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地理必修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太阳在地球上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2.认识太阳不断变化的活动规律,从而理解地球与太阳相互作用关系的本质。
二、教学内容:1.太阳与地球的位置关系;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规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方式:课堂讲解、互动讨论、实验观察、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
四、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太阳在地球上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2.理解太阳活动规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认识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参考资料等。
六、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向学生提问,了解他们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
2.讲解太阳与地球的位置关系。
教师通过PPT或图片等展示太阳与地球的位置关系,讲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学生应该掌握太阳对地球辐射的基本情况,如:太阳辐射的种类和分布、太阳辐射的时间和强度变化等。
3.讲解太阳活动规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教师通过PPT或图片等展示太阳活动规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的相关内容。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太阳黑子、太阳风、日冕物质抛射、日珥等太阳活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根据所掌握的相关知识,讨论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5.实验观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太阳辐射的相关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接了解太阳辐射的特点和对地球的影响。
6.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七、教学评价:1.教师们可以通过小测验、讨论等方式来检查学生们的理解情况。
2.学生们通过笔记、总结论作,来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以此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基础上,学习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课程内容在本章教材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研究视角由宏观宇宙环境聚焦到太阳与地球上,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大气、水的运动的能量来源,为后面讲解地表大气动与海水运动做铺垫。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重点:阐述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分析太阳的大气结构,判断太阳活动类型。
课前准备教材、白纸、黑笔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教师活动』结合生活实例,展示太阳能资源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借助教材讲解西藏阿里地区的冈底斯藏医学院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实现全天不间断供电,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太阳队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的影响。
由此转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相关内容的教学。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依据自身生活经验和教师提示话语回答生活中常见的利用太阳能资源的方式,例如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等。
『设计意图』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地理,依靠真实案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增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二、新课讲解(一)太阳概况『教师活动』结合图片,讲解太阳是一个主要由氢和氦组成的巨大气球体,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要求学生在教材中找出太阳辐射的相关概念并用笔勾画出来,借助动画演示太阳内部核聚变的过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勾画出“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读书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教材中重要的地理概念。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热带雨林与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别”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两幅图,分别找出生物量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综合比较两个结论引导学生探究生物量与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地图,归纳处纬度越低,生物量越高,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总量也越高。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读图画图,引导学生学会准确读取图表信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②通过观看太阳黑子、史上最强的太阳风(1859年,卡林顿事件)和太阳内部核聚变视频,使抽象内容直观化和具体化,降低教学难度,提升学习热情。
③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太阳活动的本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引导学生准确观察太阳活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②通过辩证看待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利弊影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③通过对人类认识太阳活动的不断进步,培养学生热爱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对及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初步了解太阳活动图1【学生板图并描述】【教师】点评板图准确地绘制了太阳外部结构及对应的太阳活动,并简洁地表达了太阳外部大气层厚度、温度和亮度的变化,而且通过拉大间距细节地表达了大气层厚度由里向外逐渐增大。
识。
信息技术:学生绘图,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绘制后尝试描述,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知识小结的能力。
【过渡】通过绘图,我们了解了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发生的位置,那每一类太阳活动在图上如何辨认?其本质是什么?各类太阳活动对地球有何影响?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老师设置了四个探究题,请同学们4人为一小组,共同探究,讨论完成后进行抢答。
深入认识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小组探究】1、结合P17文字及图1-11,思考:太阳黑子的出现有何规律?(提示:可从时间、空间和动态角度分析)太阳黑子的爆发对地球又有何影响?哪些现象反映出太阳黑子对地球造成了影响?2、耀斑爆发时,调频广播会受影响吗?请结合图2加以解释?3、你认为何时何地观赏极光最佳?说说理由。
太阳系其它行星上有极光现象吗?假如有,你认为极光的产生须具备哪些条件?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普遍、从概念理解到迁移运用,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多听、多思、多总结,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短波通4、好像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都是不利的,有没有有利的影响呢?如有,体现在哪些方面?图2【学生抢答与展示】【教师点评与补充】参考答案:1、时间分布:太阳黑子的活动具有周期性,一个周期约为11年;空间分布:太阳黑子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太阳南北纬30°内,且南北对称;动态分布:在一个周期内,太阳黑子从南北纬35°开始,逐渐向太阳赤道位置集中。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标要求: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课标解读:1、课标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二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重点不在于太阳辐射和活动本身,而主要是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对地理环境和对人类的活动两方面。
3、一般而言,太阳辐射是有利的,太阳活动多为不利的,但也有例外,在讲授时可以辨证地说明这点。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因地而异,所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为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5、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案例说明宇宙环境与地球休憩相关,进一步阐述太阳对地球生物的存在起决定作用,并表明太阳也有利弊,我们要借此学会认识事物的两面性,要学会归纳自然规律,为人类发展所用。
二、教材分析:1、与旧教材和其他版本的教材不同,人教版的地理1在设计这节课时,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第一部分:太阳对地球的活动中,课本加了许多插图,希望学生更直观了解太阳对我们的影响。
2、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教材通过活动来让学生自己归纳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并讨论、对比得出自然景观的变化与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成正相关的结论。
3、在讲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中,教材简单介绍太阳结构和太阳活动,重点放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上。
这部分适宜结合案例来分析。
并且教材把这个问题安排成开放式的问题,也就是除了课本提到的影响以外,还有许多有赖于学生来探讨,设计课后活动来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
4、从教材的安排上看,编者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积累,比较灵活地把教学内容穿插于课文与活动中。
三、学习目的:1、通过情景的假设,让同学们学会多从身边事物开始探讨,把学习与生活融于一体,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活动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并养成搜索资料的习惯和筛选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学生对太阳的认识不少,因此在讲授此课时,主要环节是情景设计---引出问题—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归纳知识点----找出规律-----运用于实际问题上。
部和青藏高原地区最丰富,四川盆地最贫乏。
分析二: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括纬度、海拔、时间、天气(大气)等。
分析三:见教师活动
对于易混淆的概念解释,教师应该立足于概念,利用例子进行明确区分。
1970-2015
18世纪以来的太阳黑子数的基本规律一致;太阳黑子数呈波动变化,消长周期约为
本题较为综合,知识框架较为复杂,适合用于学生之间合作探究。
一方面尝试发散思维,完善自身的知识框架;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能力。
该内容为本节课的重点,与生。
(1)在a图中找出相邻的两个波谷的时间间隔。
(2)在b图中找出最左侧和最右侧波谷的年份,数出这两个年份波峰的个数,计算相邻两个波谷间的平均时间间隔。
(3)对比(1)、(2)两题的计算结果,总结太阳黑子数的变化规律。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太阳活动的周期约11年。
活动二:请学生阅读下图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总结: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辐射既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也为人类活动提供能量,但是太阳活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一、课标解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辐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反应。
2.对地球的主要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维持着温度,是促进、和的主要动力。
(3)被古代生物固定后积累形成了。
(4)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所用的主要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从外到里分为、和。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类型黑子耀斑位置层层周期大约年大约年3.太阳活动地球的影响:(1)引起电磁层扰动,使受到影响。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现象。
(3)产生美丽的。
(4)地球上许多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三、典题解析1.今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发生在太阳色球层上B.前一次太阳活动的极大年到再次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D.太阳日冕层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高速运动,形成了“太阳风”答案:B解析:从整体看,太阳处于稳定状态,但从局部看,太阳大气中经常发生着活动,叫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在太阳大气各层中的表现形式不同,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
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太阳活动最多的年份叫太阳活动极大年,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到再次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为11年。
2.2001年4月5日,太阳出现特大太阳耀斑爆发()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D.对人造卫星的运行没有影响解析:耀斑爆发时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几分钟短暂的时间内,它能发出相当于100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能量,把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射出,干扰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和卫星的正常运行,一般发生在耀斑大爆发两三天内。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人地协调观:认识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理解人类活动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树立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2.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
3.区域认知:了解不同地区太阳辐射的差异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分析太阳辐射数据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具体影响认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电离层等的影响机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学环节:展示一组太阳和地球的图片。
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看这些图片,太阳和地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太阳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5分钟)教学环节:讲解太阳辐射的概念、特点及对地球的影响。
教师活动:“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太阳辐射。
谁能说说太阳辐射是什么呢?”学生活动:学生回答。
“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教师活动:“非常正确。
太阳辐射有哪些特点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巨大且稳定。
”教师活动:“很好。
那么太阳辐射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呢?请大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第一章行星地球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具准备书本插图和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知道宇宙中有各种天体,那么什么叫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论述太阳系的概括。
这节课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板书)师:太阳在宇宙中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 K,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生存的地球。
我们把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每分钟太阳辐射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大约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产生的热量。
“万物生长靠太阳”,靠的就是太阳能够为地球提供能量,这是太阳对地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贡献。
下面请大家看教材P8的四幅图,根据你自己的亲身体会,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合作探究)师:刚才几个同学回答的比较全面,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虽然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即太阳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板书)1.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投影照片)(简单介绍水循环、洋流、大气环流、生物活动等知识)例如,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面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高中地理必修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及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掌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主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地理图表,让学生学会多从身边事物开始探讨,把学习与生活融于一体,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并养成搜索资料的习惯和筛选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具体生活、生产实例的讨论入手,分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正确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发展观;正确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过程【活动】【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查阅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相关资料,交流讨论,引起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2)指导学生准备相关材料,收集学生课前搜索资料遇到的问题,通过设置问题解决。
【导入】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引入)在宇宙中,太阳是地球相依的非常重要的一颗恒星,它的光和热是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即为地球提供能量,我们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孕育了地球上的生物。
那么,太阳对地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本节课我们主要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两方面的影响来学习。
(过渡)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太阳的概况,请各小组选代表从组成成分,表面温度,体积,质量等角度给我们简述一下太阳的概况。
【讲授】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老师补充太阳概况的资料:(过渡)自然界中的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能量,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我们称为太阳辐射,太阳电磁波包括x射线、γ射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它们的波长不同 ,特性和作用也有很大的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设计思想】以高中地理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采用新颖、恰当、易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教材的基础、能力、心理。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教材分析】本课结构明确,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一是太阳辐射与地球。
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的范围、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以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是太阳活动与地球。
着重介绍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
2.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3.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2.通过对各种资料的观察以及课前室外的观测,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2.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太阳的外部结构和能量来源。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课时安排】 1课时【教具设计】多媒体资料库(电脑动画、录像如太阳能量来源录象、文字资料、图片如太阳黑子、耀斑、日珥、极光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有一则神话叫“后羿射日”:相传后羿生来就有射箭的天才,长大后更是臂力惊人,箭法超群。
原先天空中有10个太阳,强烈的阳光烤焦了大地,庄稼枯死了,甚至连石头都快要熔化了,海水如同开水一样沸腾起来。
人们在灼热的阳光下几乎喘不过气来,凶狠的毒蛇野兽乘机出来残害人类。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了解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规律;3.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能够描述地球的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
二、教学重点1.太阳的辐射;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地球的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
三、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地球的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0分钟)通过展示太阳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引发学生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兴趣。
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地球有哪些影响?2. 教学过程(40分钟)(1)太阳的辐射(15分钟)1.向学生介绍太阳的光谱和太阳辐射的不同部分;2.介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3.让学生理解太阳辐射的作用,如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气候变化等。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5分钟)1.向学生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2.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3.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作用,如地球的时间、地球的昼夜等。
(3)地球的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10分钟)1.告诉学生昼夜变化是由什么导致的;2.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四季变化的影响;3.让学生理解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的作用,如动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等。
3.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和发挥想象力的方式,总结今天教授的内容。
五、课后作业1.回答以下问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是什么?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小组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课程,学生们初步了解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地球的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的原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概念较为抽象,需要多进行实例演示,并与生活实际结合,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规律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1)章节:第一章第二节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1. 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学会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3.结合图表及相关资料掌握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和太阳活动的类型。
4.结合实例分析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和太阳活动的类型。
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知识回顾]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常见类型:2.天体系统(1)定义(2)层次: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二、行星地球1.普通行星(1)运动特征-----地球同其他行星一样(2)结构特征2.特殊行星——存在生命[新课导入]:广饶县城的公交车从去年开始,由天然气换成了电能。
[新课教学]: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自主学习】请大家阅读课本第8页第9页,回答下列问题:1.太阳辐射的概念及波长范围。
2.太阳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1)实质:炽热的气体球。
(2)主要成分:氢和氦。
(3)表面温度:约为6000_K。
2.太阳辐射(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现象。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中,波长0.4-0.76微米的可见光占50%,为最多部分,它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阳光。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读图分析】(1)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能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全球年太阳辐射的最大值不是出现在赤道地区,而是出现在回归线附近的沙漠地区及青藏高原地区。
影响因素纬度地势天气日照时数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太阳辐射强度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纬度、天气、地势、日照时间、大气污染程度(4)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读图分析】①我国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明显②高值和低值中心都处在22°N~35°N之间,高值的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的中心在四川盆地。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使学生掌握太阳的基本知识,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及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太阳的基本构成及活动特征;2. 掌握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球的直接与间接影响;3. 培养学生利用太阳知识分析日常自然现象的能力;4. 激发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太阳的基本构成和其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在于理解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生物圈等领域的深远影响,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现象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太阳的图像、视频资料等;2. 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太阳活动周期图、太阳辐射分布图等;3. 准备互动式白板或投影设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互动问答;4.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太阳的基本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与情境创设在本阶段,我们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引入环节让学生对太阳与地球的相互影响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太阳与地球的短片或视频,让学生对太阳与地球的相互作用有个初步的了解。
在短片之后,可以让学生围绕几个引导问题开展思考与讨论。
比如,我们可以问:“太阳对我们地球有什么影响?”以及“为什么太阳对我们的生活如此重要?”等。
这样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的主题上,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新知讲解与探索在这一环节,我们会对本课的重难点进行讲解。
首先,我们会讲解太阳对地球的直接作用,如光照和温度的影响。
接着,我们会深入探讨太阳如何影响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变化,如太阳辐射如何形成风、雨等自然现象。
在讲解过程中,我们会结合图表、地图等工具,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同时,我们也会运用实验或模型展示,如使用日地模拟实验或太阳辐射能量传递的模型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现象的原理和过程。
三、互动学习与讨论在学生对新知有了一定了解后,我们将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讨论。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
2.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3.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2.通过对各种资料的观察以及课前室外的观测,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太阳的外部结构和能量来源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设计】多媒体资料库(电脑动画、录像如太阳能量来源录象、文字资料、图片如太阳黑子、耀斑、日珥、极光图)
【复习提问】天体系统包括哪些层次?试用简表形式表示出来。
【用投影仪展示】
【导入新课】从上述简表中可以看出,在宇宙中太阳是地球相依的非常重要的一颗恒星,它的光和热是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即为地球提供能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
【板书】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讨论】阅读教材和所学知识分析思考
1.太阳大气的成分
2.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多媒体资料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图1.7)通过资料、地图及同学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太阳辐射在哪些方面对地球产生影响?)
【学生回答】略
【板书】1.太阳大气的成分
2.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介绍】
1.太阳大气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 000K。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3.(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讨论】请你谈谈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学生回答】略
【提问】阅读教材P9的阅读材料《太阳能量的来源》,思考太阳巨大的能量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回答】略
【总结】在高温高压下,太阳中心产生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板书】4太阳能量的来源
【过渡】我们知道太阳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能量,但由于太阳的不稳定,即太阳活动时,也会给人类产生不利影响。
【板书】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启发引导】我们许多同学都听说过太阳黑子,这黑子到底是什么物质?存在于太阳的什么地方?除了黑子之外,太阳上还有些什么?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去了解太阳的结构了。
事实上,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是太少了。
太阳的内部结构,直到目前我们也知之甚少。
【边介绍边画太阳结构板图】
我们现在借助探测仪器可以直接观测到的,实际上是太阳的大气层——外部构造,人们发现太阳大气从里向外分为三层。
【启发提问】太阳大气分为哪三层呢?请同学们观察P10太阳大气层结构图、太阳黑子图及太阳耀斑图,以及P12图1.13,并阅读课文,回答:
1.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哪几层?
2.最里的一层厚度、温度如何?什么叫太阳“黑子”?太阳黑子的周期如何?
3.中间的一层有何特点?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4.最外一层有何特点?
【小结】
1.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色球和日冕。
2.光球层厚约500千米,表温约6000度。
太阳光基本从这里发出。
光球表面的黑斑点,叫做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
3.呈现玫瑰色的太阳大气层为色球层,厚约几千千米。
色球层在短时间内有突然增亮的现象,叫耀斑。
黑子和耀斑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它们的活动约11年为一周期。
4.最外面的一层,叫日冕。
它的亮度仅为光球层的百万分之一。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为:黑子和耀斑增多则干扰或中断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带电离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产生淡绿色和红色的极光;带电离子流还产生“磁暴”现象。
【总结】太阳的外部结构。
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往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太阳大气的一切活动总称太阳活动。
(重点讲述)
【提问】(1)黑子、耀斑都以什么形式影响地球?
(2)对地球会造成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略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黑子、耀斑增多影响无线电通讯
2)带电粒子流产生“磁暴”现象
3)带电粒子流产生“极光”现象(两极地区)
【小结】除此以外,太阳活动的影响还有很多,现在专门有人在研究“太阳活动与气候”、“太阳活动与人体健康”等,太阳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关键在于它有太多、太大的能量。
【板书设计】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
2.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能量的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