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作战地图(下,43张)
- 格式:pptx
- 大小:15.89 MB
- 文档页数:57
这是在宁波市下属的某地级市的图书馆的资料室用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合集,高清,但是因为图太大(一本图册,里面都是折叠起来的地图)而上传时又会受损,所以本人会给每一张地图都拍一张总览,然后拍摄图例以及各个战场局部。
本人会力争做到每个局部的图片都只表现一个阶段内一个战略方向上或一场战役中的情境,并加以简单描述。
本人水平有限,错漏难免,各位看官可以加以指正。
本楼中的图片箭头表示普通军队的行动,实线+箭头表示海军舰队的航线或陆军机械化快速部队的行动路线波兰战役总览因为这张地图比较小,所以总览也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北部,切割但泽走廊,夺取华沙,从东普鲁士这个巨大的战略桥头堡南下南方德军的牵制性攻势威希河演戏,也就是德国占领丹麦和挪威的行动以及RAN的海上行动(但是这本图册一张海战具体的战舰机动过程图都木有)一些关于具体航线的细节法国战役总览(黄色行动+红色行动)图例法国战役第一阶段,也就是黄色行动,占领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从阿登森林突破法军防守进入法国纵深领土,敦刻尔克大撤退法国战役第二阶段,红色行动,向法国纵深的挺进,联军全线溃退巴尔干行动纵览德军由北到南一路没遭到像样抵抗,如图是北部几个合围圈的分布情况然后是到了希腊,希腊人的抵抗应该客观的说是顽强的巴巴罗萨计划纵览挪威集团军预定作战任务,从芬兰北部、中部出发,夺取苏联列宁格勒军区设防的北部地区,包括重要的军港摩尔曼斯克以及铁路枢纽坎达拉克沙。
既然西方良心史学家这么喜欢吹西方援助(多半是从摩尔曼斯克输入的西方援助)的作用,把德国挪威集团军尤其是各山地步兵部队将领统统枪毙一百遍好了芬兰军队的作战要求,要能够夺取列宁格勒,从地图上看似乎还能切断未来的拉多加湖航道,所以说列宁格勒打不下来长期钉死北方集团军群几十万大军芬兰人也是要付极大责任的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情况,本人费劲心思还是没能把这两个集团军群分开,俩好基友靠太近了,从这个地图上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讲巴甫洛夫确实是中了头彩,对手够密集,他那个突出部部队也够密集。
地图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一、二战爆发前德国扩张形势图1933年,希特勒与纳粹党在德国全面掌权。
上台后,希特勒通过煽动民族主义与复仇主义来整军备战,妄图重新称霸世界。
因为还未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所以,英国与法国无力抵制德国的扩张,被迫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
在英国与法国的姑息与纵容下,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后,德国不仅国力大增,而且整军备战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1939年,德国军备整顿完成,开始对外全面扩张。
二、德国闪击西欧形势图1939年9月1日,德国调集大量军队突袭波兰。
因为战术落后、装备陈旧,又因为苏联背信弃义从背后夹攻,所以,不久后波兰覆亡。
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依照与波兰的盟约而对德国宣战。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虽然对德国宣战,但是,英法军队却躲在马奇诺防线后不放一枪,坐视波兰灭亡。
攻灭波兰、与苏联签订和约后,德国调转枪口,开始进攻西欧。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先后攻占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等国。
随后,德国绕开“马奇诺”防线,从侧翼进攻法国。
虽然英军主力从敦刻尔克逃出生天,但是,法国却在德国闪电战的打击下被迫投降。
法国投降后,德国对英国发起了猛烈空袭,妄图使英国屈服。
虽然损失惨重,但英国却没有屈服,希特勒被迫暂时放弃征服英国的计划,将侵略的矛头转向苏联。
三、德国空袭英国形势图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与苏联签订的和约,对苏联发起全面进攻。
战争初期,因为德国蓄谋已久、苏联措手不及,所以,德国占领了苏联大片土地、歼灭了苏联大量有生力量。
1941年9月6日,希特勒下令德军进攻莫斯科。
面对绝境,斯大林领导苏联军民奋起反击,终于在莫斯科会战中挡住了德军攻势、歼灭了五十万德军、稳住了阵脚。
莫斯科会战惨败后,德军无力继续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于是,德军转而进攻斯大林格勒与列宁格勒,妄图迂回包抄莫斯科。
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两场会战,苏联军民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再度粉碎了德国的进攻。
二战苏德战场历次战役纪实(超全)1941.7.10~9.10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德军战略目标:企图以中央集团军群围歼苏联红军斯摩棱斯克集团,夺取西德维纳河与第聂伯河之间地带,打开通向莫斯科的门户。
双方参战兵力: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斯摩棱斯克地域配置有60个陆军师又1个旅和1个航空队。
苏军:陆续投入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的18个集团军。
战损:此德军共俘虏苏军约45万余人,击毁和缴获坦克约3600辆、火炮4800余门;苏军击溃德军7个师,重创14个师。
结果评价:德军大胜,缴获大量装备,此役,德军尽管俘虏大量苏军、向东推进约200千米,大开了通往莫斯科的门户。
但苏军在宽400千米的地带内向西推进200~250千米,解放了斯摩棱斯克州和加里宁州的部分地区,击溃和重创了德军21个师,并吸引了奥廖尔-布良斯克方向德军13个师和其他方向3个师的兵力,为莫斯科准备防御赢得了时间,有力地配合了苏军在库尔斯克的反攻。
1941.9.9-1944.1.27列宁格勒保卫战德军战略目标:在希特勒的对苏战略中,最初是以夺取列宁格勒为主要目标,这样即可以取得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又可与芬兰军队会合。
此外。
瑞典的铁矿沙才能畅通无阻地供应德国。
双方参战兵力:参战初期:苏联187,000人2,200门火炮400辆坦克300架飞机德国初期:270,000人3,000门火炮500辆坦克600架飞机,9月中增至1,600架飞机苏军反攻阶段:苏军1,103,000人15,501门火炮1,463辆坦克1,115架飞机德军1,011,000人10,250门火炮675辆坦克732架(402架可用)飞机战损:苏军478,741人死亡或失踪650,878人受伤及染病40,000名以上平民死亡4,341辆坦克15,728门火炮及迫击炮2,769架作战飞机总共: 1,129,619人伤亡德军750,000人死亡或受伤91,000人被俘飞机: 900架(包括274架运输机及165架被当作运输机的轰炸机) 总共: 841,000人伤亡结果评价:德军战败,一次伟大的围城防御战,为期872天的围城战破坏了公共设施、食水、能源及粮食供应,导致列宁格勒地区空前的大饥荒,造成最多150万人死亡,1,400,000以上的平民及士兵撤离,其中很多在撤离时死于轰炸及饥荒。
二战:莫斯科保卫战历史图片(图集)莫斯科保卫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一次会战,于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期间,苏联军队保卫其首都莫斯科及其后反攻德军的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为保卫莫斯科并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
0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 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 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 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 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 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 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0 &&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 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 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 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莫斯科保卫战苏联红军先后解放了罗加切沃,亚穆加,亚赫罗马,红波利亚纳,白拉斯特,索城,克林,沃洛科拉姆斯克,晓基诺,阿列克辛,塔鲁萨,卡鲁加,别廖夫,莫斯科会战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