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课程是这样炼成的(终稿)

精品课程是这样炼成的(终稿)

精品课程是这样炼成的(终稿)
精品课程是这样炼成的(终稿)

精品课程是这样炼成的

口述:田俊国

采访整理:徐志红我意识到,要改变企业大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养老”地位,改变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就必须打破企业内部培训的这种恶习循环,重新构建良好循环。这个良好循环的开始,有赖于我们打造上接战略、下接绩效的培训。

精品课程的根本——上接战略下接绩效

提出这样的培训战略,与我做业务部门总经理的经历不无关系。回想自己当年做业务时,对培训的重视也不够,究其原因,无非两条:一是培训的内容跟业务联系不紧密,二是培训跟绩效的相关性不明显。

为什么培训部门规划出的课程不是业务人员真正需要的?症结出在:培训需求调查原本是一个过程,而大多数公司的培训部却只看重调查的结果。虽然培训课程往往是根据培训调查需求生成的,但业务人员在做需求调查问卷时本着敷衍的态度,这样调查出来的培训需求,无非是演讲技巧,沟通技巧等,和业务部门的能力欠缺没有什么关联。业务部门嘴上说他们需要的,往往并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再加上最近几年培训部门跟风追赶管理时髦,经常是外面流行什么就买什么:今天流行平衡记分卡,就给大家培训平衡记分卡;明天流行五力模型,就给大家培训五力模型……培训规划虽然是根据培训需求调查制定出来的,但培训内容并不是业务人员真正所需。更重要的是,不同的课程背后都有其管理哲学和基本假设,一旦企业自己的经营哲学和课程的主张不一致,培训反倒会起反作用。同时,因为培训跟业绩关系不直接,业务人员面对培训自然是能溜则溜。因为我有做业务的经历,我本能地站在业务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恰恰让我豁然开朗:培训课程只有紧贴业务,对业务有帮助,业务人员才会欢迎。

那么,如何了解业务部门的真正需求呢?要知道,很多时候,即使是业务部门,也说不清自己想要什么。我们的做法是行动学习,用培训部门的专业逻辑来帮助业务部门翌年的业务计划,分析业务部门的战略、机遇、优势和劣势,重点分析团队的能力,根据团队的能力情况来分析培训目标,最后再来看培训资源。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业务部门真正需要的能力,以及能力背后需要的培训也就自然显现出来了。

比方说,2010年公司咨询实施总部的一项核心业务策略就是突破大项目实

施的瓶颈。这是因为随着公司客户经营的深入,项目规模不断升级,大项目越来越多,对项目经理的项目把控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用友大学和咨询实施总部联合组织了全国三十多名大项目经理,用一天的时间“行动学习”,我亲自当催化师,在业务分析、能力现状分析、能力目标制定、所需能力分析及分类、培养方式研讨等多个环节开展了面对面的探讨,最后我们共创出来七门针对性的课程,定义了每门课程的目标和核心内容。这个过程根本突破了以往培训的惯用套路,在培训部门的帮助下,培训课程的内容由业务人员自己亲自梳理出来,真正可以解决业务难题,提升绩效。

在我看来,上不接战略下不接绩效的培训都可以省去不做,所以我们坚持紧贴业务的策略。每年的精品课程都紧密围绕公司当年的战略重点和核心业务策略来开发。用友大学并没有可以建设序列课程体系,但是,三四年下来,我们的课程体系随着公司战略的变化,几乎自然就积攒起来了。

用友大学还立下了另一条标准,即坚持精品路线不动摇。我们的逻辑很简单,哪怕我用大半年时间开发课程,而培训时间只有半天,但这两天的课我要让学员一年也忘不了,当学员们感受到和以前不一样的培训时,用友大学的内部品牌形象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精品课的“五行”

定下了培训战略后,我开始思考精品课程的开发。在我看来,一门课程被称为精品课程,一定要经得起五个维度的考验——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逻辑和过程,我把这五个维度称为精品课程的“五行”。课程的目标必须是和完成任务紧密结合的表现性目标;内容要紧贴业务需要,还要做专业分类,不同内容用不同的方式传授;形式要创新,采用多样的形式来发动学员充分参与,调用群体智慧,只有学员深度参与了课程过程,才能把课堂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逻辑是课程的主线,逻辑要简单、有力,课程结束后大家能记得住;过程就像音乐的旋律,要对整个课程的节奏进行设计,既要照顾到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的特征,也要考虑到内容的起承转合与跌宕起伏。要判断课程好坏,用着五个维度形成的雷达图一卡就知道了。精品课程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这五个维度。(参见副栏)

六步炼成精品

目标 我们做培训,首先当然是设定目标。今天,多数培训目标还是这样描述的:了解什么,掌握什么,精通什么。我认为目标一旦这样描述,培训的效果便很难衡量。所以,培训的目标应该是表现性目标——培训后学员应该有什么样的表现。表现性目标聚集在学员的具体行为体现上,改变什么态度,完成什么任务,解决什么问题。换句话说,课程目标应该表述成让学员有潜在的行动表现。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表现性目标与通常意义上的培训目标有什么不同。

以一门客户拜访的培训课程为例,通常意义上的课程目标会被设置成:了解或掌握客户拜访的流程和方法。但如果课程目标为表现性目标,就应该表述为:用客户拜访的流程和方法当堂做角色演练。所以,目标的精准确定和表现性表达,会让培训从出发点上就有根本的改变。而课程目标的不同,也会给学员带来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其一,目标能牵引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传统的培训目标因为强调知识的掌握,课堂内容必然是老师的满堂灌;一旦课程目标设置为表现性目标,老师的任务就由讲授者变为导师,老师的主要职责不再是讲,二是引导学员进行互动和演练。以前一堂课下来,80%的时间是老师在讲;现在一堂课如果老师讲课的时间超过

根据能力素质模型,确定课程受众; 根据业务实际要求,聚焦典型业务问题;

重点解决意愿问

题,兼顾方法和技能; 课程立项 开发大纲 课程需求调研;

开发完成大纲; 汇聚业务骨干进行课程研讨;

抓住典型场景,

写成案例; 典型场景 剧本开发 拍摄总成 持续改进 从多个案例中抽象剧本,反复修改; 深入研讨剧情

内在逻辑及背

后的道路; 将剧本拍摄成短片; 根据大纲,形成PPT 并与短片集成。 多次评审、试讲,持续修改; 成熟后进行轮训,归档。

50%,我们就认为这堂课是失败的。

其二,表现性目标让当场检验培训效果成为可能。长期以来,培训效果的检验都是世界级的难题。以前的培训目标,强调的是知识的掌握,老师讲了,学员自己去练,培训效果如何无从得知。虽然也有培训满意度调查、考试等形式,但那无异于死后验尸。我们把目标设置成“当堂做角色演练”,让目标当场就能检验,如果学员变现得不如人意,老师也可以当堂给予反馈和纠正。正是由于表现性目标,我们得以把评估放在课程设计和课堂讲授中,使培训效果在课前和课中得到体验。

内容培训内容要紧贴业务特点,跟业务直接相关,这是一条根本原则,在课程开发中要贯之始终。除此之外,对培训内容,我们要区分知识、技能和态度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

如果是知识性内容,当然可以通过讲授的方式,我们同时强调对知识进行归纳归类、替学员精加工、课堂上不断重复,传统的考验是检验学员是否掌握知识的好办法。但如果培训的内容涉及技能和态度,说教还有用吗?

凡涉及态度,只有学员自己愿意改变才能改变,需要学员自己反思。用友大学有一条基本法则:凡是有关改变态度的培训内容,一定要用场景、问题、案例或游戏来挑战学员固有的信念系统。一般来说,设计的场景或游戏的结果会与学员固有的信念形成强烈反差,然后,培训师再通过反差激发学员的讨论、质疑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培训形式最能引起反思?答案是讨论,而不是说教,态度类的内容一旦陷入说教就索然无味。例如,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用友大学也有一门有关团队合作的课程。对于这种需要态度改变的培训内容,我们在课堂上设计了简单的游戏:让大家用积木盖楼。每个人掌握楼房规则的一个部分,游戏过程中不允许学员直接语言交流,但必须想办法完成团队任务。游戏完成后,看每组搭建的效果(当然是五花八门的),然后引导学员开始讨论,让他们自己说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关键点。

而技能类的内容则一定要让学员有机会当堂练习,甚至是反复强化,不要怕花费时间,把技能练活,让学员下课后有强烈的练习冲动,才可能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基于此,我们精品课程中的演练部分尤为重要,通常一个技能,在课堂

上要练习三到四遍,甚至把课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同一技能设计不同花样的练习。一般而言,用友大学的课程,演练部分至少要大于40%,很多都超过一半。

形式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对形式创新的追求几近夸张的地步。如果非得让我对形式和内容的重要性分个比例的话,我认为形式和内容的比例是51比49。对教育工作来讲,形式甚至比内容更重要。道理就那么多,但演绎道理的形式却层出不穷,好形式能起到震聋发聩的效果,让人弥久难忘,这就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留下了无限的创新空间。西方教育学家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学员从概念中获得直接的体验。那么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为概念设计体验,也就是设计教学形式。

有一次,我们需要在课堂上让学员明白一个道理:限制性信念限制着一个人的发展。主要是讲人的固有信念系统里有很多限制性的信念,限制了人的创新和发展。这类试图改变学员态度的课程,干巴巴说教显得非常苍白,我们怎么做呢?

我们的课堂上,先引导学员做游戏。讲师提一袋土豆,再拿一捆吸管,为了证明吸管的柔软,讲师还专门把吸管拿在手上折两下给学员看。这时候,讲师问全班同学,谁能用这个吸管扎穿一个土豆。第一次动员通常只有一两个愿意试试。那些资历越老、年龄越大、职位越高的人越不愿意尝试。之后再动员几遍,就有更多的人愿意尝试,最后,我们干脆每人发一个土豆和一根吸管。十分钟内,就有不少人扎穿了,那些没有扎穿的人也坚信如果再给他点时间也一定能够扎穿。做完这个游戏后,讲师问大家:为什么你一开始不愿意试?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人一开始都不相信自己能扎穿?请大家分析这个游戏说明了什么问题,学员通常会纷纷说,他们一开始根本不相信吸管能扎穿土豆,最后自己说出:是自己的限制性信念限制了自己——这就是教学结果。

上了这门课以后,甚至有人在食堂打饭的时候,跟我打招呼说:“田校长,我看到食堂的土豆就想起你给我们讲的课了。”我成了土豆先生,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学员后来给我们反馈:“现在工作中我碰到不敢试的事情时,我就会想到土豆。一想到土豆,我就充满了信心。”你看,这就是土豆的力量,形式创新增加了课程的魅力。这门课程,如果没有这个创新,单凭讲师讲得口干舌燥,大家早就腻味了。

逻辑逻辑如同盛内容的盘子,逻辑贯穿才能使内容要素各归各类,好内容如同好的珠子,而逻辑则是把这些珠子穿成项链的细绳。好课程必须有好逻辑。所有管理类的文章和课程,哪怕是大师的作品,要是把它逻辑解构了,随便抽出其中两三百字来看,都像尝试一样没什么特别,但是,一旦这些内容通过某种或几种逻辑组合在一起,就会给学员带来不一般的感受和感悟。逻辑就像一门课程的基因一样,是精品课程的精髓。

IBM的“BLM”课程*就是用逻辑的力量把从战略到执行的八个环节整合在一起,如果不是强有力的逻辑贯穿,恐怕每个环节都是极其普通的常识。“MOT”**更是课中之王,我称其逻辑为莲藕解构,五个不同的情节好比莲藕的五节,每个节横切一刀,内部都有四个眼:探索、提议、行动、确认。所以,构建一个好逻辑非常不易。

用友大学每开发一门课程,开发者都要找几十本相关的著作主题阅读,吸取不同作者的精华,甚至不同的观点在你的脑海里打架。内容的包含和割舍,逻辑衔接与整合通常需要很长时间、多种形式的组织尝试,才能很好贯穿起来。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要开发一门好课程,我要先把自己逼疯,然后再自我治疗,治好了,逻辑就出来了。

就像好的电视剧同时会有好几条线索一样,好的课程有时也会有好几条线索贯穿,比如用友大学的“策略销售”课程,内在的逻辑既有在项目不同阶段销售员面临的关键问题和任务组织的任务逻辑,分为识局、拆局、布局;又有销售员跟客户建立信任关系的人际逻辑,事有事理,人有人情。

我经常说,如果你有逻辑,你就可以在全世界整合资源,如果没有逻辑,你便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为资源被人家整合。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也是逻辑与逻辑的相互影响,说服别人其实就是让别人接受你的逻辑。

过程培训过程如给小孩喂饭,喂一口,咽一口,传授和消化同时进行,培训的效果在学员思考的过程中产生。讲师在过程中要始终抓住学员的注意力,

*编者注:BLM,即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中文名称为“业务领导力模型”。BLM课程是IBM根据这一模型开发的一门核心培训课程,帮助管理层完成战略制定、调整及执行跟踪。

**编者注:MOT,即Moment of Truth,中文为“关键时刻”。MOT课程是郭士纳在担任IBM公司CEO期间开发的一门全员营销、客户服务和大客户销售课程。

没有过程设计的学习是失败的学习。过程设计既要考虑不同内容的时间分布,又要结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规律,还要让课堂有层次感和节奏感,美感源自于层次,乐感源自于节奏。通常,有五种典型的教学过程:聚焦问题、激活旧知、论证新知、验证新知、融汇贯通。

学员不会主动参与跟自己工作与生活无关内容的学习。所以,我们需要将学员置身于情境中,使其面临问题。这些问题与学员的工作或生活情境息息相关。好的培训师相信学员有足够的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好的问题能够引起强烈的争议,这就是聚焦问题。学员不会参与到跟自己的旧知没有任何关联的领域中去,也非常排斥跟旧知相矛盾的内容,因此,一门好的课程需要激活旧知。在逻辑上没有经过论证的知识,学员不会相信,此为论证新知。经验证无效的知识,人们会摒弃,所以接下来的一步是验证新知。当你很清楚你在运用某个知识时,这恰恰说明你是一个新手。学员将新知融汇贯通为自己的旧知,成为信念系统的一部分,在工作中能下意识地运用,进入潜意识状态,此为融汇贯通。

宏观层面的过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生理特征,一天中,人的精力基本呈U型分布,所以授课的刺激程度就要遵行倒U型分布。一般说,早上第一个小时不用强刺激,因为学员的精力比较充沛,中午和下午学员容易犯困,则可多用互动演练,增加刺激强度。

中观层面讲,一个教学单元的过程,也要走过聚焦问题、激活旧知、论证新知、验证新知、融会贯通的几个过程。这也是符合人类认知过程的。

微观上讲,每过15分钟,要让大家笑一次或动一次,以重新抓住大家的注意力,我戏称这个过程叫调频。即使是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也要做左右脑的设计。人的右脑主管形象,左脑主导逻辑。在上课的过程中,讲师必须交替刺激学员的左右脑,让他们张弛有度,起到最好的培训效果。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千古名句,正是因为诗人在短短的几句诗中,交替刺激着读者的左右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听到这句话,你脑子里一定有图像,这是刺激了你的右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种结合性的语言,对应的则是右脑。

在用友大学,衡量一门课程好与不好的标准很简单:讲师有多长时间跟学员对话,多长时间向学员广播;学员有多少时间主动参与,有多少时间被动接收。因此,课堂的过程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对于培训来讲,过程就是全部。一

门好的课程,形式同时也是内容,过程同时就是结果。

※※※

做精品课程是我们一贯的追求,而借助精品课程的开发,可以促成我们的讲师快速成长。开发课程也是锻造我们自己的方法论和体系的必要手段,由此可见课程开发在一个企业中的重要地位。

正是因为对精品课程的不懈追求,激发了我对教育学和心理学深入学习的兴趣。主持用友大学工作的这几年里,我本人每年的阅读量超过一百本书,我们的专职讲师也有很大的阅读量。我们边学习,边实践,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几年下来,我们整个团队手挽手、肩并肩地把自己打造成专业培训人士。我们不仅是业务出生,而且深挖教育,所以越干越来劲。我们坚持做上接战略、下接绩效的培训,持续紧贴业务,得到了业务部门的持续好评与肯定鼓励,很有成就感。

我经常在内部讲两个小故事激励我们的团队。其一:如果你仅仅是只火鸡,就不要抱怨别人把你误会为普通的鸡,因为你的优势并不突出。有本事做个鸵鸟,谁要是还误会你,那一定是他眼神不好!用友大学要做鸵鸟,不做火鸡!其二:村子里的自来水塔,要比全村最高的楼还高,才能保证每家每户都喝上水。在组织能力领域,企业大学就好比是水塔,专职讲师的学习速度要远远大于组织的平均学习速度,我们才有当讲师的资格。

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深入钻研,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专业。只有这样,专业才会体现价值,专业才会激发潜能,专业才会赢得尊重,专业才能成就梦想。我是这样激励团队的,也是这样激励我自己的。

长江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长江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建设规划 所属单位(院):长江大学政法学院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课程负责人:雷儒金教授 建设日期:2006.10---2009.10 二○○七年三月

目录 一、课程建设概况 (3) 二、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6) 三、课程建设的目标与特色 (6) 四、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6) 五、课程建设进度安排表 (9) 六、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计划 (1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16号文件”)、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即教育部“5号文件”)和中宣部教育部“9号文件”中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的指示精神,学校党委历来就高度重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的建设工作。早在1988年就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课程作为校级优质课程加以立项建设;1998年《邓小平理论概论》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2002年《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又被省教育厅批准“省级优质课程”。此门课历经变迁,现在定名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为早日将《概论》课程建成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现作出如下规划: 一、课程建设概况 本《概论》课程1998年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2002年被省教育厅批准“省级优质课程”,2006年申请立项建设“校级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为政法学院副院长雷儒金教授。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概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传授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一直受到党中央、教育部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高校的高度重视。 1、本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①中央对《概论》课程的重视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伊始,教育部就在各高校开设新马克思主义论(包括近代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包括社会发展简史)等课程。此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课程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而逐步调整完善。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以后,思想政治理论课逐步走向规范化、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 1986年3月,国家教委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精神,将高校政治理论课由原来的“老三门”(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改为“新四门”(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原理、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1998年4月经政治局常委批准,通过了“两课”课程设量新方案即“98方案”,共8门课程。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5门课程。 2004年8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发16号文件,提出包括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要加强宏观指导,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在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有明显改善,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根据16号文件精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即“5号文件”,提出“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 2005年3月,中宣部教育部又下发“9号文件”,确定了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即“05方案”,将思想政治政府课确定为四门,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5年5月,湖北省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两种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方式比较

第19卷 2009年第4期 现代教育技术 ModemEducationalTechnology V01.19 No.42009两种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方式比较 李宪武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山东济南250002) 【摘要】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录制模式,目前各院校普遍采用的传统演播室摄制方式和全自动录播方式进行精品课程教学录像摄制,文章从多个角度对两种制作方式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全自动录播;比较 【中图分类号】(3431IX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4_加117__03 现场教学录像是任课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系统讲授的录像,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是精品课程申报和建设的重要组成材料,也是评审的重要依据。精品课程教学录像是一种讲授型电视教材,但由于需要生成流媒体文件并在网上发布,其表现形式和制作方式又与普通的电视教材有所不同。 一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表现形式 “精品课程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录像要充分反映教师风范、该教学单元的实际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l】按照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要求,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1。而最能响应这些要求,体现教师授课技艺,展现课程特点的正是教学录像。因此,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充分体现课程的特点和创新性,突出其精品所在。目前,可以在网上正常浏览的各级别的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 1独立窗口的教学录像,如图l所示。 图l独立窗口的教学录像 收稿El期:2009年1月4日 独立窗口的教学录像与我们常见的《百家讲坛》等专题电视节目类似,通常是在一个单独的窗口中显示以教师上课的中近景为主的教学场景,中间穿插学生听课场景、师生互动场景和教师课件画面内容,窗口大小占屏幕面积的1/20至1/6(由屏幕的分辨率决定),呈现的界面为windowsmediaplayer、rcaloneplayer等播放器或网络浏览器的界面。不管是传统演播室摄制方式还是全自动录播方式都可以制作这种形式的教学录像。 2带教学课件与索引的教学录像,如图2所示。 图2带教学课件与索引的教学录像 这种教学录像以网页形式存在并利用网络浏览器进行教学信息浏览,浏览器窗口分为视频窗口、索引窗U和文本窗口三部分,三个窗口的大小可以调整,并且视频窗口和文本窗口可以相互切换或全屏显示。视频窗口显示教师授课录像,下方有进度控制条、时间记录显示以及播放控制按钮,索引窗口以超链接形式显示主要知识点或章节标题,单击某个知识点时,在文本窗口区域内就会出现关于此知识点的所有详细内容和学习要点,同时在视频窗口出现关于该知识点的讲课录像。这种形式的教学录像通常采用全自动录播方式按全 117

活动新闻稿怎么写

活动新闻稿怎么写? 校园新闻类型 一、会议新闻。二、讲座新闻。三、活动新闻。 活动类型?1、比赛类活动。?2、晚会类活动。?3、仪式类活动。结构、内容????一、标题。 二、开头。三、过程。四、结尾。 常用标题? 一、引题与主题的运用。引题与主题的运用。?如:相约魅力同行,塑造职场达人——文学院第九届“中文之光”文化活动月之基地论坛圆满闭幕? 二、主题的直接运用。主题的直接运用。?如:我校召开学习《廉政准则》专题报告会。活动新闻的开头 开头四要素:时间、地点、活动名称、参加的人。?一院一节一特色,“中文之光”展风采。4月10日下午,雁山学术报告厅内布置精美,由文学院分团委主办、2008级文秘团支部承办的文学院重要节日——第九届“中文之光”文化活动月的启动仪式在此隆重举行。我院党委书记孙建元,院长王德明、副院长樊中元,校学工部秘书何广寿等领导老师莅临启动仪式现场。? 人类文明,中华精髓,随粉笔的飘洒亘永绵延相续;三尺讲台,桃李芬芳,文人之道,薪火相传。4月16日晚,由文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主办、08级汉语言文学第四团支部承办的第九届中文之光文化活动月之“薪火相传”——讲课大赛决赛在文科教学楼1区208教室拉开了序幕。当晚出席现场的嘉宾有陈玉秋、余昱、姚志华及李自然等老师。? 4月23日,在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校在雁山校区大学生学术报告厅举行“图书漂流”暨“经典阅读”启动仪式,倡导经典阅读。刘健斌副校长,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校团委、学校出版集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校内外各界媒体与百余名同学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如何把握活动新闻稿的过程? 活动过程中需要把握的要素:1、流程:把握整个活动的流程。2、嘉宾领导的致辞或讲话。3、轻重之分:把握内容的轻和重,重则“浓墨”,轻则“淡写”。?4、提到亮点或特色。?刘健斌副校长在启动仪式讲话中希望各学院各单位认真开展“图书漂流”暨“经典阅读”活动,进一步激发大家“爱读书,读好书”的热情,为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桂林市申报“世界图书之都”献上一份厚礼,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伴随着悠扬的小提琴乐音,入围选手纷纷登场进行自我介绍,他们自信的表现及独具特色的方式彰显了师大人的魅力。一号选手周燕首先身着军装上场,她带来的诗文朗诵《妈妈,我等了你20年》将20年感人至深的爱带到了现场;同样是对母亲深切的爱意,5号选手姚苑将舒婷的《啊,母亲》演绎出了别样的感动,全场观众都为其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朗诵技巧折服,给予她热烈的掌声,姚苑同学也因其出色的表现摘得了个人赛一等奖的桂冠;最后出场的两位男选手分别以其浑厚的嗓音激昂的朗诵了李白的经典名篇《蜀道难》和《将进酒》,其势如破竹的演绎带给在场观众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在接下来的PK环节中,选手们都自信的表现出了自己的实力,场下的鼓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同学们在热烈的氛围中回顾了本次“中文之光”活动月的精彩瞬间。活动结尾?掌握要素: 1、领导嘉宾的讲话或总结。2、意义。比赛结束后,桂林电台的山谷老师做了精彩点评。他在赞扬参赛选手们饱满的情感与精湛的朗诵技巧的同时,还建议选手们在练好基本功的同时要学会模仿,使同学们受益良多。最后,刘浈老师为本次“中文之光”活动月做了总结,她向本次活动的领导老师、嘉宾朋友、学生选手们表示了真挚的谢意。通过本次“图书漂流”活动,我校将继续大力倡导经典阅读活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世界文明;进一步开阔广大师生的视野,培育广大师生的思想深度;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纯净学风校风,提振精

精品课程是这样炼成的(终稿)

精品课程是这样炼成的 口述:田俊国 采访整理:徐志红我意识到,要改变企业大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养老”地位,改变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就必须打破企业内部培训的这种恶习循环,重新构建良好循环。这个良好循环的开始,有赖于我们打造上接战略、下接绩效的培训。 精品课程的根本——上接战略下接绩效 提出这样的培训战略,与我做业务部门总经理的经历不无关系。回想自己当年做业务时,对培训的重视也不够,究其原因,无非两条:一是培训的内容跟业务联系不紧密,二是培训跟绩效的相关性不明显。 为什么培训部门规划出的课程不是业务人员真正需要的?症结出在:培训需求调查原本是一个过程,而大多数公司的培训部却只看重调查的结果。虽然培训课程往往是根据培训调查需求生成的,但业务人员在做需求调查问卷时本着敷衍的态度,这样调查出来的培训需求,无非是演讲技巧,沟通技巧等,和业务部门的能力欠缺没有什么关联。业务部门嘴上说他们需要的,往往并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再加上最近几年培训部门跟风追赶管理时髦,经常是外面流行什么就买什么:今天流行平衡记分卡,就给大家培训平衡记分卡;明天流行五力模型,就给大家培训五力模型……培训规划虽然是根据培训需求调查制定出来的,但培训内容并不是业务人员真正所需。更重要的是,不同的课程背后都有其管理哲学和基本假设,一旦企业自己的经营哲学和课程的主张不一致,培训反倒会起反作用。同时,因为培训跟业绩关系不直接,业务人员面对培训自然是能溜则溜。因为我有做业务的经历,我本能地站在业务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恰恰让我豁然开朗:培训课程只有紧贴业务,对业务有帮助,业务人员才会欢迎。 那么,如何了解业务部门的真正需求呢?要知道,很多时候,即使是业务部门,也说不清自己想要什么。我们的做法是行动学习,用培训部门的专业逻辑来帮助业务部门翌年的业务计划,分析业务部门的战略、机遇、优势和劣势,重点分析团队的能力,根据团队的能力情况来分析培训目标,最后再来看培训资源。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业务部门真正需要的能力,以及能力背后需要的培训也就自然显现出来了。 比方说,2010年公司咨询实施总部的一项核心业务策略就是突破大项目实

校园辩论赛活动新闻稿

校园辩论赛活动新闻稿 辩论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校园辩论赛活动新闻稿,欢迎阅读。 辩论赛活动新闻稿1 巾帼杯辩论赛旨在活跃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实习报告前言,锻炼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展现在校学子的青春风采。同时也对加强学校优良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1月12日晚,由信阳师院生命科学学院文通社主办,青年志愿者协会、化工学院、数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各院系文通社及南风通迅社协办的巾帼杯辩论赛在教九502成功举行。此次辩论赛由信阳师院生科院学生会副主席姜凯、生科院文通社团支书凡立稳、青协会长王倩等担任评委。信阳师院生命科学学院文通社社长王静静主持了本次辩论赛。 本次辩论赛共三场。第一场辩论赛论题为宽松式教育对大学生的利与弊,由信阳师院生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对化学化工学院文通社。首先是一辩立论陈词,正方从宽松式教育的意义、优势及对大学生、社会的好处三个方面阐述观点,反方则从宽松式教育的特点和弊处的角度,对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之后双方又立足于自己的观点,挑出对方的漏洞展开激烈的一对一攻辩和自由辩论。最后,由双方四辩重申和完善本队观点,为争取胜利作最后的努力。随后两场比赛也精彩纷呈,双方辩友斗智斗勇,针锋相对,不少机智风趣的辩驳博得了评委和观众的阵阵欢呼和掌声。第三场由生命科学学院文通社对教育科学学院文通社的精彩辩论为本次辩论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最后,经过评委们的公平打分,信阳师院生命科学学院文通社夺得桂冠,教育科学学院文通社获得第二名。本次辩论赛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浅析精品课程录像后期制作的方法与技巧

浅析精品课程录像后期制作的方法与技巧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精品课程录像后期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并对制作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作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后期制作方法技巧 后期制作就是将拍摄的录像素材进行选择、取舍和剪接,最终制作成一部连贯流畅、主题明确并具有一定艺术效果的录像片。 在后期的艺术加工和再创作中要注意到镜头切换准确、流畅,特技效果应用自然得当等。精品课程摄制是一种真实记录,但这种记录并不是把课堂教学内容原样照般。创造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表现形式,是多种摄制技能与后期艺术创作手法综合运用的结果。 精品课程录像的后期制作工作主要包括下列两个方面: 一、对前期拍摄的素材进行剪辑 主要是将那些繁琐、拖沓、重复的内容加以精剪。对同一时刻的内容,如学生听讲、动手操作、课堂讨论等,可通过镜头的切换来去掉其间不必要的过程。镜头切换应紧紧地围绕教学内容,观众心理,事件发展顺序和客观发展规律进行。还要插人一些课堂拍摄时漏拍或补拍的镜头,以保证教学录像信息的完整性。如漏拍的一些课件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的镜头,还有摄像人员所拍摄的镜头不到位,造成某些重要的教学环节遗漏等,都要在课后进行补拍,并在后期剪辑时插人。精品课程录像剪辑时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自然、连贯、流畅,注意教师活动的方向及空间关系,要让观众感到所有的画面都是一气呵成的。精品课程录像一般应具有如下内容: (1)开头要有10秒钟的彩条信号。 (2)片头(30秒以内)。 (3)课堂教学内容(45分钟)。 (4)片尾(30秒以内)。 (5)彩条(10一40秒)。 二、后期的艺术创作和再加工 一部好的教学录像片的后期编辑,应根据不同的学科和教学要求将已拍摄的

创建文明卫生校园新闻稿

创建文明卫生校园新闻稿 创建文明和谐校园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树文明新风,创卫生校园》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我们健康成长。我们遨游在校园这个知识的海洋,和老师一起编织梦想;我们愿意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文明和谐校园的欢快乐章。构建文明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是老师给了你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你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你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你们全身心的接受,珍 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构建文明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文明和谐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 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构建文明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好的学风、好的校风。 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才”。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 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 不声不响地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 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谐的教育氛围。构建文明和谐校园需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 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考试时坚决杜绝舞弊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弯一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让我们轻盈的走在诗意般的校园里,不留下一粒尘土 作风严谨、文明,从而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同学们、老师们, 构建文明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任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持之以恒。茫茫学海中,我们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共赴前程。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 青春的岁月需要知识的滋养。 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文明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行。 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 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地摇桨,文明和谐校园的乐章终将奏响。谢谢大家! 2月27日早晨,升旗仪式结束后,趁兴游走于学校的假山池沼、亭台走廊,再一直走上教学楼的办公室,看见草色新绿,看见窗明几净,看见纤尘不染,看见偌大的校园一派新的美丽景象。 如此良辰美景校园风貌得益于实验校“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的开展,截止目前,此次活动开展刚刚一周,在这短短的一周内,南溪一中外国语实验学校师生共同参与,积极整治校园环境,收获巨大。 据悉,本期开学初,南溪一中外国语实验学校德育处向全校师生发出“人人参与校园环

精品课程录像讲课稿

【模块二】 运用谷氨酸的发酵中微生物细胞内的自动代谢调节机制,进行谷氨酸生产的调控。 谷氨酸的发酵生产中,生产目的是为得到尽可能多的目标产物,请同学们在利用生产实践考察搜集资料、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提出你认为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问)——梁英祖、卢瑞洁、黄荣、周辉 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就认可率和生产中应用最多的一种进行讨论,即在限量添加油酸的条件下采用谷氨酸生产菌油酸缺陷型菌株。 为什么要采用谷氨酸生产菌油酸缺陷型菌株呢?这是因为油酸是含单烯的 不饱和脂肪酸,它是细菌磷脂的重要脂肪酸。因此如果是油酸缺陷型菌株,由于它不能合成油酸,结果就影响了细胞膜的完整性,即通过增加细胞膜的透性,提高了谷氨酸产量。 可见,提高谷氨酸产量的关键是这种营养缺陷型菌株能使谷氨酸不断地分泌到细胞外。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存在于微生物细胞内的谷氨酸会影响发酵产生更多的目标产物——谷氨酸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下图:图中所示为微生物细胞内正常生理状态下产生谷氨酸的代谢途径。 图中,红色箭头表示:优先合成。即在分支合成途径中,分支点后的两种酶竞争同一种底物,由于两种酶对底物的Km值(即对底物的亲和力)不同,故两条支路的一条优先合成。 绿色箭头表示:增强反馈抑制。灰色箭头表示:反馈抑制。可见,微生物正常菌株在合成谷氨酸后,由于反馈抑制的存在,已经合成的谷氨酸抑制了新的谷氨酸的合成。谷氨酸的合成途径随即关闭,谷氨酸不再产生,自然状态的下的代谢只能产生非常有限的目标产物。这样的代谢机制会对氨基酸的发酵生产造成什么影响呢? 一、反馈抑制对氨基酸生产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反馈抑制。 反馈抑制的实质即: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当代谢途径中某末端产物过量时,除可以用反馈抑制的方式抑制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减少末端产物的合成外,还可通过反馈阻遏作用来阻碍代谢途径中包括关键酶在内的一系列酶的生物

【值得收藏】成都中医药大学21部医学精品课程教学视频

值得收藏】成都中医药大学21 部医学精品课程教学视频 中医眼科学 主讲: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2010 年 中医外科药物学主讲:艾儒棣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3 年 中医各家学说主讲:宋兴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2010 年 中医妇科学主讲:魏绍斌,吴克明,谢萍,朱鸿秋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3 年 中医儿科学主讲:李建保,李秀亮,孟晓露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针灸学主讲:胡幼平,李瑛,梁繁荣,杨运宽,张虹,钟兰年度:2010 年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伤寒论主讲:付元谋,翟慕东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康复疗法学主讲:杨慎峭,金荣疆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基础护理学主讲:杨翔宇,张先庚,黄琳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 经络腧穴学主讲:罗永芬,钟兰,吴俊梅,武平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年度:2010 年

药用植物学主讲:陈新,王光志,裴瑾,严铸云,马云桐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中医基础理论主讲:王承平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院校: 成都中医药大 学 年度: 2010 年 年度: 2010 年 方剂学 主讲:邓中甲 ,贾波,叶品良 ,黄秀深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 2010 年 中药药理学 主讲:王家葵 ,曾兰 ,徐世军 ,彭成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 2010 年 中药化学 主讲: 董小萍 ,郭 力 等级: 省级精品 课

校园文化建设创意

校园文化建设创意 一、学院精神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及解决探索 (一)充分利用新生开学时机 1.在我单薄的理解下,“迎新”后,各个学生组织的纳新向来是令我们这些组织负 责人最头疼的问题,不是因为数量的对比,而是对人才的忧虑,总是担心最合适的人才没有“机会”选择最合适的地方进行发展,这里的“机会”其实就是指信息! 因为新生入学后作为有一批校园活动的积极分子,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者,择良木而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我们没有提供给他们充分有效的信息,而新生更无从分辨真实有效的信息,基于信息的不对称,我想开学后,能否提供给新生的宣传材料中再加一份,即我们的学生组织介绍,以客观公正的角度为新生介绍个学生组织的职能,特点。令其依靠自身“独立思考”完成上大学后的第一个不大不小的选择。宣传单页上可对新生们进行一定的引导: 如想在大学中进行专业钻研、创新——>科创中心 如想在大学中进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青联 勤工俭学:资助中心 就业指导中心 如想锻炼自身组织协调能力——>学生会——>每个部门的特点。 由过去的每个组织进行自我宣传转变为客观介绍与主观宣传的统一。把选择的权利给予新生,让他们再有充分、客观信息的平台的条件下自主选择。 2.新生入学的思想教育形式 在我的理解下,之所以将自信作为学院校园精神建设的第一位,就是因为我们大部分新生刚进校时缺少自信,而我们应让他们在毕业时充满泉院人的精神特质。

所以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是一方面,另外,在学生讲坛,以后形成一个固定系列,即第一期都是为新生进行“泉院成材”的系列演讲,让他们已毕业的师哥师姐,用实际的经验告诉新生,是身边的例子告诉新生,通过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才,这是一种生动而真实的新生教育。 3.职业规划指导,帮同学形成发展愿景 一进泉院的第一天,就对其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是同学们对未来有所考虑,有所“梦想”,规划的同时都会产生的不自觉的紧迫感,使得同学们可以更为充实的读过大学四年,有所“自信”。 4.毕业发展追踪,关心学生后续发展 当学生毕业后,及时进行邮件回访,电话回访等方式,了解其现状,也为今后工作方向调整提供依据。 (二)学生会现有形式的几点思考 以下两点虽是以学生会的事例进行的思考,但希望能在学生会这个最有凝聚力的组织中进行实践,进而得到推广。 学生会作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起着必不可少的传递作用,学生将问题、意见传达上去,学院、老师将精神传达下来,同时还希望有双向的沟通。但使我们的宣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我的观察与理解下:首先就在于宣传方式上的困境,海报的宣传已经远远达不到效果,其弊端如下: 第一:形式较为单一,宣传的广度与力度有限,大多时候活动靠海报宣传已经是“力不从心”。 第二:金钱、人力、时间等多重浪费。 往往宣传部的同学们都是最累的,每天不停的划出美丽的海报,但是有时可能辅导员的一个通知的作用却更直接、快速。时间与精力的低效是 最重要的。

精品课程教学录制拍摄注意事项

精品课程教学录制拍摄注意事项 课堂教学录像是各级精品课程申报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录制工作, 请参加教学录像拍摄的师生在上课时注意以下几点: 1.课程正式录像之前,主讲教师应至少提前一天(使用者若有特殊拍摄录制要求的应提前 至少三天),亲自到精品课程录制室了解制作流程,并就有关录像注意事项与制作人员进行 交流。如需安装教学专用软件,应提前一天到录制室进行安装。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 2.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授课所使用课件首页必须注明课程名称、讲授内容标题以及 主讲人姓名等必要信息。PPT课件要求内容清晰、界面美观、色彩鲜明、风格统一。标题及 内容字体大小符合视觉习惯,通常不小于24号,背景用深色(黑、深蓝、深褐),文字和背景对比明显,以保证录制效果及学生能清晰观看。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 3.为保证授课录像的真实性,授课过程是采用同期声录制,讲课时须配戴话筒,讲课声音 清晰、洪亮。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录制中出现失误,不易更改。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 骒東。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戇鳖納。 4.教师上课时注意教姿教态,保持讲台整洁,不宜将手袋、饮料等与授课无关的东西堆放 在讲台上。授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来回走动,若有师生互动环节,请务必提前与制作人员 沟通。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詢鳕驄。 5.学生应集中在中间前排就坐,前面几排不宜出现空位。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纪律, 保持教室安静,回答问题声音洪亮、清晰。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亿鳔简。 6.学生要爱护精品课程录播教室设施,不得在教室乱写乱画,不得随意按动各种开关,禁 止学生到主控制台上操作,如有设备损坏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篓鳐驱。 7.教室内严禁吸烟、吃零食、丢弃杂物等不文明行为。 1 / 1

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2009年校运动会 总 结 书 哲学系学生会体育部 2009年4月

一、赛事背景及总述 2009年北京大学校运动会是在08奥运顺利举办的大背景下,为了弘扬体育精神、锻炼学生健康体魄而倾力打造的大型体育系列赛事。 本届校运动会历时两天,比赛项目分为传统田赛、径赛项目和趣味项目三大类,其中趣味项目在运动会开始前两周进行季前赛,以选拔队伍进入决赛。 本届校运动会哲学系参与了所有三大类比赛项目,共计18个小项,其中个人项目12项,团体项目6项(含趣味项目);共报名运动员23名,其中5名为趣味项目领队;合计参赛60人次,其中趣味项目41人次。 我系在本届校运动会上有两大特点:从报名参赛的情况上来看,大一新生群体非常活跃,而大四等毕业生群体为了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完满,也积极参与这最后一次运动会;从比赛成绩上来看,体育竞技水平比往年有所提高,但主要得益于团体项目(其中五个趣味项目全部在季前赛阶段顺利晋级决赛,并且最后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个人项目却战绩不佳。 总体上来看,我系个人项目获得17分,团体项目获得52分,扣除个别项目未能及时参赛的4分,最后,我系以总分65分的成绩获得乙组团体总分第七名。

二、具体赛况和赛果 1、个人项目: 高广伟,男子200米,亚军; 王少雄,男子跳高,第四名; 佘瑞丹,女子800米,第五名; 李超,男子铅球,第八名。 以下各人虽未能取得名次,但其积极报名参与比赛的精神值得鼓励和赞扬: 杨维宇(男子100米)、蔡海涛(男子1500米)、吴雅文(女子200米)、韩慧君(女子跳高)、姚雪斐\王嘉宝(女子1500米)、吴苗淼\胡翔(男子跳远)、六梦钰\陈建美(女子铅球)、龙捷(男子200米)、柏宇洲(男子800米)。 2、团体项目: 无敌风火轮,冠军:杨卓、楼俊超、王少雄、张杰、吴苗淼、邵世恒、王美、汤炜、乔奕、许一苇。 男子4*100米,亚军:吴苗淼、张乘、楼俊超、王少雄。 射门大赛,季军:高广伟、楼俊超、张乘、吴苗淼、杜若、王少雄、刘明、白牧宸、邵世恒、乔奕、文浪。 快乐高尔夫,第六名:白牧宸、王少雄、邢冠宁、杜若。 团队跳绳,第八名:苏子汀、李陶、徐丹羽、文浪、张素芬、杜若、王少雄、汤炜、吕存凯等。 疯狂投篮,未能取得名次:刘海天、蔡海涛、苏子汀、王嘉宝等。

(完整版)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口腔正畸学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方案 (口腔医学专业) 系部口腔医学系年级2016级 编写赵明君 二〇一七年六月

《口腔正畸学》课程建设方案 目录 前言: (1) 一、指导思想 (1) 二、课程定位 (1) 三、课程建设目标及思路 (2) 四、课程的建设方法 (3) 五、课程体系 (4) 六、课程资源 (5) 七、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6) 八、课程的教学效果 (7) 九、课程的课程考核 (7)

前言 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全力实现国家级示范学校创建目标,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并结合我校专业实际情况,将口腔正畸学的课程进行建设,特制订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口腔正畸学是具有特色的课程,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特别是专业课程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课程设置合理,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 二、课程定位 大专院校的口腔正畸学课程设置必须以从事医疗行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口腔行业发展对正畸学人才质量的需求为依据,以行业发展趋势为指导。 《口腔正畸学》课程是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的考查课,与本专业其它课程如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联系密切。口腔正畸学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不仅掌握正畸学的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与实践、来真正熟悉和理解所学的正畸操作技能。

精品课程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优质课程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修订版) 根据优质课程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应在30—50分钟之间。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 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组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部) 2008年5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1. 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电子技术基础》是电类及其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主干课程,加强本课程建设,使其成为精品课程,是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科研水平的基础工作。为了切实搞好《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根据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精神,结合该课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建设方案。 建设原则: 适应电类及其相关专业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遵循本课程的教学规律,明确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及质量目标和评审指标体系。 (1)以《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为引擎,带动其他课程建设以及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着力打造、精心培植《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用3-5年的时间,使《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成为我校精品课程,乃至全省、全国具有一定特色的示范性课程。 (2)在《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以坚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使《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鲜明的特色,在严格的措施管理下,确保搞好《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一项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其获奖情况已经成为衡量教学水平的量化指标之一,各校都十分重视。而这项赛事就是以电子技术课为基础的。因此搞好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对争取电子设计竞赛的较好的名次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建设目标: (1) 人才目标 1)、坚持执行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制度。 2)、坚持完善教师梯队建设,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青年教师,使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更趋合理;注重现有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更新知识,提高学术水平。将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成学术水平一流、教学水平较高,教师风范好的队伍。 3)、注重促进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及时总结教学改革的创新成果,发表高质量教研教改论文,坚持申报和主持各级科研课题。 (2) 质量目标 1)力争做到本课程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内容中及时体现教研教改成果和学科最新发展;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要处理恰当。 2)严密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将《电子技术基础》与电子技术实际应用相联系,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电子技术人才。 3)积极教学实践。尝试运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加强电子设计竞赛培训活动,通过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本门课的学习动力。

省级精品课程介绍

省级精品课程介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本课程在福建师大建立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之初就同时设立。改革开放后,学科专业发展较快,八九十年代教研室从教人员一直保持4-6人的稳定规模。这期间,主要做了几件有意义的事:1、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长期保持大规模开展师范生技巧训练,建立了一套教育实习的完善机制,在省内高校和中学很有影响。2、1996年主编、出版了《语文教学原理与艺术》一书,有了自己的学科教育教材。3、1990-1993年在附中主持进行省教育厅重点实验项目《阅读教学改革探索》,项目负责人赖瑞云就阅读教学深入研究,仅发表在《教育研究》上的论文就有四篇,并将其成果反响到了《语文教学原理与艺术》教材中。2000年底新课改启动后,本课程的教学和研究逐步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积极投身新课改,全体人员参加了孙绍振主编的初中语文课标教材的编写,其中赖瑞云任副主编,林富明、冯直康为常务编委。历时六年,全部完成了六册教材和三十册教参、教辅材料的编写,并经教育部正式通过和出版。本课程人员还深入全国七个省实验区参与课改培训、指导工作。二是主持五届国家级、省级语文骨干教师及三届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培训班,同时,主持十届教育硕士教学工作。三是深入进行课改方面的理论研究,撰写出版了相关著作《课程标准解读(语文卷)》和《混沌阅读》,并获省政府三等奖,特别在深渗透进行中学教材编写的六年中,赖瑞云撰写出版了中学阅读习题解读短文500多篇八十多万字,林富明主持了十几种系列教辅材料的编写出版,冯直康编选、出版了120多万字的课外阅读。这些紧密结合中学的应用性研究,使本课程人员积累起了丰富大量的中学语文教学和课改的实际体验、经验、案例,同时使本课程人员深感:包含师范生在内的许多语文教学人员教学效率低的致命原因,就是不善于钻研教材,不善于揭示名篇佳作的精华要妙、语言奥秘,以及不善于转化为教学处理。于是确立了本课程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从2001年开始,本课程人员开展了两个方面的重要工作:一是主动向文艺学、写作学等相关学科的教授学习,文艺学博导、闻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和写作学博导潘新和主动介渗入渗出语文教学论研究,并主动加盟为本课程的理论研究人员和教材撰写人员;孙绍振的《名作细读》等6部中学名篇解读案例专著和语文教育改革专著,潘新和的《语文表现与存在》等4部语文教育方面的专著,为本课程注入了理论血液。2004至2005年,我们参与了孙绍振为顾问,潘新和为主编的国家十五重点课题研究,并出版了结项成果《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一书(赖任第一副主编,林、冯为编委),使本课程有了第二代的主编教材。2008年,又以赖瑞云为主编,林富明、冯直康、伍明春为编委出版了《语文课程理论与应用》一书,使本课程有了第三代的主编教材。2004年初,包含本课程人员在内,福建师大文学院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博士专业,并参与申报课程论硕士点成功,先后招收四届博士、硕士45人。2007年又成立了校级"语文课程改革与母语教育研究中心(孙绍振任中心主任,潘新和、赖瑞云任副主任)"。2006年我们引进一位文艺学阅读理论方向的博士,在其加修语文教学论的基础上,成为本课程的主讲教师。2009年6月又将引入一位文艺学博士,为本课程后备教学人员。上述多位文艺学、写作学的教师加盟本课程的理论研究、教材研究和直接的教学工作,成为本课程直接的或"外聘"的师资人员,本课程如此深渗透地、本质性地与文艺学等外学科开展合作,在国内同行中是一大特色。本课程的理论视野大为拓宽,解读课文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大为增强,为下面进行的本课程内容的重要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从2001年开始,逐步开展本课程内容的重要改革:第一,理论部分,(1)针对中学教学中花时最多、难度最大、效率最低的阅读课,重点改革本课程阅读教学部分的讲授内容。我们吸纳了三个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其一,孙绍振近八年解读了近400篇中学课文,撰写发表了近400篇中学课文的细读分析文章,并均已结集出版在十部著作、教材中,我们研究了他的所有解读案例;同时研究了王富仁、钱理群等等学者大量的中学课文解读分析案例。其二,搜集、研究了于漪、钱梦龙、陈钟梁、

精品课程的拍摄及制作技巧马立军定稿.

精品课程的拍摄及制作技巧 马立军 (陕理工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091班,陕西,汉中723000 指导教师:祝传鹏 Excellent courses of the filming and production skills Ma Lijun (Shaan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colleg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lass 091, Shaanxi, Hanzhoung 723000 Instructor: Zhu Chuanpeng [摘要]为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深化教学改革,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各级各类院校纷纷制作自己的精品课程。本文分别从精品课程的前期准备、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入手,分别分析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中的技巧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字]精品课程;拍摄;制作;技巧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 deepen the teaching reform, sharing of 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various institutions have produced their own courses. This paper from the courses of prophase, metaphase filming and post-production proceed with, respectively, of prophase, metaphase and anaphase of three stages of skill and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roblem of. [Keywords]Excellent courses;Shoot;Product;skill 引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