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PPT
- 格式:ppt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4
导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的结论,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判断,是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基本矛盾和现实状况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规律、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必然要求改变这种生产关系。
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曾经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
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
(2)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冲突和危机的总根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两种形式不断发展:在阶级关系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得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总是极力加深对工人的剥削,同时不断革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造成两极分化,使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从而加深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