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筋深度表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2
植筋深度表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I级钢筋植筋深度 20d 18d 16d 14dII级钢筋植筋深度 22d 20d 18d 16d注:①d为钢筋直径。
②当植入钢筋密度较大时,宜适当增加植筋深度。
③当新增构件为其他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
④当新增构件为悬挑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
一、植筋加固施工工艺流程:放线→材料准备→砼凿面→机械成孔→清孔→结构胶配制→注胶→固化→试验;植筋锚固施工是在按要求已凿毛的混凝土上用金刚石钻机、电锤等机械设备,按选定的参数成孔,并对孔壁进行处理后,注入配制的结构胶,然后植入准备好的钢筋,固化后达到植筋的要求。
1、材料准备按设计要求及锚固参数,准备直径Φ14、Φ22和Φ25㎜的钢筋,应注意下料长度,钢筋表面应采用钢筋刷蘸5%浓度的盐酸除锈,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用丙酮溶液去油。
施工用的机械设备(金刚石钻机、电锤、鼓风机等)检查无故障,准备配制胶体的计量器皿、容器等。
2、凿面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宽度和高度,对梁侧面、顶面及板面进行砼凿面,要求凿面轻锤、凿毛,并去掉松散颗粒,且凿面要用钢丝刷净,高压水冲清洗干净;以有利于新旧砼能够可靠的连结,保证新旧结构的整体性和良好的抗震性。
3、成孔对需要锚固钢筋的地方弹线定位,并按已定孔位进行机械成孔;钻孔深度,按照施工参数确定,满足深度要求。
钻孔时,边钻边取出砼,并用高压鼓风机将孔内粉尘清出孔外。
4、清孔对成孔进行高压风处理,将孔内灰渣吹净,用烤棒烤干,然后用丙酮清洗孔壁。
5、注胶植筋MLJ结构胶的配制严格按配合比值计量调配,搅拌时避免水进入容器,按同一方向搅拌,容器内不得有油污。
调配时确保搅拌均匀、颜色一致,胶灌入孔内后将经处理的钢筋插入孔内,按一定方向旋转多次,以使树脂与钢筋和混凝土表面粘结密实,并临时固定,在常温下24h左右便可受力使用。
6、固化7d后结构胶完全固化,进行拉拔试验(无损伤检验),试验值达到设计要求后卸荷。
参 数
取 值
单 位
考虑结构构件受力状态对承载力影响的修正系数 ψbr
1.15混凝土孔壁潮湿影响系数 ψw 1.1使用环境的温度影响系数 ψr
1.0考虑各种因素对植筋受拉承载力影响而需加大锚固深度的修正系数 ψN
1.27考虑植筋位移延性的修正系数 ψac 1.00为防止混凝土劈裂引用的计算系数 аspt 1.0植筋用胶粘剂的粘结抗剪强度设计值 f bd
4.0MPa 锚筋公称直径 d 18mm 锚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 y 270N/mm 2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 l s 243mm 植筋锚固深度设计值 l d
307
mm 有机胶植筋锚固深度计算表
说明:1. 本表按照《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编制;2. 表中绿色填充部分为需要输入的数据。
说 明
悬挑构件取1.5;非悬挑的重要构件取1.15,;其它构件取1.0不低于1.1;对耐潮湿型胶粘剂按产品说明书
使用环境温度不大于60℃时取1.0;60~80℃时按产品说明书
混凝土强度不高于C30时:6度区和7度区Ⅰ、Ⅱ类场地取1.10;7度区Ⅲ、Ⅳ类场地和8度区取1.25。
混凝土强度高于C30时取1.00按表15.2.3取值按表15.2.4取值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5mm
为了控制锚固深度,建议计算时控制钢筋应力≤0.8f y
最小锚固深度应满足第15.3.1条的规定
算表
l d =ψN ψac l s
ψN =ψbr ψw ψr。
参 数
取 值
单 位
考虑结构构件受力状态对承载力影响的修正系数 ψbr
1.15混凝土孔壁潮湿影响系数 ψw 1.1使用环境的温度影响系数 ψr
1.0考虑各种因素对植筋受拉承载力影响而需加大锚固深度的修正系数 ψN
1.27考虑植筋位移延性的修正系数 ψac 1.00为防止混凝土劈裂引用的计算系数 аspt 1.0植筋用胶粘剂的粘结抗剪强度设计值 f bd
4.0MPa 锚筋公称直径 d 18mm 锚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 y 270N/mm 2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 l s 243mm 植筋锚固深度设计值 l d
307
mm 有机胶植筋锚固深度计算表
说明:1. 本表按照《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编制;2. 表中绿色填充部分为需要输入的数据。
算表
说 明
悬挑构件取1.5;非悬挑的重要构件取1.15,;其它构件取1.0
不低于1.1;对耐潮湿型胶粘剂按产品说明书
使用环境温度不大于60℃时取1.0;60~80℃时按产品说明书
混凝土强度不高于C30时:6度区和7度区Ⅰ、Ⅱ类场地取1.10;7度区Ⅲ
、Ⅳ类场地和8度区取1.25。
混凝土强度高于C30时取1.00
按表15.2.3取值
按表15.2.4取值
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5mm
为了控制锚固深度,建议计算时控制钢筋应力≤0.8f y
最小锚固深度应满足第15.3.1条的规定。
植筋深度规范表植筋深度规范表序号 | 植筋位置 | 植筋深度规范-----| ----------| --------------1 | 地基底部 | 与地基底部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一般为80mm-100mm。
2 | 地基底面至裙楼梁底部 | 每层楼高1.5m,植筋深度增加100mm,最大不超过600mm。
3 | 地基底部至地板顶面 | 各层高度相同,一般为500mm-700mm。
4 | 折弯梁间墙上下部位 | 深度一般为200-300mm。
5 | 折弯梁间墙中上部 | 深度一般为200-300mm。
6 | 悬臂梁上底面至墙体顶部 | 深度一般为300-500mm。
7 | 行楼底面至上底面 | 深度一般为200-300mm。
8 | 构件施工接头处 | 深度一般为300-500mm。
9 | 柱顶植筋 | 深度一般为500mm-800mm。
10 | 梁、板与端墩墙连接处 | 深度一般为400mm-600mm。
11 | 梁端墩上-下底面 | 深度一般为300mm-500mm。
12 | 墩柱与梁顶、墩顶 | 深度一般为400mm-600mm。
13 | 框架结构中抗剪抗弯墙梁上-下底面 | 深度一般为200mm-300mm。
14 | 变形缝中横筋与纵筋交叉地方 | 深度一般为200mm-300mm。
以上是植筋深度规范表,根据建筑结构的不同部位和需要承受的荷载不同,植筋深度也会有所调整。
在具体施工中,还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的规范标准来确定植筋深度。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持植筋深度的一致性,并进行必要的验收和检测,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
植筋深度计算表GB--的植筋深度 (一)植筋深度计算表GB-的植筋深度植筋是指在混凝土结构内进行的预埋设备,在混凝土灌注后,在其中注入特殊的膨胀胶泥使其紧固。
植筋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韧性,及其抗震性能。
而植筋的深度是植筋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植筋深度的计算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建设和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植筋深度的计算可以根据国家标准《植筋深度计算表GB》,该计算表分别对于不同的直径和不同的混凝土受压强度,提供了相应的植筋深度。
以下是该计算表的植筋深度计算方法:1. 计算植筋深度的公式在植筋深度计算表GB中,植筋深度计算公式如下:l=K×a+D,其中l为植筋深度(mm),K为系数,a为混凝土受压区高度(mm),D为锚栓长度(mm)。
2. 系数计算系数K是根据锚栓钢筋的直径和混凝土受压强度来计算的。
在植筋深度计算表GB中,设锚栓钢筋直径为d,混凝土受压强度为fck(MPa),K的计算公式如下:K=1.2×fck0.58÷d0.28。
3. 按公式计算在确定K值以后,就可以按照公式l=K×a+D计算出植筋深度。
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a要根据混凝土强度级别和受力形式进行考虑。
4. 案例分析例如,对于直径为16mm的锚栓钢筋,在混凝土受压强度为C30的情况下,其植筋深度计算过程如下:根据上面的公式,首先计算K值:K=1.2×3030.58÷160.28=2.35;然后考虑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按照混凝土标准强度等级C30和直径16mm的锚栓钢筋搭配,查表可知a=195mm;最后,代入公式计算植筋深度:l=2.35×195+300=832mm(取整后为830mm)。
5. 总结植筋深度的计算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
借助植筋深度计算表GB,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方式,快速准确地确定植筋深度,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钢筋植筋锚固深度
钢筋锚固长度这个词在工程中经常被使用。
钢筋的锚固长度一般是指梁、板、柱等构件的受力钢筋伸入支架或基础的总长度,包括直线和弯曲部分。
植筋钻孔深度为120mm、270mm、330mm、375mm。
墙体厚度只有20厘米,因此实际施工中的钢筋种植长度为12d。
拉结筋主要位于墙角或纵向和横向墙体的交叉处。
其主要功能是提高服务的完整性和协调性,防止房屋因沉降和温度而变形和开裂。
所用模板为组合钢模板。
预埋铁可用于现场钢筋的拐角处,长度取决于墙体的厚度。
预埋铁件应在模板支撑前进行校正,然后对模板支撑进行校正,以浇筑混凝土。
锚固部分和形式可以采用弯钩、弯曲等形式,也可以指钢筋锚固构件的长度。
如果锚固长度不够,钢筋的受力不能有效地传递给锚固体。
为了保证钢筋的传递效果,规定了锚固长度。
钢筋种植深度应为钢筋直径的15倍,但事实上,在二次结构施工过程中,6mm的直径基本可以满足要求。
如果结构设计等级为3~4级,750mm的泄漏可以满足要求。
可以保持不小于250mm的搭接长度,但不能保持太短。
植筋验收记录表格一、表格介绍植筋验收记录表格是一种用于记录植筋施工过程和验收结果的工具,用于确保植筋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本表格包含了施工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如植筋深度、钢筋直径、胶体材料类型等,以及验收时的相关数据,如拉拔试验结果、合格率等。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表格的结构和填写方法。
二、表格结构植筋验收记录表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工程信息:包括工程名称、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信息。
2. 植筋信息:包括植筋深度、钢筋直径、植入角度等信息。
3. 胶体材料信息:包括胶体材料类型、品牌、生产日期等信息。
4. 施工过程记录:记录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 拉拔试验:记录拉拔试验结果,包括试验力、位移等数据。
6. 验收结论:根据拉拔试验结果,得出是否合格的结论。
三、填写方法在填写植筋验收记录表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表格中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2. 工程信息、植筋信息等需要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符。
3. 拉拔试验应在施工完成后进行,且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 验收结论应根据拉拔试验结果得出,如不合格,需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下面是一个示例表格的填写方法:1. 工程名称:某大楼植筋工程2. 施工单位:某建筑公司3. 设计单位:某设计研究院4. 植筋信息:深度为300mm,钢筋直径为20mm,植入角度为45°5. 胶体材料信息:使用环氧树脂胶,品牌为某品牌,生产日期为上周三6. 施工过程记录:未遇到特殊问题,采用常规施工方法。
7. 拉拔试验:经过拉拔试验,最大荷载达到设计值的1.5倍以上,无异常现象。
8. 验收结论:合格。
四、注意事项1. 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植筋深度、钢筋直径等参数符合规范。
2. 胶体材料应选择正规品牌,并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3. 在进行拉拔试验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植筋进行测试,并确保测试方法正确。
4. 在填写表格时,应注意表格中的数据单位和格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植筋施工方案一、工艺流程定位→钻孔→清除灰尘→注胶→植入钢筋→养护。
二、施工方法1、钻孔(1)钻孔直径见下表(2)埋设深度栽埋钢筋的深度应不小于15倍的钢筋直径且不小于10cm。
(3)成孔时,水平偏差不得大于2mm,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
2、清理孔洞(1)钻孔完成后,将孔周围半径0.5米范围内灰尘清理干净(指地面植筋),用气泵、毛刷清孔,此过程要作到三吹两刷,即吹孔三次、清刷两次,清刷完毕后,使孔洞内最终达到清洁干燥;如遇较潮湿的情况,还须用加热棒,进行干燥处理(是否要求孔内干燥要求一植筋胶产品说明书为准)。
(2)地面植筋空洞用干净棉丝将清洁过的孔洞严密封堵,以防有灰尘和异物落入。
(3)现场负责人检查清孔工作,请总包及监理验收,做好隐检记录。
3、钢筋清理(1)在钢筋端部相应位置做上标记,标示好除锈清理的长度范围;要求此长度范围大于要求锚固深度50mm。
(2)用钢丝刷将除锈清理长度范围内的钢筋表面打磨出去老锈污渍。
(3)将除锈清理好的钢筋放在干燥处整齐码放,报请现场质检人员检查。
4、钢筋埋植(1)钢筋锚固用胶的配制。
(具体配比使用方法参见相应产品说明)要求:按比例配制且搅拌均匀。
(2)如为盲孔钢筋埋植:将锚固用胶注入孔洞内2/3 即可;将处理好的钢筋,除锈清理端朝向孔洞,一边向同一方向旋转,一边缓慢将钢筋插入洞内,直至到达孔洞底部为止。
此时,如无锚固用胶从洞内溢出,说明注胶量不够,须将钢筋拔出,重新注胶,再次插入钢筋,直至能使胶溢出洞口。
(3)如为通孔钢筋埋植:先将处理好的钢筋插入孔内,孔两端用环氧砂浆封堵,封堵时,须在一端留出注胶孔,另一端留出出气孔;待环氧砂浆凝固后方可进行高压注胶。
将配制好的锚固用胶装入打胶筒内,安装打胶嘴;将锚固用胶通过注胶孔注入孔洞内,直至另一端出气孔溢出胶为止;而后,用环氧砂浆或其它材料将注胶孔及出气孔封堵死。
(4)如是垂直通孔植筋,前期步骤同第3条,注胶时应从孔底部的注胶口向上注胶,以孔上部出气口出胶为宜。
植筋深度表混凝土强度等级C15 C20 C25 ≥C30I级钢筋植筋深度 20d 18d 16d 14dII级钢筋植筋深度 22d 20d 18d 16d注:①d为钢筋直径。
②当植入钢筋密度较大时,宜适当增加植筋深度。
③当新增构件为其他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
④当新增构件为悬挑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
一、植筋加固施工工艺流程:放线→材料准备→砼凿面→机械成孔→清孔→结构胶配制→注胶→固化→试验;植筋锚固施工是在按要求已凿毛的混凝土上用金刚石钻机、电锤等机械设备,按选定的参数成孔,并对孔壁进行处理后,注入配制的结构胶,然后植入准备好的钢筋,固化后达到植筋的要求。
1、材料准备按设计要求及锚固参数,准备直径Φ14、Φ22和Φ25㎜的钢筋,应注意下料长度,钢筋表面应采用钢筋刷蘸5%浓度的盐酸除锈,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用丙酮溶液去油。
施工用的机械设备(金刚石钻机、电锤、鼓风机等)检查无故障,准备配制胶体的计量器皿、容器等。
2、凿面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宽度和高度,对梁侧面、顶面及板面进行砼凿面,要求凿面轻锤、凿毛,并去掉松散颗粒,且凿面要用钢丝刷净,高压水冲清洗干净;以有利于新旧砼能够可靠的连结,保证新旧结构的整体性和良好的抗震性。
3、成孔对需要锚固钢筋的地方弹线定位,并按已定孔位进行机械成孔;钻孔深度,按照施工参数确定,满足深度要求。
钻孔时,边钻边取出砼,并用高压鼓风机将孔内粉尘清出孔外。
4、清孔对成孔进行高压风处理,将孔内灰渣吹净,用烤棒烤干,然后用丙酮清洗孔壁。
5、注胶植筋MLJ结构胶的配制严格按配合比值计量调配,搅拌时避免水进入容器,按同一方向搅拌,容器内不得有油污。
调配时确保搅拌均匀、颜色一致,胶灌入孔内后将经处理的钢筋插入孔内,按一定方向旋转多次,以使树脂与钢筋和混凝土表面粘结密实,并临时固定,在常温下24h左右便可受力使用。
6、固化7d后结构胶完全固化,进行拉拔试验(无损伤检验),试验值达到设计要求后卸荷。
植筋深度表
混凝土强度等级C15 C20 C25 ≥C30
I级钢筋植筋深度 20d 18d 16d 14d
II级钢筋植筋深度 22d 20d 18d 16d
注:①d为钢筋直径。
②当植入钢筋密度较大时,宜适当增加植筋深度。
③当新增构件为其他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
④当新增构件为悬挑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
一、植筋加固施工工艺流程:
放线→材料准备→砼凿面→机械成孔→清孔→结构胶配制→注胶→固化→试验;
植筋锚固施工是在按要求已凿毛的混凝土上用金刚石钻机、电锤等机械设备,按选定的参数成孔,并对孔壁进行处理后,注入配制的结构胶,然后植入准备好的钢筋,固化后达到植筋的要求。
1、材料准备
按设计要求及锚固参数,准备直径Φ14、Φ22和Φ25㎜的钢筋,应注意下料长度,钢筋表面应采用钢筋刷蘸5%浓度的盐酸除锈,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用丙酮溶液去油。
施工用的机械设备(金刚石钻机、电锤、鼓风机等)检查无故障,准备配制胶体的计量器皿、容器等。
2、凿面
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宽度和高度,对梁侧面、顶面及板面进行砼凿面,要求凿面轻锤、凿毛,并去掉松散颗粒,且凿面要用钢丝刷净,高压水冲清洗干净;以有利于新旧砼能够可靠的连结,保证新旧结构的整体性和良好的抗震性。
3、成孔
对需要锚固钢筋的地方弹线定位,并按已定孔位进行机械成孔;钻孔深度,按照施工参数确定,满足深度要求。
钻孔时,边钻边取出砼,并用高压鼓风机将孔内粉尘清出孔外。
4、清孔
对成孔进行高压风处理,将孔内灰渣吹净,用烤棒烤干,然后用丙酮清洗孔壁。
5、注胶植筋
MLJ结构胶的配制严格按配合比值计量调配,搅拌时避免水进入容器,按同一方向搅拌,容器内不得有油污。
调配时确保搅拌均匀、颜色一致,胶灌入孔内后将经处理的钢筋插入孔内,按一定方向旋转多次,以使树脂与钢筋和混凝土表面粘结密实,并临时固定,在常温下24h左右便可受力使用。
6、固化
7d后结构胶完全固化,进行拉拔试验(无损伤检验),试验值达到设计要求后卸荷。
注胶48h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48h内不得对钢筋有任何扰动。
7、成型
植筋完成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其它工序—钢筋绑扎、焊接、模板支设和砼浇筑工作;在砼浇筑时严格按
浇筑方式施工;同时要保证预埋件和锚栓位置的准确、可靠。
二、施工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植筋锚固的关键是清孔。
孔内清理不干净或孔内潮湿均会对胶与混凝土的粘结产生不利影响,使其无法达到设计的粘结强度,影响锚固质量。
2、确定合理的锚固参数,例如钻孔直径、深度。
3、胶体配制时计量必须准确,否则胶体凝结的时间不好控制,甚至会造成胶体凝结固化后收缩,粘结强度降低;胶体配制好后应立即放入孔内。
4、注胶量要掌握准确,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过多,插入钢筋时漏出。
造成浪费或污染;过少则胶体不够满,造成粘结强度不够。
5、插入钢筋时要注意向一个方向旋转,且要边旋转边插入,以使胶体与钢筋充分粘结。
6、在施工前应对胶体的粘结强度以及胶与钢和胶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进行试验,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施工。
7、施工完毕后,抽样进行拉拔试验,检验拔力为每根钢筋强度设计值的80%.具体试验结果详见附件。
8、钻孔前,应先对原结构中钢筋位置进行测定,以免钻孔时对原结构钢筋造成损伤。
三、质量要求
MLJ结构胶必须有检验报告,必须掌握其相应的技术参数,实现确定钻孔直径、钻孔深度及钢筋外露长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钢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及相应的验收标准。
四、安全要求
施工操作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核安全技术条例规定,手持冲击钻时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高空钻孔时,应搭设脚手架,并设操作平台,做好安全防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