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手指计算法
- 格式:pptx
- 大小:928.04 KB
- 文档页数:5
一年级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1. 认识10以内的数- 数的概念:像1、2、3、4、5、6、7、8、9、10这样的数就是10以内的数。
我们可以通过数小棒、数手指等方式来认识这些数。
比如伸出1根手指就表示1,伸出2根手指就表示2。
- 数的顺序:这些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1是最小的,10是10以内最大的数。
它们的顺序是1、2、3、4、5、6、7、8、9、10。
2. 10以内的加法- 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
例如,小明有1个苹果,妈妈又给他2个苹果,那么小明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就是把1和2合并起来,用加法算式表示为1 + 2。
- 计算方法:- 数手指法:计算1+2时,先伸出1根手指,再伸出2根手指,然后数一数一共伸出了几根手指,1、2、3,所以1+2 = 3。
- 数小棒法:拿1根小棒代表1,再拿2根小棒代表2,把它们放在一起数,一共是3根小棒,所以1+2 = 3。
- 更多加法算式示例:- 2+3:用数手指的方法,先伸出2根手指,再伸出3根手指,数一下一共是5根手指,所以2+3 = 5。
- 3+4:用数小棒的方法,拿3根小棒和4根小棒放在一起数,一共是7根小棒,所以3+4 = 7。
3. 10以内的减法- 减法的意义: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是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例如,小红有5个气球,飞走了2个气球,还剩下几个气球呢?就是从5里面去掉2,用减法算式表示为5−2。
- 计算方法:- 数手指法:计算5 - 2时,先伸出5根手指,然后再弯下2根手指,数一数还剩下几根手指,1、2、3,所以5−2 = 3。
- 数小棒法:拿5根小棒代表5,然后拿走2根小棒,数一数剩下的小棒,有3根小棒,所以5−2 = 3。
- 更多减法算式示例:- 6 - 3:用数手指的方法,先伸出6根手指,再弯下3根手指,数一下还剩下3根手指,所以6−3 = 3。
- 8 - 5:用数小棒的方法,拿8根小棒,拿走5根小棒,数剩下的小棒有3根小棒,所以8−5 = 3。
1、数数法以15-8=7为例,孩子很可能会利用手指头,或者小积木等,从15里面一个一个的去减,减掉8个后,发现还剩下7个。
这种算法最原始也最基本,但是最费时。
刚开始可以允许孩子用这种方法,因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借助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帮助他们进行具象到抽象的演绎,所以很多孩子会借助掰手指或者小积木等来完成计算,这是正常的表现。
以后我们只要慢慢让孩子通过练习,体会到其他方法更便捷,并且抽象思维越来越强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放弃这种算法。
2、做减法想加法比如我们要算15-8=?,我们可以利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8加几等于15,然后由此推出15减8就等于几。
这种方法最省时,但也最难。
孩子不但要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很熟练,而且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3、破十法比如13-5=?那么第一步就是将13拆成10和3,我们知道10-5等于5的好朋友5,再用5加上3最后等于8。
也就是说将十几拆成十和几,那么减去一个数的得数就为这个几加上减数的好朋友。
比如17-9=?就是将17拆成10和7,7加上9的好朋友1就等于8。
4、平十法(砍尾法)以15-8=?为例,可以将其拆成连减法来计算,15先减去5,再减去3。
为什么这样要算呢?因为如果你问孩子15-5=?26-6=?39-9=?98-8=?你会发现孩子可以很快做出答案。
也就是说个位相同的两个数(俗称尾巴)相减好算,把尾巴砍了就行了,比如26减去6就是把尾巴6砍了剩下20。
然后用一个整十的数减去一个数,也非常好算。
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老师发现“破十法”比较容易掌握,之前就教过“凑十歌”: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凑十”只有五组:1+9、2+8、3+7、4+6、5+5,我把它当成5个生字词来教给学生记,而1+9、5+5 都比较容易记,剩下3个也就不难了。
“破十法”就是把“凑十法”倒过来,只要让孩子懂得十几可以分成10和几,10减几剩下几,几十几=几就可以了。
计算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要,并且也是数学中其它内容学习的一个基础。
所以熟练、准确地掌握计算是数学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步!但是很多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在计算方面比较薄弱,尤其在“退位减法”这一块经常出错。
今天我们列四种方法,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如何突破退位减法吧!1数数法以15-8=7为例,孩子很可能会利用手指头,或者小积木等,从15里面一个一个的去减,减掉8个后,发现还剩下7个。
这种算法是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但是较费时。
刚开始可以允许孩子用这种方法,因为对于学前和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借助一些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帮助他们进行具象到抽象的演绎,所以很多孩子会借助掰手指或者小积木等来完成计算,这是正常的表现。
以后我们只要慢慢让孩子通过练习,体会到其它方法更便捷,并且抽象思维越来越强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放弃这种算法。
2做减法想加法比如我们要算15-8=?,我们可以利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8加几等于15,然后由此推出15减8就等于几。
这种方法最省时,但也最难。
孩子不但要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很熟练,而且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3破十法比如13-5=?那么第一步就是将13拆成10和3,我们知道10-5等于5的好朋友5,再用5加上3最后等于8。
也就是说将十几拆成十和几,那么减去一个数的得数就为这个几加上减数的好朋友。
比如17-9=?就是将17拆成10和7,7加上9的好朋友1就等于8。
4平十法(砍尾法)以15-8=?为例,可以将其拆成连减法来计算,15先减去5,再减去3。
为什么这样要算呢?因为如果你问孩子15-5=?26-6=?39-9=?98-8=?你会发现孩子可以很快做出答案。
也就是说个位相同的两个数(俗称尾巴)相减好算,把尾巴砍了就行了,比如26减去6就是把尾巴6砍了剩下20。
然后用一个整十的数减去一个数,也非常好算。
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破十法”比较容易掌握,之前就教过“凑十歌”: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
一年级手势算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组成五和组成10的数字。
接着,需要将十个手指进行定位——右手手指代表个位数,并且大拇指为数字5;左手手指代表十,并且大拇指代表数字50,那么双手全部伸出来就是99,就可以计算100以内的题目了。
一、手指定位口诀
我有两只手,代表九十九;左手定十位,九十我会数;右手定个位,从一数到九;加减很方便,计算不用愁。
二、右手手指定数方法
食指伸开“1”,中指伸开“2”,无名指为“3”,小拇指伸开“4”;
四指握起来只伸拇指,代表数字“5”,
再伸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6”“7”“8”“9”就能表示出来了。
三、左手手指定数方法
食指伸开“10”,中指伸开“20”,无名指为“30”,小拇指伸开“40”;
四指握起来只伸拇指,代表数字“50”,
再伸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60”“70”“80”“90”就能表示出来了。
四、双手出数练习
18、21、55、99、63、42......。
一年级10以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10以内的加减法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掌握正确的方法
能够更高效地完成计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 数数法:通过数数来进行加减法。
例如,计算3+5,可以一边说着“1、
2、3、4、5...”,一边用手指或物品一个个数出来。
2. 凑十法:对于加法,如果一个加数离10比较近,可以先将它与10相加,然后减去另一个加数。
例如,8+5 可以先算 8+2=10,再减去 5-2=3,得
出结果10+3=13。
3. 分解法:对于减法,如果一个被减数离10比较近,可以先从它里面借出10,然后加上差值。
例如,9-5 可以先算 10-5=5,再算 9-5=4。
4. 口诀法:有些孩子可能通过背诵“九九乘法表”或者其他口诀来帮助计算。
例如,“一减九,十减九”来记住1-9的减法结果。
5. 图形法:通过图形或实物来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例如,用小球或图形摆出题目中的情况,然后直接数出结果。
6. 生活实际应用:与日常生活结合,通过实际情境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例如,购物时计算找零、分糖果等。
掌握了这些方法之后,学生就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完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学习方法和速度可能都有所不同,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不断地练习。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一、加法。
1. 加法的含义。
- 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又给了他2个苹果,那么小明现在一共有3 + 2 = 5个苹果。
这里就是把原来的3个苹果和新得到的2个苹果合并起来。
2. 加法的计算方法。
- 数手指法。
- 对于较小的数相加,可以用数手指的方法。
比如1+2,先伸出1根手指,然后再伸出2根手指,数一下一共伸出了3根手指,所以1+2 = 3。
- 接着数的方法。
- 以2+3为例,先数出2,然后接着往后数3个数,3、4、5,所以2+3 = 5。
- 数的组成法。
- 我们知道数的组成,如3可以分成1和2,那么1+2就等于3。
在计算加法时,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例如4+1,因为4和1能组成5,所以4 + 1=5。
3. 加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 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例如在3+2 = 5这个算式中,3和2是加数,5是和。
4. 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 排队问题:同学们排队做早操,小明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2个人,那么这一队一共有3+2+1 = 6个人(这里的1是小明自己)。
- 购物问题:一支铅笔1元,一个橡皮2元,买一支铅笔和一个橡皮一共需要1+2 = 3元。
二、减法。
1. 减法的含义。
- 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
比如有5个气球,飞走了2个,还剩下5 - 2 = 3个气球。
2. 减法的计算方法。
- 倒着数的方法。
- 计算3 - 1时,可以从3开始倒着数1个数,3、2,所以3 - 1 = 2。
- 数的分解法。
- 因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 - 2 = 3。
根据数的分解来计算减法。
- 想加法算减法。
- 计算4 - 1时,因为1+3 = 4,所以4 - 1 = 3。
3. 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差。
例如在5 - 2 = 3这个算式中,5是被减数,2是减数,3是差。
一年级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一、10以内加法学习资料。
1. 加法的含义。
- 加法就是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例如,有3个苹果,又拿来2个苹果,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就用加法计算,算式是3 + 2。
2. 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 数手指法。
- 计算2+3时,先伸出2个手指,再伸出3个手指,然后数一数一共伸出了几个手指,1、2、3、4、5,所以2 + 3=5。
- 接着数法。
- 计算4+2时,先记住第一个数4,然后接着往后数2个数,5、6,所以4+2 = 6。
3. 10以内加法算式汇总。
- 0+0 = 0.- 0+1 = 1,1+0 = 1.- 0+2 = 2,2+0 = 2,1+1 = 2.- 0+3 = 3,3+0 = 3,1+2 = 3,2+1 = 3.- 0+4 = 4,4+0 = 4,1+3 = 4,3+1 = 4,2+2 = 4.- 0+5 = 5,5+0 = 5,1+4 = 5,4+1 = 5,2+3 = 5,3+2 = 5.- 0+6 = 6,6+0 = 6,1+5 = 6,5+1 = 6,2+4 = 6,4+2 = 6,3+3 = 6.- 0+7 = 7,7+0 = 7,1+6 = 7,6+1 = 7,2+5 = 7,5+2 = 7,3+4 = 7,4+3 = 7.- 0+8 = 8,8+0 = 8,1+7 = 8,7+1 = 8,2+6 = 8,6+2 = 8,3+5 = 8,5+3 = 8,4+4 = 8.- 0+9 = 9,9+0 = 9,1+8 = 9,8+1 = 9,2+7 = 9,7+2 = 9,3+6 = 9,6+3 = 9,4+5 = 9,5+4 = 9.- 0+10 = 10,10+0 = 10,1+9 = 10,9+1 = 10,2+8 = 10,8+2 = 10,3+7 = 10,7+3 = 10,4+6 = 10,6+4 = 10,5+5 = 10.4. 加法的实际应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手指速算100以内加减.DOC 我有一双手,代表九十九;左手定十位,九十我会数;右手定个位,从一数到九;加减很方便,计算不用愁。
二、手指定数口诀食指伸开“l”,中指伸开“2”;无名指为“3”,小指伸开“4”;四指一握伸拇指,拇指是“5”要记住;再伸食指到小指,“6”“7”“8”“9”排成数。
三、右手出指练习口诀一马当先,二虎相争,三言两语,四海为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七上八下,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万火急。
一言九鼎,二龙戏珠,三足鼎立,四面楚歌,五谷丰登,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牛一毛,十全十美。
(注:念到“十万火急”或“十全十美”时,右手握拳,左手出“1”,代表进位。
)四、左手出指练习口诀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
(注:念到“一百”时,双手击掌,然后紧握双拳在胸前。
)五、双手出数练习15、23、46、99、58、73、61 ……(注:根据各年龄段幼儿认知水平,选择出数的大小。
)六、加法练习注意:在做加法练习时,比如“3+5”,右手先出“3”,“+5”的过程是:嘴里念“加1”,出小拇指;嘴里念“加2”,四指一提伸大拇指(注意在出指的过程中大拇指只代表“1”,只有在定数的时候,大拇指才当成“5”);嘴里念“加3”,出食指;嘴里念“加4”,出中指;嘴里念“加5”,出无名指。
此时开始定数,右手手指只有小拇指未打开,结果即为“8”。
(1)个位数加法练习(10以内加法练习)1+12+l、2+23+l、3+2、3+34+l、4+2、4+3、4+45+1、5+2、5+3、5+4、5+51+1、1+2、1+3、1+4、1+5、1+6、1+7、1+8、1+92+l、2+2、2+3、2+4、2+5、2+6、2+7、2+83+l、3+2、3+3、3+4、3+5、3+6、3+74+l、4+2、4+3、4+4、4+5、4+65+1、5+2、5+3、5+4、5+5(2)十位数加法练习10+1020+l0、20+2030+l0、30+20、30+3040+l0、40+20、40+30、40+4050+10、50+20、50+30、50+40、50+5010+10、10+20、10+30、10+40、10+50、10+60、10+70、10+80、10+9020+l0、20+20、20+30、20+40、20+50、20+60、20+70、20+8030+l0、30+20、30+30、30+40、30+50、30+60、30+7040+l0、40+20、40+30、40+40、40+50、40+6050+10、50+20、50+30、50+40、50+50(3)一百以内加法混合练习3+5、4+5、l+5、6+5、8+7、9+l、9+3、7+1013+12、24+17、49+2、47+6、43+8、46+54,38+62……(4)一百以内连加混合练习23+18+19+24+16、18+6+49+27……七、双手减法练习减法很简单,小指开始减,退位要记住,指法要熟练。
教育论坛幸福生活指南 2018年第47期15幸福生活指南小学低年级学生掰手指算题现象分析与策略王晓梅 李冬宝吉林省德惠市同太乡和平中心小学 吉林 德惠 130300摘 要:暑假结束,又一批活泼可爱的孩子进入小学。
家长们充满了欣喜和期待,也会发现一些小问题。
很多家长都发现,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总是掰手指算题,有少数孩子上到二、三年级还掰手指算,这些孩子计算慢,思维题也理解不上去。
还会发现有的孩子虽然掰手指算的挺快,但那些考算法,讲思维过程的题做不上。
关键词:低年级;掰手指;现象;分析;策略一、为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三点:第一、是由儿童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学前儿童计算掰手指是正常的,这种现象非常具体地反映了幼儿的思维状况。
幼儿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的,小一些的幼儿和思维发展慢的幼儿,还留有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他们的思维是以行动、表象为基础的,而计算却是抽象的。
因此这些幼儿必须借助行动的具体操作来完成抽象的计算,于是就出现了掰手指头计算的现象。
第二、是幼儿教育存在误区。
近几年,社会上一些幼儿园为了生源竞争,纷纷打出了什么“特长班”、“双语班”等招牌,更有甚者是学前教育小学化。
最流行的是幼儿园教的“手指速算”,得到了家长的青睐。
可以肯定地说手指速算法在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手指算其本质是一种借助手指采取特殊的计数方式和运算规则进行运算的技巧,与小学的数理运算思考方法不同,只追求结果,忽视了思维的发展。
由于幼儿园师资条件良莠不齐,幼儿个体差异的原因,很多孩子没有学会手指速算,却形成了只掰手指不思考的习惯。
第三、是很多教师和家长没有高度重视。
孩子想怎样算就怎样算,以为孩子到一定时候自然就改过来了。
殊不知这样影响了孩子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上小学后,作为数学老师的角色就是让孩子从数数学到算数学过度,引导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度。
假如孩子上到二、三年级还掰手指算题,那就不能全怪孩子,问题可能在老师身上。
TODAY数学前沿习和认知时,会依据图形的边数进行记忆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类归纳的方式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由于数学知识复杂多样,学生利用传统方式进行记忆时很容易遗漏重要的知识点,从而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梳理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
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时,可以按照数的特点,以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梳理,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当中通过对图形边的长度进行科学的梳理。
2.4 积极地开展分类讨论,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分类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及时梳理教学内容,将知识进行合理的分类,并且自行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也要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由于分类最大的优势是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数学中的规律以及内容,从而在潜移默化当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要根据解决策略不断地创新教学形式,在演示当中提高并完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师还可以列举众多的数学例题,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教师还可以在实践当中引导学生讲述经典解方程案例,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做出相应的划分。
并且根据题目类型进行相应的讨论,实施分类的思想,逐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完善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3.结语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发现,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当创新课程教学模式,运用分类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有效分析和融合,科学合理地应用分类讨论思想,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取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数学小报一年级10以内加减法一、10以内加减法的概念。
1. 加法。
- 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起来的运算。
例如,1 + 1表示把1个东西和另外1个东西放在一起,结果就是2个东西。
在10以内的加法中,像2+3,我们可以想象有2个苹果,再拿来3个苹果,数一数就知道一共有5个苹果了。
2. 减法。
- 减法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的运算。
比如3 - 1,就是从3个东西里面拿走1个东西,还剩下2个东西。
5 - 2就是原来有5个物品,去掉2个,还剩下3个。
二、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 数手指法。
- 这是一年级小朋友最常用的方法。
例如计算3+2,就伸出3个手指,然后再伸出2个手指,接着数一数一共伸出了几个手指,答案就是5。
对于减法也一样,比如4 - 1,先伸出4个手指,然后弯下1个手指,再数剩下的手指,就是3。
2. 数物法。
- 可以利用身边的小物件来计算。
像计算2+4时,拿2个小积木,再拿4个小积木,然后把它们放在一起数,得出结果是6。
做减法时,如5 - 3,先摆出5个小珠子,然后拿走3个,数剩下的珠子数量,得到2。
3. 数的分与合。
- 我们要记住10以内数的分与合。
比如3可以分成1和2,也可以分成2和1。
那么在计算3+1时,因为3可以分成2和1,1和2里的1加起来就是3 + 1 = 4。
对于减法,5 - 2,因为5可以分成3和2,所以5 - 2 = 3。
三、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
1. 简单的算式练习。
- 1+1 =.- 2+2 =.- 3 - 1 =.- 4+3 =.- 5 - 2 =.- 6+1 =.- 7 - 3 =.- 8+2 =.- 9 - 5 =.- 10 - 4 =.2. 填空练习。
- 3+( ) = 5.- ( )+2 = 4.- 5-( ) = 3.- ( ) - 1 = 2.- 4+( ) = 7.3. 应用题练习。
- 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树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2 = 5只)- 盘子里有5个苹果,小明吃了1个,盘子里还剩几个苹果?(5 - 1 = 4个)- 花丛中有4只蝴蝶,飞走了2只,花丛中还剩几只蝴蝶?(4 - 2 = 2只)。
小学一年级数学:“破十法“和“平十法”详解(附练习)1、数数法以15-8=7为例,孩子很可能会利用手指头,或者小积木等,从15里面一个一个的去减,减掉8个后,发现还剩下7个。
这种算法是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但是较费时。
刚开始可以允许孩子用这种方法,因为对于学前和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借助一些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帮助他们进行具象到抽象的演绎,所以很多孩子会借助掰手指或者小积木等来完成计算,这是正常的表现。
以后我们只要慢慢让孩子通过练习,体会到其它方法更便捷,并且抽象思维越来越强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放弃这种算法。
2、做减法想加法比如我们要算15-8=?,我们可以利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8加几等于15,然后由此推出15减8就等于几。
这种方法最省时,但也最难。
孩子不但要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很熟练,而且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3、破十法比如13-5=?那么第一步就是将13拆成10和3,我们知道10-5等于5的好朋友5,再用5加上3最后等于8。
也就是说将十几拆成十和几,那么减去一个数的得数就为这个几加上减数的好朋友。
比如17-9=?就是将17拆成10和7,7加上9的好朋友1就等于8。
4、平十法(砍尾法)以15-8=?为例,可以将其拆成连减法来计算,15先减去5,再减去3。
为什么这样要算呢?因为如果你问孩子15-5=?26-6=?39-9=?98-8=?你会发现孩子可以很快做出答案。
也就是说个位相同的两个数(俗称尾巴)相减好算,把尾巴砍了就行了,比如26减去6就是把尾巴6砍了剩下20。
然后用一个整十的数减去一个数,也非常好算。
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破十法”比较容易掌握,之前就教过“凑十歌”:5、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凑十”只有五组:1+9、2+8、3+7、4+6、5+5,其实1+9、5+5都比较容易记,剩下3个也就不难了。
小学一年级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数学是小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培养了孩子的逻辑思维、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一年级,学生开始接触数学的基础知识,其中包括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一年级学生如何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1. 加法运算: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进行相加的运算。
在小学一年级,学生通常会从最简单的加法开始学习,逐渐掌握更复杂的计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加法算式:2 +3 = 5这个算式中,"+" 是加法的运算符号,2 和 3 是加数,5 是和。
小学一年级学生可以通过手指、计数器或者其他物品进行辅助计算,将 2 和 3 进行相加,得到和为 5。
除了简单的加法算式外,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学习到进位的概念。
当两个数字相加的结果大于等于10时,就需要进行进位。
例如:7 + 4 = 11在这个算式中,7 和 4 相加得到的结果是 11。
因为结果大于10,所以需要进行进位。
进位的原则是将进位的数字记录在上一位,即将 1 记录在十位上,得到最终的结果 11。
2. 减法运算:减法是指通过相减运算得到差的过程。
和加法一样,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会从最简单的减法开始学习,逐渐掌握更复杂的计算。
让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减法算式:5 - 2 = 3这个算式中,"-" 是减法的运算符号,5 是被减数,2 是减数,3 是差。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画图、使用计数器或者其他辅助工具,将 2 从 5 中减去,得到差为 3。
除了简单的减法算式,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学习到借位的概念。
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就需要进行借位。
例如:8 - 9 = -1这个算式中,8 比 9 小,无法直接相减。
所以我们需要向前一位借位。
将借位后的结果和借位前的数字相减,即:18 - 9 = 9通过借位后,8 变成了 18,然后再将 9 从 18 中减去,得到最终的结果 9。
练习题:现在,让我们通过几个练习题来巩固对小学一年级简单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理解。
小学一年级数学:“破十法”和“平十法”1、数数法以15-8=7为例;孩子很可能会利用手指头;或者小积木等;从15里面一个一个的去减;减掉8个后;发现还剩下7个。
这种算法最原始也最基本;但是最费时。
刚开始可以允许孩子用这种方法;因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借助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帮助他们进行具象到抽象的演绎;所以很多孩子会借助掰手指或者小积木等来完成计算;这是正常的表现。
以后我们只要慢慢让孩子通过练;体会到其他方法更便捷;并且抽象思维越来越强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放弃这种算法。
2、做减法想加法比如我们要算15-8=?;我们可以利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8加几等于15;然后由此推出15减8就等于几。
这种方法最省时;但也最难。
孩子不但要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很熟练;而且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3、破十法比如13-5=?那么第一步就是将13拆成10和3;我们知道10-5等于5的好朋友5;再用5加上3最后等于8。
也就是说将十几拆成十和几;那么减去一个数的得数就为这个几加上减数的好朋友。
比如17-9=?就是将17拆成10和7;7加上9的好朋友1就等于8。
4、平十法(砍尾法)以15-8=?为例;可以将其拆成连减法来计算;15先减去5;再减去3。
为什么这样要算呢?由于如果你问孩子15-5=?26-6=?39-9=?98-8=?你会发现孩子能够很快做出答案。
也就是说个位不异的两个数(俗称尾巴)相减好算;把尾巴砍了就行了;比如26减去6就是把尾巴6砍了剩下20。
然后用一个整十的数减去一个数;也非常好算。
在指点孩子的进程中;老师发现“破十法”比力简单掌握;之前就教过“凑十歌”: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凑十”只有五组:1+9、2+8、3+7、4+6、5+5;我把它当成5个生字词来教给学生记;而1+9、5+5都比较容易记;剩下3个也就不难了。
一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一年级 100 以内的加减法》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100 以内的加减法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基础。
这不仅是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算能力的初步培养,更是为日后更复杂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基。
在学习 100 以内的加法时,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明白加法的含义。
比如说,家里有 3 个苹果,妈妈又买了 5 个苹果,那么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加法问题。
通过这样的生活实例,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加法就是把两个或多个数量合在一起。
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我们可以从最基础的数手指开始。
让孩子伸出手指,一个一个地数,比如 5 + 3,先数出 5 个手指,再接着数 3 个手指,最后数出总数 8。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对于刚刚接触加法的孩子来说,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加法运算的初步感知。
当孩子对数手指比较熟悉之后,我们可以教他们使用“凑十法”。
比如 8 + 5,我们可以把 5 分成 2 和 3,先算 8 + 2 = 10,再算 10 + 3 = 13。
这种方法能够让计算变得更快捷,也为后续学习更大数字的加法做好准备。
而在学习 100 以内的减法时,同样要先让孩子理解减法的概念。
比如有 10 颗糖,吃掉了 3 颗,还剩下几颗糖?这就是减法。
减法的计算方法也有多种。
一开始,孩子们可以通过倒着数来计算,比如 10 3,从 10 开始,往后倒着数 3 个数,就是 7。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可以教孩子“破十法”。
比如 13 5,把 13 分成 10 和 3,先算 10 5 = 5,再算 5 + 3 = 8。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掌握 100 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练习方式来巩固。
比如制作数字卡片,让孩子随机抽取两张,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
或者玩一些小游戏,比如“购物游戏”,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钱”,让他们去“买”东西,计算价格和找零。
在教学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可能不同,有些孩子可能会很快掌握,而有些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
63一8一年级的计算方法数数法以63-8为例,孩子很可能会利用手指头,或者小积木等,从63里面一个一个的去减,减掉8个后,发现还剩下55个。
这种算法是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但是较费时。
刚开始可以允许孩子用这种方法,因为对于学前和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借助一些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帮助他们进行具象到抽象的演绎,所以很多孩子会借助掰手指或者小积木等来完成计算,这是正常的表现。
以后我们只要慢慢让孩子通过练习,体会到其它方法更便捷,并且抽象思维越来越强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放弃这种算法。
做减法想加法比如我们要算63-8=?,我们可以利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8加几等于63,然后由此推出63减8就等于几。
这种方法最省时,但也最难。
孩子不但要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很熟练,而且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破十法比如13-5=?那么第一步就是将13拆成10和3,我们知道10-5等于5,再用5加上3最后等于8。
也就是说将十几拆成十和几,那么减去一个数的得数就为这个几加上减数的好朋友。
比如17-9=?就是将17拆成10和7,7加上9的好朋友1就等于8。
平十法(砍尾法)以15-8=?为例,可以将其拆成连减法来计算,15先减去5,再减去3。
为什么要这样算呢?因为如果你问孩子15-5=?26-6=?39-9=?98-8=?你会发现孩子可以很快做出答案。
也就是说个位相同的两个数(俗称尾巴)相减好算,把尾巴砍了就行了,比如26减去6就是把尾巴6砍了剩下20。
然后用一个整十的数减去一个数,也非常好算。
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破十法”比较容易掌握,顺便再给大家说说“凑十歌”: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凑十”只有五组:1+9、2+8、3+7、4+6、5+5,其实1+9、5+5 都比较容易记,剩下3个也就不难了。
“破十法”就是把“凑十法”倒过来,只要让孩子懂得十几可以分成10和几,10减几剩下几,几+几=几就可以了。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
加数+加数=和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一、加法(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二、减法(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得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一、手指定位口诀我有一双手,代表九十九;左手定十位,九十我会数;右手定个位,从一数到九;加减很方便,计算不用愁。
二、手指定数口诀食指伸开“l”,中指伸开“2”;无名指为“3”,小指伸开“4”;四指一握伸拇指,拇指是“5”要记住;再伸食指到小指,“6”“7”“8”“9”排成数。
三、右手出指练习口诀一马当先,二虎相争,三言两语,四海为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七上八下,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万火急。
一言九鼎,二龙戏珠,三足鼎立,四面楚歌,五谷丰登,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牛一毛,十全十美。
(注:念到“十万火急”或“十全十美”时,右手握拳,左手出“1”,代表进位。
)四、左手出指练习口诀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
(注:念到“一百”时,双手击掌,然后紧握双拳在胸前。
)五、双手出数练习15、23、46、99、58、73、61 ……(注:根据各年龄段幼儿认知水平,选择出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