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2015年修订版
- 格式:docx
- 大小:29.87 KB
- 文档页数:9
思修2015年修订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1、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P32、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学习理念P43、思想道德与法律P7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P84、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5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P9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P11 (“四个方面”战略布局)6、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P137、本课的学习内容P15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尚信念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P17-182、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183、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P20-214、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225、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P23-246、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P25-277、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P28-31(艰苦奋斗)8、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P32-339、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P34-35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P37 (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2、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P403、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P414、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P42-435、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44-45 (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6-477、国的内涵P448、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P48-50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9、做忠诚的爱国者P52-56 (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P56)10、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57-63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1、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具体理解P66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总是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P663、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P664、人生观的主要内容P67-71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5、正确认识人生矛盾P71-736、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P73-76 “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P75 特征P76)7、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P778、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P78-799、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P79-8010、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P811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P83☆※心理学(最后附上)12、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P84-87四个原则: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P87-881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P89-90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P92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P93-943、道德的历史发展P95 “曲折上升”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4、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P96-975、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P97-1006、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P100-101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问题上,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复古论两种错误观点,这两种观点割断了道德的历史与发展的关系,否定道德的历史进步性。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论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教材解读武汉大学沈壮海我的介绍主要集中在思想道德修养部分。
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修订背景、修订过程、新增内容、建议思考。
第一部分:修订背景概括而言,修订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社会的新发展、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一、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魄力与定力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所有这些,都对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敏锐把握,及时反映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
二、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当前的青少年(即将进入高校或已经进入高校的青少年)呈现出一系列的成长特点,向教育者提出了应当客观面对的一系列教育新课题,需要认真对待。
三、党和国家的新要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论断,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做出了一系列的新部署。
这些新的论断、要求和部署,需要我们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和教学之中。
从本课程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来看,尤其需要关注并在教材与教学中予以充分反映的,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关于“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阐述了“中国梦”的问题。
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集中论述了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中国力量等问题。
关于中国梦的论述,还体现于习总书记的许多讲话与答问中。
这些讲话说明,让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志向,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需要在直接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对思想道德修养为教学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予以鲜明而具体的贯穿、体现。
(二)关于“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精神的内涵、特征、意义及其弘扬路径等问题作出了深刻论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课后学习思考题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课后学习思考题课后学习思考题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1、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2、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3、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新、外化与行?4、如何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1、大学生应该确立怎样的人生目的?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3、怎样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2、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3、谈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
4、结合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谈谈大学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1、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2、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和创业观?3、如何认识恋爱与婚姻家庭中的道德妖气?4、谈谈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1、如何认识法律的特征?2、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3、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3、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思修第一章教案(2015版)导读: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与要求: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最富于理想的年龄,也是信念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
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信念,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与要求: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最富于理想的年龄,也是信念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
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信念,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在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自觉地投身于实践,将理想的实现落实为自我完善的具体过程,并能正确地对待理想实现过程中的困境与挫折。
教学重点:理想信念的特征和关系及其在个体人生价值中的地位;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涵;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教学难点: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解、举例讲解。
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请思考】有人把大学四年生活概括为“大一迷惘,大二彷徨,大三心慌,大四奔忙。
”在你们的大学生活中,会不会也出现这样的现象?【点评】一般来讲,在小学的时候你们的理想是上中学,到了中学,你们的理想就是一心想考上大学。
由于有明确的目标和理想,再苦再累也能忍受。
然而,对于不少同学来说,大学梦的实现就意味着理想和目标的失落。
有些同学一旦进了大学就好比船到码头车到站,感到天空似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面对这样的自由竟然不知如何度日,于是整天浑浑噩噩;还有一些同学不明白自己未来的目标,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被世俗社会的价值要求和目标浸润着,既感到无奈又不去思考自己究竟将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1.理想与信念的关系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2.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意义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3.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如何理解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4.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5.中国精神提出的现实意义?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什么?47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7.为什么要改革创新?59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8.如何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52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确立哪些新的爱国观念?48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期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10.如何科学理解人的本质?66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015年修订版思修复习提纲填空题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做人成才的根本方针,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3、理想的特性包括(现实性、完美性、超前性、可能性)4、信仰的两个基本的方面是(理想、信念)5、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有(思想性与实践性、时代性与阶级性、多样性与共同性)6、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特点是(现实性、科学性、崇高性、健全性)7、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热爱故土山河、热爱人民、热爱国家)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人生观对于人生的方向和道路的作用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体现出来。
11、个人的社会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12、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有(平等、诚信、宽容、互助)13、道德最主要的功能有(调节功能、认识功能)1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精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集中体现。
1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1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1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18、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的最高层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19、社会公德的基本特点有(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20、社会公德的最基本的要求是(遵纪守法)21、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特点有(规范性和专业性、可操作性和准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22、爱情最本质的属性是(丰富的社会属性,即一系列思想、文化、道德等因素)23、爱情的基本特征有(平等互爱性、专一排他性、强烈持久性、纯洁严肃性)24、男女恋爱过程中的基本道德要求大致包括(真诚负责、平等互尊、文明相爱)25、家庭发展的高级阶段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26、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27、个人品德形成过程中心理的相应发展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28、“依法治国”的理念提出来的时间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29、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决定着依法治国的本质和效能。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
科学的理想信念。
正是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
同学们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一个精神上“缺钙”的人,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有特定阶级的烙印。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性质和人们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同,所处的阶级关系与阶级地位不同,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必然不同。
理想不仅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人们也会不断地调整、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想。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
科学的理想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目录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一、更新学习理念三、确立成才目标第二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一、思想道德与法律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第三节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二、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三、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二、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四、做忠诚的爱国者第三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人生与人生观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三、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四、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道德的历史发展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三节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三、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三、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第一节社会公德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第二节职业道德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二、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第三节家庭美德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三、弘扬家庭美德第四节个人品德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三、追求崇高道德境界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发展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第三节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一、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第七章树立法治理念尊重法律权威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第三节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第一节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法律权利二、法律义务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第二节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一、政治权利与义务二、人身权利与义务三、财产权利与义务四、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五、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第三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一、依法行使权利二、依法救济权利三、尊重他人权利四、依法履行义务结束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后记。
思修2015年修订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1、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P32、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学习理念P43、思想道德与法律P7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P84、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5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P9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P11 (“四个方面”战略布局)6、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P137、本课的学习内容P15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尚信念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P17-182、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183、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P20-214、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225、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P23-246、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P25-277、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P28-31(艰苦奋斗)8、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P32-339、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P34-35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P37 (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2、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P403、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P414、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P42-435、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44-45 (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6-477、国的内涵P448、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P48-50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9、做忠诚的爱国者P52-56 (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P56)10、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57-63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1、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具体理解P66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总是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P663、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P664、人生观的主要内容P67-71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5、正确认识人生矛盾P71-736、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P73-76 “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P75 特征P76)7、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P778、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P78-799、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P79-8010、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P811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P83☆※心理学(最后附上)12、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P84-87四个原则: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P87-881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P89-90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P92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P93-943、道德的历史发展P95 “曲折上升”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4、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P96-975、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P97-1006、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P100-101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问题上,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复古论两种错误观点,这两种观点割断了道德的历史与发展的关系,否定道德的历史进步性。
7、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P102-105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P106-107“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革命道德的渊源之一”8、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①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P108每段第一句话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P109-112③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P113-115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社会公德部分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P117-119 (特征)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P119-1203、自觉遵守社会公德P1214、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P121-122职业道德部分5、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P123-1246、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P125-1277、自觉遵守职业道德P127-128家庭美德部分8、恋爱、婚姻中的道德规范P129-1329、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P132-13510、弘扬家庭美德P135-136个人品德部分11、个人品德的定义、特点及作用P136-13712、加强个人道德修养P137-13813、追求崇高道德境界P139-140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1、法律的含义P1432、法律的本质和特征P144-1453、法律的产生与发展P145-146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P147-148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P148-1496、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P149-1507、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P150-152 (“依法办事”P152)8、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P153-1549、我国宪法确立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和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15510、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P156-15711、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P15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12、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诉讼法、非诉讼程序法)P162-163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及内容P164-16614、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P167-169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1、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P172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P174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P1754、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P176-177 国家宪法日:12月4日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本质区别的体现四个方面P1775、依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四条)及其与人治思维的区别(四条)P178-1796、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P179-1827、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P183-1848、最终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P185-186 基本要求P187-188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意义)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1、法律权利及其特征P191-1922、法律权利的分类P192-1933、法律权利与人权相互关系P193-1944、法律义务:含义、履行的表现形式(两种)P194 特点(四点)P1955、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P196-1976、政治权利与义务(选举、表达、民主管理、监督)P198-2037、人身权利与义务(生命健康、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安全、通信自由)P205-2078、财产权利与义务(私有财产、继承)P2089、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劳动、休息、社会保障、物质帮助)P209-21110、宗教信仰文化权利与义务(宗教信仰、文化教育)P212-21411、依法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依法行使权力P215-216依法救济权利P216-217 尊重他人权利P218-219依法履行义务P220-22112、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兵役P22113、未能依法履行义务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民事、行政、刑事)P222结束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1、勤于学习、敏与求知,打下坚定的知识和理论功底;2、崇德修身、砥砺品格,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3、明辨是非、坚定自励,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到择善固守、从容自信;4、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
心理学一、心理概述1、心理的概念: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的机能。
2、心理的内容:①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②个性心理:⑴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人生观等;⑵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3、分类:①胆汁质:直率热情,果断勇敢;暴躁冲动,意感情用事;具有外倾性;②多血质:活泼好动,喜欢交往;灵活易适应环境,兴趣容易转移,做事粗枝大叶,具有外倾性;③粘液质:安静沉稳,喜欢沉思,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动作迟缓,比较刻板,具有内倾性;④抑郁质:认真仔细,责任心强,注重内心世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敏感,具有内倾性。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对个体:事业成功,身体健康,人际和谐,快乐生活;2、对社会: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个体的和谐发展。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智力正常(IQ100左右);2、情绪良好:乐观稳定,反应适度,控制调节,高级情感;3、意志坚强:自主性,坚韧性,果断性;4、人际关系和谐:交往态度,交往能力;5、认知客观:自我意识正确偏执,死心眼,不灵活,自卑自恋(自我意识不健全);6、人格统一:超我,自我,本我;7、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协调。
民法一、民法概述1、定义: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
2、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
※3、民事主体包括公民和法人①公民(自然人)的概念:公民是指基于自然状态出生而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相对于法人而言)【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也可以成为我国的民事主体】②公民作为民事主体条件:具备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二、民事权利能力(公民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1、概念: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自然死亡或宣告死亡)。
※三、民事行为能力1、定义:公民以自己的行为参与(独立实施)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
2、划分:以年龄、智力状况划分为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满十八周岁,智力正常;16-18周岁的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18周岁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③无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下;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四、监护制度1、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由其监护人代理其民事活动。
2、监护人的规定:父母、配偶或其他有监护能力的近亲属(或由民政部门承担)※※3、监护行为要求:代替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参与民事活动,保护其合法权利不受侵害。
※※4、监护人所做的危害被监护人权益的行为或对被监护人不利的行为都是无效的。
五、民事法律行为1、概念:指民事主体基于意思表示而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2、成立条件: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②行为人意思表示要真实;③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3、无效民事行为:①行为人不合格;②一方以欺诈、欺骗等手段或乘人之危实施的使对方在违背其真实意思情况下所做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