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经皮肺穿刺活检术(percutaneous needle biopsy of lung)是胸腔穿刺的深入,针头通胸壁、胸膜腔脏层胸膜穿刺入肺。
一般是在CT或B超引导下进行,主要是进行肺实质的活组织检查,抽吸空洞或支气管腔内的液体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其次通过肺穿刺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如对一些引流不畅空洞中的脓液进行抽吸,必要时注入药物到达治疗的目的。
(一)手术适应证经皮穿刺活检的适应证及方法选择有:①肺部结节尤其是痰细胞学检查阴性者。
对于直径>2cm的病灶可选用模拟机,它较CT更简单、廉价、方便;对于直径W2cm的病灶,最好选用CT定位,它较模拟机定位更准确。
②管外中央型肺部占位,以CT定位较好,因为CT 更能准确定位,特别是对心脏后、脊柱旁、主动脉旁、肺门区等特殊部位的病灶,可选择最佳穿刺点,减少并发症。
③密度较低的病灶以CT定位较好,因为CT分辨率较高,并且可避开坏死区,选择最具有诊断价值的区域取材,提高诊断率。
④弥漫型病灶选用模拟机定位就能确诊。
(二)手术禁忌证不能合作,剧烈咳嗽和躁动;凝血机制障碍;重度呼吸功能障碍;肺大泡;肺动脉高压、肺心病;肺动静脉畸形穿刺道有重要脏器。
(三)术前风险沟通1.告知患者肺穿刺的目的和临床意义及存在风险。
2. 一次肺穿刺可能达不到诊断目的。
3.必要时手术。
(四)术前准备常规术前准备,训练患者配合呼吸。
先用自制导管栅条定位尺(回形针也可以)贴于拟穿刺部位行CT扫描,确定最正确穿刺点,进针角度及到达靶点的深度,在CT光标指示下,以记号笔(或者龙胆紫)标记出穿刺点。
(五)手术方法常规消毒、铺巾,顺穿刺方向用2%利多卡因行穿刺点、局部皮下及穿刺道胸壁麻醉,皮下保存麻醉用注射器针头行CT扫描,直观地确定进针角度及呼吸对穿刺的影响,顺针头方向,在患者平静呼吸下进行穿刺,当穿刺接近胸膜时,嘱患者平静呼吸后屏气进针穿破胸膜,按预定的进针角度和深度穿刺进针至靶点,行靶层面CT扫描,证实针尖位于病灶内或病灶边缘后,即可行扇形抽吸活检或自动活检枪击发取材。
B超定位及CT定位两种经皮穿刺肺活检方法诊断靠近胸壁肺内肿块的价值比较目的:对比在CT定位、B超定位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在诊断靠近胸壁肺内肿块的价值。
方法:将49位患者分为两组,CT定位组29例,B超定位组20例,对不同定位方法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结果:CT定位组和B超定位组活检成功率分别为96.5%,90.0%,病理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8.9%,65.0%,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4%,72.2%,假阴性率分别为3.4%,5.0% 。
结论:B超定位组及CT定位组均有准确、高效、安全、实用的诊断价值,但B超定位组还具有经济、方便、无辐射损伤、患者易接受及易普及等CT无法比拟的临床价值。
标签:B超定位肺癌辐射临床价值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我国肺癌病死率在城市居民已居肿瘤死亡首位。
肺癌的早期确诊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肺活检在肺周围性肿块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早期诊治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然而,各种活检术等诊断阳性率,并发症等不尽相同,选用何种方式更合适呢?我们探讨两种肺活检方法对肺周围性肿块诊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入住本院呼吸科住院患者49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1例,年龄19岁到86岁,平均年龄62+2.4岁,胸部CT检查明确肺内周围型肿块,肿块最大直径2cm到10cm(平均5.3cm),肿块距壁层胸膜距离0cm到3cm(平均1.4cm)。
其中CT定位29例,B超定位20例。
1.1术前准备:全部病例术前均做胸部CT检查,全部符合周围型肺内占位性病变,所有病例经B超探测均能看清楚。
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出、凝血时间等均正常。
全部无穿刺手术禁忌症。
1.2穿刺方法:不同组别用不同的定位仪器测出病变位置,确定中心点或取材部位,测量该部位距胸部皮肤最近点,皮肤上做标记。
测量标记点距取材部位的进针角度及距离。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与支气管镜肺活检在肺周围型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Diagnosticvalueofultrasound ̄guidedpercutaneouspulmonarybiopsyandbronchoscopyinperipulmonarylesions薛海燕1ꎬ金志斌1ꎬ李㊀燕2ꎬ张㊀捷1ꎬ吴㊀敏11.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超声诊断科㊀江苏㊀南京㊀210009ꎻ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㊀江苏㊀南京㊀210009㊀㊀ʌ摘㊀要ɔ㊀目的㊀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与支气管镜肺活检在诊断肺周围型占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ꎮ方法㊀选取2013年5月~2018年7月肺周围占位病变患者50例ꎬ所有患者均做超声引导下肺穿刺及支气管镜肺活检ꎬ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诊断价值ꎮ结果㊀超声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与支气管镜肺活检在肺周围型占位病变中的诊断敏感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86.4%㊁94.0%和40.9%㊁74.0%ꎬ两种活检方法对病灶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ꎻ两组患者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结论㊀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肺周围型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支气管镜肺活检ꎮʌ关键词ɔ㊀肺周围型占位病变ꎻ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ꎻ支气管镜肺活检中图分类号:R734.2ꎻR815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9011(2020)12 ̄2336 ̄04㊀㊀肺癌的病理类型及分子分型是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1 ̄2]ꎮ目前临床上获取肺部占位病理的方法有很多:支气管镜肺活检㊁CT或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㊁胸腔镜肺活检等ꎮ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技术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诊断肺周围型占位病变的可靠技术ꎬ它的优点:安全㊁取材成功率高㊁并发症少等ꎮ本文旨在观察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与支气管镜肺活检在诊断肺周围型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对比ꎬ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活检方法提供依据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8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50例肺周围型占位病变病例ꎬ所有患者均行穿刺活检ꎬ其中男性30例ꎬ女性20例ꎬ年龄32~79岁ꎬ中位年龄62岁ꎮ穿刺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超声组)和支气管镜肺活检(支气管镜组)ꎮ纳入标准:1)均行CT明确诊断为肺周围型占位病变者ꎻ2)均行肺部超声引导穿刺㊁支气管镜肺活检及病理检查ꎮ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差ꎻ2)心肺功能不全者ꎻ3)超声引导下肺占位穿刺㊁支气管镜肺活检及病理检查中有任何一项或多项未行者ꎮ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501972)作者简介:薛海燕(1985 ̄)ꎬ女ꎬ江苏如皋人ꎬ医学硕士ꎬ住院医师ꎬ主要从事超声诊断工作通信作者:吴敏㊀主任医师㊀E ̄mail:wuminguyi@163.com1.2㊀检查方法㊀㊀患者术前准备:检查血常规㊁凝血酶原时间㊁心肺功能等ꎮ患者了解穿刺的目的ꎬ以及大致的操作流程和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ꎬ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ꎮ1.2.1㊀超声组㊀采用Philips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ꎬC5 ̄2凸阵探头ꎬ频率2~5MHzꎻ使用意大利GALLINI半自动可调式活检枪ꎬ射程为15mm和20mm两档ꎬ套管针使用17Gꎬ活检针使用18Gꎮ参照CT图像所示的病灶ꎬ超声观察病灶的位置㊁内部的回声以及病灶与周围血管关系ꎬ确定合适的穿刺路线ꎮ常规消毒铺巾ꎬ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ꎬ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入套管针至选定区域ꎬ拔出针芯ꎬ放入活检针并激发获取组织ꎮ微调套管针的穿刺路线ꎬ重复穿刺步骤2次以上ꎬ以取得满意组织为准ꎮ穿刺完毕后ꎬ用无菌纱布覆盖加压穿刺点15minꎬ患者无出血等症状后返回病房ꎮ所取标本经4%甲醛液固定后送病理科ꎮ穿刺过程中若患者出现严重咯血等症状ꎬ立即停止穿刺ꎬ并立即作出相应治疗等(图1)ꎮ1.2.2㊀支气管镜组㊀采用日本OLYMPUSBF ̄260电子支气管镜ꎮ术前嘱患者清洁口腔ꎬ取下活动性义齿ꎮ患者取仰卧位ꎬ全身麻醉后行支气管镜检查ꎬ对镜下可直视病变者ꎬ直视下行管腔内活检及刷检ꎬ同时用生理盐水对病变管腔进行灌洗ꎻ对镜下直视6332未见异常者ꎬ参照CT所示病灶部位选择相应支气管肺叶或肺段行刷检及灌洗ꎮ肺泡灌洗液以及穿刺标本经固定处理后送病理科ꎮ检查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咯血等严重并发症时ꎬ终止操作ꎬ并立即给予相应治疗等ꎮ患者在完成活检术后均需要密切观察呼吸等生命体征ꎬ以防并发症的发生ꎮ1.3㊀病理诊断的判定标准1.3.1㊀穿刺活检结果㊀超声组或支气管镜组所获得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恶性病变ꎬ则定义穿刺结果为阳性ꎬ反之则定义为阴性ꎮ1.3.2㊀病理最终确诊结果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最终确诊为恶性病变ꎬ定义为最终诊断阳性:1)超声组或支气管镜组任一组病理诊断为阳性者则判定为阳性ꎻ2)开胸或胸腔镜手术者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者ꎮ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最终确诊为良性病变ꎬ定义为最终诊断阴性:1)两组检查均判别为良性病变者ꎬ须经临床治疗后其他影像学检查及随访12个月以后确诊ꎬ若临床治疗后症状减轻㊁病灶显著缩小甚至消失ꎬ或随访时间>12月ꎬ肿块稳定无变化ꎬ则诊断为良性病变ꎻ2)开胸或胸腔镜手术者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良性病变者ꎮ1.4㊀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ꎬ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2检验ꎬ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果2.1㊀超声组50例患者病理学检查获得明确诊断42例ꎬ其中恶性病变19例ꎬ包括肺腺癌6例ꎬ粘液腺癌4例ꎬ非小细胞癌2例ꎬ鳞癌4例ꎬ未分化癌1例ꎬ转移癌2例ꎻ良性病例23例ꎬ其中机化性肺炎及其他炎性病变17例ꎬ炎性假瘤4例ꎬ结核1例ꎬ韦格氏肉芽肿1例(图1)ꎮ其中17例炎性病变患者经临床治疗随访中发现1例经支气管镜检查证实为腺癌ꎮ另外ꎬ8例活检未获得明确诊断ꎬ经治疗后随访或术后病理证实ꎬ其中腺癌1例ꎬ鳞癌1例ꎬ其余经治疗后随访为炎症或无异常ꎮ2.2㊀支气管镜组50例肺部病变患者ꎬ其中26例可以通过支气管镜活检获得组织学病理结果ꎬ其中恶性病变为6例ꎬ鳞癌2例ꎬ腺癌4例ꎻ慢性炎症病变及未明确诊断病变20例ꎬ经治疗随访或术后病理证实ꎬ其中粘液腺癌2例ꎬ腺癌1例ꎬ鳞癌1例ꎬ未分化癌1例ꎬ非小细胞癌1例ꎬ转移癌1例ꎻ24例镜下未能观察到病灶ꎬ不能进行镜下活检ꎬ通过刷检或灌洗获取细胞标本ꎬ其中恶性病例3例ꎬ病理为非小细胞癌或查见癌细胞ꎻ炎症病变及未明确诊断病变21例ꎬ经治疗随访或术后病理证实ꎬ其中腺癌3例ꎬ粘液腺癌1例ꎬ鳞癌1例ꎬ转移癌1例ꎬ余炎症病例无异常ꎮ所有恶性病例经手术或相应的临床治疗及随访ꎬ均被证实与病理诊断相符ꎮ与最终病理结果相比较ꎬ两种活检方法对病灶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ꎬ见表1ꎮ表1㊀两种活检方法检出结果与最终病理的比较(例)超声组支气管镜组符合不符合合计符合341347不符合303合计371350㊀㊀注:McNemar检验示两组活检方法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2.3㊀两种穿刺方法灵敏度㊁特异度和准确度的比较超声组和支气管镜组两种方法在肺周围型占位病变中的诊断ꎬ其灵敏度㊁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6.4%㊁100.0%㊁94.0%和40.9%㊁100.0%㊁74 0%ꎮ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无差异ꎻ超声组的诊断灵敏度及诊断准确度明显高于支气管镜组ꎬ见表2ꎮ2.4㊀两者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超声组有6例发生并发症ꎬ发生率为12.0%ꎬ支气管镜组有8例发生并发症ꎬ发生率16.0%ꎬ见表3ꎮ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ꎬ超声组低于支气管镜组ꎬ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表2㊀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比较组别例数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超声组5086.4%(19/22)100.0%(28/28)94.0%(47/50)支气管镜组5040.9%(9/22)100.0%(28/28)74.0%(37/50)7332图1A㊀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肺占位㊀图1B㊀肺占位对应穿刺病理为未分化癌表3㊀两种检查方法并发症发生情况(例)组别例数出血气胸并发症发生率超声组504212.0%支气管镜组507116.0%㊀㊀注: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2=0.332ꎬP=0.5643㊀讨论㊀㊀周围型肺癌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ꎬ且在影像学上表现缺乏特异性ꎬ其很难与一些炎性病变相区别ꎬ因此周围型占位病变性质的诊断一直困扰着临床[3]ꎮ尽早明确诊断病变性质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有重要作用和意义[4]ꎮ目前ꎬ支气管镜肺活检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周围型病变均是重要的诊断方法ꎮ支气管镜肺活检对鉴别肺部病变尤其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敏感性高达88.0%[5]ꎬ但对周围型肺癌尤其是位于支气管外或远端较细支气管的病变ꎬ不能在直视下获取组织标本ꎬ只能通过刷检或灌洗获取少量的细胞进行诊断ꎬ降低了其诊断灵敏度ꎮ据既往文献报道[6]证实了支气管镜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灵敏度较低ꎬ对于>20mm和<20mm的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3.0%和34.0%ꎮ相比较而言ꎬ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技术在肺周围型病变诊断中日趋成熟[7]ꎬ尤其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ꎬ能清晰观察临近胸壁的肺内病变ꎬ彩色多普勒㊁超声造影等可提供病变内血流灌注情况[8]ꎬ在活检时可准确避开大血管及病灶内液化坏死区ꎬ减少穿刺引发的并发症及获取有效的组织标本ꎮ在既往的文献报道[9 ̄10]中已肯定了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病理诊断价值ꎮ本文选取50例周围型肺部病变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及支气管镜检查ꎬ并获取有效标本进行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ꎮ其中ꎬ超声组病理结果与最终病理诊断比较准确度达94.0%ꎬ诊断的恶性病变灵敏度为86 4%ꎬ而支气管镜组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分别为74.0%㊁40.9%ꎮ分析结果提示ꎬ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肺周围型病变诊断方面较支气管镜肺活检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ꎮ其原因可能:1)超声方面:由于肺周围型病变受到较少的肺内气体干扰ꎬ超声能清晰的观察到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ꎬ显示病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灌注情况ꎬ选择合理的穿刺路径ꎬ避开病灶内大血管及液化坏死区ꎬ以获得较满意的组织标本ꎻ超声可以实时动态的观察病灶ꎬ可对穿刺针的穿刺角度进行实时的微调整ꎬ提高穿刺取材的成功率ꎻ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获得的组织标本ꎬ不仅能满足病理诊断的需要ꎬ而且还能满足基因诊断所需的标本ꎬ为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提供基因依据ꎻ2)支气管镜方面:由于肺周围型病变部位制约了支气管镜的检查ꎬ很少病例可以取得满意的病理组织标本ꎬ只能通过刷检或灌洗获取细胞学病理ꎬ因此ꎬ较少病例可获得明确病理诊断ꎮ在本组病例中ꎬ24例只能通过刷检或灌洗获得细胞学病理ꎬ其中只有3例为非小细胞癌或查见癌细胞ꎮ对于超声组和支气管镜组病理结果为炎性病变或未明确病理诊断的患者ꎬ须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检查随访综合判断得出诊断结果ꎮ例如在本组中ꎬ支气管镜检查中有13例患者病理与最终病理不相符合ꎬ其中支气管镜活检约35.0%(7/20)ꎬ支气管镜刷检或灌洗的约25.0%(6/24)ꎻ而超声组仅3例(3/31)患者病理与最终病理不相符合ꎮ支气管镜活检假阴性病例中ꎬ6例病变位于肺叶边缘ꎬ只能通过刷检或灌洗进行细胞学检查ꎬ而7例支气管活检病例由于支气管的解剖结构或病灶内存在坏死灶使穿刺取材不满意ꎬ结果呈假阴性ꎮ由于活检结果的假阴性率的存在ꎬ对穿刺病理结果为阴性的患者须结合随访或其他活检方法ꎬ提高病灶的诊断率ꎮ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和支气管镜肺活检均为有创检查ꎬ可能出现气胸㊁出血等并发症ꎮ本组中ꎬ超声组有2例(4.0%)出现气胸ꎬ而略高于支气管镜组1例(2.0%)ꎬ这可能与超声引导下肺活检穿刺针到达病灶需穿过周边的正常肺组织有关ꎬ两组均为轻度气胸ꎬ经吸氧等对症治疗后完全吸收ꎮ在出血8332方面ꎬ超声组有4例(8.0%)低于支气管镜组7例(14.0%)ꎬ超声可以实时动态的观察穿刺过程ꎬ避开病灶周边血管及内部坏死区ꎬ减少穿刺次数ꎬ进而减少出血风险ꎻ支气管镜肺活检是支气管镜借助支气管树的自然通道接近病灶进行活检ꎬ少数病例检查后有少量咯血或痰中带血ꎬ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ꎬ两组病例经止血等相应对症处理后好转ꎮ超声组发生率低于支气管镜组ꎬ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ꎬ两种检查方法在临床运用方面安全性较好ꎮ综上所述ꎬ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支气管镜肺活检ꎬ且在可视化下操作ꎬ安全可靠ꎬ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ꎮ参考文献:[1]袁刚ꎬ王江涛ꎬ陈鹏.低剂量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7ꎬ27(11):2102 ̄2105.[2]NavaniNꎬBrownJMꎬNankivellMꎬetal.Suitabilityofendo ̄bronchialultrasound ̄guidedtransbronchialneedleaspirationspec ̄imensforsubtypingandgenotypingofnon ̄smallcelllungcancer:amulticenterstudyof774patients[J].AmJRespirCritCareMedꎬ2012ꎬ185(12):1316 ̄1322.[3]阮玉姝ꎬ陈世雄ꎬ高宝安ꎬ等.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联合气管镜刷片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ꎬ2011ꎬ16(12):1976[4]王晓燕ꎬ刘政ꎬ谭开彬ꎬ等.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肺周围型病变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ꎬ2013ꎬ42(35):4260 ̄4261.[5]潘旭ꎬ王晓燕ꎬ刘政.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ꎬ2018ꎬ2(6):115 ̄116.[6]RiveraMPꎬMehtaACꎬWahidiMM.Establishingthediagnosisoflungcancer:diagnosisandmanagementoflungcancerꎬ3rded:americancollegeofchestphysiciansevidence ̄based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J].Chestꎬ2013ꎬ143(5):142 ̄165. [7]仲玉侨ꎬ孙殿敬.CT引导下改良式活检枪在肺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6ꎬ26(7):1232 ̄1236.[8]何瑶ꎬ黄晓玲.常规超声及超声新技术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ꎬ2018ꎬ20(3):185 ̄187. [9]金志斌ꎬ叶新华.超声引导肺穿刺在肺周围性病变活检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ꎬ2016ꎬ42(18):2013 ̄2015.[10]BandiVꎬLunnWꎬErnstAꎬetal.Ultrasoundvs.CTindetec ̄tingchestwallinvasionbytumor:aprospectivestudy[J].Chestꎬ2008ꎬ133(4):881 ̄886.(收稿日期:2019 ̄08 ̄01)原发性心脏浸润型血管肉瘤CT表现CTmanifestationsofprimarycardiacinfiltrativeangiosarcoma胡锦波1ꎬ吴春华1ꎬ唐艳隆1ꎬ林笑冬1ꎬ张晓婷2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㊀1.放射科ꎻ2.病理科㊀云南㊀大理㊀671000㊀㊀ʌ摘㊀要ɔ㊀目的㊀探讨原发性心脏浸润型血管肉瘤(PCAS)的CT影像表现ꎮ方法㊀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心脏血管肉瘤患者5例ꎬ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ꎬ三维重建综合分析ꎮ结果㊀5例患者中ꎬCT扫描显示2例位于右心房及心室ꎬ突入腔内生长ꎬ累及右侧心包膜ꎻ2例位于右房室交界处ꎬ病灶较为局限ꎻ1例发生于右房顶ꎬ平扫肿瘤均呈不规则混杂软组织密度占位ꎬ贴壁生长ꎬ与胸壁界限不清ꎬ增强扫描肿瘤均呈现明显的不均匀强化ꎻ经胸腔镜局部取材活检ꎬ病理提示间叶性肉瘤ꎬ免疫组化结果符合血管内皮来源ꎮ结论㊀CT检查能显示肿瘤大小㊁位置与心包关系ꎬ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ꎮʌ关键词ɔ㊀原发性心脏浸润型血管肉瘤ꎻ恶性肿瘤ꎻ体层摄影术ꎬ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732.1ꎻR814.4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9011(2020)12 ̄2339 ̄03㊀㊀原发性血管肉瘤(primaryangiosarcomaꎬPAS)是具有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特征的恶性肿瘤ꎬ多数常见于体表软组织ꎬ心脏较为罕见ꎮ原发性心脏浸润型血管肉瘤(primarycardiacinvasiveangiosarcomaꎬ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19Y0272)作者简介:胡锦波(1983 ̄)ꎬ男ꎬ云南玉溪人ꎬ毕业于海南医学院ꎬ本科学历ꎬ主治医师ꎬ主要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通信作者:吴春华㊀主治医师㊀E ̄mail:chunhuawuvip@163.comPCAS)是心脏肉瘤中最常见的类型[1 ̄2]ꎮ本文分析5例PCAS患者的临床资料ꎬ探讨其CT表现特点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经胸腔镜手术及病理确诊的5例原发性心脏浸润型血管肉瘤患者临床资料ꎬ男性3例ꎬ女性2例ꎬ年龄35~519332。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临床分析
摘要:b超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100%,活检确诊率为96.7%;ct定位穿刺成功率100%,活检诊断准确率为98.3%。
说明b超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成功率高,是安全的,并且,b超引导下的穿刺肺活检具有费用低、无辐射等优点。
关键词:超声 ct 肺活检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14-02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平均年龄58岁,均为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因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痰中带血消瘦发热等症状来我院门诊或病房就诊,经胸部ct检查提示为肺部周围性肿块,适宜经皮肺穿刺检查明确诊断,病灶直径
1.5-8cm,两组分别行ct或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2 穿刺方法
术前同患者及家属讲清穿刺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潜在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心电图,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做肺功能测定,ct定位组60例根据患者胸部ct片结果确定穿刺体位,用介入科的专用放射1cm的栅栏置于胸壁的病灶部位确定穿刺点,病灶部位先行薄层扫描,以病灶最大层面作为最佳穿刺平面,然后根据扫描图像确定进针点进针深度和角度,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局部消毒铺洞巾,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至
胸膜,按预先设计测定的深度和角度穿刺进针,穿刺至病灶边缘,ct扫描观察穿刺针与病灶的关系;如不合适,调整穿刺针的深度角度和方向,再次扫描直至确认穿刺针在病灶内然后取材。
b超定位组60例,患者在b超图像定位引导下确定进针点进针深度和角度,穿刺点常规局部消毒铺洞巾,2%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按预先测定的深度、角度穿刺进针,穿刺至病灶行切割活检,穿刺针切割槽内可获得1cm大小的长条状病理组织标本,获取的标本放入75%乙醇溶液中或涂片固定后送病理检查。
3 结果
60例b超引导下肺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肺鳞癌23例,肺腺癌20例,肺未分化癌5例,增殖性肺结核5例,炎性组织4例,b细胞淋巴瘤1例,2例未明确诊断,并发症发生率为3.3%,其中1例轻度气胸,给予间断高浓度吸氧后治愈;1例少量咯血,给予立止血静注后未再咯血。
60例ct引导下肺活检病理结果:肺鳞癌24例,肺腺癌18例,肺未分化癌7例,增殖性肺结核4例,炎性组织6例,1例未明确诊断,并发症发生率为5%,其中1例轻度气胸,2例少量咯血给予对症处理后治愈。
由此可见b超和ct引导下对肺周围性疾病活检成功率和活检确诊率无明显差异。
4 讨论
经皮肺活检术是一种经皮穿刺获取包括胸壁肺实质及纵隔在内
的病变标本,从而进行细胞学、组织学及微生物学检查的技术支气管镜对周围性结节病灶甚至支气管腔外者其敏感性明显下降,而胸
腔镜则技术要求高、损伤大、风险高,甚至有引起死亡的报道。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操作简便、损伤小,且对肺部结节或肿块尤其外周性者有很好的敏感性。
1883年leyden成功地进行了第一例局灶性肺部疾病的经皮肺针吸活检,找到了致病的肺炎链球菌3年后,menetrier[1]首次采用经皮肺穿刺诊断了一例肺癌患者,在20世纪上半叶曾有不少学者尝试经皮针吸活检,但由于穿刺针和定位技术的限制,这一技术的应用未能得到推广,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x线透视机的改进、穿刺针的改良及细胞学诊断技术的进步,经皮肺穿刺活检才得到了广泛应用经皮肺活检术的适应证包括:通过针刺抽吸或组织切割,诊断肺外周的结节或浸润性病变胸膜肿块、部分空洞性病变、纵隔肿块以及其他通过经皮穿刺可及的胸部病变。
禁忌证包括:无法纠正的凝血性疾病;严重的低氧血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肺动脉高压;伴有肺大疱的肺气肿;病变已紧贴血管。
相对禁忌证还包括:既往有肺切除术,此外,对于双肺均有病灶者,一般不宜同时对两肺进行穿刺。
b超和ct引导是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常用导向方法,b超具有费用低、设备普及、可实时观察和调整穿刺方向和对医务人员及患者无辐射等优点,适宜对较大病灶且靠近胸壁的定位,对小病灶的定位不够准确,对靠近心脏穿刺危险性较大我们认为对周围性病灶直径大于3cm,或小于3cm,但距离胸壁较近者(3cm),可选用b超引导下肺活检,b超使病人免受大量x射线的辐射,也为病人节省较多的医疗费用。
同时b超可清楚显示大血管的搏动和重要脏器的位
置,遇有病灶贴近胸壁,且在大血管和重要脏器附近,首选b超引导,避免穿刺的盲目性,从而减少穿刺的并发症,b超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100%,活检确诊率为96.7%;ct可引导穿刺5mm以上的结节,ct对解剖结构显示清晰,特别对靠近心脏、脊柱旁、主动脉旁等重要部位的病灶,ct可以准确引导选择最佳穿刺路径,减少并发症。
增强ct可以判断病灶内的低密度坏死区域和周围的炎症或不张肺组织,选择最具诊断价值的区域取材,使穿刺更准确ct还可以显示叶间胸膜和肺大疱,有利于选择合适进针路线,减少气胸的发生ct定位穿刺成功率100%,活检诊断准确率为
98.3%。
本文并发症发生率4.2%,与报道基本一致,气胸发生原因系使用粗的穿刺针,病变部位深,病人为伴有肺气肿的老人,多次反复穿刺或穿刺过深也有一定的关系;出血,肺穿刺活检可能由于穿刺针针尖刺伤小血管或划破胸膜导致咯血或胸腔内出血,一般给予对症止血处理;感染若不注意无菌操作,可引起胸内感染,包括脓胸或胸壁脓肿如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术后24至48h内使用抗生素等,则可避免感染的发生;少数病人可发生胸痛,皮下或纵隔气肿等,不需要特殊处理。
肿瘤细胞针道种植或转移则较为少见,ttna/b可以比较准确的获得肺内结节病灶的组织标本,通过ttna/b,许多患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开胸手术,并可以节约大量的医疗费用。
ttna/b总的诊断敏感性在68%-96%,其特异性可接近100%;对于所有大小的病灶来说,其诊断的准确性为74%-96%,通常病灶越小,
诊断的准确性越低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的应用非常普遍,是一项十分有临床价值的诊断技术,对肺部周围性疾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引导技术的不断改进,经皮穿刺肺活检的准确率会进一步提高,该技术在肺部周围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应用将会更为广泛。
参考文献
[1] 徐玲,徐小峰,陈文萍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367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242-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