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数与代数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16
2023苏州中考数学详解(一)
2023苏州中考数学详细解析
一、数与代数
数的分类
•自然数
•整数
•有理数
•无理数
实数的性质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公式推导与变形技巧
代数式与方程式
•代数式的定义和性质
•方程式的定义和解法
•一次方程、二次方程及对应问题
二、几何
基本概念与性质
•点、线、面的定义
•直线与曲线的关系
•平行与垂直的判断条件
几何图形的计算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利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相似与全等
•两个图形相似的判断条件•全等图形的判断条件
•相似与全等的应用
三、数据与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调查与采集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技巧
数据的分析和表示
•极差、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分析
概率与统计
•事件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概率的计算和性质
•抽样和调查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实际应用
数学问题的建模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方法
•推理与计算思维在解题中的应用
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的应用创新思维与数学创造
•创造性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
•发现和创新的数学思维方法
以上是对2023苏州中考数学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对学生们备考有所帮助。
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4中考数学代数历年真题全面解析在中学数学学科中,代数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和计算方法。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代数知识并备战中考,本篇文章将对2024年中考数学代数部分的历年真题进行全面解析。
通过详细的解题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点、掌握解题技巧,从而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1.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1.1 必备知识点回顾
1.2 典型例题解析
1.3 解题技巧总结
2. 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
2.1 必备知识点回顾
2.2 典型例题解析
2.3 解题技巧总结
3. 指数与对数
3.1 必备知识点回顾
3.2 典型例题解析
3.3 解题技巧总结
4.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二次函数
4.1 必备知识点回顾
4.2 典型例题解析
4.3 解题技巧总结
5. 线性规划
5.1 必备知识点回顾
5.2 典型例题解析
5.3 解题技巧总结
6. 综合题解析
6.1 解题思路分析
6.2 典型例题解析
6.3 解题技巧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答,希望同学们能够对2024年中考数学代数部分的出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在备考过程中,同学们还应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解题技巧,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在最后阶段的备考过程中,同学们还应注重各类题型的综合运用与灵活应用。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总结,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在中考数学代数部分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同学们顺利备考,取得理想的成绩!。
中考数学专题2024代数历年题目解析代数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中考数学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掌握代数知识和解题技巧,可以更好地应对中考数学考试中的代数题目。
下面,本文将结合2024年中考数学实际题目,进行代数题目的历年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代数知识。
一、线性方程组在中考数学中,线性方程组是一个常见的代数问题。
以下是2024年中考数学中的一道线性方程组题目:【题目】解方程组$$\begin{cases}2x-y=3\\x+y=5\end{cases}$$【解析】该方程组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我们可以使用消元法或代入法进行求解。
方法一:消元法将第二个方程的等式两边同乘2,得到$2(x+y)=2 \times 5\Rightarrow 2x+2y=10$。
将该式与第一个方程相减,消去$y$,得到:$$(2x+2y)-(2x-y)=10-3$$$$3y=7$$$$y=\frac{7}{3}$$代入第二个方程,得到:$$x+ \frac{7}{3} = 5$$$$x = 5- \frac{7}{3}$$$$x = \frac{8}{3}$$所以,方程组的解为:$x=\frac{8}{3}$,$y=\frac{7}{3}$。
方法二:代入法由第二个方程可得:$y=5-x$。
将该式代入第一个方程,得到:$2x-(5-x)=3$,化简得:$x=\frac{8}{3}$。
代入第二个方程,得到:$y=5-\frac{8}{3}=\frac{7}{3}$。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x=\frac{8}{3}$,$y=\frac{7}{3}$。
二、因式分解在代数题目中,因式分解是一个常见的解题方法。
以下是2024年中考数学中的一道因式分解题目:【题目】将多项式$3x^2-x-4$分解因式。
【解析】要想将多项式$3x^2-x-4$分解因式,我们需要找出其因式的组合,使得两个因式的乘积可以得到原多项式。
观察该多项式,可以发现它是一个二次多项式,可以用因式定理来进行分解。
中考数学2024代数历年真题深度剖析代数是中考数学中的重要考点之一,考生在备考时需重点关注代数题型。
本文将对2024年的中考数学代数历年真题进行深度剖析,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代数知识和解题技巧。
一、整式和分式的四则运算整式和分式的四则运算是数学中的基础内容,也是中考中常见的题型。
在真题中,出现整式和分式的混合运算的情况比较常见。
考生在解这类题目时,首先应根据运算法则进行合并、分配以及整理式子,然后再进行计算。
以2024年中考数学真题为例:已知 a = 2,b = 3,则 (2a - 3b)² + (2a + 3b)²的值是多少?首先,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将式子展开:(2a - 3b)² + (2a + 3b)²= (4a² - 12ab + 9b²) + (4a² + 12ab + 9b²)接下来,将同类项合并:= 4a² + 12ab - 12ab + 9b² + 9b²= 8a² + 18b²最后,代入已知的数值进行计算:= 8(2²) + 18(3²)= 8(4) + 18(9)= 32 + 162= 194所以,(2a - 3b)² + (2a + 3b)²的值为194。
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中考数学中经常考察的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需要考生掌握的基本技巧是化简、移项和求解。
举个例子,假设有如下一元一次方程:3x - 2 = 7首先,将方程中的常数项移至方程的另一侧:3x = 7 + 2接着,计算等式两边的和:3x = 9最后,将等式两边的系数化为1,得到方程的解:x = 9/3x = 3所以,方程3x - 2 = 7 的解为 x = 3。
三、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中考数学中较难的内容,涉及到两个未知数的同时求解。
2024中考数学代数部分历年真题全解析一、方程与不等式1. 试求满足方程2x + 5 = 3x - 1的解。
解析:将方程两边的x合并到一起得到:2x - 3x = -1 - 5,化简得到-x = -6。
两边乘以-1,得到x = 6。
2. 解方程(x - 3)(2x + 4) = 0。
解析:当一个乘积为0时,至少有一个因子为0,所以(x - 3) = 0或(2x + 4) = 0。
解得x = 3或x = -2。
3. 解不等式3x + 7 < 4。
解析:将4移到不等式的左边得到3x + 7 - 4 < 0,化简得到3x + 3 < 0。
再将3移到不等式的右边得到3x < -3,最终解得x < -1。
二、函数与图像1. 表示函数y = 2x + 1的图像。
解析:根据一次函数y = kx + b的特点,我们可以知道斜率k为2,截距b为1。
所以图像是一条斜率为2的直线,在y轴上与x轴相交于点(0, 1)。
2. 求函数y = x^2 - 4x + 3的图像在x轴上的截点。
解析:当y = 0时,x^2 - 4x + 3 = 0。
将方程因式分解得到(x - 3)(x - 1) = 0。
解得x = 3或x = 1,所以图像在x轴上的截点为(3, 0)和(1, 0)。
3. 指出函数y = 2^x的一个定义域。
解析:指数函数y = a^x的定义域是(-∞, +∞),所以y = 2^x的定义域也是(-∞, +∞)。
三、平方根与平方函数1. 计算√(27 * 8)。
解析:由于27和8都是完全平方数的乘积,所以可以化简为√(3^3 * 2^3),再结合指数与根号的性质得到√(3^3 * 2^3) = 3 * 2 = 6。
2. 求解方程x^2 + 9 = 0。
解析:平方根为正数,所以方程无实数解。
3. 求函数y = (x + 2)^2的图像在x轴上的截点。
解析:当y = 0时,(x + 2)^2 = 0。
中考数学分类解析第一篇数与代数对于初中数学,如果我们从大的方面去划分,可以把它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类。
其中代数一般包括实数、代数式、方程和不等式(组)、函数这四方面的内容。
其中“数与代数”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知识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解题方法较灵活、多样的题型之一。
很多人听到“代数”这一词,脑子浮现的就是计算计算,其实不然,代数综合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化归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以及代人法、待定系数法等。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数与代数”综合题是中考试题中较难的题目,要想得高分必须做好这类题,这类题主要以方程(组)、不等式(组)或函数为基础进行综合。
解题时一般用分析综合法解,要认真读题,找准突破口,仔细分析各个已知条件,进行转化,发挥条件整体作用进行解题。
中考中“数与代数”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类别通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不易将它们十分明显的分类。
为了复习方便,我们将其分为四类:一、以方程(组)为主的“数与代数”综合题典型例子1。
某小区为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需要清理一个卫生死角的垃圾,租A、B两辆车,每辆车y-12就可以完成,运费4800元。
已知A、B两辆车单独运送了这堆垃圾,B车运送的车次是A车的两倍,B车运费比A车少200元。
(1)甲乙双方单独运输这堆垃圾需要多少趟?(2)如果单独租车,租哪辆车比较经济?【简析】(1)假设甲车单独运完此堆垃圾需运x趟,则乙车单独运完此堆垃圾需运2x趟,根据总工作效率1-12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2)分别表示出甲、乙两车单独运每一趟所需费用,再根据关键语句“两车各运12趟可完成,需支付运费4800元”可得方程,再解出方程,再分别计算出利用甲或乙所需费用进行比较即可。
【搂抱】本题主要考察分数方程和线性方程的应用。
关键是要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等价关系,列出对应的等式。
(自动识别)二、以不等式(组)为主的“数与代数”综合题典型例题2、某次知识竞赛共有20道题,每一题答对得5分,答错或不答都扣3分。
一、选择题1. 数与代数- 实数的运算- 代数式的化简- 分式的运算- 根据方程求未知数- 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函数的性质与应用2. 几何与图形- 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性质- 角的概念及性质- 平行线、相交线、垂直线的判定- 四边形、多边形的概念及性质- 圆的概念及性质- 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如三角形全等、相似3. 统计与概率-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 概率的基本概念及计算- 事件的相互关系及概率的运算二、填空题1. 数与代数- 实数的性质及运算- 代数式的化简及求值 - 分式的化简及运算- 根据方程求未知数- 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2. 几何与图形- 几何图形的性质及判定 - 几何图形的变换- 几何问题的解决方法 - 圆的相关计算3. 统计与概率- 数据的描述及分析- 概率的计算与应用三、解答题1. 数与代数- 复杂方程的求解- 函数问题及实际应用 - 代数问题的综合应用 - 函数与几何的结合问题2. 几何与图形- 几何图形的证明- 几何问题的解决方法 - 几何图形的应用- 几何问题的综合应用3. 统计与概率- 统计数据的分析及处理- 概率的计算与应用- 统计与概率的实际问题四、实验题1. 数与代数- 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2. 几何与图形- 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几何图形- 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几何问题的探究3. 统计与概率- 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概率问题的探究五、应用题1. 数与代数- 生活、生产、科技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 经济、金融、物理等领域的实际问题2. 几何与图形- 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 物理实验、天文观测等领域的实际问题3. 统计与概率- 社会调查、市场分析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医学研究、生物统计等领域的实际问题总结:中考数学试卷题目分类汇总涵盖了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主要模块,旨在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能力及创新思维。
近年泸州中考数学考点分析2019年泸州市中考数学试题涉及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函数与导数等五大模块,每一模块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中考数学试题难度适中,对考生素质要求高,既考查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又考查了学生思维过程和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中考数学试题侧重考查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同学们在备考中应注重能力训练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全面提高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数与代数2019年泸州市中考数学试卷从命题形式来看,题型仍然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为主,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概率、函数、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这四个方面,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和帮助。
在备考中建议大家重点掌握三个方面问题:①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②注意知识之间的转化;③注意将基础知识迁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提高数学素养;④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多进行计算训练。
2019年泸州市区中考数学试卷第19题(1题)、第20题(2题)与2018年一样分别考查方程组和几何题,题目简单、新颖,更适合考生的解题风格和习惯。
由于近几年题量比较大,且部分题目比较新颖,因此同学们在备考时要加强对此部分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几何题)。
在历年试题中我们可以发现,今年理科综合性题目偏难,但是综合能力相对较强,并且也有一定程度回归课本,结合生活实际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
1、今年考查重点仍是概率与函数、数形结合两大模块。
概率与函数属于中学的基础知识,是初中学习的核心内容。
但这部分内容不难,在中考前同学们可以多做一些关于概率与函数章节的习题,提高理解与运用能力。
数形结合模块在考试中属于非选择题,难度适中、易拿分。
它包括了对函数、不等式与数形结合两大知识的综合考查。
2、今年数学试题整体上回归课本,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是门艺术,重在应用”,这一点值得所有教师与学生思考与践行。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数与代数:为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有效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结合“数与代数”学习领域,在考查数与式、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等相关内容上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强调对核心内容本质属性的理解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模型化思想、重视对数与代数规律和模式的探求过程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现拟围绕试题亮点,对部分省市中考试题进行评析,并提出2019年复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19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义务教育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通过“数与代数”内容的学习,可以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近几年各省市中考数学试题,均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考查学生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关注了学生对数学核心内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及应用的水平,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质.关于“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突出体现了以下特色:第一,试题结合具体情境,考查了学生对数学核心内容本质属性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试题更加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推理、归纳等过程,特别强调对数与代数规律和模式的探求;第三,试题在考查应用意识时,突出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模型化思想.为此,现拟从“数与式”、“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展开,结合涉及“数与代数”学习内容考查的亮点,对部分省市中考数学典型试题进行评析,并提出2019年复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一、试题亮点介绍及典型例题分析(一)数与式部分数与式主要包括实数、整式和分式等相关内容,体现为数与式的有关概念和运算,用数或式子表示各种情景中的数量和数量关系,在中考试题中大多以容易题或中档题的形式出现.纵观2019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主要体现在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注重基本方法与思维内涵.对数与式运算的考查,能够做到难易有度、层次分明;对数与式探索规律问题的考查能够做到灵活多样、新而不难,从而形成了2019年全国数学中考试题的一大亮点.亮点1:关注基础知识的考查,常规问题呈现异彩《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关注了对“数与式”这部分内容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设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性,而且对常规问题的考查凸显特色、呈现异彩.例1(2019年苏州卷);例2(2019年重庆卷);例3(2019年广东茂名卷)。
亮点2:关注基本方法的考查,巧妙设计独具匠心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学习中“应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有效的解决问题”,针对这方面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数与式相关内容基本方法的运用方面,包括对公式、法则及相关重要概念的灵活运用,而且在题目的命制中突出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的人文构想.例4(2019年湖北省孝感市卷);例5(2019年浙江卷);例6(2019年呼和浩特市卷)。
亮点3:关注探究能力的考查,呈现形式别具一格以优美独特的呈现形式、别具一格的思维内涵、以数与式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为载体,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2019年数学中考试题的一个鲜明特征,对这类题目的命制,首先突出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同时题目的设计还在较大程度上关注了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衔接,关注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及对数学文化的渗透,许多试题的呈现形式新颖考究、特色鲜明.例7(2019年湛江市卷);例8(2019年盐城市卷);例9(2019年四川成都卷)。
(二)方程(组)与不等式(组)部分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的学习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解方程(组)和不等式(组),二是会用解方程(组)和不等式(组)解决数学问题以及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从2019年各地中考试题来看,各地普遍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方程(组)和不等式(组)知识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考查.可以看到,大部分试题,通过直接考查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的意义与解法,突出了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通过设计现实问题情景,考查了学生列方程(组)或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对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的考查;通过设置综合性的问题,考查了学生对方程(组)和不等式(组)的灵活应用,突出了对方程、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亮点1:基于对基本解法的考查,突出转化思想对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解法的考查,是2019年各地中考试卷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对这类问题的考查,一般都比较直接,多数题目都以“解方程(组)或解不等式(组)”的形式呈现,通过这种形式,直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这类题目在设计中关注了学生对解题格式和解题完整过程的规范掌握,关注了学生对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组)过程的深刻理解,使学生感悟到求解方程(组)和不等式(组)的过程,就是不断进行转化的过程.例10(2019年滨州卷);例11(2019年福建龙岩卷);例12(2019年黄冈卷)。
亮点2:基于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考查,突出方法运用“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这是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对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一个完美概述,在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中,以方程(组)和不等式(组)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突出数学知识之间、方法之间内在联系的考题,引起了众多学生和教师的关注,成为数学中考试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13(2019年浙江杭州卷);例14(2019年湖北宜昌卷);例15(2019年山东青岛卷)。
亮点3:基于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突出应用意识“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这是初中数学《课标》对“方程(组)和不等式(组)”其中一个学段目标的描述.纵观2019年全国各地数学中考试题,列方程(组)和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已成为考查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必要的基本题型,这类试题,在设计中关注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系”,大都呈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考查了学生运用代数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应用意识.例16(2019年扬州卷);例17(2019年安徽芜湖卷);例18(2019年湖北鄂州卷)。
(三)函数部分函数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其应用极为广泛,并且函数与数与式、方程、不等式、几何等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易于与其他数学知识进行综合,所以,函数是各地中考试题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于“函数”,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函数的有关概念、图象和性质,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函数与方程和不等式,函数图象与几何图形),函数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以及应用函数模型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试题呈现的主要特点:其一,考查函数有关概念、图象、性质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出现频率高,且形式灵活多样;其二,利用合理的现实背景或纯数学背景,考查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其三,以函数知识为主线,集中考查了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凸显数学思想和方法,综合地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亮点1:加强对函数意义和性质的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函数的意义及其性质是函数知识的核心,实现对函数意义与性质的深入全面的考查,是提高数学试卷效度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常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考查函数的意义和性质,以考查学生对函数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应用的水平.例19(2019年湖南益阳卷);例20(2019年山东济宁卷);例21(2019年河北卷)亮点2:注重对建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的考查,体现应用意识在数量关系、图形的运动变化以及生活实际中,存在着大量变化与对应的关系.函数,就是刻画运动变化与对应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其应用极为广泛.因此,各地中考试题,常以生活实际问题或纯数学问题中存在的变化与对应的关系为依托,考查学生建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22(2019年辽宁沈阳卷);例23(2019年江苏南京卷);例24(2019年福建莆田卷)亮点3:强调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彰显丰富内涵在初中函数学习中,数形结合是研究函数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本身就是“数”与“形”的统一体.所以,在各地中考试题中,对函数内容的考查,其数形结合思想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例25(2019年湖北黄冈卷);例26(2019年江西南昌卷);例27(2019年天津卷)。
亮点4:突出对函数与其他知识内在联系的考查,实现有机融合在函数表达形式中,解析式是建立函数与“数与式”、“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等内容之间内在联系的纽带,其图象是建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桥梁,这就使函数与其它数学知识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各地中考试题中,对函数内容的考查,经常会与其它数学知识有机融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28(2019年宁波卷);例29(2019年江苏无锡卷)。
二、2019年中考命题趋势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鉴于上述典型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到,关于“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是立足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重点考查了数与式、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的核心内容及其内在的联系,特别强调了对数与代数规律和模式的探求,强调了数学模型化的思想,以及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笔者以为,在以上关于“数与式”、“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中所反映出来的特色的基础上,依据《课标》,2019年中考将更加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借助几何直观,从“数”与“形”两个角度加以分析和描述,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对数与代数内容的感悟和应用的水平.(一)以核心内容为基本点,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核心内容,是中学数学知识结构中的“联结点”,也是可以“生成”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中考数学试题的设置,以核心内容为基本点,才能更好地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落实的情况.以数学核心内容为载体,将会始终作为中考命题的基本原则.针对“数与代数”学习内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达成情况,将主要借助于实数、整式和方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其中的基本算法、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理解水平,以及能否合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备考复习时建议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建议充分利用好教材等课程资源,将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以数与代数核心内容为重点,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克服对核心内容的死记硬背,避免片面追求“偏题、难题、怪题”的题海战术,关注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题,强调落实,使绝大多数能够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可以达到最基本的要求.2.应帮助学生建立数与代数核心内容之间的“结构体系”,以体现义务教育学段所学的数学概念、思想方法之间螺旋递进的关系,以及核心内容之间所具有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的本质特征,并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核心内容的基本技能,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水平.3.从教学方法上,应突出重点,重视通性、通法,深入浅出、由易到难,尽量分散难点、降低坡度,并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薄弱环节,适时地进行分类指导或分层教学.(二)以基本经验为生长点,理解数量关系与变化规律《课标》将“基本活动经验”作为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揭示了“过程与方法”在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设置中考数学试题的过程中,基于活动经验,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问题的数量关系与变化规律,是中考命题的特色.例如,对于“数与式”内容的复习,要注意理解数系扩充的合理性及运算的一致性、体会“数式通性”在学习有关“式”的问题中的作用,还原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在一点一滴“活动经验”的基础之上,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对于“函数”,初中学段主要涉及三种函数类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有列表、图象、解析式三种基本表示方法,本质上反映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在复习教学中,从列表法中所体现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到函数性质本身所反映的“随的增大而增大”或“随的增大而减小”的变化规律,期间所依托的“图形直观”,作为学习函数的基本经验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可迁移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三)以数学思维为着力点,感悟模型思想与内在联系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数学思维是数学基础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涵于数学知识之中,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强调数学思维,是设置中考数学试题的主题.《课标》指出:应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所涉及到的内容,为实现上述“实际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数学工具,也正因为如此,借助于这样的工具,我们就可以将实际问题“模型化”了.事实上,在“数与代数”学习领域,充满了用来表达各种数学规律的模型,如代数式、方程、函数、不等式等.例如,结合实际问题,讨论绳长最短问题(例15)、铁丝总长问题(例17)或调运量问题(例18)等,需要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和利用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模型;再例如,研究销售利润的最优化问题(例22)、探究几何图形的周长(例23)或面积的最值问题(例24)等,需要建立和利用函数模型,复习教学中,关注模型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另外,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所必需的.利用函数的观点,加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就是从变化和对应的角度,把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组)统一起来,发挥函数对相关内容的统领作用,其中的“思想性”和内在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四)以内涵发展为落脚点,提升数学能力与学习智慧由于中考的对象是学生,是有着不同生活背景和心理特征,以及随时可能处于社会角色转变当中的人,因此中考不能像测试机器那样简单,而要求尊重受试者,将试题的内容经过人性化处理,使试题的内容不强加于人,并被学生的心理环境所接受.另一方面,中考试题所蕴含的思维含量和教育价值,还可以更好地为促进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帮助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服务,必将成为中考数学试题命题的目标.因此,建议在教学中,应适当选择典型的试题,剖析试题本身所承载的知识的价值,研究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以及探寻从问题出发所“生成”的进一步应用和研究的价值,等等,这样为学生呈现问题“来龙去脉”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例如,为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选择阅读分析类的试题(例15,例23);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选择探索规律性的试题(例8,例9);为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选择蕴藏丰富思维含量的试题(例27,例28),等等,以最大效益地发挥各类试题的功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总之,结合“数与代数”学习内容,一方面,应立足“数与式”、“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的核心内容,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求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实现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内化;另一方面,应选择典型的问题,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分解问题的构成要素(条件和结论),分析问题中解的存在性和规律性,寻求不同的解题策略(建模与变式),将数学思维方式融入到对具体问题的探究之中,积累经验,感悟价值,学会学习.应该说,探寻教学与评价的思想内涵,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发展,是我们永恒的教育追求.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