话、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