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30.77 KB
- 文档页数:4
凸透镜动态成像规律引言: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光学成像中,凸透镜可以产生清晰的实像或虚像。
本文将通过解析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探讨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
一、凸透镜成像原理凸透镜是由两个球面构成的,其中一面凸出而另一面凹陷。
当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光线会聚到一点,形成实像或虚像。
二、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1.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物距与像距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物距增大时,像距也会相应增大;当物距减小时,像距也会相应减小。
这是因为凸透镜的成像是通过折射来实现的,光线在折射过程中会发生弯曲,导致像距的变化。
2. 物像高度的关系凸透镜的物像高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当物体高度增大时,像高度也会相应增大;当物体高度减小时,像高度也会相应减小。
这是因为物体的高度决定了光线经过凸透镜时的折射程度,从而影响了像的大小。
3. 物像位置的关系凸透镜的物像位置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时,像的位置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会远离凸透镜;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像会靠近凸透镜。
这是因为物体的位置决定了光线经过凸透镜时的折射角度,从而影响了像的位置。
三、凸透镜的应用1. 成像器具凸透镜常被用于成像器具中,如相机、望远镜等。
通过调整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和位置,可以实现清晰的实像或虚像。
2. 近视矫正凸透镜也被广泛应用于近视矫正中。
通过将凸透镜放置在眼镜片上,可以改变光线的折射程度,从而矫正近视眼的视力问题。
3. 灯具设计凸透镜的聚光效果使其在灯具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调整凸透镜的形状和位置,可以实现光线的聚焦和扩散,达到不同的照明效果。
四、凸透镜动态成像规律的意义凸透镜动态成像规律的研究对于理解光学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设计和优化光学器件,还可以指导实际应用中的成像操作和调整。
结论:凸透镜动态成像规律是光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和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学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专题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是初中物理中重难点之一,也是各省市中考必考考点之一。
凸透镜考查较为难些,有时还以多选的形式出现,综合考查整章内容,具有较高的选拔功能。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 凸透镜静态成像规律物距(u)u>2f u=2f f<u<2f u=f u<f 像距(v)f<v<2f v=2f v>2f 不成像 v>u 正倒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大小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虚实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测焦距 幻灯机、电影机、投影仪 强光聚焦手电筒、平行光线 放大镜 特点二倍焦距分大小 一倍焦距分虚实 物像位置关系物像异侧 物像异侧 物像异侧 物像同侧 成像作图 也可以结合下图记忆:2、凸透镜成像动态规律:(1)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光屏:①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或物远像近像变小):蜡烛越靠近透镜,像变得离透镜越远,像变得越大;反之,蜡烛越远离透镜,像变得越靠近透镜越,像变得越小。
②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或物远像远像变大):蜡烛越靠近透镜,像越靠近透镜,像越小;反之,蜡烛越远离透镜,像越远离透镜,像越大。
(2)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透镜:当移动后的物距等于原来像距时光屏上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
(3)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原来成倒立、缩小像时,互换位置后,成倒立、放大的像;原来成倒立、放大像时,互换位置后,成倒立、缩小的像。
3、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眼镜(或透镜)(1)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透镜(或眼镜)后,为使光屏上仍成清晰像时光屏或蜡烛移动方向判断:①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远视眼镜(凸透镜):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或蜡烛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前再加一个凸透镜时,会使光线提前会聚,像成在光屏前方)。
②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近视眼镜(凹透镜):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或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前再加一个凹透镜时,会使光线延迟会聚,像成在光屏后方)。
口诀法巧记凸透镜成像规律:
(1)口诀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口诀二: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远虚像大而远:口诀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物远实像近又小,物远虚像远又大,
(2)口诀法的理解:“物近像远像变大,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我们可以结合图加深理解。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性质:
①焦点分界:2f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厂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②动态特性:物体沿主光轴移动时,物像关于凸透镜移动方向一致,即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减小(增大),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增大(减小),且像变大(小)。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
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越大,像距越大,虚像越大。
具体来说,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是照相机、摄像机。
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应用是测焦距。
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应用是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光线平行射出。
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是放大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书籍或者咨询专业人士。
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与计算方法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与像距(v)之间存在以下关系:1/f = 1/v - 1/u,其中f为凸透镜的焦距。
2.成像情况: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凸透镜成像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当u > 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摄像机等。
(2)当2f > u > 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投影仪等。
(3)当u < 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等。
二、凹透镜成像规律1.成像情况:凹透镜成像时,物距(u)与像距(v)之间存在以下关系:1/f = 1/v - 1/u,其中f为凹透镜的焦距。
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凹透镜成像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当u > 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u < 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使通过透镜的光线推迟会聚。
三、凸透镜与凹透镜的计算方法1.凸透镜焦距的计算:当已知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u)和像距(v)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凸透镜的焦距(f):1/f = 1/v - 1/u2.凹透镜焦距的计算:当已知凹透镜成像时的物距(u)和像距(v)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凹透镜的焦距(f):1/f = 1/v - 1/u四、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应用1.凸透镜的应用:照相机、摄像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2.凹透镜的应用:近视眼镜、防盗报警器、激光准直等。
综上所述,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与计算方法是光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光学设备。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求:a)成像情况b)像的大小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物距为20cm,焦距为10cm,物距是焦距的二倍,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总结】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探究前的准备(1)弄清两个概念:①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②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2)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的获得方法:①看说明书;②用平行光聚焦法进行测量获得.2、探究时注意事项:(1)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火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轴上,以使实像完整地呈现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2)先观察随u减小(或增大)凸透镜成像时像总的变化,再分不同阶段(u和f大小关系不同),进行探究每一阶段至少收集两组u和v的数据.3、实验器材:刻度尺、蜡烛、火材、凸透镜、光屏,如图4.3.14、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分析数据来归纳规律(1)成像时,u和f满足什么关系?成虚像时,u和f应满足什么关系?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在何处?(2)成放大的实像时,u和f满足什么关系?成缩小的实像时,u和f满足什么关系?成放大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在何处?(3)成实像时,物距变化如何引起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成虚像时,物距变化如何引起像的大小的变化?5、对所成实像的几个拓展性探究(1)用不透明体将凸透镜遮挡一部分后,会观察到光屏上像的大小、正倒、虚实不变,而亮度减弱,尝试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因加以解释.(2)沿着与凸透镜主光轴垂直的方向用嘴轻吹烛焰,观察光屏上像的晃动情况,以感知实像与物既反又倒,尝试用过光心的那条特殊的光线对此解释.(3)将凸透镜上移(或下移),观察光屏上像的移动情况,尝试用过光心的那条特殊的光线对此解释.(4)在u+v>4f时,固定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沿着凸透镜主光轴的方向移动凸透镜,会观察到光屏上先后出现两个大小不等的像,尝试用光路可逆性的原理进行解释.说明:凸透镜成像的原因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实像是由于物体射向凸透镜的所有光心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而成的;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虚像是由于物体射向凸透镜的所有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静态规律:(1)列表归纳: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像、物相对于透镜的位置应用大小正倒虚实u→∞(平心光)不成像,可得到一个焦点u>2f 缩小倒立实像f<v<2f 异侧照相机u=2f 等大倒立实像v=2f 异侧f<u<2f 放大倒立实像v>2f 异侧幻灯机u=f 不成像,可得到一个与透镜等大的光斑u<f 放大正立虚像同侧放大镜(1)图示归纳利用图示有助于我们从变化、整体的角度把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图中1~6为物体所在的六个不同位置,1′~6′表示像的位置、大小、正倒及虚实情况.如图4.3.2从图中可知,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时,要抓住一倍焦距、二倍焦距这两个分界点,抓住这两个分界点所分开的三个区域的成像特点.①一倍焦距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时,②成实像;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虚像;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处时,不能成像.③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④ 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⑤ 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2、动态规律当物体沿着主光轴移动时,像与物的移动方向是相同的.(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2)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增大,像变大.说明:用作图法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如图4.3.3所示,可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作出像. 三、凸透镜所成实像与虚像的比较像的性质 光屏上能否成像 正、倒情况 相对于凸透镜的情况放大、缩小的情况成因实像 能 倒立 像、物位于凸透镜两侧 既有放大、又有缩小 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虚像 不能正立像、物位于凸透镜同侧放大 实际光线方向延长线相交而成说明:实像与虚像的比较①实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小孔成的实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凸透镜成的实像是由折射光线会聚而成的. ②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凸透镜成的虚像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③实像都是倒立的,有放大、缩小和等大的实像,实像既能用眼睛观察到,又能用光屏承接;虚像都是正立的,有放大、缩小和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四、投影仪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当透明胶片放在距凸透镜光心距离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屏幕上会得到物体放大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路,使像投在前方的屏幕上.如图4.3.4.【典例展示】题型一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例1: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的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所成的 (都是实像/都是虚像/一个是实像、一个是虚像),甲透镜的焦距 (小于/等于/大于)乙透镜的焦距.例2:如图所示,在发光的到呢个泡附近放置一凸透镜,在远处的墙壁上出现了灯 丝清晰的像.关于此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像是正立的B .像是放大的C .像是虚像D .像比灯丝亮例3:如图所示,F 为凸透镜的两个交点,A ′B ′为物体AB 的像,则物体AB 在( ) A .图中Ⅰ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上 B .图中Ⅱ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下 C .图中Ⅲ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上 D .图中Ⅳ区域,比A ′B ′小,箭头方向向下例4: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 1、L 2如图所示放置,其中AO1=O1B=BO2,过A 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过L2的二倍焦距点 B .过L2的焦点 C .平行于L2的主光轴 D .过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例5: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帖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A B. C . D .例6: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 处,在另一侧距凸透镜6cm 处的光 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cm B.5cm C.7cm D.9cm 题型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例7:小宇像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在用光屏快速确定像的位置时,应将光屏 (填前后或左右)移动,使光屏上承接的像的边缘从模糊到清晰,反复几次后,即可确定像的位置;(2)如果在实验中将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固定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 (回答一种情况即可);(3)如果实验中发现光屏上的像如图乙所示,在不移动光屏和透镜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移动可使像成在光屏中间;(4)在实验中,当观察到光屏上烛焰的像与烛焰自身大小相等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例8:在“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的两个探究:(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选填:“大”或“小”). ②实验序号1中所成的像应是 (放大/缩小)的实像.(2)小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 ”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只将“E ”,换成“R ”,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 (填数字序号).【误区警示】误点 对凸透镜成像的原因理解不透例: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适当移动透镜、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若用一个不透光的物体挡住半个透镜,则在光屏上( ) A.不能成像 B.能成像,但像是原来的一半 C.屏上仍能成原来的像,但是比原来暗 D.像比原来的小【达标训练】1、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实验序号物距u/cm焦距f/cm像距v/cm1 15 8 152 10 30 31260(2)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2、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其成像的条件是 .3、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25cm.(1)想用光屏看到一个缩小的像,该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 的位置. (2)如果把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 的地方移到离凸透镜30cm 的地方,像到凸 透镜的距离 ,像的 大小(变大/变小/不变).4、如图所示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放大/等大/缩小)、 (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
专题09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原卷版)考点直击解题方法与技巧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1)焦距分界: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的实像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一倍焦距处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可以概括之为“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2)动态特性: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焦点越近,像越远,像越大;物体离焦点越远,像越近,像越小;可以概括为“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2、凸透镜成像规律共有5条,每条均包含了物距u、像距v、像的特点、规律应用等信息,解题时,只有根据题干提供的文字或图片,从中获取物距u、像距v、像的特点、规律应用等信息,找到试题考查的相应规律,方可成功解题。
典例分析+变式训练考点1 凸透镜成像的“静态”规律【典例11】(2022•连城县校级模拟)如图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光屏未画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光屏一定位于60~70cm刻度之间D.光屏一定位于70~90cm刻度之间【典例12】(2021•烟台)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其中强大的拍照功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便利,景物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选填“实像”或“虚像”)。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自拍杆进行自拍,与手拿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物距,从而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后两个空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变式11】(2022•曹县一模)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光屏未画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一定位于50~70cm刻度之间B.光屏一定位于70~90cm刻度之间C.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变式12】(2020秋•光明区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集结知识元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讲解1.物距u>2f时,像距f<v<2f,成倒立缩小实像,如图所示:2.物距u=2f时,像距v=2f,成倒立缩小实像,如图所示:3.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f<u<2f,像距v>2f如图所示:4.物距u=f时,折射光线平行,不成像。
5.物距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如图所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物距像距物像位置像的性质分界应用举例u>2f2f>v>f物像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眼睛u=2f v=2f物像异侧等大、倒立、实像大小分界实验室测焦距2f>u>f v>2f物像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u=f*v=±∞不成像实虚分界构照平行光线u<f*v<0物像同侧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
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u、v、f三者的大小关系大小上看,成实像时:要么f<v<2f<u,要么f<u<2f<v,要么要么f<v=2f=u。
凸透镜成像动态变化根据之前学的口诀来判断: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对于普通光学照相机,拍摄的范围越小,则实像越大(比如同一个人的全身照和半身照相比,半身照所成的像比全身照)。
成实像时,由于比例关系,,物和像,谁离透镜远,谁就大,移动时,谁就运动得快。
也就是说“大——远——快”是一体的。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不同位置时,成像的性质也会有所不同。
具体来说,有以下规律:
1.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成像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2.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时,不成像。
3.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外、两倍焦距以内时,成像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4.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上时,成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
5.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成像是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这些规律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例如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观察蜡烛的成像情况。
通过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距离,可以观察到不同的成像性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规律只适用于薄透镜,即透镜的厚度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
对于厚透镜,成像规律会有所不同。
此外,成像的性质还会受到透镜的曲率、材料等因素的影响。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识归纳
一、静态规律
①平行光当物距u远>2f时,v=f,会聚于一点测焦距
②u>2f时,f<v<2f,倒、缩、实,异。
照相机
③u=2f时,v=2f,倒、等、实、异。
测焦距
④f<u<2f时,v>2f,倒、大、实、异。
幻灯机投影仪
⑤u=f时,不成像
⑥u<f时,v>u,正、大、虚、同放大镜
归纳:①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二倍焦距内外分大小
②实像总是异侧倒立的;虚像总是同侧正立的
③与物距比较,像距大,像放大,像距小,像缩小
二、动态规律:
一)平行主光轴移动时
1.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即物近像远,像变大);
2.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变大
(即物近像近,像变小)。
(二)垂直主光轴移动时
1.成倒像时,物上升像下降,方向相反。
2.成正像时,物上升像上升,方向相同。
三、凹透镜总是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四、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看不到像的可能原
因:
①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即u<f时成虚像)
②物体刚好处在焦点上(即u=f时不成像)
③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④光具座太短。
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如图所示的情景,如何调节才能成像与光屏的中央?
①光屏向上移②物体向上移③凸透镜向下移
3、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凸透镜的一半被板遮住,这时原来成在光屏上的像会怎么变?
能成完整的像,但像变暗了。
凸透镜成像规律解析知识点1 凸透镜成像特点【典例】1. 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
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13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A.、放大B.、放大C.、缩小D.、缩小【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f=10cm,物距u=13cm,满足2f>u>f条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图可知,光源“F”开口向里(即垂直于纸面向里),因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即像与物体的左右、上下相反,所以,在光屏前面看到的字母“F”是开口向外的(或开口向右),即像的形状应该是“”,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 如图所示,在“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景物”活动中,小科将印有绿色环保标志””的纸固定在墙上,再将一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移到标志的正前方,然后改变玻璃杯与标志之间的距离。
小科站立时透过玻璃杯和水观察。
下列图像中,不可能看到的是()A.B.C.D.【解答】解:因为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所以是左右颠倒;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左右变大,上下不变,如图A;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左右颠倒,如图B;不可能出现C中的图片;当物体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能出现D中的图片;故选:C。
【变式训练】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距凸透镜分别为8cm、18cm和24cm时,依次观察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8cm C.12cm D.18m【解答】解:当物体距凸透镜分别为8cm、18cm和24cm时,依次观察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根据当物距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得以下不等式:8cm<f ①2f>18cm>f ②24cm>2f ③解①②③可得,8cm<f<12cm,故A正确。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道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
2.组织学生进行图解,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
3.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养成科学的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描述。
课型/课时:新授课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演示] 当物体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物体所成的像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物体所成的像发生了变化,有正立的,也有倒立的,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
[问题] 凸透镜成各种不同的像时,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呢?让我们通过光路图来探究一下。
在画图之前,先复习几个名词:
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像距(ν):物体的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虚像:人眼能观察到,却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猜一猜] 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像时有那些规律?
[分组实验]
1)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三条特殊的光线画出所成
的像。
2)分别让学生画u>2f、u=2f、f<u<2f、u=f、u<f的成像光路
图。
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是如何随物距的变化而变
[想一想] 物距、像距、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对于实像: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像也变大;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像也变小。
对于虚像:物距减小时,像距减小,像也变小。
[结论]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并随物距的变化而改变。
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定虚实。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先把凸透镜固
定在光具座上,然后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无论他怎么移动光屏,都不能呈现出烛焰的像,则原因可能是:。
[解析] 1、能否成像;2、成像,但不在光屏上;3、成虚像,光屏接收不到。
[答案] 1)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2)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3)烛焰、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某班同学照集体相时,摄像师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假使同
学不动,应将(A)
A.照相机向后移并缩短暗箱
B.照相机向前移并缩短暗箱
C.照相机向后移并拉长暗箱
D.照相机向前移并拉长暗箱
3.做实验时,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正好一直苍蝇落在了凸透
镜上,光屏上将(D )
A.出现苍蝇放大的像
B.出现苍蝇等大的像
C.不出现苍蝇的像,但屏幕上有一黑点
D.不出现苍蝇的像,烛焰的像比原来的暗
[解析] 苍蝇距透镜的距离小于透镜的焦距,只能成虚像,且像与苍蝇在透镜的同一侧,不会呈现在光屏上,但是苍蝇挡住了一部分光线,所以烛焰的像比原来暗。
【知识拓展】凸透镜的应用
凸透镜的主要应用——成像,改变光路。
放大镜的原理:把物体放在放大镜的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把物体放在焦点以外、二倍焦距以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照相机的原理: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及其主要应用。
【作业布置】
练习册、同步导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