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情况记录文稿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13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第一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一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容:我们都是科学家实验序号: 1 9.12实验名称:做纸鹦鹉实验仪器:一彩色卡纸、铅笔、水彩笔、剪刀、回形针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3、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二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二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容: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实验序号: 2实验名称:观察我们周围的小动物所需仪器:蜗牛、蚂蚁放大镜、菜叶子、玻璃瓶、玉米粒实验类型: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3、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三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3实验名称: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实验仪器:蔬菜、水果等食物、菜板、纱布、榨汁机、水果刀、烧杯、弹簧秤实验过程:1.把带有完整根的小草放入试管中,装入适量水。
2.在水面滴入几滴油,防止水分蒸发3.每天观察液面的变化实验结论:第四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4实验名称: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所需仪器: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五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5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毛细现象所需仪器:烧杯、纸巾(或棉布条)、红墨水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水的毛细现象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六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6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力所需仪器:胶头滴管、硬币、热水、冷水、糖水、盐水、烧杯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第一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一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内容:我们都是科学家实验序号: 1实验名称:让纸鹦鹉“站起来”所需仪器:一张彩色卡纸、铅笔、水彩笔、剪刀、回形针实验类型: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3、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二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二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内容: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实验序号: 2实验名称:观察我们周围的小动物所需仪器:蜗牛、蚂蚁放大镜、菜叶子、玻璃瓶、玉米粒实验类型: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3、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三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3实验名称:感受植物体内的水所需仪器:蔬菜、水果等食物、菜板、纱布、榨汁机、水果刀、烧杯、弹簧秤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四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4实验名称: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所需仪器: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五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5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毛细现象所需仪器:烧杯、纸巾(或棉布条)、红墨水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水的毛细现象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六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6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所需仪器:胶头滴管、硬币、热水、冷水、糖水、盐水、烧杯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备课(精彩4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备课篇一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2.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
一、观察蝗虫。
1.观察蝗虫的身体。
☆观察身体的哪些部分?(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眼睛、触角、嘴;蝗虫的脚;蝗虫的翅)☆用什么方法观察?☆按怎样的顺序观察?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二、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
1.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
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动器官--足……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
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三、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1.看课本插图:给与蜗牛相同的动物画“〇”。
与蝗虫相同的动物画“☆”。
有疑问的动物画“?”。
剩下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
2.汇报交流: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
3.你还知道哪些长得像蜗牛的动物和长得像蝗虫的动物?四、观察蝗虫的大小。
1.怎么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2.测量蝗虫的大小。
☆测量什么?☆怎样测量?3.测量并描述一只蝗虫的大小。
五、观察蜗牛的大小。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
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
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
六、动物大小的观察和描述。
1.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知道这鸟有多大吗?老师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时告诉大家,这只蜂鸟跟蜜蜂差不多大小。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6篇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6篇一、学生分析今年我任教三年级两个班科学的教学,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
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
该年级男生居多,学生思维活跃,热爱科学,相信能迅速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并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
学生从小对科学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些接触和了解。
如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等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科学学习是有基础的。
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内容很感兴趣,有学习的强烈愿望。
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较好,但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培养提高。
二、实验分析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是《科学》课开始的第二个学期,因此本册教材浅显易懂,特别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还考虑到为今后的学习提高打好基础。
在这个阶段一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展开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目的与要求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实验措施1、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2、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转眼间,我在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年。
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我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本年度教学工作情景总结如下: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第一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一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内容:我们都是科学家实验序号: 1实验名称:让纸鹦鹉“站起来”所需仪器:一张彩色卡纸、铅笔、水彩笔、剪刀、回形针实验类型: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3、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二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二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内容: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实验序号: 2实验名称:观察我们周围的小动物所需仪器:蜗牛、蚂蚁放大镜、菜叶子、玻璃瓶、玉米粒实验类型: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3、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三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3实验名称:感受植物体内的水所需仪器:蔬菜、水果等食物、菜板、纱布、榨汁机、水果刀、烧杯、弹簧秤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四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4实验名称: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所需仪器: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五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5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毛细现象所需仪器:烧杯、纸巾(或棉布条)、红墨水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水的毛细现象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六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6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所需仪器:胶头滴管、硬币、热水、冷水、糖水、盐水、烧杯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分析一、教材分析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八个单元组成。
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8个单元。
其中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共四课含1、探索自然2我发现的环境问题3、问题银行4、发现问题宝藏;第二单元五官兄弟共2课含1、游乐场2、瓜果交易会;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共2课含1、寻找秋天2、果实累累的季节;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共3课含1.寻访蚂蚁2.动物怎样过冬3.上夜班的动物;第五单元蚯蚓小导游共四课含1、探访蚯蚓的家2.蚯蚓的房前屋后 3、蚯蚓的邻居4、落叶到哪里去了;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共2课含1.自转旋翼2.降落伞;第七单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共3课含1.科学,生活的朋友2、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3、美好的展望;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共3课含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2、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3、我也能当科学家五、教材的重点、难点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完整版)大象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doc大象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测气温实验材料温度计、记录本、笔实1 、将温度计挂历在室外通风、不被阳光直射的地方,验温度计离地面约 1.5 米左右;方2 、读数时,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相法平,如果个子矮,应站在凳子上看;和3、分小组定时观察,记录温度;过4 、整理测量数据。
程时间8:00 10:00 12:00 14:00 16:00 实验现象10 ℃14 ℃20 ℃26 ℃16 ℃气温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大约出现在下午14:00 ,而不是实验结论中午 12:00 。
实验名称自转旋翼实验材料秒表、皮尺实验1、做几个翅膀长度不同而其他都相同的自转旋翼。
方2、测量并记录翅膀的长度。
3、再分别测量并记录它们东 2 米高处下落的时间。
和4、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结论。
过程翅膀长度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最后结果2 厘米 1 秒 1 秒 1 秒 1 秒实验现象4 厘米1.5 秒 1.5 秒 1.5 秒 1.5 秒6 厘米 2 秒 2 秒 2 秒 2 秒纸张相同、曲别针数量相同的自转旋翼,翅膀的长实验结论度越长,下降速度越慢。
实验名称纸杯烧水实验材料酒精灯、铁架台、纸杯1、把猜想填入表格,指明说说自己猜想的根据。
实2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怎样安全使用酒精验灯。
生在小组内互说,指明说一说怎样安全使用酒方精灯。
法 3 、示范安全使用酒精灯。
和 4 、小组讨论所用实验材料。
过5 、小组组长到材料超市选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程填写实验报告单。
6、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纸杯里的水被烧开,而纸杯并没有漏水。
纸杯没有烧着是因为杯子里的水吸收了热量,纸杯实验结论达不到着火点。
实验名称制作“魔力”小针实验材料水槽、磁铁(条形、U 形)、钢针、泡沫板、指南针1 、把缝衣针放在桌面上,用磁力较强的磁铁慢慢从验缝衣针的一端划向另一端,至少划20 次。
方2 、用针鼻或者针尖接近指南针的一端,观察是吸引法或者是排斥。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分析一、教材分析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八个单元组成。
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8个单元。
其中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共四课含1、探索自然2我发现的环境问题3、问题银行4、发现问题宝藏;第二单元五官兄弟共2课含1、游乐场2、瓜果交易会;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共2课含1、寻找秋天2、果实累累的季节;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共3课含1.寻访蚂蚁2.动物怎样过冬3.上夜班的动物;第五单元蚯蚓小导游共四课含1、探访蚯蚓的家2.蚯蚓的房前屋后 3、蚯蚓的邻居4、落叶到哪里去了;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共2课含1.自转旋翼2.降落伞;第七单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共3课含1.科学,生活的朋友2、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3、美好的展望;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共3课含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2、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3、我也能当科学家五、教材的重点、难点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第一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一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内容:我们都是科学家实验序号: 1实验名称:让纸鹦鹉“站起来”所需仪器:一张彩色卡纸、铅笔、水彩笔、剪刀、回形针实验类型: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3、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二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二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内容: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实验序号: 2实验名称:观察我们周围的小动物所需仪器:蜗牛、蚂蚁放大镜、菜叶子、玻璃瓶、玉米粒实验类型: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3、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三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3实验名称:感受植物体内的水所需仪器:蔬菜、水果等食物、菜板、纱布、榨汁机、水果刀、烧杯、弹簧秤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四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4实验名称: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所需仪器: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五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5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毛细现象所需仪器:烧杯、纸巾(或棉布条)、红墨水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水的毛细现象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六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6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所需仪器:胶头滴管、硬币、热水、冷水、糖水、盐水、烧杯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第一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一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内容:我们都是科学家实验序号: 1 9.12实验名称:做纸鹦鹉实验仪器:一张彩色卡纸、铅笔、水彩笔、剪刀、回形针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3、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二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二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内容: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实验序号: 2实验名称:观察我们周围的小动物所需仪器:蜗牛、蚂蚁放大镜、菜叶子、玻璃瓶、玉米粒实验类型: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3、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三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3实验名称: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实验仪器:蔬菜、水果等食物、菜板、纱布、榨汁机、水果刀、烧杯、弹簧秤实验过程:1.把带有完整根的小草放入试管中,装入适量水。
2.在水面滴入几滴油,防止水分蒸发3.每天观察液面的变化实验结论:第四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4实验名称: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所需仪器: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五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5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毛细现象所需仪器:烧杯、纸巾(或棉布条)、红墨水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水的毛细现象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六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6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所需仪器:胶头滴管、硬币、热水、冷水、糖水、盐水、烧杯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第一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一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内容:我们都是科学家实验序号: 1实验名称:让纸鹦鹉“站起来”所需仪器:一张彩色卡纸、铅笔、水彩笔、剪刀、回形针实验类型: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3、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二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二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内容: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实验序号: 2实验名称:观察我们周围的小动物所需仪器:蜗牛、蚂蚁放大镜、菜叶子、玻璃瓶、玉米粒实验类型: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3、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三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3实验名称:感受植物体内的水所需仪器:蔬菜、水果等食物、菜板、纱布、榨汁机、水果刀、烧杯、弹簧秤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四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4实验名称: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所需仪器: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五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5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毛细现象所需仪器:烧杯、纸巾(或棉布条)、红墨水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水的毛细现象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六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6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所需仪器:胶头滴管、硬币、热水、冷水、糖水、盐水、烧杯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实验记录单
时间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组长________
对溶解速度的影响实验记录单
时间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组长________ 实验一:
实验二:
影响声音高低、强弱变化的因素
实验记录单
时间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组长________ 实验一:影响声音高低变化的因素
材料超市:直尺
影响声音高低变化的因素记录表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物体振动的
______,声音越高;物体振动的______,声音越低。
实验二: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
材料超市:橡皮筋、铅笔、直尺、盒子
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记录表
实验结论:
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物体振动的_______。
物体振动的幅度______,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______,声音越弱。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组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组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组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组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组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组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组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实验指导老师:陈冬组长:组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组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组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组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组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组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组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