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8
幼儿感知觉的特点发展大全幼儿时期是人类感知觉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通过感知觉来认识世界,获取信息,并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认知。
幼儿的视觉发展具有独特的特点。
刚出生的婴儿视力较弱,只能看清近距离的物体,而且对色彩的辨别能力也有限。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视力逐渐提高,能够看清更远的物体,对色彩的敏感度也不断增强。
他们开始对鲜艳的颜色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红色、黄色等。
同时,幼儿在观察物体时,往往会更关注整体的轮廓,而不是细节部分。
听觉方面,幼儿出生时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力,但对于声音的辨别和定位能力还比较弱。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能够逐渐分辨出不同的声音,如熟悉的人的声音、音乐的旋律等。
而且,幼儿对于高音调的声音通常会更加敏感,这也是为什么儿歌往往具有较高的音调。
触觉在幼儿的感知觉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幼儿通过触摸来感受物体的形状、质地和温度。
他们喜欢用手去触摸各种东西,以获取关于物体的信息。
例如,柔软的玩具、光滑的桌面、粗糙的布料等,都能给他们带来不同的触觉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触觉敏感度不断提高,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嗅觉和味觉方面,幼儿对不同的气味和味道会有明显的反应。
他们能够分辨出好闻和难闻的气味,喜欢甜的味道,而对苦、辣等刺激性味道则比较排斥。
通过嗅觉和味觉的体验,幼儿能够认识到不同的食物和物品。
幼儿的感知觉发展还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感知觉的整体性。
幼儿在认识事物时,往往是从整体出发,而不是先关注局部。
比如,他们看到一个苹果,首先会注意到整个苹果的形状和颜色,而不是先注意到苹果上的斑点或瑕疵。
其次是感知觉的无意性。
幼儿的感知觉往往是在无意之中发生的,他们不会有意识地去观察或倾听某个事物,而是被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所吸引。
再者是感知觉的表面性。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难以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此外,幼儿的感知觉还具有不稳定性。
他们的感知觉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比如情绪、注意力等。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趋势和主要阶段1、感觉: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主要与生理作用有关2、知觉:对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3、感知觉是认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4、感知觉是2岁前儿童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生最初的两年,即语言出现之前,儿童主要依靠感知认识世界。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生与发展1、触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2岁以前,触觉在认识中占有更主要的地位。
2岁以后,视觉和听觉的作用越来越大。
2、触觉在人际关系特别是依恋关系的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3、儿童出生就有触觉反应。
4、视触协调主角要表现为眼手探索活动的协调,眼手协调是婴儿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的开始。
5、手眼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手能抓住东西6、视觉是儿童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
新生对亮度的产别很敏感。
出生的第一分钟,就能发现光亮的变化7、视觉集中在2个月才明显出现。
8、胎儿对声音有反应,因此胎儿已经有听觉反应。
第三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发生与发展1、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整体感知2、知觉的恒常性:观察物体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但个体仍然能够按照原来的形状进行知觉。
3、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
著名的“视崖”实验,说明婴儿已经具有深度知觉4、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1)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2)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生活制度和作息制度在时间知觉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儿童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存在: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4)理解时间标尺的能力(计时器)与年龄呈正相关5、生活制度在学前儿童对时间上的定向上起决定作用。
6、观察力的品质:目的性、持续性、概括性、方法的完善第四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1、知觉的选择性:我们不能对所有的知觉对象都作出反应。
只有当刺激之间有某种差别时,一部分刺激才能成为我们知觉的对象,另一部分刺激便成为背景。
幼儿感知觉的特点发展大全一、儿童感知觉的早期发展儿童出生时各种感觉就已出现。
新生儿当饥饿、身体不舒服时就啼哭,吃饱、身体安适就熟睡,这表明机体觉已经发生作用。
当皮肤受到冷、热、触等刺激会引起哭叫、吮吸、眨眼、抓握等反应,标志肤觉也已存在。
新生儿的味觉和嗅觉也较早发生,对不同的味道或强烈的气味已有明显的反应。
视觉和听觉在儿童出生时也已出现,如受到强光就眨眼,周围发生巨响便惊哭。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九天就出现第一个自然条件反射,即在被抱成哺乳姿势而未开始喂乳时,就出现寻觅乳头和张嘴吮吸等反应,很明显,这是对运动觉、平衡觉、触觉几种感觉刺激所构成的复合刺激的反应,既表明运动觉、平衡觉等感觉已经产生,也标志着知觉的形成。
知觉正是对由复合刺激构成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婴儿期内,各种感觉在生活实践中发展着,而且几种感觉逐渐能协调活动。
例如,视觉、运动觉和肤觉协同活动,从而双手和双眼可以协调活动,可以自如地抓握,看到皮球滚走便会转过身体寻找。
而随着言语的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日益提高,能更好地感知世界。
进入幼儿前期后,儿童动作的发展使他们便于抓弄物体,认识物体,也使他们自由行动,扩大了认识范围,促进了认识能力。
他们可以感知一些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属性,还能说出一些属性的语词。
幼儿前期儿童对自己、对别人都开始注意,他们的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都在发展中。
尤其托儿所的集体教养,更能积极促进儿童感觉和知觉的迅速发展。
二、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幼儿的感觉和知觉处在迅速发展中。
幼儿期,分析器的外周部分即各种感受器业已发展完善,相应的神经中枢部分正在继续发展,为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
幼儿园有计划进行的感知觉培养,更直接促进了幼儿各种感觉与知觉的继续完善。
他们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几种主要感觉以及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社会知觉和观察等知觉方面都有发展。
视觉1.视觉敏锐度:视觉敏锐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
频道为友整理的《幼⼉感知觉的发展讲解》,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感觉是刺激物作⽤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所产⽣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反映。
我们看到颜⾊、听到声⾳、尝到味道都是我们的感觉。
可以认为刺激通过感受器或感受器系统使个体产⽣出躯体内部和外部的基本经验,对这些经验的察觉和描述就是感觉。
感觉本⾝是相当直接、及时的基本经验,是⼀切较⾼级的⼼理现象的基础。
它起着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基本桥梁作⽤,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步。
(⼆)知觉知觉是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知觉是有机体为了认识世界⽽表现出来的主动⾏为,知觉过程就是不断从环境中分化有效刺激的过程。
⽐如⼉童在积⽊的搭建过程中,能发现同⼀块积⽊在⼤⼩、颜⾊、外表、质地等⽅⾯的不同,在不同位置还能察觉出该积⽊的⼤⼩和形状变化,但它实际还是那块积⽊。
当积⽊在不同位置变化时,必定发⽣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事件。
通过操作过程,⼉童从物体中将获得越来越多的信息、事件和环境的时空序列。
⼆、视觉、听觉的发展(⼀)视觉的发展新⽣⼉的视觉系统(包括眼睛和视神经系统)还没有完全发展和成熟,他们的视觉功能不能同婴⼉后期相⽐。
需要补充的是,他们能看到东西,只是他们所看到的东西⽐较模糊,视神经和其他⽪层细胞⼀切传送信息的通路需要⼏年才能发育到成⼈⽔平(Banks & Bennett,1988)。
不过,婴⼉视⼒功能中有⼀些的发展是很快的,⽐如视敏度、颜⾊辨别,这些功能在很多⽅⾯已接近成⼈。
随着年龄提⾼,视觉系统的⽣理机能逐步成熟,视觉系统更加接近成⼈的发展⽔平。
1.视觉集中视觉集中是指通过两眼肌⾁的协调,能够把视线集中在适当的位置观察物体。
由于新⽣⼉的眼肌不能很好地协调运动,出⽣后2~3周内,表现为⼀只眼睛偏右,⼀只眼睛偏左,或者两眼对合在⼀起。
遇到光线,眼睛就会眯成⼀条缝或完全闭合。
所以,这段时期的婴⼉不能长期放在光源的同⼀侧,避免眼肌的平衡失调,造成斜视。
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课件
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感觉器官发育成熟:幼儿的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皮肤等,逐渐发育成熟,能够接受并感知外界的刺激。
2. 对特定刺激的注意力引导:幼儿对来自环境的特定刺激更感兴趣,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刺激上,并对其做出反应。
3. 感知能力逐渐增强:幼儿的感知能力从模糊、混淆的状态逐渐发展为清晰、准确的状态。
他们能够更好地识别和辨别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位置等特征。
4. 多感官的协调发展:幼儿开始能够同时利用多个感觉器官来感知和理解事物,如通过触摸和视觉来认识物体。
5. 学习和语言发展的基础:感知觉发展对幼儿的学习和语言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通过感知事物,幼儿能够建立概念、认识形式和颜色,进而发展出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6. 社交互动的增加:通过感知觉的发展,幼儿能够感知他人的情绪和意图,并积极参与社交互动。
这有助于他们建立社交关系和发展社会技能。
这些特征对于幼儿早期发展十分重要,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多样的学习体验来促进幼儿的感知觉发展。
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一)视觉幼儿视觉、听觉、方位知觉、时间知觉发展各有什么特征?如何根据这些特征进行教育?1.视敏度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
有人认为,年龄越小,视力越好,此话对幼儿来说,并非如此。
对4~7岁幼儿视敏度进行调查,测量幼儿能看出某同一圆形图上缺口所需的平均距离。
不同年龄的幼儿,结果是不同的:4~5岁幼儿平均距离为2米10厘米;5~6岁则为2米70厘米;6~7岁则为3米。
可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视觉敏度也在不断提高。
但发展速度不是均衡的。
5~6岁与6~7岁的幼儿视敏度水平比较接近,而4~5岁与5~6岁幼儿的视敏度水平相差较大。
2.颜色视觉据实验研究,幼儿的颜色视觉发展有如下特点:幼儿初期(3~4岁)已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蓝等基本色,但在辨认紫色等混合色和蓝与天蓝等近似色时,往往较困难,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幼儿中期(4~5岁),大多数能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幼儿晚期(5~6岁),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画图时,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用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
根据丁祖荫、哈咏梅于1983年作的幼儿辨色能力的研究,曾得到以下结果:(1)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色数,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2)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因年龄班不同、颜色不同、辨认方式不同而有差异。
(3)幼儿辨认颜色主要在于(4)幼儿对某些颜色,如“群青”、“天蓝”、“古铜”等所以不能辨认或不善辨认,并非完全缺乏辨色能力,主要是由于生活中接触机会少,成人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指导。
(二)听觉1.听觉感受性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
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有的幼儿感受性高些,有的则低些。
感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是幼儿心理发展中最早出现的,也是他们进行活动的基本条件。
幼儿的感知觉发展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幼儿的认知、学习和适应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思维和行为,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视觉发展特点幼儿的视觉在诞辰后迅速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粗略到精细的过程。
新生儿的视力非常有限,只能看到近距离的物体,且看到的图像是模糊的。
随着芳龄的增长,幼儿的视力逐渐提高。
在 1 个月左右,他们能够注视较亮的物体,并开始尝试追踪移动的物体。
到 3 个月时,幼儿的视觉聚焦能力进一步增强,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细节,对颜色也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
4 个月到 6 个月之间,幼儿开始对形状有初步的感知,能够区分简单的几何图形。
到了 1 岁左右,幼儿的视力基本接近成人水平,可以分辨出较为复杂的物体和场景。
幼儿的视觉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偏好鲜艳、明亮的颜色。
鲜艳的色彩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是对动态物体更感兴趣。
幼儿更容易被移动的物体所吸引,他们会主动追踪移动的物体,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三是具有视觉偏好。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喜欢的视觉对象,可能是某种特定的图案、形状或颜色。
四是视觉发展与手的动作密切相关。
幼儿通过手的触摸、抓取等动作来进一步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视觉刺激来促进幼儿的视觉发展。
给幼儿展示色彩鲜艳的图片、玩具,安排各种形状的积木等活动。
要注意环境的布置,保持室内光线明亮、柔和,避免过于刺眼的光线。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二、听觉发展特点幼儿的听觉在诞辰后也迅速发展起来。
新生儿已经能够听到声音,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较弱。
随着芳龄的增长,幼儿的听觉敏感度不断提高。
在 3 个月左右,幼儿能够分辨出不同的语音和语调。
到 6 个月时,他们能够区分熟悉的人和陌生人的声音。
儿童感觉发展的知识点总结一、感觉发展的基本概念1. 感觉发展: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感觉系统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和认知的过程。
感觉发展的过程包括感觉器官的成熟和发育、感觉信息的处理以及感觉和认知的整合等。
2. 感觉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感觉器官,负责收集和传递外界的感觉信息。
3. 感觉信息处理:指儿童接收到的感觉信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被加工、整合和解释,最终形成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体验。
二、儿童感觉发展的基本特点1. 逐步成熟:儿童的感觉器官和感觉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感觉的敏感度和准确性也会增加。
2. 受环境刺激影响:儿童的感觉发展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很大,不同的感觉经验对儿童的感觉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学习和训练的可塑性:儿童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改善和提高自身的感觉能力,促进感觉功能的发展。
三、不同感觉发展阶段1. 视觉发展(1)出生后的视觉发展:新生儿对颜色、光线和运动的感知较为敏感,但无法区分细节和距离。
(2)3个月以后的视觉发展:儿童开始对颜色、形状和距离有初步的认知,可以追视和观察周围的事物。
(3)1岁以后的视觉发展:儿童对于颜色的识别能力逐渐增强,可以辨别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同时开始具备深度和远近的感知能力。
2. 听觉发展(1)出生后的听觉发展:新生儿对声音的感知较为敏感,能够分辨高低响度和不同方向的声音。
(2)3个月以后的听觉发展:儿童开始对语言和乐音产生兴趣,对于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作出积极的反应。
(3)1岁以后的听觉发展:儿童能够听懂简单的语言并做出相应的回应,开始学习语言和声音的差异和相似。
3. 触觉发展(1)出生后的触觉发展:新生儿对温度、压力和触摸的感知十分灵敏,能够通过触觉接收到外界的信息。
(2)3个月以后的触觉发展:儿童开始通过触摸和抚摩来感知周围的事物,发展出对不同质地和温度的感知能力。
(3)1岁以后的触觉发展:儿童能够通过触觉来探索和认知周围的环境,对于触觉刺激有明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