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讲解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649.00 KB
- 文档页数:15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规范一、术前准备:1.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手术目的、操作步骤、可能的风险及并发症等内容,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2.定位病变并绘制好相应的CT切面图,明确穿刺点和角度,并根据预设计算好穿刺的深度。
3.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血液凝固功能等,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该手术。
4.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项目,并确保结果正常。
5.安排麻醉师参与手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方法。
二、手术操作:1.患者采取仰卧位,保持舒适,局部区域密切暴露。
2.使用无菌技术,对患者及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处理。
3.应用适量的局部麻醉药,消除患者的疼痛感。
4.在穿刺点处进行欠压处理,以避免空气进入。
5.使用专业的穿刺针,逐渐向病变区域穿刺,同时进行适当的逆转锁和旋转,以确保穿刺点的准确。
6.通过CT引导,观察针尖位置和进程情况,检查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
7.在达到预定位置后,缓慢抽取穿刺针芯,同时使用一些吸引力帮助获取足够的组织标本。
8.在完成穿刺后,给予患者适当的止血治疗,如局部压迫、凝血药物等。
9.完成穿刺后,尽快将组织标本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查,以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三、术后处理:1.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
2.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血肿、胸痛、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及时给予处理。
3.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
4.评估患者的局部反应,并进行必要的局部处理,如绷带包扎、冰敷等。
5.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和止血药物,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
6.在患者血常规及胸部影像学恢复正常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结: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操作,需要医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
本文介绍了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操作规范,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等内容。
遵循规范操作,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诊断的准确性。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穿刺的护理(重庆市肺科医院 400020)【摘要】护理对提高经皮肺活检穿刺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减轻对肺活检穿刺的担忧和恐惧感,是患者积极配合检查的前提;术中的心理护理和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是穿刺成功的前提;术后的心理护理和并发症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障。
【关键词】肺活检穿刺; ct引导;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392-01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穿刺是获得肺部病灶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泛。
我科在2008年~2010年在ct 引导下行经皮肺活检穿刺71例,以下是我的护理体会。
1 一般资料我科在2008年~2010年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肺活检穿刺71例,男55例,女16例,年龄在20~78岁之间。
其中79例穿刺成功,2例失败(因为出现气胸,其中1例肺组织压缩35%);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术后ct扫描出血3例,气胸8例,肺组织压缩5%—9%气体7例,1例肺组织压缩35%,患者气促、胸闷明显,口唇轻度紫绀,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3d肺组织复张,夹管观察24h拔管。
2 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肺活检穿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和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减轻对肺活检穿刺的担忧和恐惧感,积极配合检查。
多数患者及家属对肺活检穿刺不了解而产生焦虑、担忧、恐惧心理,并担心穿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们给患者及家属讲解ct引导下肺活检穿刺的优点:定位准确、损伤小、并发症少;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肺活检穿刺的目的、意义、体位、过程、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介绍同类手术成功的病例,减轻担忧、焦虑及恐惧感,使患者配合穿刺。
有少部分患者因不能面对穿刺后的结果而产生恐惧心理,甚至拒绝肺活检穿刺,这时要给患者和家属讲解通过肺活检穿刺帮助确定疾病性质以及对今后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性,使家属能耐心细致的和患者沟通交流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安慰患者,给予鼓励,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顾虑;医护人员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正确回答并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取得患者的合作,使患者正确认识经皮肺活检穿刺对诊断、治疗的重要性,勇敢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规范一、患者准备1.了解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手术适应性。
2.告知患者手术需要补充手术同意书,详细说明手术目的、步骤、风险和并发症等信息,获得患者同意后方可进行操作。
3.检查患者的过敏史、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等相关检查结果,确保手术安全。
4.在手术当天空腹、适当饮水,嘱咐患者提前排空膀胱、放尽肠内容物。
二、操作器材准备1.确保手术室内器材和药品准备齐全,包括抗生素、麻醉药物、止血药物、消毒液、导管包括穿刺针、穿刺引导针、穿刺钳等。
2.根据CT影像检查结果确定穿刺部位和路径,准备好导管和消毒药品。
3.准备好必要的监测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血氧监测仪等。
三、操作步骤1.患者采取卧位,选择适当的穿刺点位,用消毒药水擦拭穿刺部位。
2.在CT引导下,确定穿刺路径,将穿刺针逐步引入体内,直至进入病变组织。
3.抽吸组织液样本,确认获取足够的组织标本。
4.检查穿刺点位出血情况,并及时进行止血处理。
5.将穿刺针缓慢抽出,清洁穿刺部位,并覆盖敷料。
6.将组织标本送至病理科行病理检查。
7.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
四、术后处理1.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包括呼吸、心率、血压、出血等情况。
2.术后第一时间拍摄胸部X线片,评估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
3.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处理。
4.结果分析:根据病理学结果和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病变性质,确定下一步治疗策略。
总结: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项常用的肺部疾病诊断方法,但是在进行操作时需要谨慎小心,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和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
只有在操作标准化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应用该技术,服务于临床。
CT引导下经皮肺部穿刺活检的临床探讨发表时间:2012-08-01T09:26:08.0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5期供稿作者:张金亭刘伟崔迅丁丽端陈亚丽[导读] CT引导下经皮肺部穿刺活检是一种定位准确,安全可靠,操作简单,阳性诊断率高的检测方法。
张金亭刘伟崔迅丁丽端陈亚丽(禹州市人民医院CT室河南禹州 461670)【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5-0226-01【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部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搜索我院2004年4月-2011年6月期间在CT引导下肺部穿刺活检204例,行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4例均穿刺成功,确诊鳞癌84例,腺癌60例,非分化癌16例,小细胞癌11例,炎性假癌9例,胸膜间皮瘤6例,肺结核瘤10例,肺脓肿6例,其它转移瘤2例。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部穿刺活检是一种定位准确,安全可靠,操作简单,阳性诊断率高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CT 肺部肿块穿刺活检CT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活检是CT介入放射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CT扫描密分辨率高,对比度好,可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位置、大小及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可精确地确定进针点、深度及角度,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的组织结构,提高精确度和安全系数,成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1]。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收集2004年4月-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胸部占位性病变,经皮穿刺活检术患者204例,其中男性158例,女性46例,年龄29-81岁,平均57岁。
所有患者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肿块平均1.5-8cm大小。
1.2方法:⑴导引CT机器为TOSHIBA-300S型和GE公司PYOSPEED,双排螺旋,用18G和20G穿刺针。
⑵术前检查血常规,出凝血世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X线平片、CT片、心电图等。
DOI:10.13558/ki.issn1672-3686.2018.04.025作者单位:310022浙江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曾晖);浙江省肿瘤医院放射科(曾晖、邵国良)·经验交流·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穿刺术风险因素分析曾晖邵国良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穿刺活检术(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B)是经CT扫描定位、引导、穿刺进针到达靶区并进行抽吸或活检获得细胞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的一种技术。
FNB具有简便、微创、迅速、安全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
但是,受肿块的大小、位置及年龄等因素影响,患者在穿刺过程中需接受多次的CT扫描,导致其X射线暴露量增加,且穿刺过程中需调整针道,常常会引起气胸、出血、咯血等并发症[2]。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行CT 引导下FNB的216例患者情况,分析风险因素。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放射科行CT引导下FNB的患者,纳入标准:①胸部增强CT示肺部占位灶,经影像学专家评价认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者;②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机制正常患者;③同意行肺部穿刺术,并签署肺部穿刺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肺结核或其它肺部良性占位患者;②存在严重心、肺疾患或功能障碍患者;③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机制异常患者;④碘过敏或其它增强CT检查禁忌的患者;⑤经穿刺医生评估后认为不易行肺部穿刺的患者。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216例患者,其中男性125例、女性91例;年龄24~85岁,平均年龄(61.25±10.03)岁。
1.2方法根据患者原CT病灶的位置选择合适的卧位,以让患者舒适及方便穿刺为宜。
将定位纸放置在病灶部位体表,作为定位标记,接着在病灶区进行CT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电流250mA,层厚和层间距5mm),选择最佳的穿刺层面,确定穿刺点;局部消毒,以2%利多卡因局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