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在自然界繁荣昌盛的原因
- 格式:ppt
- 大小:554.00 KB
- 文档页数:3
为什么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都是昆虫?如果你走在街上,看到一个小小的蚂蚁爬过路面,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都是昆虫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切实的问题,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1. 昆虫适应能力强昆虫是地球上最为成功并且种类最多的动物群体,其主要原因是适应能力强。
当环境变化发生时,昆虫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快速适应生存环境。
比如,在生活环境变得相对干旱时,转基因昆虫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身体水分来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
2. 昆虫繁殖速度快相对于其他动物来说,昆虫繁殖速度是非常快的。
在很短时间内,一只昆虫可以繁殖出几十甚至上百个后代,并且这些后代数目在不断增长。
这种繁殖速度的快速增长,可以在一个特定生态系统中形成昆虫的支配能力。
3. 昆虫占有主要行业地位农业、森林、食品等方方面面,昆虫都有其重大的作用。
例如,蜜蜂可以为果树授粉,而毒蜂可以控制许多昆虫的数量,从而保持一个可持续的食品供应链。
在星球上,除了人类之外,昆虫是食物链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4. 昆虫拥有高度多样性昆虫在物种多样性方面领先于其他任何动物。
据估计,目前已经发现了超过一百万种昆虫,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种类。
这样高的多样性确保了昆虫的全球分布,并且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提供了许多可塑性。
结语:通过对于以上单个点的探讨,显然,昆虫为何成为地球上大多数物种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其成功适应于地球上不断变化的环境,繁殖速度较快,占据了主要的行业地位,多样性领先于其他任何动物,从而成为了生态系统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想一想,如果没有昆虫,地球的生态系统会是怎样一个局面呢?。
昆虫的生态地位与重要性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为庞大的动物群体之一,生活在世界各个角落,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昆虫的生态地位和重要性两个方面来论述昆虫在自然界中的价值。
首先,昆虫在食物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昆虫是许多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例如鸟类、蝙蝠、爬行动物和其他一些小型哺乳动物。
它们的存在使得这些动物能够获得丰富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
昆虫还是其他一些昆虫的食物来源,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昆虫在自然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传粉者和清道夫的作用。
有很多植物靠昆虫传粉来繁殖。
昆虫在采食植物花蜜、花粉的同时会将花粉带到另一朵花上,促进了植物的交配,保持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
没有昆虫的传粉,许多植物将无法繁殖,导致植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出现紊乱。
此外,昆虫还能够帮助分解死亡的动物和植物,起到清洁环境的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养分。
此外,昆虫还具有一种调控害虫的作用。
昆虫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网和种群动态,许多昆虫通过食用其他害虫来维持它们的种群数量。
这种天敌-猎物关系使得害虫种群的数量得到有效的控制,维持了农作物和其他植物的生长。
例如,寄生蜂可以寄生在害虫体内,控制害虫种群的增长。
如果没有昆虫的调控,害虫将大量繁殖,给农作物的生产和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另外,昆虫还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昆虫呈现出极其多样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其进化、行为和形态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蜜蜂和蚂蚁社会性的行为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组织结构与合作的起源和机制。
此外,昆虫还可以用作环境污染指示生物,其灵敏的感官系统和对环境的敏感性使得它们能够感知和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
综上所述,昆虫在自然界中的生态地位和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们在食物链中的地位、传粉和清道夫的作用、调控害虫、科学研究价值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应该加强保护昆虫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其生存和繁殖的干扰,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种类的昆虫?
世界上昆虫种类的繁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适应性:昆虫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生活在各种环境中,从极地到热带雨林,从高山到深海。
这种广泛的适应性使得昆虫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殖,从而形成丰富的种类。
2. 繁殖能力:昆虫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很多昆虫在短时间内可以产下大量的卵。
这为昆虫种类的增加提供了基础。
3. 食性多样化:昆虫的食性非常广泛,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等。
不同的食性使得昆虫可以在各种环境中找到足够的食物供应,从而增加生存的机会。
4. 地理分布:昆虫的地理分布广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找到它们的踪迹。
随着地球板块的移动和气候变化,昆虫的分布范围也在不断变化,这有助于新种类的形成。
5. 进化历程:昆虫的进化历程非常漫长,大约有亿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昆虫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
形成新的物种。
综上所述,昆虫种类繁多主要是由于它们的适应性、繁殖能力、食性多样化、地理分布和进化历程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昆虫的奇妙世界:微观生命的壮丽舞台自地球诞生以来,昆虫作为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一直在与时间和环境的变迁中持续演化和适应。
它们以其独特的形态、生活习性和重要的生态角色,为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带您深入探索昆虫的丰富多样性,从动物学史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揭示昆虫的各个方面特征。
1. 动物学史:昆虫的迷人历程昆虫作为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自古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古代文化中的神话、寓言、艺术作品中都留下了昆虫的身影,表现出人类对昆虫的敬畏和好奇。
随着科学的发展,昆虫的研究逐渐从传统的观察和描绘进入到更加深入的解剖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层面,揭示出昆虫的种类众多、功能多样,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维持和进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形态特征与近种区别:微小身躯中的多样世界昆虫的外形多样,尺寸从微小的几毫米到数十厘米不等。
它们的身体通常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三个部分,具有一对触角和复眼,还有六条腿。
昆虫的身体覆盖着坚硬的外骨骼,这个外骨骼保护了它们的内脏器官,同时也限制了它们的体积增长。
昆虫的近种区别通常通过观察身体的细微差异、翅膀的花纹和颜色等来判定。
例如,在蝴蝶种类中,雌雄之间的翅膀色彩和斑点分布都可能有细微差异,这些特征在种类鉴定和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3. 栖息环境:从土壤到树梢的广袤领域昆虫生活在广泛的栖息地中,几乎涵盖了地球上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
它们可以在陆地上的草原、森林、沙漠,甚至是水中的淡水湖泊和海洋中找到。
不同的昆虫种类对栖息环境的适应性差异很大,这也是它们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的关键原因之一。
4. 生活习性:丰富多彩的生存策略昆虫的生活习性极为多样,每种昆虫都有其独特的生存策略。
有些昆虫是食草动物,以植物为食,对植被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还有一些昆虫是食肉动物,以其他昆虫或小型动物为食,维持了食物链中的平衡。
此外,还有昆虫以腐败物质为食,起到了清洁环境的作用。
园林植物病虫害昆虫学复习题12级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昆虫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昆虫的头式:也称为昆虫的口式,表示昆虫口器在头部的着生位置和所指方向。
2.脉相:翅脉在翅上分布排列的形式次序称为脉相。
3.两性生殖:雌雄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4.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5.多胚生殖:是指1个卵内可产生两个或多个胚胎,并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6.孵化:昆虫胚胎发育到一定时期,幼虫或若虫破卵壳而出的现象,称为孵化。
7.变态:从卵中孵出来的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
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
8.不完全变态:具有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三个虫期的变态类型。
幼体的翅在体外发育。
9.完全变态:昆虫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虫态;幼虫期的翅在体内发育;幼体不仅生殖器官没有分化,外形、内部器官以及生活习性等与成虫都有明显不同,特称为幼虫。
10.围蛹:双翅目蝇类特有。
围蛹体实为离蛹,但是在离蛹体外被有末龄幼虫未脱去的蜕。
蝇类幼虫将第3 龄脱下的表皮硬化成为蛹壳,第4龄幼虫就在蛹壳里,成为不吃不动的前蛹,前蛹再经脱皮即形成离蛹,而脱下的皮又附加在第3龄幼虫体上。
11.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蛹或末龄若虫和稚虫)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12.雌雄二型:是指雌雄两性个体间除内、外生殖器官不同外,在个体大小、体型、体色、构造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3.多型现象:是指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的个体中出现不同类型分化的现象。
14.昆虫的世代:昆虫的卵或若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15.昆虫的生活史:是指一种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
昆虫在一年中的生活史称为年生活史或生活年史,常是指昆虫从越冬虫态(卵、幼虫、蛹或成虫)越冬后复苏起,至第二年越冬复苏前的全过程。
绪论一.名词解释:1.普通昆虫学2.昆虫形态学3.昆虫生理学4.昆虫生物学二.填空:1.昆虫总类占动物界总量的大约(四分之三)。
2.动物界按照进化顺序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原生)、(多孔)、(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棘皮)(脊椎动物)门。
3.昆虫的体腔就是(血腔),消化道位于体腔的(围脏窦),循环系统位于(背血窦),神经系统位于(腹血窦)。
4.有些昆虫食性以生物尸体或粪便为食,这类为(腐食性)昆虫,如(粪羌)。
5.蜘蛛、蝎子属于(蛛形)纲。
6.蜈蚣、钱串子属于(唇足)纲。
7.马陆属于(重足)纲。
8.虾、蟹属于(甲壳)纲。
9.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10.昆虫的(中)胸、(后)胸各着生一对翅,称为具翅胸节。
11.昆虫的头部具一对(触角),一对复眼,3对口器附肢,分别为(上唇)、(上颚)、(下颚),所以头部成为(感觉和取食)中心。
三.问答题:1.昆虫成为地球上最繁荣类群的原因是什么?2.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3.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四.不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昆虫的是()A 蝎子B 蜈蚣C 金龟子D 蜻蜓2.以下哪些昆虫对人类有益( )A 传粉昆虫B 工业原料昆虫C 药用昆虫D 天敌昆虫3.以下节肢动物具有一对触角的有()A 蜘蛛B 蜈蚣C 蜜蜂D 马陆4.以下有3对行动足节肢动物的是()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世代、年生活史、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变态、不全变态、完全变态、休眠、滞育、羽化、化蛹、孵化、虫龄、龄期、生长脱皮、补充营养、趋光性、离蛹、鳃叶状触角、具芒状触角、肘状触角、寡足型、无足型、多足型、鳞翅、半鞘翅、鞘翅、膜翅、捕捉足、跳跃足、携粉足、围蛹、被蛹、脉序、寡食性、性二型、多食性、趋化性。
二、填空题1、昆虫的头部由于口器着生位置不同,头部的形式也发生相应变化,可分为3种头式:_前口式、下口式、后口式。
2、昆虫翅的连锁机构有翅僵连锁、翅钩连锁、翅抱连锁、翅褶连锁等4种。
什么是昆虫?昆虫是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所有种类动物的通称,所有生物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群,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100多万种。
昆虫像其他节肢动物一样,体分节,附肢有主节,具有外骨骼。
昆虫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体躯三段头、胸、腹,2对翅6只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昆虫纲繁盛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特点:1种类繁多2分布广泛3种群数目庞大4历史久远,大约4亿年前就出现了原因:1昆虫具有外骨骼,可以保护昆虫内部器官,防止水分丧失,逃避敌害2昆虫的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具有多种生殖方式,且繁殖能力强有利于昆虫种群的数目保持与恢复3昆虫有翅膀,可以迁飞,从不适环境飞到适应环境4昆虫一般体积小,食量小而杂,不需要太多的食物即可满足昆虫的需要5昆虫的变态发育,各种虫态适应不同的环境6昆虫对低温、干旱、高温等逆境有很强的适应性7昆虫的食性杂,取食方式多样,如蝗虫的咀嚼式口器,蚊子的刺吸式口器等。
昆虫纲繁盛的特点:历史长、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
昆虫繁盛的原因:有翅能飞、繁殖力强、体小势优、取食器官多样化、具有变态与发育阶段性、适应力强。
翅的出现--远距离迁移;个体小--减少对栖息地和食物量的需求;口器的分化--利用各种食物;变态--适应各种环境条件;惊人的繁殖力--利于种群的繁衍。
试分析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如何?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复杂而密切,有些昆虫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有些种类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昆虫的有益方面:天敌昆虫、观赏昆虫、药用昆虫、授粉昆虫、饲料昆虫、食用昆虫,工业原料,生物防治,科学试验材料,仿生学等。
2. 昆虫的有害方面:昆虫对经济植物及其产品的危害:(1)危害作物。
(2)危害森林及木材,如蠹虫类(甲虫)。
(3)传播植物病害,如烟粉虱。
昆虫对人及动物的危害:(1)昆虫直接侵害人及动物的方式包括直接取食,(2)寄生在人体或动物体内,引发或传播人畜疾病:(3)危害建筑,如白蚁。
昆虫是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所有生物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群,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100多万种。
其基本特点是体躯三段头、胸、腹,2对翅膀三对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据调查显示昆虫为各种生物之冠,世界上的昆虫至少有100万种,可能有500~1000万种,甚至有8000万种。
即使以100万种计,昆虫的种类也几乎占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60%,动物种类的80%,无脊椎动物的90%,节肢动物的95%。
昆虫分布之广,遍及全球各种不同生态系统,没有任何一种其他生物能与之比拟。
从赤道到两极,从高山、森林到湖泊、海洋,从盆地、平原到荒漠、戈壁,从地下、地面到水下、水面,从咸水到淡水,都有它们的足迹。
昆虫在生物界是绝对的多数,是压倒一切的优势物种!那么昆虫为何在地球上如此繁荣昌盛呢?(一)昆虫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昆虫都有极高的繁殖力,而且生活周期短,一年就能繁殖一代甚至许多代。
大多数昆虫都拥有庞大的个体数,有些种类的个体数量之大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据统计若无任何死亡,一对热带蝴蝶在一季中可产生300万只蝴蝶,一只蜂后每日产卵量可达2000粒,这些庞大的虫口虽因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而降低,但仍造就天文数字般的虫口。
昆虫除了有性生殖外,亦有孤雌生殖幼体生殖等现象,以适应各种环境来繁殖后代。
在热带雨林,有一种切叶蚁群体,一个蚁后可以拥有200~300万个工蚁,那么一个蚁后一天可以繁殖的蚂蚁数量我们可以想象该有多少啊!(二)昆虫的体型较小,生存空间广现存的昆虫绝大多数是小型的,昆虫是以小取胜的。
昆虫没有脊椎骨,靠坚韧的几丁质外壳来支撑躯体。
小的体型能使表皮的相对面积增大,从而减轻体重,增大强度,便于昆虫"见缝插针",占据其他物种无法生存的空间。
例如,一棵带刺的相思树只够一头长颈鹿吃一餐,但却能为十几种食性或食谱不同的昆虫提供多样的栖息场所和食物,可养活它们的一生乃至几代。
昆虫在极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极地地区是我们地球上最为恶劣的环境之一,寒冷的气候条件和极简的生物多样性让大多数生物无法在这里生存繁衍。
然而,昆虫却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在极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昆虫在极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包括其对食物链的贡献、营养循环、传粉和土壤形成等方面。
一、食物链的贡献昆虫是极地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以植物为食,成为食物链中的第一级消费者。
例如,在南极洲的食物链中,昆虫如微小的蚤虫和原生动物是底层营养级的重要成员,它们以藻类为食,为上层物种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二、营养循环昆虫在极地生态系统中对营养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摄食植物和动物的残骸、粪便以及其他有机物,将这些有机物质转化成能被其他生物吸收利用的形式。
这样,昆虫促进了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循环,帮助极地生态系统维持着动态平衡。
三、传粉昆虫在极地地区也扮演着传粉者的角色。
尽管极地植物数量稀少,但它们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维持来说至关重要。
一些特定的昆虫,如南极洲的食虫植物附近的果蝇,它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会携带花粉并传播到其他植物上,促进植物的繁殖。
这种传粉作用对于植物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
四、土壤形成昆虫在极地地区也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摄食植物残骸和动物尸体,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更小的粒子,并将它们排泄到土壤中。
这些排泄物中富含养分,为土壤的肥沃度提供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昆虫的活动还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促进土壤的形成和更新。
总结昆虫在极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
它们对食物链的贡献、营养循环、传粉和土壤形成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然极地地区的环境恶劣,但昆虫以其适应力和生态功能成功地在这里生存繁衍,并为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保护和研究昆虫对于维护极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昆虫在热带雨林保护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管理中的生态功能热带雨林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承载着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
而在热带雨林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中,昆虫作为该地区最丰富的生物群体,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本文将探讨昆虫在热带雨林保护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重要性。
1. 按种类分布和食性多样性促进雨林物种丰富度热带雨林中的昆虫种类丰富度极高,目前已知的昆虫种类超过一百五十万种。
这种丰富多样的昆虫物种对雨林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延续起着重要作用。
昆虫在雨林中占据了食物链顶端或中间环节,通过其多样的食性帮助维持了雨林中其他动植物的种群平衡。
同时,昆虫的不同食性也促进了植物互不竞争地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从而激发了更多植物物种的进化和繁衍。
2. 参与有机物的分解和土壤形成昆虫在雨林的生态系统中担负着有机物分解的重要角色。
它们通过摄取和分解死亡植物和动物的遗体,帮助将有机物质转换为养分,进而回馈给雨林中的植物。
昆虫的分解活动能够使碳、氮等养分回归土壤,促进土壤肥沃化。
此外,昆虫的活动也有助于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的湿度和保水能力。
3. 繁殖和传播植物种子昆虫在热带雨林中还扮演着重要的植物繁殖和种子传播者的角色。
许多昆虫通过与植物的共生关系促进了植物的繁殖,如某些昆虫会帮助传粉,使植物的花粉成功传递到花药上。
同时,某些昆虫通过吃下植物的果实,将种子吃下消化后,再通过排泄将未被分解的种子排放到别处,实现了种子的扩散。
4. 控制有害生物和食物资源分配在热带雨林中,昆虫也具有控制其他有害生物种群的作用。
以天敌昆虫为例,它们通过捕食其他昆虫、动物或植物,从而使得害虫的种群数量得到控制。
这对于雨林中的生态平衡来说至关重要。
此外,昆虫还参与了食物资源的分配,例如部分昆虫利用树木的树液为食,有助于平衡不同物种对食物的依赖,避免出现资源过度消耗和竞争。
综上所述,昆虫在热带雨林保护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管理中担任着多样的生态功能和重要角色。
昆虫为什么能够在地球上如此繁荣昌盛摘要: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纲,在生物的数量上可是处于绝对的优势,那么昆虫为什么能够在地球上如此繁荣昌盛呢,。
昆虫有着过硬的生存本领、惊人的繁殖能力,而植物的多样性和昆虫生活方式与生活场所的多样性。
这些内因与外因的结合才造成昆虫为能够在地球上如此繁荣昌盛。
关键词:昆虫自卫能力繁殖能力多样性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身边它们的身影,一片叶,一朵花,一池水,一节树枝,一块土地,一方沙漠,都可以成为它们快乐的家园——这就是地球上最庞大最鼎盛的昆虫家族。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隶属于昆虫纲。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纲,别看它们长得娇小玲珑,其貌不扬,在数量上可是处于绝对的优势。
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昆虫可能达1000万种,约占地球所有生物种类的一半。
据统计,目前为止,仅中国就记录了79,444 种昆虫,由于仍有大量没有发现的昆虫,中国昆虫种类估计有60万~100万种,而全世界发现的昆虫种类,已超过150 万种,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2/3 !正是因为有一身过硬的生存本领,昆虫家族才能在生物进化的历史长河中,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昆虫有什么过硬的生存本领呢?首先是昆虫的自卫能力:一是保护色。
昆虫身体的颜色, 往往与寄主植物和生活环境的颜色相似。
有一种枯叶蝶, 翅膀正面的颜色鲜明美丽,反面颜色很象一片枯叶子的脉纹, 当枯叶蝶静止在树枝上时, 两翅纵合在一起, 很像是长在枝条上的一片枯叶。
二是警戒色。
与保护色正好相反, 有这种本能的昆虫, 身体颜色常与四周环境不同或生长着毒刺、长毛。
有一种叫做鹿子蛾的昆虫, 它虽然是一种蛾子, 但是胸部和腹部却长着橙黄和黑色相间的花斑, 很像一只能蜇人的蜂子。
三是模仿色。
有许多没有防御器官的昆虫, 常模仿长有毒刺和臭腺昆虫的色斑和动作, 借以减少天敌袭击的危险。
当胡蜂被人捕到时, 抖动腹膜, 举起刺针用来蜇人; 而虎天牛被人捉住后, 腹部虽无刺人的毒针, 也将腹部抖动, 形似蜇人,吓唬敌人。
浅析昆虫纲在自然界中繁盛的原因朱劲奕(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摘要:昆虫纲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与竞争,是世界上数目最多的生物类群。
本文从形态学及行为学角度分析总结了昆虫在长期的进化中形成的独特的生理特点和行为特点,浅析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关键词:自然界昆虫纲繁盛生理特点行为特点引言昆虫纲,节肢动物门的一纲,身体分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口器有多种分化,胸部3个体节,每节有1对足,高等种类胸部有2对翅。
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类群,也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世界昆虫约有100万种,也有人估计为200万种,超过了除昆虫以外的其它动物和植物物种的总和。
每年还约陆续发现0.5~1万新种。
昆虫种类繁多(约占动物界种数的80%),习性歧异,分布范围很广,除海洋的水域之中以外,凡有植物生长的地域都有昆虫。
可以说,昆虫纲是世界上最繁盛的一类动物。
1.昆虫纲在自然界中如此繁盛的原因:1.1昆虫的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1.1.1 昆虫个体相对较小昆虫的身体在动物中算是个体比较小的种类,最小的昆虫如双翅目的蠓,体重只有0.1mg,而最大的昆虫要数鞘翅目的巨犀金龟甲Dynastes Hercules,体重也只达38g1。
体型小更便于隐蔽,在一片叶子的背面可能躲着成百上千的蚜虫、介壳虫等微小的昆虫;一块砖的底部可能隐藏着容纳了数万只蚂蚁的家族。
体型小对昆虫的迁移扩散是个极有利的条件。
有翅类昆虫当一棵寄主或一定范围内的虫口密度以及自然环境达到不再适应它们共同生活的条件时,昆虫借翅得以展翅起飞,借助气流和风可向远处迁移。
无翅类昆虫也可因其体型小而借鸟、兽和人的往来进行迁移。
这大大扩大了昆虫的生活范围并且增加了选择适合于生存环境的机会。
体小对维持生活的营养物的需求小,较少的食物资源可以养活较多的个体。
1.1.2 昆虫的外骨骼昆虫体型小,失水问题显得尤为严重,昆虫应对失水问题的办法是在结构上有所创新,它们形成了坚硬的外骨骼——表皮。
昆⾍奥秘昆⾍为何在地球上如此繁荣昌盛昆⾍成为最繁衍动物类群的成因1.昆⾍纲繁盛的特点1.1历史长早在⼈类出现之前,昆⾍就已经存在了。
⼈类出现仅有100多万年,⽽有翅昆⾍的历史⾄少有3.5亿年;⽆翅亚纲的昆⾍可能有4亿年或更长的历史。
最早的昆⾍实体化⽯出现在泥盆纪,⼀直以来,苏格兰赖尼地区(3.96—4.07亿年)的弹尾⾍Rhyniella被定为最古⽼的六⾜动物,但Engel等认为他的上颚较短为三⾓形,因这⼀特征与现在有翅昆⾍极为相似,因此将其定位为有翅昆⾍。
其次在加拿⼤加斯佩地区发现的⽯炳(约3.9亿年)是真正的昆⾍。
1.2种类多昆⾍纲是动物界中最繁盛的⼀个类群,以前认为只有300万~400万种,近年的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昆⾍可能达到1000万种,约占全球⽣物多样性的⼀半。
⽬前已经被命名的昆⾍在100万种左右,约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80%,⽽且每年还以6000~~7000个新种的速度递增着。
1.3数量⼤昆⾍在动物分类中的个体数极⼤,据⽣态学家保守的估计,其总数⽬已经达到100亿亿只。
昆⾍不仅总体的数量⼤,其总重量是⼈类的12倍。
以蝗⾍为例,如⾮洲和西南亚的沙漠蝗覆盖⾯积往往达500公顷到1200公顷,其个体数有7亿到20 亿之多,重量可达1250~3000吨,甚⾄出现过总重量估计约有50000吨的蝗群。
⼤蝗灾发⽣地区,⾍屎的堆积可漫过⼈的踝⾻,⾍体可阻挡列车⾏使。
1.4分布⼴昆⾍的⾜迹遍布地球的每个⾓落:从热带带南北两极,从平原到⾼⼭之颠,从溪流到江河,从地下、地⾯到空中;甚⾄在所有动植物体上也⽣活着斑斓绚丽、形态变幻、⽣机勃勃的⼩动物—昆⾍。
2.昆⾍纲繁盛的原因2.1有翅能飞在动物进化史上,昆⾍成为⾸先能够飞上天空的动物。
昆⾍翅的形成要追溯到⼤约三亿年前的⽯炭纪,这个时候出现了原始的有翅昆⾍—古翅类昆⾍。
在晚⽯炭纪,有翅类昆⾍已从原始的古翅类分化为进步的新翅类。
新翅类优于古翅类,主要表现在翅能收缩折叠覆盖在背部。
从昆虫的防御行为看昆虫在自然界如此繁盛的原因高策 1000012190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0级二班摘要:昆虫在自然界如此繁盛,其原因一定有许多。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昆虫的防御行为。
这篇论文拟以昆虫的防御行为这一重要的自我保护行为作为切入点,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比较,辅以一定的数理推论,从昆虫的物理防御、化学防御、行为防御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一个角度来仔细剖析其物种如此繁盛的原因。
关键词:昆虫、防御行为、物理防御、化学防御、行为防御、免疫、繁盛原因引言昆虫的防御行为是昆虫对外界侵扰的反应方式,是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为了种群的生存与繁衍,昆虫抵抗外界侵扰的行为。
本文通过对昆虫的防御行为的研究,从这一角度来看待昆虫在自然界如此繁盛的原因。
目的是让我们更为了解昆虫,认识到它在自然界如此繁盛的合理性。
诚然,本文仅仅参考了文献,没有自己试验研究,但我想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待昆虫,会让我们对它更为了解。
1.昆虫防御行为概述1.1 昆虫防御行为的定义在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为了种群的生存与繁衍,昆虫必须使用不同策略,以抵御微生物、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的侵扰。
昆虫的防御行为是昆虫对外界侵扰的反应方式。
它可以是激烈和显著地反应,也可以是诡谲和难以觉察的反应。
11.2 昆虫防御行为的分类1.2.1免疫昆虫应对微生物侵染主要依靠血液的免疫反应。
与高等动物相比, 昆虫有其独特的免疫系统和免疫机制。
与脊椎动物一样, 昆虫免疫可分为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1.2.2 物理防御物理防御是指昆虫利用各种物理性质进行的防御行为。
这些物理性质可以是昆虫本身所具有的外形、姿态、颜色、斑纹、声音等,也包括昆虫生活的环境,如巢穴、树叶、落叶、沙石等。
11.2.3 化学防御昆虫的化学防御是昆虫利用化学物质进行的防御行为。
这些化学物质来源于外分泌腺体、体内共生物和食物三个方面。
11.2.4 行为防御行为防御是指昆虫通过各种具体的行为方式进行防御,包括逃跑、假死、恫吓、瞬彩、自残、聚群防御和领域防御等。
昆虫繁盛原因的探究方方1000012106 摘要作为节肢动物门下的一个纲昆虫无疑是成功的。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类群种群数量庞大形态各异栖息地遍布全球生命力极其顽强。
与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相比昆虫是如此成功不论我们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还是绞尽脑汁想杀灭它们昆虫却从不曾离开过我们是视线。
本文就从昆虫身体结构对陆生环境缺水、复杂的高度适应以及数量上的优势等方面阐述了昆虫成为成功生物种类的原因。
关键词陆生水分复杂生境数量优势1陆生与水分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真正适应陆生生活的类群也是进化史上最早的陆生生物类群。
陆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水分。
昆虫的外骨骼、卵、呼吸系统及排泄系统等都适应陆生具有保持水分的功能。
1.1外骨骼保水同其他节肢动物一样昆虫体表有一层坚硬的外骨骼。
外骨骼由上表皮、外表皮、内表皮组成。
上表皮由蛋白质、脂质、蜡质陆生种类构成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同时防止外界物质进入如化学杀虫剂因此昆虫可以在可以在干旱环境中生存。
外表皮由几丁质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组成经鞣化后分子结构牢固还有沉积的碳酸钙、磷酸钙使其坚固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外骨骼是肌肉的附着点与运动也有密切关联。
1.2卵的保水功能昆虫的卵周围包着一层保护性的卵壳卵壳之下是一层卵黄膜在二者之间还有卵细胞分泌的一层极薄的蜡质蜡质能防止水分散失这是陆生的重要保障。
昆虫的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一般有两层胚膜即浆膜和羊膜。
与脊椎动物中的羊膜类相似昆虫的羊膜也包围成一个充满液体的腔即羊膜腔从而使胚胎发育得以在液体环境中进行从而彻底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1.3多样化的呼吸系统昆虫的血液很少有运输气体的作用由气管直接输入组织其呼吸系统由具有弹性的气管组成气管有许多分支最后分成微气管分布到组织把氧气输送到全身气管由气门开口于身体两侧进行气体交换。
气管非常适应于陆生生活由体壁内陷形成具有疏水功能同时一些昆虫的气管具有关闭功能减少了水分散失。
另外一些小型昆虫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靠体壁呼吸如蚜虫这与体型小、体表呼吸已经足以满足身体的需求相适应还有一些水声昆虫用鳃呼吸一些内寄生虫通过寄主体表的蛀孔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