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第三章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语言学概论第三章第三章语汇第—节语汇的性质一、语汇的含义1、语汇:语汇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包括“词”和“语”两部分。
“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语”是由两个以上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的语言片段。
2、语汇和词有何不同:语汇也可以叫做词汇,但说词汇容易被误解为只是指“词”,而词在语法上有专门的定义。
语汇作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集,它是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整体,或者指特定范围的词语的集合体,而不能指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词语。
3、怎样理解语汇的含义:(1)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汇,是语言建筑材料。
一种语言可以包含成千上万个词或几百个固定词组,如“天、地、山、水”“胸有成竹、一箭双雕”“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但是这些具体的词和固定词组不叫语汇,只能叫词或语。
(2)语汇也可以指—个人或一部著作所使用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
如“鲁迅的语汇”“莎士比亚的语汇”“《红楼梦》的语汇”等等。
4.语汇的作用:(1)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没有语汇,“语言”这座大厦将无从建起。
(2)使用语言必须使用语汇,语音就是词语的发音,语法是关于词语组合的规则,语文的基础是词语的意义。
(3)一种语言语汇越丰富,表现能力就越强;个人掌握的语汇越多,越有利于表达思想。
二、语汇的性质和特点1.语汇的性质和特点:(1)语汇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2)语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
(3)语汇在发展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
2.为什么说语汇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1)任意性是指任何语言的词语,特别是意义单一的词,发什么音表什么义在初始阶段大多是任意的,词语和命名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2)理据性是指语言中有相当多词语,其音义之间也有—定的联系,特别是“同源词”和“复合词”。
(3)语汇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是统一的。
任意性是词汇得以产生的途径,理据性是词汇不断丰富的手段。
语⾔学概论第三章语⾳第⼀节语⾳研究的诸⽅⾯语⾳的最⼩单位1、什么是语⾳,语⾳在语⾔中的作⽤:①世界上任何⼀种⾃然语⾔都是有声语⾔。
作为⼈类思想交流、传递信息的交际⼯具,语⾔借助声⾳这种可以感知的物质形态,才能使语⾔成份物质化,⽆形的意义才能够被传递、接收、辨别和处理。
语⾔借助声⾳把说话⼈和听话⼈的⼤脑联结起来。
离开语⾳这个物质外壳,语⾔就⽆法发挥其社会交际⼯具的作⽤。
2、与⼀般的声⾳相区别语⾳:虽是⼀种声⾳,但⼜与⼀般的声⾳有着本质区别。
1.①它是由⼈的发⾳器官发出,②负载着⼀定的意义,③并作为语⾔符号系统载体的声⾳。
语⾳本质上是社会现象,它的形成必须具备⼀系列物理属性、⽣理属性、⼼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3、⾳素⼀般把语⾳单位分成⾳节和⾳素来研究。
1) ⾳节是⾳位和⾳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的语⾳结构单位。
它是听觉上感受到的最⾃然的单位。
⾳素是从⾳质⾓度划分出来的最⼩的语⾳单位。
⾳节往下切分,就是⾳素。
⼀个⾳素只有⼀个发⾳动作,发⾳动作改变了,发⾳器官的形状改变了,就发出了不同的⾳素。
⼈们说话,要发出⼀连串的⾳,这些是⼈的发⾳器官连续活动产⽣出来的,像⼀股⽔流,我们把这⼀连串⾳称之为语流。
把语流中的⾳按⾳质(⾳⾊)来切分,分到不能再分的时候,这个最⼩单位的⾳就是⾳素。
因此,⾳素是⼈类语⾳从⾳质⾓度划分出来的最⼩单位。
新世纪xinshiji xin 有三个发⾳动作,与⾐的yi不同4、⾳素和字母有什么区别?1) 字母是书写的最⼩单位,⽽⾳素是语⾳的最⼩单位。
2) 通常⽤⼀个字母表⽰⼀个⾳素,如汉语中:(d)-[t], (t)-[t’], (n)-[n], (l)-[l]等。
但如果字母不够⽤的话,就以两个字母表⽰⼀个⾳素。
3) 可以⽤同⼀个字母表⽰⼏个不同的⾳素。
⾳标和字母不是⼀对⼀的,由于⼈类语⾳⾳素数量繁多,⽽字母数量⼜⼗分有限,因⽽会⽤⼀些变通的⽅法,常见的是⽤双字母表⽰⼀个⾳标,有些是双字母连成⼀体,ts,ts’等,也是表⽰的⼀个⾳素。
语义是什么?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语义是客观事物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的认识,这种认识用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语义。
语义是语言系统中最复杂的要素,不同的人对语义的认识很不相同。
几种著名的意义理论:指称论【源于柏拉图的古代哲学的传统看法】朴素指称论:把词语的意义与词语指称的对象等同起来。
精致指称论:认为词语的意义就是词语与其所指事物的关系。
指称论存在的缺陷:词语的意义不具备词语所指对象的性质比如:“苹果”这种事物具有可食用的性质,我们可以吃“苹果”一词所指的对象,但不能吃“苹果”一词所指的意义并非所有的词语都有所指对象,许多表示虚概念的词语在客观世界并不存在指称的对象比如:孙悟空,飞马这些词都有意义,但没有所指对象同一词语在不同场合可以指不同的对象,但词语的意义并不因此而不同比如:“老师,我,儿子”都可以在不同的场合指不同的人不同的词语可以指相同的对象,但意义显然不同比如:鲁迅和《阿Q正传》的作者所指对象相同,但意义显然不同现状:没有人坚持指称论的观点观念论【17世纪哲学家洛克提出】词语的功能就在于能明晰的标记出各种观念,并且他们所代表的那些观念便是他们所固有的和直接的意义。
——《人类理解论》特点:不把意义看成一种客观实体,客服了指称论的一些弊端。
存在的缺陷:许多词语无法在说话人或听话人心中产生什么意象即使是那些能够引起意象的词语,不同的人在心中引起的意象是很不相同的意义很不相同的词语,在人们头脑中可能引起相同的意象观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属于主观精神世界的东西,如果不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观念论的主要问题:它将观念加了一些限制,试图使之更具体更明确,但却引发了更多的问题。
用法论【现代语言哲学的开创者之一维特根斯坦提出来的】维特根斯坦认为,一个词在语言中的用法就是它的意义。
存在的缺陷:用法是什么,需要进一步说明。
用法或使用规则是否能跟意义划等号,很值得怀疑。
第三章语音四、分析题1.根据发音特点描述,写出下列元音:①舌面后半低不园唇元音——[V]②舌面前半高不园唇元音——[e]③舌面前低不园唇元音——[a]④舌面后高园唇元音——[u]⑤舌面前高园唇元音——[y]⑥舌面后半高不园唇元音——[+]2.分析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①[?]:舌面后、不送气、浊塞音。
②[v]:唇齿、浊檫音。
③[x]:舌面后、清檫音。
④[p']: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⑤[Φ]:双唇、清檫音。
⑥[ts']:舌尖前、清、塞檫音。
⑦[m]:双唇、浊、鼻音。
⑧[b]:双唇、浊、塞音。
3.说明下面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①[p]-[p']:发音方法不同,[p']是送气音,[p]是不送气音。
②[g]-[k]:发音方法不同,[g]是浊塞音,[k]是清塞音。
③[m]-[n]:发音部位不同,[m]是双唇鼻音,[n]是舌尖前鼻音。
④[p]-[k]:发音部位不同,[p]是双重音,[k]是舌尖后音。
⑤[s]-[z]:发音方法不同,[s]是清檫音,[z]是浊檫音。
⑥[u]-[o]:舌位高低不同,[u]是后高圆唇元音,是后半高圆唇元音。
⑦[ts]-[ts']:发音方法不同,[ts ]是清不送气塞檫音,[ts']是清送气塞檫音。
⑧[y]-[i]:唇的圆展不同,[y]是圆唇元音,[i]是不圆唇元音。
四.问答题1.什么是音标?什么是国际音标?记录音素的标音符号就是音标。
国际音标是国际上目前通用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记音符号。
2.汉语拼音是不是音标?为什么?汉语拼音字母也是一种音标,从基本情况来看,它是用来标写汉语音素的一种符号。
3.汉语拼音方案中的p、h、ü、ê、z、d、k,国际音标中是怎样写的?[pʰ],[x],[y],[ɛ],[ts],[t],[kʰ]4.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汉语的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其实就是音高的变化形式,同样的音素组合,声调不同,音高不一样,代表的意义也不一样。
例如汉语拼音的shu zi,加上不同的声调,可以表示“数字”、“梳子”,可见,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音重有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能举汉语或英语的例子来说明吗?音重也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一个词或一句话,音重不同,意义往往有很大差别。
例如汉语的“大意”一词,后一音节念去声,含义是“主要意思”。
念轻声,含义是“疏忽、粗心”,又如英语单词concent,重音在第一音节,含义是“内容、容量”,重音在第二音节,含义是“满足、满意”,至于日常话语中通过重音的不同位置去表示特定含义,例子就更多了。
6.不同音质的声音是怎样形成的?不同音质的语音是怎样形成的呢?不同音质的声音的形成,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发音体不同,二是发音方法不同,三是共鸣腔形状不同。
不同音质的语音的形成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呼出气流是否受阻,在什么部位受阻,二是解除阻碍的方式不同,三是声带振动与否。
7. "舌头是最灵活的器官,在发音中起很大的作用。
"请用具体的例子说明这句话的含义。
舌头是口腔中最灵活的发音器官,其突出作用是通过它的活动,能与口腔许多部位构成阻碍,阻挡气流,改变口腔共鸣器的形状,从而发出不同的音素来。
例如舌尖和上齿龈或上齿背接触,能发出舌尖前音t, n, l ,ts,s等,舌根与软腭接触能发出k, h’,x等音素,元音i ,y, a,α,o, u ,e等也与舌头的活动位置密切相关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舌头的活动来改变共鸣器形状,人类能发出如此复杂的声音是不可想象的。
9.元音和辅音有哪些区别?元音和辅音在发音特点上主要有三点区别:第一,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发音器官不形成阻碍,发辅音时则在某一发音部位上形成阻碍。
第二,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个部分保持均衡紧张,面发辅音时,只在形成阻碍的那个地方紧张。
第三,发元音时气流较弱,而发大多数辅音时,气流较强。
(发边音、鼻音等辅音,气流也比较弱。
)10.元音的音质是由哪些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举例说明。
元音的不同取决于口腔这个共鸣器的形状的不同。
在口腔中,元音的不同可以由舌头和嘴唇来调节。
舌头可前可后,可高可低,嘴唇可圆可不圆(展)。
这样就可以发出各种不同的元音。
舌位的高低与张嘴时的大小有关,嘴张得大(开),舌位就低,嘴张得小(闭),舌位就高。
11.阅读教材上的元音舌位图,回答下列问题:①舌位的前后是怎样表示的?舌位的前后用斜线表示,左边的斜线表示前元音,右边的斜线表示后元音,中间的斜线表示央元音。
①位的高低是怎样表示的?舌位的高低用横线表示,最高的横线为高元音,依次为半高,中,半低和低元音。
如果进一步划分,还可以在高和半高之间分出次高,低和半低之间分出次低元音。
②唇与否是怎样表示的?每条斜线的两侧表示元音的圆展。
比如左中右三条斜线的左侧都是圆唇元音,右侧都是展唇元音。
12.举例说明什么是发音部位,什么是发音方法。
发音部位是指发音湿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
例如:双唇音 b[p] p[p’] m[m]发音方法主要是指发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例如:塞音b[p] p[p’] d[t] g[k]11.什么是音素?什么是音位?二者有怎样的关系?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是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素是从语音自然属性的角度划分的,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的角度划分的。
一般地说,音位是在音素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没有音素,也就谈不上音位。
有的音位,总包含着好几个音素,音位是对发音近似并且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数个音素的概括。
音位是一般的,音素是个别的,一般总是通过个别来体现。
一个音位,在具体的音节中总是表现为具体的一个音素。
可以这样说,音位实际上是抽象的,音素是具体的。
如:ge55[kɤ55], gen55[kən55]。
14.汉语音节ban、da、guang中的a,是三个不同的音素,但却是一个音位,为什么?这三个音节中的a,实际上是三个不同的音素:a舌位前、A舌位中、α舌位后,由于这三个汉语音节中的a,互相交换位置后并不影响意义的表达,虽然在听觉上略感别扭,但意义是一样的,因此它们三个音素就归纳为一个音位。
15.什么是音位变体?举例说明其类别。
音位变体就是属于同一音位下面的具体的音,即同一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
音位变体有两类:条件变体:/a/ [a] 出现在韵尾[ε] 出现在元音I n û之间自由变体:如四川话“兰”和“男”同音16.什么是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举例说明。
音质音位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因此,以音素作为其变体的音位就叫做音质音位。
音素有两类:元音和辅音。
音质音位也就是以元音和辅音作为其变体的音位。
以上所列举的各个音位变体,都是音质音位。
非音质音位音高、音重、音长都不属于音质的范围,但在一定的语言中它们同样能够起到区分词的语音形式即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也应该算是音位。
非音质音位就是建立在音高、音重、音长基础之上的音位。
17.以汉语普通话"shuāng"(双)为例,说明现代汉语的音节结构的特点。
汉语音节结构具有四个特点:1、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由四个因素符号来拼写.在“shuāng”中分别为sh、u、a、ng;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每个音节总要有元音,元音符号可以多至三个.在“shuāng”中,有两个元音符号u、a;3、音节可以没有辅音,复印纸是出现在音节的开头或末尾,在音节末尾的辅音只限于n和ng;4、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主要元音,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shuāng“的声调是阴平调.18.音位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音位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两个方面。
语言中的音位不是孤立的,每个音位都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联系着,聚合成群。
如北京话的/p/可以按部位跟/ph,m/聚合成类,也可以按发音方法和/t k/聚合成类。
同一聚合群中的音位,根据音位的系统性特点,应该具有相同的组合关系。
如/k kh x/只能跟开口呼、合口呼组合,不能跟齐齿呼、撮口呼组合。
19.什么是语流音变?举例说明。
在说话的时候,语音并不是一个一个孤立地发出来的,而是以连续的话语即语流的方式出现的。
这时,一个音往往受到邻近的音的影响而发生一些变化,这就叫语流音变。
可见,语流音变就是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同变化。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同化,就是两个的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
比如books的s发成/s/,可是dogs的s却变成了/z/,这是因为dogs其中的/g/是浊音,/s/受/g/的影响也变成了浊音/ z /。
又如汉语的面饱经常发成miambao异化和同化的作用相反,是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
比方普通话两个上声相连,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土改”念成“涂改”的音),这是调位的异化。
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叫做弱化。
例如汉语的轻音就是弱化音节,其中的元音往往发生了变化:复元音可能变为单元音(比方“木头”/mu t‘ou/弱化成/mu t‘o/)弱化音往往会进一步脱落。
比方北京话的“你们”/ni 常发成/nim/,“我们”常发成/wom/,“豆腐”/toufu/说成/to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