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尺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06.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小黑板、中国地图一张。
学具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张地图、一张方格纸。
教法学法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
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成语吗?(板书:以――当――)生:以一当十。
(指名回答)师:那这样的话以三当几?以七当几?你是怎么算的?生:以三当三十,当七当七十。
三乘十等于三十,七乘十等于七十。
(指名回答)师:那反过来,以几当五十?以几当一百二十?你又是怎么算的呢?生:以五当五十,以十二当一百二十。
五十除以十等于五,一百二十除以十等于十二。
师:大家真聪明!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一下在数学中如何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以一当千,甚至以一当更多。
二、意义构建1、师:如果要给我们教室画一个平面图,它应该是什么形状的?生:长方形。
师:我们以前测量过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生: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
)师:请大家在方格纸上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
(生画师巡视)(以谈话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入手,让学生先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再尝试画出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图形的放缩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师:大家画的图是长8米,宽6米吗?(不是)谁来说说是怎么画的?(展示生的作品)(学生的答案可能有:长方形长8厘米,宽6厘米。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四比例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是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值。
2. 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 = 地图上的距离÷ 实际距离。
3. 比例尺的应用: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对应的实际距离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比例尺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比例尺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比例尺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尺的定义,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3)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关于比例尺的计算和应用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5.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关于比例尺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率和完成程度。
3. 课堂小结: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 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4.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新知”部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尺》教学设计_》摘要:人教版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四单元《比例尺》教学设计【学习容,运用比例尺有关知识通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生活些实际问题,运用比例尺有关知识通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义生活些实际问题【学习程人教版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四单元《比例尺》教学设计【学习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53,5,55页【学习目标】、让学生实践活动体验生活要比例尺、通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义了比例尺含义3、运用比例尺有关知识通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生活些实际问题、学生主探合作交流逐步形成分析问题、问题能力和创新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习惯【学习重】正确理比例尺含义【学习难】运用比例尺有关知识通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义生活些实际问题【学习程】、激趣引入、师学们今天我们上新课前先猜脑筋急弯我们每天上学到学校要0分钟可是只蚂蚁只用了5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设计图利用学生感兴趣话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积极性和知欲】、引入新知师说说你是怎么猜到?那么今天我就向介绍位新朋友它就是《比例尺》(板)二、交流学习初步感知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根据课前预习提纲组交流形成共识学习提示()什么是比例尺?你哪见?()你会比例尺吗?怎样?(3)比例尺有几种表示方法?你会改写吗?改写要什么?()你觉得学习比例尺知识对我们生活有什么用?【设计图渗透翻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学习识和预习能力】展示汇报完善认知选择汇报容(指名答)其他组补充【设计图使学生学会分享合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3 观看微课提升认识我们看看老师学到知识和你们相吗?看谁会听课【设计图通微课从两各层次助学生学习丰富和完善对节知识掌握;二通练习规答题基方法及写格式】桌说化知识和桌说说你收获吧【设计图加深理记忆知识从而问题】三、尝试练习巩固知识设计座厂房平面图上用0厘米距离表示地面上0米距离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比比例尺是∶6000000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距离是5厘米.南京到北京实际距离约是多少千米? 3长方形操场长80米宽60米你能按000比例将它画纸上吗?【设计图通不层次题目分析答巩固知识检测学习效】四全课总结师通前面学习你能谈谈己收获吗?【设计图利用板将节知识进行梳理助学生化知识】板设计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数值比例尺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设计图板容是学生展示步板能够加深记忆助学生结更梳理知识形成知识链】。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第【1】篇〗一、引入。
开门见山,揭示课题:比例尺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二、探究。
学习任务一:把实际距离画在纸上师:我们先来研究“为什么要学习比例尺?”。
由现场听课的部分老师来自山东菏泽引出“菏泽到北京大约600千米”,提出学习任务1:你能在纸上画出这段距离吗?学生尝试画图,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准备全班交流。
让学生借助实物投影,讲解自己是怎样在纸上画出600千米的。
随着学生的讲解,教师逐次进行板书(有序排列,一列是“图上距离”,另一列是“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6厘米 600千米3厘米 600千米10厘米 600千米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实际距离缩小了不同点:缩小的比例不同。
师:在画图上,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这个比就是比例尺。
归纳:一幅图,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学习任务二:求比例尺师:以6厘米这幅图为例,怎样求这幅图的比例尺呢?1.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先统一单位,再化简成前项是1的比。
3.让学生独立求出另两幅图的比例尺,巩固求比例尺的方法。
学习任务三:两种比例尺表示方法的互化出示地图,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讨论1:如何将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强调线段比例尺上的最后一个数据带上单位。
讨论2.如何将数值比例尺转化成线段比例尺?全班交流。
三、练习。
1.认识“放大比例尺”2.分层练习〖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第【2】篇〗课题比例尺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比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首先说明为什么要确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明确它的意义,并给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结合两幅地图比例尺,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又通过一个机器的放大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2)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概念;2. 比例尺的计算方法;3. 比例尺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比例尺的应用;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基本性质;(2)提出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2. 讲解比例尺的概念(1)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是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值;(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通常用分数表示,如1:1000000,表示地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1000000厘米。
3. 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 = 地图上的距离÷ 实际距离;(2)举例说明:如果地图上的两城市之间的距离为5厘米,实际距离为500公里,求比例尺。
4. 比例尺的应用(1)地图上的比例尺;(2)建筑设计图纸的比例尺;(3)其他实际应用场景。
5.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例尺?(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1)总结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强调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2)观察生活中的比例尺应用,下节课分享。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1 比例尺人教版 (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能正确使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比例尺的计算及应用。
3. 实际问题中比例尺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计算。
2.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比例尺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例尺的应用。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示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关系?2. 探究比例尺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教师讲解比例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引导学生探究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掌握比例尺的书写格式。
3. 比例尺的计算及应用(1)教师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
(2)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问题中比例尺的应用(1)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例尺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6. 课后作业(1)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例尺的计算和应用。
(2)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比例尺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比例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比例尺计算方法的掌握。
任务呈现:在纸上表示出一条5米的线段来,有办法吗?
独立学习:学生自己试着画。
你们是怎么做的?
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各自的意见:如:一种画了5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5米。
另一种画了2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5米。
5厘米、2厘米是我们画在纸上的可以叫图上距离,5米呢?(实际距离)你们能用比表示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吗?动手写出来。
展示学生写的过程,引导学生规范过程。
像这样的比1:100就是比例尺,谁来说什么是比例尺?
得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看到这个比例尺1:100你能知道什么?(学生: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厘米......)
任务二:比例尺的计算
任务呈现:
知道了比例尺的意义,试着求出下面题的比例尺。
1、一栋教学楼东西方向长40米,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个零件长5毫米,画在纸上长5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展示交流:
学生做的过程
预设:第一道题
(1)40米=4000厘米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50/4000
(2)40米=4000厘米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50/4000=1/80
(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50/40
(4)40米=4000厘米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50/4000=1/80米
对比:两个比例尺有什么发现?得出:为了方便,比例尺的前项或者后项通常是1.前项是1时是将实际距离缩小了,后项是1时是将实际距离扩大了。
什么时候要将实际距离缩小呢?什么时候要将实际距离扩大呢?
像这样前项是1和后项是1的比例尺都是数值比例尺,还有一种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出示一个线段比例尺:表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