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2015年修订版)思修部分教材解读
- 格式:docx
- 大小:22.78 KB
- 文档页数:6
思修2015年修订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1、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P32、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学习理念P43、思想道德与法律P7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P84、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5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P9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P11 (“四个方面”战略布局)6、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P137、本课的学习内容P15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尚信念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P17-182、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183、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P20-214、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225、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P23-246、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P25-277、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P28-31(艰苦奋斗)8、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P32-339、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P34-35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P37 (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2、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P403、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P414、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P42-435、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44-45 (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6-477、国的内涵P448、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P48-50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9、做忠诚的爱国者P52-56 (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P56)10、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57-63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1、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具体理解P66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总是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P663、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P664、人生观的主要内容P67-71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5、正确认识人生矛盾P71-736、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P73-76 “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P75 特征P76)7、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P778、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P78-799、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P79-8010、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P811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P83☆※心理学(最后附上)12、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P84-87四个原则: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P87-881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P89-90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P92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P93-943、道德的历史发展P95 “曲折上升”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4、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P96-975、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P97-1006、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P100-101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问题上,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复古论两种错误观点,这两种观点割断了道德的历史与发展的关系,否定道德的历史进步性。
序章1.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P2)2.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1)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P12)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意义。
(P17)正确的理想信念可以在成长成材中给大学生正确的导向作用。
2.当遇到困难挫折时,给大学生以鼓舞和支持。
3.当身处优越环境时,它对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提醒作用。
4.它可以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总之,它提醒我们只有努力,端正自己的不好态度,才能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P29)3、谈谈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P21)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P49)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P4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版课程代码03706 主编刘瑞复李毅红思修绪论★一.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的法律基础的四大功效1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
2摆正德与才的关系。
3加强思想修养。
4选择正确的人生道道路)★2五有青年:有理想,有精神,有价值,有道德,有纪律★3正确认识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1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
2法律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
3到的是执行法律的基础。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地位1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制根本要求2是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的法律基础”课程的主线。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兴国之魂)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穿心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社会层面:自有、平等、公正、法制3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4(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高度内在一致性1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要求、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2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4引领当代大学生做人成才的重要指针5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三. 明确承担的历史使命★★★1明确承担的历史使命1具备历史责任感,坚持三大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学习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又不能照搬照抄,坚持实事求是。
3自觉把个人的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
4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做自己的历史使命。
四.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的法律基础的方法★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的法律基础课程的方法:1认真学习理论知识2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法律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是我国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人生的课程。
学习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能力,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和提升实践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形成理性爱国的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充分认识国家、社会及自身,努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爱国信念及科学的规范意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专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析现实问题。
2.教育学生在正确认知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要求,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3.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懂得学以致用,提高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规范的行为方式。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1.教学内容适应人生新阶段,肩负历史新使命,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启发和帮助同学们全面了解大学生活和学习特点,明确大学生成才目标和历史使命,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及其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和学习方法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1.理想与信念的关系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2.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意义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3.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如何理解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4.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5.中国精神提出的现实意义?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什么?47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7.为什么要改革创新?59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8.如何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52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确立哪些新的爱国观念?48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期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10.如何科学理解人的本质?66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什么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公民应该享有哪些法律权利和承担哪些法律义务,如何行使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如何尊重别人的权利≤当自己的法律权利受到侵害后如何依照法律途径寻求保护和救济,以及滥用去律权利和违反法律义务后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大学生只有了解相关的去j聿知识,才能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个人修养。
第一节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权利和义务问题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权利和义务关系也是社会关系的核心部分。
权利和义务的容、种类是不同的,其中被法律规定或认可的,称为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享有法律权利的社会主体称为权利人,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主体称为义务人。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法或法外特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允许任何人只享受法律权利,不履行法律义务;任何公民都是享有法律权利和履行法律义务的统一体,并把自己依法履行义务作为他人依法享受权利的实现条件。
一、法律权利(一)法律权利及其特征“权利”是个美好的词,深受人们的喜爱。
据考证,权利意识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就已萌芽,“权利”一词在欧洲文艺复兴时就已出现。
西方学者素来重视权利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观点。
如,认为权利是天赋的,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观;认为人的权利是神赋予的神授权利观;认为国家创制法律、权利的容和保障均由法律规定的法律权利观;’认为权利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产生的,个人权利要在社会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存在和实现的社会权利观。
西方学者的这些权利观点对我们从不同方面理解权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都没有揭示权利的社会本质和真正来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利的产生、发展和实现,都必须以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即“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①。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论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教材解读武汉大学沈壮海我的介绍主要集中在思想道德修养部分。
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修订背景、修订过程、新增内容、建议思考。
第一部分:修订背景概括而言,修订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社会的新发展、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一、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魄力与定力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所有这些,都对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敏锐把握,及时反映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
二、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当前的青少年(即将进入高校或已经进入高校的青少年)呈现出一系列的成长特点,向教育者提出了应当客观面对的一系列教育新课题,需要认真对待。
三、党和国家的新要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论断,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做出了一系列的新部署。
这些新的论断、要求和部署,需要我们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和教学之中。
从本课程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来看,尤其需要关注并在教材与教学中予以充分反映的,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关于“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阐述了“中国梦”的问题。
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集中论述了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中国力量等问题。
关于中国梦的论述,还体现于习总书记的许多讲话与答问中。
这些讲话说明,让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志向,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需要在直接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对思想道德修养为教学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予以鲜明而具体的贯穿、体现。
(二)关于“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精神的内涵、特征、意义及其弘扬路径等问题作出了深刻论述。
其理论要点,主要包括: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3、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
4、我们必须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从一定意义上讲,即在青年大学生中培育中国精神的课程,应当把总书记关于中国精神的系列思想及弘扬要求予以很好的贯彻体现。
(三)关于思想道德建设围绕思想道德建设,总书记提出的思想观点与实践要求,包括:1.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2.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
3.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内容。
4.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重点。
5.不同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
如关于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师德建设等。
6.发挥不同领域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如关于文艺、教师等。
7.积极向道德模范学习。
8.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
上述这些内容,都需要在教材与教学中反映。
在这次修订中,课题组也已经力所能及地予以了反映。
(四)关于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一项战略部署。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践行问题,发表了大量讲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容、历史意义及其践行要求,确立了这一领域的实践指南。
需要注意到的是,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群体,总是提出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
其中他尤其关注的群体之一,是青年一代。
2014年5月4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的主题,便是“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也是为什么教材的这次修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材的总线索,贯穿全篇的重要原因。
(五)关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就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问题,发表了极其密集地讲话。
在这一问题上,我们需要把握的主要观点有: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2.科学对待传统文化。
3.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5.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
6.增强文化自信。
7.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8.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六)关于传承红色基因近年来,虚无主义思潮在一定范围内蔓延,嘲弄英雄,戏说经典、污化领袖,产生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
需要思想理论界予以驳斥,以正视听。
习近平强调,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民族复兴的要求,是我们这一门课应当承担的任务。
(七)关于青少年与大学生成长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
党和国家向来对青年充满厚望。
在如上我们讲到的各个方面,党和国家都有对青年一代的叮嘱和寄托,都有对青年一代提出的希望。
此外,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还专门针对青年的成长成才,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期盼。
第二部分:修订过程一、“精”即精炼、精益求精。
表现在概念、标题的推敲、阐述的角度与切入方式、思考题的设定等等方面。
通过这一工作,力求是教材更准确、简炼、明快,更加精致。
二、“改”即改写。
对有些章节、段落,根据新的认识与教材逻辑,进行了相应的改写。
如2013版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原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改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013版教材第四章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缩写为新教材第四章第四节的第三个目,内容更为精炼。
“结语”由原教材的“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修改为“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三、“调即调整。
尤其是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展开逻辑上的调整。
如:2013版的教材结构为“1+7+1”即“绪论+七章+结语”。
专门讲法律内容为两章,另有一章即最后一章将德法融在一起讲述了相关的内容。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论述和部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一个重要内容即“全面依法治国”。
在这一背景下,在遵循原有教材整体逻辑不变的情况下,对章节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新教材的结构为“1+8+1”,即“绪论+八章+结语”;法律部分扩展为三章。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内容由原教材第七章抽出,增补拓展,列为目前教材的第三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四、“并”即合力。
主题与立意相近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合并。
如2013版教材第二章三节均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现合并为一节,作为新教材第二章的第二节。
2013版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原来的三个目“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在新教材中合并为一个目“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五、“减”即删减。
对重复的内容、有新的阐述角度的内容、与大学生需求结合不太紧的内容等,进行了相应的删减、浓缩。
如2013版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中第一个目“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进行了相应浓缩;原教材中“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部分“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等内容进行了删减。
六、“增”新增的内容主要包括:(一)绪论·第三节:扩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版教材体现为绪论中第二节的第三目)(二)第一章第三节:增加中国梦的内容——“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年梦想”(三)第二章第一节:新增“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四)第二章第三节:拓展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原为一目,现为一节)(五)第三章第一节:新增第三目“正确认识人生矛盾”(六)第四章第二节:新增第三目“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七)第四章第三节:本节为新增,“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2013年版教材中第四章第三节帽段部分曾有四行多的文字述及中国革命道德)(八)第五章第一节:新增第三目“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原教材仅从法律的角度、维护网络安全的角度有涉及,新教材增加了网络道德方面的内容。
可以看出,新增的内容,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有关新思想新论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有关精神。
第三部分:新增内容接下来,我就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好新增内容,谈些看法。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授这一新增内容,要注意“重点讲透、全程贯穿”。
“重点讲透”即要讲好绪论第三节,需要把握几个关键点:(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体系的关系;(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五)大学生如何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程贯穿”,即要认识到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书的总线索,在全书各章的教学中都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内在的灵魂,融入贯穿这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如,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教学中,抓住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追求与我们对理想信念具体内涵的分析讲授结合起来。
在第二章的讲授中,可以在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中展开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有关内容的讲解,并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这些优秀传统价值观的关联;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际上便是“爱国”这一核心价值观更丰富的展开。
第三章讲授时,可结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展开性的分析探讨。
第四章的讲授中,可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一节中进一步分析中华传统优秀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及其如何“活用”于当代的问题;在“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这一节中生动展开中国革命道德中所蕴含的优秀价值观,以之来激励大学生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自觉性。
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节的讲授中,讲明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
在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中讲明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领域的具体展现、践行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