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与实践(陆元昌著)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6.73 KB
- 文档页数:7
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森林的作用、分布及其现状
森林的分布
亚寒带针叶林(原始林)
混交林
温带和亚热带阔叶林
热带雨林(原始林)
森林的作用
环境资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木材及其他林产品
自然资源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
世界森林的现状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地球之肺
巨大的储水库
生物基因宝库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贫瘠
营养物质全部储藏在植物体内
雨林的开发及保护
雨林被毁原因
根本原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
直接原因
大规模农场、牧场开发
商业林的采伐
焚耕开垦
采矿、水利及公路建设
开发计划
保护放在第一位
国际社会共同保护。
第六章近自然森林经营基本理论 (1)第一节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体系森林是一种与生命相关的地貌因素,是地球的第一能量吸收者和储存者、决定性的能量转换者和供应者。
一、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基本思想在一个特定的立地条件下,如果我们培育的森林与完全自然状态下的森林有相似的树种组成,且林分的结构和演替状态也能与这个生长环境下自然的结构和过程类似的话,这种森林应该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以抗拒各种物理的或生物的危害,其生物多样性和其它生态和社会效益都将达到一个满意的水平。
因而认为经营这种近自然的森林能够获得在这个立地条件下可能得到的最高生产量,且是以最少的人工经营管理投入为前提获得。
二、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发展历史18世纪发生在中欧的滥砍乱伐使森林覆盖率降到很低的水平,由此带来了土壤侵蚀、流沙、农业生产衰退的严重问题,同时也产生了工业用材短缺的现象。
此时“法正林”的计划作业体系得到发展。
但随着皆伐作业在大林区的实施,皆伐林地的土壤退化、病虫害、有害草本的侵入、冻害以及人工林造林失败的问题也不断增多。
这种情况使得一些林业工作者舍弃大面积的皆伐作业,采用恒定的森林覆盖率和小面积的皆伐作业,形成了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初步思想。
完整的近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体系是1920年提出的。
主要代表是德国林学家moller。
二战之后,在德国成立了近自然林业协会。
20世纪70年代后,该理论在德国、奥地利、瑞士、法国等国家得到广泛的接受和应用。
三、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要点1、基本概念(1)近自然森林(near nature forest 或 close-to-nature forest)的基本概念近自然森林是指以原生森林植被为参照而培育和经营的、主要由乡土树种组成、具有多树种混交、逐步向多层次和异龄结构发展的森林。
它可以是人为设计和培育的结构和功能丰富的人工林,也可以是经营调整后简化了的自然林,还可以是同龄人工纯林在以恒续林为目标改造的过渡林。
第十章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第一节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一、有关森林的基本概念1.森林经营的基本概念按着起源不同,可把森林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顾名思义,天然林就是由天然更新和演替过程形成的森林,人工林就是由人工更新和培育形成的森林;而天然林又可根据其受干扰的程度的不同分成原始林、过伐林、派生林和次生林,原始林是未经过任何破坏的原生植被,次生林是原始林经受大面积反复的破坏后,在次生裸地上形成的次生植被,过伐林和派生林介于二者之间。
虽然所用的词语不同,但是后三者基本属于次生林范畴,所以我们常常把后三者统称为次生林(图10-1)。
原始林过伐林是对原始林经过不合理的采伐后残留的林分,介于原始林和次生林之间的一种类型。
其林相特点是复层异龄,上层较稀疏,多为原生群落中过熟阔叶树及干形不良或多少已腐朽的针叶树,林下多具明显的更新层、演替层,原生群落中的主要树种有明显的恢复趋势,生境及林下植被基本与原始林相同。
这些林分分布于原始林的外围及次生林的深处,它们恢复到原生群落的类型组有保证,而且速度也最快。
对于过伐林的经营措施主要是进行林相整理,即伐去部分劣质林木(包括部分过熟、遗传品质差和严重病虫害的树木),尽快采伐利用上层的过熟木(同时具有解放更新层的作用),给目的树种及其他优良林木的生长和更新创造条件;抚育更新层和演替层,在更新不均匀或更新数量不足的地方进行目的树种的补植,从而改善林分结构、提高现有林分的质量。
经过人工经营的林分,仍应保持原有复层异龄混交的结构不变,可以达到更新健康、生产力更高和多种效益的可持续利用。
派生林是在原始林区内,原生群落经人类活动和病虫害、火灾及其它自然灾害影响,使原生群落受到小面积的破坏(如小面积的采伐、开垦或火烧)退化到次生裸地,短期内经过次生演替而复生的次生群落。
其组成树种多为喜光、速生的树种。
由于面积不大,周围仍由原生的群落存在,整个环境的变化不大,原生群落主要树种的种源比较充足,迹地上为先锋树种所占据。
运用近自然经营理论搞好森林经营工作作者:朱富海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8期摘要:森林资源可以说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实现对森林资源的高度重视,这不仅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有促进作用,同时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
本文首先对如何利用近自然经营理论搞好森林经营工作进行探讨,然后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近自然经营理论;森林经营在各项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实现对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的充分利用就是指近自然抚育经营。
在依托自然条件以及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措施实现对森林正向演替的加速。
培育接近自然又优于自然是森林抚育经营方式的实质与特征,同时森林的功能也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不断的完善与优化。
无论是人林还是天然次生林近自然抚育经营都可适用。
一、“十二五”期间森林经营成效及存在问题“十二五”期间一共完成森林抚育任务3.37hm2,定株抚育、生态疏伐、透光伐以及生长伐是在实际进行森林抚育工作时采取的主要方式。
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幼林林分密度大、郁闭度高、种间竞争激烈现状的有效改善,必须实现对结合实际情况实现对上述做法的科学利用。
这不仅可实现对林地生产力以及林木生长量的有效提高,同时对森林的生长发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性与稳定性也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有效的维护。
当地林农就业以及经济发展都在这一过程中得以顺利进行,最终产生较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发展我国森林经营工作已经取得显著的成就,但在实际运行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相对简单粗放以及模式单一是传统经营措施的显著特征,过于追求森林的生态功能而不能实现与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森林的多功能经营被忽视,林地的生产力也不能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如何采用近自然经营理论搞好森林经营工作1.搞好作业设计规划和年度作业设计编制提前规划是在实际进行作业设计地块工作时首先需要满足的条件,同时将流域作为基础实现作业地块的集中连片。
近自然森林经营 技 术 手 册(试行)北京市林业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2005-4目录1引言 (3)2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概念 (3)2.1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概念 (3)2.2 近自然度概念 (4)2.3 其他名词 (4)3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 (5)3.1经营及作业设计调查 (5)3.2群落生境调查制图及经营规划 (5)3.3目标树单株经营技术 (6)4近自然森林经营 (6)4.1立地条件调查 (6)4.1.1 做什么 (7)4.1.2 达到的目标 (7)4.1.3 如何做 (7)4.1.3.1 土壤学基本知识 (8)4.1.3.2 腐殖质分析 (8)4.1.3.3 土壤化学分析 (10)4.2植被调查 (10)4.2.1 做什么 (10)4.2.1.1 自然森林群落描述 (10)4.2.1.2 林分调查 (11)4.2.1.3 树种调查 (12)4.2.2 达到的目标 (12)4.2.3 如何做 (13)4.2.4 近自然度分析 (17)4.2.4.1 植被理解和表达的例子 (17)4.2.4.2 近自然度的应用 (18)4.3近自然森林经营作业设计 (20)4.3.1 做什么 (20)4.3.1.1 林分规划 (20)4.3.1.2 林分规划内容 (20)4.3.1.3 树种规划 (20)4.3.1.4 单株经营 (20)4.3.2 达到的目标 (20)4.3.3 如何做——目标树单株经营 (20)4.3.4 单株经营结果评价 (22)1引言目前,世界上的天然林和半天然林日益减少,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森林对环境变化的严重影响,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改变资源枯竭的趋势,但每年营造的森林多为质量差、结构不完整、生产力低的人工纯林。
大量研究表明,人工林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都远逊于天然林。
天然林的大量减少和人工林的日益增多严重降低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
在我国林业发展史上,人工纯林进入中龄阶段后出现大面积病虫灾害,或因土壤酸化而出现生长停滞、或因风倒、雪压、火灾等自然灾害而毁于一旦的例子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