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病案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38.67 MB
- 文档页数:5
主诉:跌伤致左腕部肿痛、活动受限3小时余。
病史:缘患者于3小时余前在家不慎跌倒,左手掌撑地,即感左腕部肿胀痛畸形,不能活动,当时无昏迷、无恶心呕吐,到我院就诊,拍片,左腕正侧位片:(2013-1-14,234491):左桡骨远端骨折,左尺骨茎突撕脱骨折,考虑左下尺桡关节半脱位。
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左腕部肿痛,局部压痛、叩击痛阳性,局部瘀斑,明显畸形,可触及骨擦感,左腕关节屈伸、桡尺偏活动均受限,左手各指感觉稍麻木、血运及活动可,局部肤温可,可摸及桡动脉搏动。
左腕正侧位片:(2013-1-14,234491):左桡骨远端骨折,左尺骨茎突撕脱骨折,考虑左下尺桡关节半脱位。
中医诊断(病名及证候):左腕骨折筋伤---气滞血瘀西医诊断:左桡骨远端骨折,左尺骨茎突撕脱骨折,左下尺桡关节半脱位处理:1.左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复查X线以了解骨折复位情况,观察患肢末端血运、感觉及活动。
2.科洛曲止痛。
中医以“急则治其标,标本兼治”为原则,按骨折损伤三期辨证施治,初期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法,方用“桃仁四物汤”加减,拟方如下:桃仁15 红花10 生地15 当归10川芎10 白芍15 乳香3 没药33.定期复查,观察肢体远端血运感觉运动,调整小夹板松紧度。
复诊记录:2013-年 1 月21 日9 时科别:骨一科左腕肿痛较前减轻,稍肿痛,较前日好转,无头晕头痛及恶寒发热,二便正常。
查体:查体:左前臂维持小夹板外固定,左腕肿痛,其外露皮肤良好,局部少许压痛;桡动脉摸触搏动可,舌暗红,苔薄白,脉浮弦处理:1.维持小夹板外固定,观察肢体远端血运感觉运动,调整小夹板松紧度2.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3.中药三剂:为桃红四物主方加减,一日一剂,水煎服。
4.定期复查X线片。
2。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分析(2011年)我科(骨伤科)2011年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总结了不少经验,现总结评估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1.成立了由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并设立了个案管理员。
2.确定试行病种—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并制定了相应的文本文件,本年度共实践临床路径病种51例,目前有50例已完全完成临床路径的实施,1因要求手术解剖复位,给予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骨折无移位患者8例,伸直型15例,屈曲型2例,合并半脱位型4例,尺骨茎突骨折10例,尺桡骨远端双骨折11例,手法治愈率98%,总治愈率100%,无因合并其它重大疾病、患者转院治疗、初诊有误、病情变化等情况退出或终止路径。
3.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复查骨折对位对线可。
患者总体费用控制在2000元左右,患者均对治疗的满意度及认可度均较高。
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试行病种同比总费用比以前减低了15个百分点,住院天数同比减少了2天,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减少了医疗纠纷和投诉,试行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4.沟通到位,患者及家属易理解,未发生一例医疗纠纷。
二.经验及体会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及临床路径规范化;2.加强医疗质控室成功推行临床路径的基础及基层的运用;3.不用手术,手法复位、中草药外敷、小夹板外固定很适宜广大患者的心理和要求。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存在问题: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
主要原因是临床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还不熟悉,对路径准入标准不清楚,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准入标准时,常常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
重庆*****骨科医院门诊病历
姓名:马靖淋性别:男年龄: 17岁科室:骨科(门)
主诉:左侧腕部伤痛肿痛伴活动受限4小时
病史:患者自诉4小时前在学校踢足球时不慎摔伤致左侧腕部,当即感腕部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未作特殊处理,随即来我院就诊。
查体:左腕部肿胀畸形明显;尺、桡骨远端压痛(++)、叩击痛(++);可触及明显骨擦感;
左侧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受限明显,肢端血运感觉尚可。
辅查:影像学检查:右侧桡骨远端骨折,骨折对位对线可。
诊断:1.左侧桡骨远端骨折伴骨骺分离 2,左侧尺骨茎突骨折
处理:予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解释并告知可能发生的风险性后患者及家属要求保守治疗1.骨折复+外固定4-6周+中药外敷 2. 口服跌打七厘片接骨七厘胶囊
告知事项:
1.骨折为近关节且骨骺后期创伤性关节炎及关节功能恢复欠佳可能、上肢不等长可能;
2.每隔3-4日复诊,如有特殊可随时就诊;
3.近2月患肢禁剧烈运动及负重,后期根据恢复情况决定负重时间,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
能锻炼,如患者剧痛功能恢复欠佳可能;
就诊时间:2015.10.10 医生签名:梁扬。
骨折病例分析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骼损伤,产生于骨折点周围的组织受到外力冲击或应力过大而超过其耐受能力。
这种骨骼损伤不仅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造成重大影响,还可能导致进一步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通过一个骨折病例来进行分析,以期更深入地了解骨折的治疗和护理。
病例概述:某患者为一名35岁男性,从事体力劳动工作。
他在工作时从较高的位置摔倒,导致左上肢下肢桡骨远端发生骨折,并伴有软组织损伤。
该患者被紧急送往医院急诊科就诊,随后转入骨科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过程:1.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首先详细询问了患者发病前的状况、伤前活动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症状,以便了解骨折的具体情况。
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受伤肢体的外观、触摸受伤区域以确定有无畸形,以及测量出现疼痛和肿胀的程度。
2. 影像学检查:为了更准确地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患者接受了X线检查。
X线片显示左上肢下肢桡骨远端纵行骨折,其中一块骨折段明显移位。
此外,还进行了CT扫描以评估软组织损伤的情况。
3. 辅助检查:为了排除其他伴随损伤或系统性疾病,患者进行了全血细胞计数和生化指标检查,以确保身体其他方面的健康情况。
治疗过程:1. 休息与固定:患者在急诊科进行了初步处理后,被送入手术室进行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手术。
手术后,医生在患者的上肢上采用了螺钉和钢板固定骨折,并为下肢骨折部位施行了外固定器。
2. 药物治疗:针对疼痛和肿胀,医生开具了镇痛药和抗炎药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抗生素预防感染。
3. 早期康复训练:在伤口恢复的同时,患者开始接受早期康复训练。
这包括关节活动的被动和主动锻炼,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4. 定期随访:患者术后定期到骨科进行复查和随访,医生会根据病情的发展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并提供疾病管理和康复建议。
护理过程:1. 周期性伤口护理:对于患者的手术伤口和外固定器,护士需要定期进行伤口清洁和更换敷料,以避免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52 例分析【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摘要:目的分析用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疗效。
方法本组52 例患者均先采用手法复位前臂石膏夹固定治疗,20 例复位良好,维持石膏固定4~6周,后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14 例采用T型钢板固定,11 例用经皮穿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7 例不愿再次复位和手术,最终骨折畸形愈合。
结果按贾氏疗效标准,优34 例,良12 例,中4 例,差2 例。
优良率88.46%。
结论对桡骨远端复杂骨折治疗,应根据病人经济状况及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桡骨远端波及关节面的骨折临床比较多见,但处理较为棘手,后遗症多。
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5年8月起对此类骨折分别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经皮穿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固定、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等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2 例,男20 例,女32 例;年龄19~82 岁。
跌伤34 例,车祸伤15 例,砸伤3 例。
骨折按AO分型,B2型4 例,B3型5 例,C1型18 例,C2型15 例,C3型10 例。
除3 例开放骨折外,其余均为闭合骨折。
1.2 治疗方法本组全部均先采用手法复位(开放骨折急诊清创闭合伤口),长臂石膏夹固定。
其中20 例复位良好,并维持石膏固定4~6周,后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
其余32 例中发现复位不良,关节面移位大于或等于2 mm者17 例,在2周内复查时见骨折重新移位者15 例。
14 例采用T型钢板固定,有B2型1 例,B3型2 例,C1型7 例,C2型4 例;11 例用经皮穿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其中C3型6 例,C2型5 例;7 例不愿再次复位和手术,最终骨折畸形愈合。
2 结果2.1 疗效标准优:骨折愈合,无畸形,腕关节活动自如,无肿痛,握力正常;良:骨折愈合,无畸形,无肿痛,腕关节轻度活动受限,可满足日常生活工作。
上肢骨折病例分析实验报告病例背景:在医学实践中,上肢骨折是常见的外伤情况之一。
本次实验报告将针对一位患有上肢骨折的病例进行分析,旨在通过病例报告的方式,探讨该病例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以及相关的临床指导意义。
1.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名男性,芳龄为40岁,工作性质要求经常举重。
患者于一周前发生左上肢骨折,具体为桡骨远端骨折。
伤后患者出现明显疼痛、肿胀,伴有活动受限。
经过初步检查和X线片检查后,确定为骨折并马上接受了手术治疗,使用了内固定钢板及钢钉进行骨折恢复。
2. 诊断过程2.1. 临床症状评估:病例中,患者出现明显的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典型的骨折症状。
2.2. 影像学检查:X线片是最常用的骨折诊断工具,通过X线片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骨骼结构,判断骨折的类型、程度和位置。
3. 治疗方案3.1. 手术治疗:基于桡骨远端骨折的严重程度,手术是治疗选择。
手术过程中,医生使用了内固定钢板及钢钉进行骨折恢复,以实现骨骼的稳定性。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息和康复。
4. 康复过程4.1. 早期康复:早期康复主要包括休息、冰敷、药物治疗等措施,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并促进伤口愈合。
4.2. 运动康复:骨折恢复后,患者需要逐渐进行功能性锻炼,如手指活动、肘关节活动等,以增加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恢复正常生活功能。
5. 临床指导意义5.1. 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通过早期的临床症状评估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尽早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促进骨折的康复。
5.2. 个体化的康复计划: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以充分利用患者自身的康复潜力,加速骨折的康复过程。
5.3. 康复过程中的患者教育:在康复过程中,医生需要进行相应的患者教育,告知患者骨折的康复预期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主动性。
观点和理解:从上述病例分析可以看出,上肢骨折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是一个相对复杂而综合性的过程。
24中醫骨傷科醫學雜誌第七期橈骨遠端骨折合併脫位---病例報告徐新政12、王亭云21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2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傷科摘要橈骨遠端骨折除了Colles' 及Smith 骨折外,另外,Barton 骨折是另一種型態的骨折,有時會誤以為是Colles' 或是Smith骨折。
Barton骨折是橈骨遠端骨折合併橈腕關節脫位,通常外固定治療會擔心有骨折塊移位及創傷性關節炎的後遺症,治療上需要小心。
中醫治療骨折脫位僅採用徒手整復及外固定治療,亦能達到不錯的療效。
茲報告一位橈骨遠端骨折合併脫位的病例。
關鍵詞:橈骨骨折、Barton’s 骨折前言橈骨遠端骨折除了吾人所熟知的Colles’及Smith 骨折外,Barton 骨折是另一種比率較少的骨折型態。
前兩種骨折僅有橈骨遠端骨折而已,而Barton 骨折是除了橈骨遠端骨折還涉及了腕關節面的問題,亦即除了橈骨骨折外還有橈腕關節脫位情形。
Barton骨折還分為兩種型態,骨折塊向掌側位移的掌側型(Volar type)及向背側位移的背側型(Dorsal type)。
臨床上若不仔細區徐新政、王亭云25分,有時會誤以為是Colles’或Smith 骨折。
中醫骨傷科治療骨折皆以徒手整復及外固定方法治療。
橈骨遠端骨折雖分為Colles'、Smith及Barton骨折,在中醫骨傷科的治療方法上可以類似的方法原則治療,但是要注意併發症的有無,這在整復時需多加注意。
以下介紹整復一例Barton 骨折掌側型合併血管阻塞的病例。
病例報告病患基本資料宮○○女性25歲病歷號:23438○○○主訴:左手腕因交通意外事故致腫脹、畸形,關節活動不利。
現病史:病人因交通意外事故,跌倒碰撞,左手撐地,雙膝著地後,致左手腕腫痛,外觀畸形,手腕關節活動不利。
經救護車送至急診診療,急診診察後,顯示左手腕骨折(圖三、四),急診醫師建議手術治療。
但病人不欲進行手術治療,因而轉至門診進行傳統整復治療。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分析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8~76岁,平均年龄45岁;非手术治疗102例,手术治疗113例。
1.2方法非手术方法有三角巾或颈腕吊带悬吊、小夹板固定、支具固定、普通石膏固定、高分子石膏固定等。
手术治疗方法有单纯克氏针内固定,钢板螺丝钉,外固定支架固定,克氏针及外固定支架复合固定,术后使用前臂吊带。
1.3结果克氏针内固定术46例出现不同程度克氏针松动外移5例,其中至骨折严重移位2例,钢板螺丝钉治疗32例未见异常,外固定支架固定12例未见异常,克氏针及外固定支架复合固定23例未见异常,所有手术患者愈后良好。
102例非手术治疗,因软组织嵌入骨折断端间隙保守治疗无效而后期手术2例,合并脑血管意外1例,患者愈合良好。
非手术治疗骨折愈合时间5~8周,切开复位骨折愈合时间6~8周。
2讨论桡骨远端骨折是指位于距桡腕关节面2.5~3cm内的松质骨骨折。
桡骨干皮质骨向松质骨移行部以远部分,为解剖薄弱处,一旦遭受外力,容易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6。
下尺桡关节为前臂旋转活动的枢纽之一,腕关节是人体中结构最复杂的关节,也是活动频率最高的重要关节。
桡骨远端骨折损伤机制复杂,类型多样,治疗方法灵活。
如果治疗不当,容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手部的功能,给患者造成不便。
3.解剖概要桡骨下端关节面呈由背侧向掌侧、由桡侧向尺侧的凹面、分别形成尺倾角(即正位X线片上桡骨纵轴的垂线和桡骨远端关节面的成角,正常20°~25°,)和掌倾角(即侧位X线片上桡骨纵轴的垂线和桡骨远端关节面的成角,正常10°~15°)。
此两角度对判断X线片上骨折的复位程度十分重要。
桡骨下端尺侧与尺骨小头桡侧构成下尺桡关节,与上尺桡关节一起,构成前臂旋转活动的解剖学基础。
桡骨茎突位于尺骨茎突平面以远1~1.5cm。
尺、桡骨下端共同与腕骨近侧列构成腕关节。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骨折之一,病因分型:2.1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最常见,多为间接暴力致伤。
入院记录姓名:凌恋出生地:西华县红花镇南高庄性别:女性常住地址:西华县红花镇南高庄年龄:54岁单位:无民族:汉入院日期:2008年1月19日婚姻:已婚记录日期:2008年1月19日职业:务农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自述发病节气:小寒可靠程度:可靠主诉:摔伤右前臂肿痛,活动受限1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2008年1月19 日上午不慎摔伤右前臂,即出现右前臂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随被其家人送往我院。
经门诊查体,结合x片以诊断为“右桡骨远端骨折”,收住入院。
患者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二便未排。
既往史:有长期胃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及其它传染病史。
否认有中毒史、其它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否认有药物、食物及其它过敏史。
个人史:否认有长期外地及疫区居住史。
随社会接种疫苗。
婚育史:已婚,育有一女一男,丈夫及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遗传性家族病史。
体格检查T 36.6℃P 76次/分R 18次/分BP180/110mmHg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形体适中,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及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语言清晰、宏亮,无异常气味闻及。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头颅正常,五官端正,面色红润,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口无异常分泌物,颈软无抵抗,胸廓对称,无挤压痛,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7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骨盆挤压、分离试验(—),脊柱生理弯曲存在,肾区无叩击痛。
前后二阴无异常,左上肢及双下肢活动自如,右上肢见专科检查,四肢末端血运好,指趾甲有光泽。
腹壁反射正常,双上肢肱二、三头肌及桡骨骨膜反射正常,双侧膝、跟腱反射正常,双侧Hoffmann征、Babinski征阴性,脑膜刺激症阴性。
专科情况:右前臂肿胀、疼痛、畸形,活动受限,可触及明显骨擦音,压疼明显,肘关节伸屈自如,桡动脉搏动良好。
实验室检查:x线片(2008年1月19日本院)显示:右桡骨远端骨折。
儿童桡骨骨骺骨折一例典型病案时间: 2012-10-10 14:30PM地点: 郑州市中心医院正骨门诊患者: 王某某,男,9岁医师:王学昌主诉:摔伤致右腕部肿痛畸形活动受限1小时余。
现病史:患儿于一小时前滑冰时不慎摔伤,手掌撑地,致右腕部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被送我科就诊。
既往病史:体健。
查体:一般情况可,右腕部肿胀明显,餐叉畸形,环形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音,活动受限。
x片:右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干骺分离,远折端背向移位。
诊断:右挠骨远端Ⅱ型骨骺骨折处理:1.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2.复查X线片:解剖复位,与正常一模一样;3.药物治疗4.密切观察患手指血循、感觉情况;5.定期复查,不适随时来诊。
6.必要时进一步诊治。
2012-10-10 16:30PM回视复查X线示:桡骨远端对位对线良好2012-10-24 16:00今日复诊,患儿未诉无明显不适,查:小夹板固定良好,活动自如,局部压痛不明显。
复查X线示:桡骨远端对位对线良好,骨折端模糊,已有骨痂生长。
20112-11-9 10:00今日复诊,患儿诉早已无疼痛,活动自如。
去除夹板后查:局部无肿胀、无压痛,活动自如。
考虑痊愈,给予拆除夹板。
评论: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活跃阶段,代谢相对旺盛,骺板尚未闭合,因此儿童骨骼创伤尤其是累及骨骺部位的损伤与成人骨骼创伤相比,在受伤机制、好发部位、愈合时间、继发改变等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6%--18%的儿童肢体骨折为骺板骨折,其中80%的骺板骨折发生于10—16岁。
儿童的软骨性骺板,为骨的最薄弱区,X线透过率高,是造成儿童骨骺部位损伤诊断困难的原因。
儿童骨骺部位的骨折分为七型,由Salter与Harris提出(Ⅰ~Ⅴ型),Rang(Ⅵ)和Ogden (Ⅶ)扩充。
各型骨骺损伤预后不同,可继发骨折不愈合、肢体畸形、骺早闭。
年龄越小,肢体畸形越严重。
骺板软骨损伤的检查方法包括X线平片、CT和MRI检查。
多数骺板损伤X线平片可以显示(多方位投照),骨端为软骨构成时(肘关节)采用MRI检查显示良好,评估Ⅲ,Ⅳ型骨折时,CT,MRI可确定对线是否良好,有些需要随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