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修订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4.62 MB
- 文档页数:44
《绪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大学生认识我们处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了解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
能力目标:当代大学生应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情感目标: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不容辜负的好时代。
让大学生坚定“中华儿女定能用青春与担当托起中国梦,让祖国走向复兴,实现自己的青春梦”的信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教学难点: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学方法】讲授式、案例式、专题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生活动】:“新时代”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学生A:出门不用带钱包卡啦,一部手机搞定所有事情,微信呀、支付宝呀这些电子支付方式,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了。
学生B:我也想说手机,我跟我家人之前都用苹果、三星这些国外品牌,现在我们用上国产手机了,我爸、我妈用华为,我自己在用小米,国产手机又便宜又好用。
学生C:我觉得我们国家起来越厉害了,所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文了,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都会背我们的古诗会唱中文歌曲。
学生D:近年来,中国铁路频频亮相世界舞台,用共建共享共赢的思想向国际社会充分释放友谊的信号。
大国重器在世界各个角落落地生根,结出累累硕果,为我国人民送去了看得见的“快速方便”的实惠,让大国担当更加彰显,让大国科技更加闪亮。
二、讲授新课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不容辜负的好时代。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步人人生新阶段,确立新目标,开启新征程,需要对新时代有深入的了解和真切的感悟。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两者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绪论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明确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目的、意义。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绪论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
2.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目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绪论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阐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重要性。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这两者的关注。
2. 讲解基本概念、原理:详细讲解绪论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让学生掌握思3. 分析地位和作用:阐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两者的意义。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重要性。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内容1. 绪论部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绪论)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两者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法律选择。
二、教学内容1. 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与意义2. 法律基础的概念与特征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4.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5.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与任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理论观点,阐述关系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见解,提高其思辨能力。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验道德与法律的选择,增强其道德和法律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详细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含义、意义等。
3. 分析关系:阐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讲的基本概念、理论观点。
2. 思考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 情景模拟:评价学生在模拟实践中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以及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六)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教学目标】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从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分析大学生活特点及其变化,提高大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大学生解决好成才与历史使命的关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适应人生新阶段,塑造大学生形象。
【教学重点】大学阶段对于人生有何重要意义;大学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与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针对新生种种“不适应”现象,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四、培养优良学风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第三节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四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
莘莘学子满怀希望和憧憬: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生活将在这里开始。
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同学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不适和困难。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新”的重要表现就是我们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
在这个转折时期,能否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将关系到我们在大学三年的顺利成长。
不能适应环境,其它的学习、成才就无从谈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授课日期:2008、10、6/10、13 教案序号:1 课程节数:4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意义与学习方法,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成才目标;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努力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难点:1.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把握大学学习的科学内涵,把学做人与学做事有机结合,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
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讨论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课程导入向同学问好,自我介绍。
导入:经历了长远的时间和空间的,但更主要的是心路的跋涉,终于,你们来到了茂名职业技术教学院,欢迎你们。
初识大学生活有哪些体会和感受?请哪位同学先来谈一谈?开展课堂讨论,教师点评并总结学生发言。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李开复(一)大学的内涵大学有大文化底蕴;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大学有大学生;大学的使命——培养国家良才。
引领学术风气,促进思想交流,陶冶品德操守,建设精神文明,这是大学的灵魂之所在。
(二)大学生活的显著变化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心理情绪的变化。
心理情绪的变化:1、茫然感。
“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伤逝》,(大四《朝花夕拾》)”又“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
)”2、失落感。
3、怀旧心理。
4、自卑心理。
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目录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一、更新学习理念三、确立成才目标第二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一、思想道德与法律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第三节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二、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三、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二、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四、做忠诚的爱国者第三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人生与人生观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三、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四、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道德的历史发展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三节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三、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三、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第一节社会公德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第二节职业道德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二、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第三节家庭美德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三、弘扬家庭美德第四节个人品德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三、追求崇高道德境界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发展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第三节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一、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第七章树立法治理念尊重法律权威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第三节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第一节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法律权利二、法律义务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第二节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一、政治权利与义务二、人身权利与义务三、财产权利与义务四、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五、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第三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一、依法行使权利二、依法救济权利三、尊重他人权利四、依法履行义务结束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