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1.2《尿的形成和排出》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节尿的形成和排出第二节尿的形成和排出(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2、理解尿的形成过程;3、初步学会主动利用各种媒体信息自主探究学习。
二、重点:滤过作用重吸收作用三、学习组织:组别:组长:记录员:发言员:组员:四、过程:讨论一:1、问题:(1)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连?由此可见泌尿系统主要由哪些器官组成?(2)通过示意图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及肾的颜色,分析血液是分别通过哪三个血管流入和流出肾脏的。
(3)由此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2、建议使用媒体:(1)、(2)使用教材图片、网站:图片展馆8、课件展示泌尿系统组成。
讨论二:(1)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肾单位由几部分组成?(3)肾小球实际上是一种什么结构?两端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推测它与肾小囊一起有什么重要功能。
入球小动脉直径大而出球小动脉直径小又有什么作用。
3、建议使用媒体:(1)阅读教材P81;相关视频1。
(2)图片展馆11、动画演示1、相关视频;(3)动画演示1。
讨论三:1、问题:(1)血浆成分和肾小囊中液体(原尿)的成分有什么不同?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
(2)试比较尿液与原尿的成分有什么不同,说明肾小管对原尿有什么作用。
(3)分析尿液成分,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2、建议使用媒体:(1)教材P82表、图片展馆5、动画演示1、2、相关视频制作。
(2)教材P82表、动画演示1、2相关视频,肾功能、肾工作。
讨论四:简述尿的形成过程(包括几个步骤,分别发生什么作用)五、组内评价优秀:组员表现良好:一般:差:附:框图式教案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师学生媒体介绍本节课打开网站中滩中学主要任务章节选择生物网站分别三步提出根据教案副页网站上的图片、讨论一、二、三利用媒体自主课件、动画、进行指导再解完成讨论问题视频疑进行总结并报告结果解释趣味进行趣味网站上的趣测试答案测试味测试。
第11章第2节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一、教材分析通过本章第1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泌尿系统通过尿液形式排出多种代谢废物,但是如何形成尿液,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什么,是本节需要解决的问题。
肾脏的教学将结合哺乳动物的肾脏进行,通过观察进而学习肾脏的结构。
尿液的形成,可结合肾单位模型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学生之前进行过哺乳动物的心脏等器官的观察,对基本的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有了解。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肾脏的功能。
对肾单位及产生尿液的过程,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结合模型、图片等进行教学,还可鼓励学生在学习完肾单位知识之后,自行设计和制作模型,巩固知识。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2、概述肾脏的结构。
(二)能力目标观察哺乳动物的肾脏,了解肾脏的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维持泌尿系统的健康。
四、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五、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六、设计思路1、本节课分为3个板块,“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和“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学生利用人体模型学习“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通过实验“解剖观察肾脏”,获得“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的概念,通过肾单位的模式图认识“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从而理解肾单位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通过学生对知识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系统,逐渐对泌尿系统、肾脏和肾单位逐渐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知识结构;4、通过课堂练习与反馈,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的情况,并帮助学生强化巩固相关知识。
5、预习七、课时安排1个课时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一)本部分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七年级下册第11章第2节内容。
一个人,只要是活着,就需要每天从外界摄取养料,同时将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物质的运输以及能量的供应之后,针对人体内代谢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的三大系统的知识点联系紧密,因此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确立:1.知识目标:学生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生能概述肾脏的结构,说明尿液的形成过程。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是个非常微观的结构,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说,他们对这一结构不可能有任何了解,而且对“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的理解也需要学生发挥想象,而“肾脏的结构”又是理解另一重点“尿的形成”的知识准备。
因此,教材中特别安排了一个活动“观察肾脏”,并配合“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此图的作用是帮助理解以上重点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这张图。
2.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
分析:要突破该难点应适当回忆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以及在物质交换中作用,来分析肾内毛细血管所具有的功能,从而推测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特点,为理解尿的形成过程打好基础。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由已知来探究未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将以前所学知识与新课教学相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确立“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人体的各系统之间是互相关联,共同协作完成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的观念。
第2节尿的形成和排出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根据新课程教学的要求,能够引导启发学生,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肾单位的结构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肾脏的结构三、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上午,我很高兴和你们一同学习,祝愿我们在这节课里,共同进步,共同快乐!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影片。
(播放影片)师:影片中田世国的母亲为什么要换肾?她得了什么病?(出示一段文字简介“尿毒症”)师:由此可见,我们体内产生的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对我们的危害是很大的,那么,我们体内的废物是如何排出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第二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二、探究新知:(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0页到62页的课本和图片,讨论下列问题。
(课件展示)1、泌尿系统主要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样的功能?2、注意观察肾动脉与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推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学生看书、思考、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课件展示: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师:请学生代表回答泌尿系统的功能。
生1:肾脏:形成尿液生2::输尿管:输送尿液生3:膀胱:暂时储存尿液生4:尿道:排出尿液展示课件:血液流经肾脏图片。
师:请回答血液怎样进出肾脏的。
生:血液经肾动脉流入肾脏,经肾静脉流出肾脏。
(二)、肾脏的结构师: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请看和肾脏相连的三根管道(展示课件肾脏的完整外观图),分别是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连接的部位是肾门。
师:请看肾脏在人体的位置(展示肾脏在人体的位置),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两侧。
第2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2、认真观察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培养观察能力。
学习关键:肾单位的组成
【学习准备】阅读
【学习内容】
一、导入:问题导入
二、学习新知:
〔学习活动一〕肾脏的位置和功能
学习小组的同学结合预习内容在自己身上找到肾脏的位置,并和其他同学交流肾脏的功能。
1.肾脏的位置: .
2.肾脏的功能: .
〔实验探究二〕观察肾脏的结构
以小组为单位按下列步骤完成观察实验,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
1.观察新鲜的猪肾脏的形状,颜色,手摸有何感觉。
2.用解剖刀将肾脏纵剖为前、后两半,观察肾脏各部分的颜色深浅和结构特征,完成
下表
分布位置颜色或形状
皮质
髓质
肾盂
3.生用文字表达观察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肾脏分为、、三部分,颜色较深的是,较浅的是,中央的空腔是。
〔合作探究三〕肾单位的组成
阅读课本肾单位组成的文字,结合示意图,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它由那几部分组成?
2.组成肾单位的各部分结构分别位于肾的什么部位?
3.肾小球两端的血管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前面学过的血管知识有什么不同?
4.血液在肾单位中是怎么流动的?
师生共同梳理重点知识结构:
肾单位的组成:
血液在肾单位中的流动方向:
【学习小结】本节课你的收获
【达标检测】
1.下列生理过程不包括在排泄的含义之内的是()
A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由肺排出
B少量水、尿素由皮肤汗腺排出
C消化的食物残渣经由肛门排出
D大量水、无机盐、尿素等以尿液的形式经泌尿系统排出
2.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肾小体 B 肾小管 C 肾小球 D 肾单位
3.在肾脏的构造中,即位于皮质里,又位于髓质里的结构是()A肾小囊 B 肾小球 C肾小管 D肾小体
4.有关肾小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肾小球是个血管球
B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毛细血管缠绕而成
C肾小球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D肾小球中的液体是尿液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
第2节尿的形成和排出(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通过观察尿的形成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学习关键:尿的形成过程
【学习准备】识图
【学习内容】
一、复习旧知,问题导入:
二、学习新知:
〔学习任务一〕尿的形成
学生结合课本上“尿的形成示意图”及血浆、原尿、尿液主要成分的表格,通过观察比较和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那些成分可以由肾小球滤过
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2.原尿和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和。
3.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那些成分全部或部分被肾小管重
新吸收回血液?
4.尿液和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
归纳总结:尿的形成主要包括和
两个过程,是形成尿的主要器官。
学以致用:
1. 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A、肾小球
B、肾小体
C、肾小管
D、肾小囊
2.原尿和血浆相比,不含()
A、大分子的蛋白质
B、葡萄糖
C、尿素
D、无机盐
〔学习任务二〕尿液的排出
1.对照教材第60页图11-2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尿的排出路线。
2.排尿的意义是:① ,
②,③ .
【学习小结】本节课你的收获
【达标检测】
1.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其特点是()
A、含氧量不发生变化
B、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
C、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减少
D、葡萄糖的含量明显减少
2.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左右,主要原因是()
A、消化作用
B、吸收作用
C、重吸收作用
D、滤过作用
3.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样本的原尿和尿液的化验数据,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葡萄糖蛋白质无机盐尿素尿酸红细胞白细胞
样本A 0 0 11 2.0 0.05 --- - -
样本B 0.1 0 7.5 0.3 0.04 --- - -
样本C 0 ++ 11 1.5 0.03 ++ ++
(1)原尿是样本,因为其中有。
(2)正常的尿液是样本,因为其中只含有。
(3)肾小球发炎形成的不正常尿液是样本,因为其中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