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筋锚固深度与钻孔深度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植筋技术规范引言近年来,植筋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在工程实践中却普遍存在不统一的做法和不规范的行为。
植筋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当引起工程人员的重视,特别是某些植筋工程与生命线工程发生直接联系,如果植筋过程处理不当,可能为工程留下影响结构安全的隐患。
本文意在通过整理植筋技术相关规范规定,来纠正植筋工程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某商住楼工程根据政府规划部门的意见,将原设计面向小区外侧的入口门厅拆除,将该工程的入口门厅重新调整到面向小区中庭一侧,根据工程实际现状,需要植筋新增11根框架柱;并对原有框架柱中的4根相关剪力墙进行植筋加固;在采光井处新增一块长跨 6.9m、短跨4.5m的屋面板,屋面板采用与该工程现浇楼板配筋一样的冷轧扭钢筋,分别有一条短边和两条长边需要植筋;新增的框架梁中部分钢筋也需植筋。
该植筋工程施工方案中部分文字内容如下:1、植筋工程的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为标准。
2、植筋规格、数量、钻孔深度如下:植筋规格(mm)© 8 © 18© 22© 25植筋数量(根)366 11648106钻孔深度(mm)120 2703303753、挑梁上部钢筋胶粘剂采用喜利得结构胶,其他部位钢筋胶粘剂采用国产A级胶。
钢筋植入后7日内严禁受到触动和干扰,并按结构胶说明书要求加强保养和围护。
4、钢筋植入固化10日后,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在监理见证下随机抽样进行现场抗拔抽检,每种规格钢筋现场抗拔数量不得少于壹组,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钢筋连接和安装绑扎等后序工作。
5、现场检测抗拔力,当钢筋为川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60MPa ;当钢筋为n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00MPa ;当钢筋为I级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210MPa。
二、植筋技术相关规范及规定该工程方案编制、植筋施工、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 90为标准,其实该标准对于“植筋技术”并无非常具体的规定,这个古老的规范已经被《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 2006(以下简称GB50367- 2006)所替代,GB50367- 2006 第12章“植筋技术”对植筋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一、植筋技术规范一、引言近年来,植筋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在工程实践中却普遍存在不统一的做法和不规范的行为。
植筋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当引起工程人员的重视,特别是某些植筋工程与生命线工程发生直接联系,如果植筋过程处理不当,可能为工程留下影响结构安全的隐患。
本文意在通过整理植筋技术相关规范规定,来纠正植筋工程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某商住楼工程根据政府规划部门的意见,将原设计面向小区外侧的入口门厅拆除,将该工程的入口门厅重新调整到面向小区中庭一侧,根据工程实际现状,需要植筋新增11根框架柱;并对原有框架柱中的4根相关剪力墙进行植筋加固;在采光井处新增一块长跨6.9m、短跨4.5m的屋面板,屋面板采用与该工程现浇楼板配筋一样的冷轧扭钢筋,分别有一条短边和两条长边需要植筋;新增的框架梁中部分钢筋也需植筋。
该植筋工程施工方案中部分文字内容如下:1、植筋工程的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为标准。
2、植筋规格、数量、钻孔深度如下:植筋规格(mm)φ8 φ18 φ22 φ25植筋数量(根) 366 116 48 106钻孔深度(mm) 120 270 330 3753、挑梁上部钢筋胶粘剂采用喜利得结构胶,其他部位钢筋胶粘剂采用国产A级胶。
钢筋植入后7日内严禁受到触动和干扰,并按结构胶说明书要求加强保养和围护。
4、钢筋植入固化10日后,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在监理见证下随机抽样进行现场抗拔抽检,每种规格钢筋现场抗拔数量不得少于壹组,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钢筋连接和安装绑扎等后序工作。
5、现场检测抗拔力,当钢筋为Ⅲ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60MPa;当钢筋为Ⅱ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00MPa;当钢筋为Ⅰ级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210MPa。
二、植筋技术相关规范及规定该工程方案编制、植筋施工、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为标准,其实该标准对于“植筋技术”并无非常具体的规定,这个古老的规范已经被《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以下简称GB50367-2006)所替代, GB50367-2006第12章“植筋技术”对植筋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设计值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设计值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植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设计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植筋的材料性能、结构的受力状况、锚固体的性能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植筋。
植筋是指在构筑物中,通过设备将钢筋插入混凝土中一定深度,与混凝土形成一体,以提高构筑物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的一种技术。
植筋可以改善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对于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的设计,有以下几个主要的设计参考依据:1.混凝土的性能: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是决定植筋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低,而钢筋的抗拉强度较高,植筋的作用就是通过与混凝土形成一体,发挥钢筋的高强度,提高结构的抗拉能力。
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锚固部位的受力情况。
2.锚固体的性能:在植筋中,锚固体起到承载和传递植筋荷载的作用。
锚固体的材料性能和结构特征会直接影响植筋的锚固效果和安全性能。
在设计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时,需要考虑锚固体的抗拉强度、抗剪强度、抗滑移性能以及与植筋之间的黏结性能等。
3.结构的受力状况:植筋的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状况。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植筋所承受的拉力和抗拉强度比值,以及结构的稳定性要求。
根据结构受力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
综上所述,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的设计值需要综合考虑混凝土的性能、锚固体的性能、结构的受力状况和相关标准规范等因素。
只有在满足这些要求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植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设计要求和工程条件进行计算和确定。
一、植筋技术规范一、引言近年来, 植筋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广泛应用, 但在工程实践中却普遍存在不统一的做法和不规范的行为。
植筋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 当引起工程人员的重视,特别是某些植筋工程与生命线工程发生直接联系, 如果植筋过程处理不当, 可能为工程留下影响结构安全的隐患。
本文意在经过整理植筋技术相关规范规定, 来纠正植筋工程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某商住楼工程根据政府规划部门的意见, 将原设计面向小区外侧的入口门厅拆除, 将该工程的入口门厅重新调整到面向小区中庭一侧, 根据工程实际现状, 需要植筋新增11根框架柱; 并对原有框架柱中的4根相关剪力墙进行植筋加固; 在采光井处新增一块长跨6.9m、短跨4.5m的屋面板, 屋面板采用与该工程现浇楼板配筋一样的冷轧扭钢筋, 分别有一条短边和两条长边需要植筋; 新增的框架梁中部分钢筋也需植筋。
该植筋工程施工方案中部分文字内容如下:1、植筋工程的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为标准。
2、植筋规格、数量、钻孔深度如下:植筋规格( mm) φ8 φ18 φ22 φ25植筋数量( 根) 366 116 48106钻孔深度( mm) 120 270 330 3753、挑梁上部钢筋胶粘剂采用喜利得结构胶, 其它部位钢筋胶粘剂采用国产A级胶。
钢筋植入后7日内严禁受到触动和干扰, 并按结构胶说明书要求加强保养和围护。
4、钢筋植入固化10日后, 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在监理见证下随机抽样进行现场抗拔抽检, 每种规格钢筋现场抗拔数量不得少于壹组, 经检测合格后, 才能进行钢筋连接和安装绑扎等后序工作。
5、现场检测抗拔力, 当钢筋为Ⅲ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60MPa; 当钢筋为Ⅱ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00MPa; 当钢筋为Ⅰ级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210MPa。
二、植筋技术相关规范及规定该工程方案编制、植筋施工、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为标准, 其实该标准对于”植筋技术”并无非常具体的规定, 这个古老的规范已经被《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 ( 以下简称GB50367- ) 所替代, GB50367-第12章”植筋技术”对植筋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钢筋植筋技术-《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时间::2011-03-13 栏目: 钢筋与结构编辑: 建筑质检员点击: 18540 次标签: 植筋技术植筋要求现场施工中难免碰上需要植筋的时候,比如柱子钢筋漏掉了、二次结构没有预留钢筋等,这个时候就需要植筋处理。
植筋重点是植筋深度和植筋间距的问题,这个工地上有个模糊的概念,就是15d,但是这个是错误的。
应该套用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植筋深度。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77页有专门讲“植筋技术”的一篇,对植筋的构造要求和植筋深度的计算有详细的说明。
当然,自己来算有点麻烦,网上有热心人做了这个小软件——“植筋锚固长度计算软件”。
就在附件里面。
=========================================================== 刚才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是别人讲植筋技术的论坛,哎,一看就是为了应付评职称发表的,有点水啊,不过还可以参考参考了。
[关键词] 植筋技术;非破损检验;破坏性检验赵刚(重庆华宇物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引言近年来,植筋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在工程实践中却普遍存在不统一的做法和不规范的行为。
植筋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当引起工程人员的重视,特别是某些植筋工程与生命线工程发生直接联系,如果植筋过程处理不当,可能为工程留下影响结构安全的隐患。
本文意在通过整理植筋技术相关规范规定,来纠正植筋工程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某商住楼工程根据政府规划部门的意见,将原设计面向小区外侧的入口门厅拆除,将该工程的入口门厅重新调整到面向小区中庭一侧,根据工程实际现状,需要植筋新增11根框架柱;并对原有框架柱中的4根相关剪力墙进行植筋加固;在采光井处新增一块长跨6.9m、短跨4.5m的屋面板,屋面板采用与该工程现浇楼板配筋一样的冷轧扭钢筋,分别有一条短边和两条长边需要植筋;新增的框架梁中部分钢筋也需植筋。
植筋锚固深度与钻孔深度植筋施工钻孔成型后,应报监理检查验收钻孔直径和钻孔深度,我曾经看到监理人员在验孔时要求的钻孔深度正好是设计的植筋深度,本文列举方案中的钻孔深度正好是钢筋直径的15倍,而该工程的设计植筋深度也是钢筋直径的15倍,这反应出一个现状:植筋深度被认为就是钻孔深度。
有一定现场经验的技术人员一定知道,钢筋切断加工很难保证其端面平整,不能使具有360°完整圆周钢筋面与孔底侧面对齐;植筋钻孔作业会对孔位周边表皮混凝土造成轻微损伤,不能保证孔口对胶体形成有效基体。
基于这两个原因,如果用端面不够平整的钢筋植入15倍钢筋直径的混凝土孔内,肯定不能保证所植钢筋的有效锚固长度达到15倍钢筋直径。
欧美植筋的钻孔深度一般要求比设计植筋深度大2~3倍钢筋植筋,DBJ/T50-032-2004第6.0.4条规定的钻孔深度为设计植筋深度+(10~15)mm其实是一个深度较浅的要求。
国内早期普遍按照钢筋直径15倍要求植筋深度,笔者在2003年以前的植筋工程管理中就是按照设计要求的15倍钢筋直径实施,其中包括一些悬挑构件、大跨度主梁的植筋。
调查我国植筋技术发展历史分析,这个15d来自于国外进口植筋用结构胶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但被忽略的是这个要求是构造性钢筋的植筋深度。
DBJ/T50-032-2004参编专家根据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和重庆建筑大学材料系的一些相关实验,认为采用热轧带肋钢筋植筋,最小植筋深度15d能满足设计要求,所以在该规程第4.2.1条规定:构造要求最小植筋深度为15d.在混凝土基材强度等级、钢筋级别、植筋胶种类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按照钢筋直径统一倍数确定植筋深度,在0.9Asfyk拉拔力作用下,较大直径的钢筋将较先被拔出,反应出植筋锚固段钢筋表面积与钢筋断面积并不是理想的线性关系,瑞士联邦技术学院的Marti教授根据该实验得出,胶粘剂与钢筋之间粘合表面所承受的力随植筋长度类似线性增长,但仅是随钢筋直径的平方根增长。
植筋锚固深度与钻孔深度植筋施工钻孔成型后,应报监理检查验收钻孔直径和钻孔深度,我曾经看到监理人员在验孔时要求的钻孔深度正好是设计的植筋深度,本文列举方案中的钻孔深度正好是钢筋直径的15倍,而该工程的设计植筋深度也是钢筋直径的15倍,这反应出一个现状: 植筋深度被认为就是钻孔深度。
有一定现场经验的技术人员一定知道,钢筋切断加工很难保证其端面平整,不能使具有360°完整圆周钢筋面与孔底侧面对齐;植筋钻孔作业会对孔位周边表皮混凝土造成轻微损伤,不能保证孔口对胶体形成有效基体。
基于这两个原因,如果用端面不够平整的钢筋植入15倍钢筋直径的混凝土孔内,肯定不能保证所植钢筋的有效锚固长度达到15倍钢筋直径。
欧美植筋的钻孔深度一般要求比设计植筋深度大2~3倍钢筋植筋,DBJ/T50-032-2004第条规定的钻孔深度为设计植筋深度+(10~15)mm其实是一个深度较浅的要求。
国内早期普遍按照钢筋直径15倍要求植筋深度,笔者在2003年以前的植筋工程管理中就是按照设计要求的15倍钢筋直径实施,其中包括一些悬挑构件、大跨度主梁的植筋。
调查我国植筋技术发展历史分析,这个15d来自于国外进口植筋用结构胶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但被忽略的是这个要求是构造性钢筋的植筋深度。
DBJ/T50-032-2004参编专家根据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和重庆建筑大学材料系的一些相关实验,认为采用热轧带肋钢筋植筋,最小植筋深度15d能满足设计要求,所以在该规程第条规定:构造要求最小植筋深度为15d。
在混凝土基材强度等级、钢筋级别、植筋胶种类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按照钢筋直径统一倍数确定植筋深度,在拉拔力作用下,较大直径的钢筋将较先被拔出,反应出植筋锚固段钢筋表面积与钢筋断面积并不是理想的线性关系,瑞士联邦技术学院的Marti教授根据该实验得出,胶粘剂与钢筋之间粘合表面所承受的力随植筋长度类似线性增长,但仅是随钢筋直径的平方根增长。
所以植筋深度统一规定成一个固定的钢筋直径倍数是不科学的!GB50367-2006第条规定了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ls计算公式:ls=式中 aspt—为防止混凝土劈裂引用的计算系数d—植筋公称直径fbd—植筋用胶粘剂的粘结强度设计值,对于构造性钢筋的植筋深度,GB50367-2006第条根据钢筋的受力性质不同,规定了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min=max{;10d;100mm};受压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min= max{;10d;100mm}。
[植筋锚固深度不足的处理技术]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路基工程#204#SubgradeEngineeringxx年第2期(总第149期)植筋锚固深度不足的处理技术张炳林(中铁十局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济南 250001)摘要:介绍了化学植筋技术中植筋锚固深度的确定方法,并按国标5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6计算了实际工程中的植筋锚固深度,对遇到构件最小厚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处理措施。
关键词:化学植筋;植筋锚固深度;处理措施:TV554113+文献标志码:A 编号:1003-8825(xx)02-0204-020 前言化学植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型钢筋锚固技术,它是在已有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上,根据工程拟需钢筋,用专用的工具对适当孔径和深度钻孔,用高强粘结材料把钢筋植入已有结构物中,使新增的拟用钢筋与混凝土粘结牢固,并使新增钢筋发挥设计所期望的性能,属于一种后锚固技术。
具有性能可靠、操作简单、施工期短以及不破坏原有结构等特点。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混凝土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改造、扩建、加固以及施工过程中已建结构设计变更等工程实际中。
济南火车站地下部分原为地下人防工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上部为车站广场、行车道路。
为缓解广场交通压力,决定对火车站广场地下部分进行改造,利用原有地下人防工程改建为集地下人防、出租车道、商业区、停车场的综合性工程。
工程中采用化学植筋技术,植筋数量大(表1),需植筋部分既有柱表1 植筋数量表钢筋直径/mm数量/根 1297414396162031882209752231325180足时的处理措施。
1 植筋锚固深度要求 [1]5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6和5混凝土结[2]构加固设计规范6均对植筋锚固深度提出了要求,其中文献[1]在第7章/锚固抗震设计0中给出了/最小锚固深度hef,min/d0的具体数值,而文献[2]给出了计算公式,并详尽地规定了一些条件和修正以及按构造要求的最小锚固深度。
钢筋植筋技术-《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时间::2011-03-13 栏目: 钢筋与结构编辑: 建筑质检员点击: 18540 次标签: 植筋技术植筋要求现场施工中难免碰上需要植筋的时候,比如柱子钢筋漏掉了、二次结构没有预留钢筋等,这个时候就需要植筋处理。
植筋重点是植筋深度和植筋间距的问题,这个工地上有个模糊的概念,就是15d,但是这个是错误的。
应该套用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植筋深度。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77页有专门讲“植筋技术”的一篇,对植筋的构造要求和植筋深度的计算有详细的说明。
当然,自己来算有点麻烦,网上有热心人做了这个小软件——“植筋锚固长度计算软件”。
就在附件里面。
===========================================================刚才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是别人讲植筋技术的论坛,哎,一看就是为了应付评职称发表的,有点水啊,不过还可以参考参考了。
一、引言近年来,植筋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在工程实践中却普遍存在不统一的做法和不规范的行为。
植筋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当引起工程人员的重视,特别是某些植筋工程与生命线工程发生直接联系,如果植筋过程处理不当,可能为工程留下影响结构安全的隐患。
本文意在通过整理植筋技术相关规范规定,来纠正植筋工程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某商住楼工程根据政府规划部门的意见,将原设计面向小区外侧的入口门厅拆除,将该工程的入口门厅重新调整到面向小区中庭一侧,根据工程实际现状,需要植筋新增11根框架柱;并对原有框架柱中的4根相关剪力墙进行植筋加固;在采光井处新增一块长跨6.9m、短跨4.5m的屋面板,屋面板采用与该工程现浇楼板配筋一样的冷轧扭钢筋,分别有一条短边和两条长边需要植筋;新增的框架梁中部分钢筋也需植筋。
该植筋工程施工方案中部分文字内容如下:1、植筋工程的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为标准。
关键词] 植筋技术;非破损检验;破坏性检验一、引言近年来,植筋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在工程实践中却普遍存在不统一的做法和不规范的行为。
植筋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当引起工程人员的重视,特别是某些植筋工程与生命线工程发生直接联系,如果植筋过程处理不当,可能为工程留下影响结构安全的隐患。
本文意在通过整理植筋技术相关规范规定,来纠正植筋工程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某商住楼工程根据政府规划部门的意见,将原设计面向小区外侧的入口门厅拆除,将该工程的入口门厅重新调整到面向小区中庭一侧,根据工程实际现状,需要植筋新增11根框架柱;并对原有框架柱中的4根相关剪力墙进行植筋加固;在采光井处新增一块长跨6.9m、短跨4.5m的屋面板,屋面板采用与该工程现浇楼板配筋一样的冷轧扭钢筋,分别有一条短边和两条长边需要植筋;新增的框架梁中部分钢筋也需植筋。
该植筋工程施工方案中部分文字内容如下:1、植筋工程的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为标准。
2、植筋规格、数量、钻孔深度如下:植筋规格(mm)φ8φ18φ22φ25植筋数量(根)366 116 48 106钻孔深度(mm)120 270 330 3753、挑梁上部钢筋胶粘剂采用喜利得结构胶,其他部位钢筋胶粘剂采用国产A级胶。
钢筋植入后7日内严禁受到触动和干扰,并按结构胶说明书要求加强保养和围护。
4、钢筋植入固化10日后,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在监理见证下随机抽样进行现场抗拔抽检,每种规格钢筋现场抗拔数量不得少于壹组,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钢筋连接和安装绑扎等后序工作。
5、现场检测抗拔力,当钢筋为Ⅲ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60MPa;当钢筋为Ⅱ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00MPa;当钢筋为Ⅰ级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210MPa。
二、植筋技术相关规范及规定该工程方案编制、植筋施工、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为标准,其实该标准对于“植筋技术”并无非常具体的规定,这个古老的规范已经被《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以下简称GB50367-2006)所替代, GB50367-2006第12章“植筋技术”对植筋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植筋锚固要求1、植筋锚固施工之前应该先做试验,试验拉拔效果。
钢筋被拉断或砼被钢筋带出破坏为合格。
钢筋未变形筋缩前从孔内带胶被拔出为不合格。
2、施工准备:基层应干燥坚固。
按照图纸定位弹线,确定加固打孔位置。
3、打孔,按图纸要求打孔,将孔壁上的灰尘清理干净。
4、打孔深度应按照植筋锚固胶的性能要求进行确定孔深及扩孔直径。
锚固长度一般为锚杆筋直径约12—20倍。
锚孔直径一般为锚杆筋直径的1.5倍。
5、结构胶的质量应具有可以有效的渗入矻的毛细孔中,待固化后在外力的作用下,不仅具有摩擦力,还应具有相当强度的锁建效果。
胶应具备极强的粘结握裹力,还应具备耐酸碱、耐油及耐水性优良的性能。
6、打孔时要避开梁墙柱内钢筋,严禁打孔损伤梁墙柱内钢筋。
7、打孔后用有效工具将孔内灰尘清理干净,不得用水冲洗。
8、矻表面有明水时,应擦去并使用热吹风机吹干后,使用植筋胶。
9、将配好的锚固胶使用专用工具注入清理后的干燥孔底注锚孔深的三分之二。
10、被植入的钢筋表面应除去油垢及锈浊,采用旋转方式插入孔内,保证胶料饱满,将溢出的胶清理干净,在固化过程中不得对钢筋有任何扰动。
11、植筋胶一般在常温下23摄氏度时,24小时可初凝,3天后可受力使用,夏季植入钢筋7天固化后可作钢筋拔出强度检验。
12、使用双组份胶,随配随用,配后立即使用,不得使用已发热或结块的胶。
13、胶的贮存,使用应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配置使用场所,通风良好。
14、拉结钢筋应锚入墙柱竖向钢筋内侧。
鸿基公司质安部优美设计成就美好生活。
钢筋植筋要求
钢筋植筋技术就是在原有混凝土结构上钻孔,注入结构胶,将钢筋插入钻孔内,通过结构胶的粘接锚固力使混凝土孔壁和钢筋外表面形成牢固的粘接锚固力,依靠粘接锚固力抵抗钢筋的外拔力和剪切力,达到新旧构件连接目的的一种加固方法。
那么钢筋植筋要求有哪些呢?
钢筋植筋深度规范要求,
1、植筋孔径有哪些要求:
规范采用《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φ10 取孔深度孔径14mm 深度150mm
φ12 取孔深度孔径16mm 深度180mm
φ14 取孔深度孔径18mm 深度210mm
φ16取孔深度孔径22mm 深度240mm
φ18 取孔深度孔径25mm 深度270mm
φ20 取孔深度孔径28mm 深度300mm
φ22 取孔深度孔径30mm 深度350mm
φ25 取孔深度孔径32mm 深度375mm
φ28 取孔深度孔径38mm 深度420mm
2.锚固长度要求:由钢筋级别、混凝土标号、结构胶类型、抗震设防等级、场地条件、结构性质、环境温度影响系数、混凝土孔壁潮湿影响系数决定。
3.钻头始终与柱面保持垂直,钻头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5mm左右,钻头选用φ30的合金钢钻头,实际钻深400mm钻孔时,钢筋选用φ25钢筋时。
孔深度大于15d用冲击钻钻孔。
钢筋植筋要求比较的严格,不同的孔径深度是不一样的,必须要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
建筑施工:植筋技术规范一、引言近年来,植筋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在工程实践中却普遍存在不统一的做法和不规范的行为。
植筋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当引起工程人员的重视,特别是某些植筋工程与生命线工程发生直接联系,如果植筋过程处理不当,可能为工程留下影响结构安全的隐患。
本文意在通过整理植筋技术相关规范规定,来纠正植筋工程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某商住楼工程根据政府规划部门的意见,将原设计面向小区外侧的入口门厅拆除,将该工程的入口门厅重新调整到面向小区中庭一侧,根据工程实际现状,需要植筋新增11根框架柱;并对原有框架柱中的4根相关剪力墙进行植筋加固;在采光井处新增一块长跨6.9m、短跨4.5m的屋面板,屋面板采用与该工程现浇楼板配筋一样的冷轧扭钢筋,分别有一条短边和两条长边需要植筋;新增的框架梁中部分钢筋也需植筋。
该植筋工程施工方案中部分文字内容如下: 1、植筋工程的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为标准。
2、植筋规格、数量、钻孔深度如下:植筋规格(mm)8182225植筋数量(根)366 116 48 106钻孔深度(mm)120 270 330 3753、挑梁上部钢筋胶粘剂采用喜利得结构胶,其他部位钢筋胶粘剂采用国产A级胶。
钢筋植入后7日内严禁受到触动和干扰,并按结构胶说明书要求加强保养和围护。
4、钢筋植入固化10日后,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在监理见证下随机抽样进行现场抗拔抽检,每种规格钢筋现场抗拔数量不得少于壹组,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钢筋连接和安装绑扎等后序工作。
5、现场检测抗拔力,当钢筋为Ⅲ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60MPa;当钢筋为Ⅱ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00MPa;当钢筋为Ⅰ级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210MPa.二、植筋技术相关规范及规定该工程方案编制、植筋施工、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为标准,其实该标准对于植筋技术并无非常具体的规定,这个古老的规范已经被《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以下简称GB50367-2006)所替代,GB50367-2006第12章植筋技术对植筋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植筋基本锚固深度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 钢筋直径:不同直径的钢筋具有不同的基本锚固深度。
一般来说,直径较大的钢筋要求更深的锚固深度。
2. 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强度对基本锚固深度也有影响。
一般情况下,强度较高的混凝土需要更深的锚固深度。
3. 锚固要求:不同的结构需要不同的锚固要求,例如抗拉力、抗剪力等。
根据具体结构要求,可以确定相应的基本锚固深度。
一般而言,一般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植筋基本锚固深度约为20倍钢筋直径。
但是具体的锚固深度还需要根据具体工程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计算和确定。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建议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标准进行锚固深度的确定。
在建筑结构中,钢筋的基本锚固深度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基本原则进行确定:1. 抗拉力要求:根据结构的抗拉力要求,可以确定钢筋的基本锚固深度。
一般来说,抗拉力要求越高,钢筋的锚固深度就越深。
2. 混凝土强度: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可以提供更好的锚固效果,因此,混凝土强度也会影响基本锚固深度的选择。
3. 钢筋直径:钢筋直径越大,其锚固深度也会相对较大。
直径较大的钢筋在混凝土中的锚固效果会更好。
4. 锚固长度:除了基本锚固深度,还需要考虑钢筋的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是从锚固部分到截断面的距离,其长度需要根据结构的要求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一般的原则,具体的基本锚固深度还需要参考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各国的建筑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应该遵循所在地区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如果您有具体的工程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工程师或设计师,他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准确的确定和计算。
钢筋植筋长度计算
钢筋植筋长度计算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以确保结构安全和满足设计要求。
在进行钢筋植筋长度计算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锚固长度:锚固长度是钢筋植筋长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不同的钢筋类型和混凝土强度,需要选择合适的锚固长度。
在计算锚固长度时,需要考虑钢筋的直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以及钢筋的抗拉强度等因素。
2. 钻孔深度:钻孔深度是钢筋植筋长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钻孔深度应与锚固长度相匹配,并且需要在计算时考虑到钻孔的直径和钻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
3. 钢筋外露长度:钢筋外露长度也是钢筋植筋长度的一部分。
在计算外露长度时,需要考虑钢筋的直径、钢筋的类型以及施工方法等因素。
4. 弯曲系数:在计算钢筋植筋长度时,还需要考虑弯曲系数的影响。
不同直径的钢筋具有不同的弯曲系数,需要在计算时进行考虑。
综上所述,钢筋植筋长度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钢筋植筋长度,并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设计值植筋是一种常用的加固措施,用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植筋的作用是通过将钢筋固定在混凝土构件内部,使钢筋与混凝土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结构的荷载。
植筋的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设计值是植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植筋的锚固效果和结构的安全性。
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是指钢筋在混凝土内的固定长度,它是根据结构的受力要求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来确定的。
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应满足以下几个原则:植筋的锚固深度设计值是指钢筋在混凝土内的插入深度,它是根据结构的受力要求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来确定的。
植筋的锚固深度设计值应满足以下几个原则:首先,钢筋的插入深度应足够大,以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充分粘结。
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经验公式法和试验法。
其中,经验公式法是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和经验总结得出的计算公式,它简单、方便、适用范围广。
试验法是通过进行大量的试验来确定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的设计值,它精确、可靠,但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根据经验公式法,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L=α×d×fyt/(τb×fcd),其中L为最小锚固长度,α为系数,d为钢筋的直径,fyt为钢筋的屈服强度,τb为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fcd为混凝土的轴向抗压强度。
根据结构的受力要求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选择合适的系数α和τb值,即可得到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同样地,植筋的锚固深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H=β×d×fyt/(τb×fcd),其中H为锚固深度,β为系数。
根据结构的受力要求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选择合适的系数β和τb值,即可得到植筋的锚固深度。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计算方法仅供参考,实际设计中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结构的受力特点、施工的可行性等。
此外,植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和锚固深度设计值还需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定,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植筋锚固深度与钻孔深度
植筋施工钻孔成型后,应报监理检查验收钻孔直径和钻孔深度,我曾经看到监理人员在验孔时要求的钻孔深度正好是设计的植筋深度,本文列举方案中的钻孔深度正好是钢筋直径的15倍,而该工程的设计植筋深度也是钢筋直径的15倍,这反应出一个现状:植筋深度被认为就是钻孔深度。
有一定现场经验的技术人员一定知道,钢筋切断加工很难保证其端面平整,不能使具有360°完整圆周钢筋面与孔底侧面对齐;植筋钻孔作业会对孔位周边表皮混凝土造成轻微损伤,不能保证孔口对胶体形成有效基体。
基于这两个原因,如果用端面不够平整的钢筋植入15倍钢筋直径的混凝土孔内,肯定不能保证所植钢筋的有效锚固长度达到15倍钢筋直径。
欧美植筋的钻孔深度一般要求比设计植筋深度大2~3倍钢筋植筋,DBJ/T50-032-2004第6.0.4条规定的钻孔深度为设计植筋深度+(10~15)mm其实是一个深度较浅的要求。
国内早期普遍按照钢筋直径15倍要求植筋深度,笔者在2003年以前的植筋工程管理中就是按照设计要求的15倍钢筋直径实施,其中包括一些悬挑构件、大跨度主梁的植筋。
调查我国植筋技术发展历史分析,这个15d来自于国外进口植筋用结构胶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但被忽略的是这个要求是构造性钢筋的植筋深度。
DBJ/T50-032-2004参编专家根据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和重庆建筑大学材料系的一些相关实验,认为采用热轧带肋钢筋植筋,最小植筋深度15d能满足设计要求,所以在该规程第4.2.1条规定:构造要求最小植筋深度为15d.在混凝土基材强度等级、钢筋级别、植筋胶种类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按照钢筋直径统一倍数确定植筋深度,在
0.9Asfyk拉拔力作用下,较大直径的钢筋将较先被拔出,反应出植筋锚固段钢筋表面积与钢筋断面积并不是理想的线性关系,瑞士联邦技术学院的Marti教授根据该实验得出,胶粘剂与钢筋之间粘合表面所承受的力随植筋长度类似线性增长,但仅是随钢筋直径的平方根增长。
所以植筋深度统一规定成一个固定的钢筋直径倍数是不科学的!
GB50367-2006第12.2.3条规定了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ls计算公式:
ls=0.2asptdfy/fbd
式中
aspt—为防止混凝土劈裂引用的计算系数;
d—植筋公称直径;
fbd—植筋用胶粘剂的粘结强度设计值,
对于构造性钢筋的植筋深度,GB50367-2006第12.2.3条根据钢筋的受力性质不同,规定了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min=max
{0.6ls;10d;100mm};受压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min= max{0.3ls;
10d;100mm}。
这里可以看出,规范严谨地把构造性植筋的锚固深度交给了设计者,比DBJ/T50-032-2004的规定要合理一些,同时避免那些植筋公司或胶粘剂厂家的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