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老王》教学学案(第2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19.32 KB
- 文档页数:2
老王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认读本课生字,看读音的准确性,教师适当点拨。
2.指名说出本文的结构,用简洁语言表述每部分的意思。
3.指名简要概述文章写了老王哪些方面的“苦”。
⑴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化大革命”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⑵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⑶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⑷眼睛瞎了一只,另一只又看不清;⑸他的一生凄凉艰难。
4.教师概述,导入新课。
师述:文章写了老王的“苦”和“善”两方面的内容,我们已经知道了老王的“苦”,那么,他的“善”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文章仅仅是突出老王的“善”吗?下面就让我们翻开课本去探个究竟吧。
二、自读课文,探究问题。
(一)熟读课文,合作研讨。
1.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明确:作者的善良表现: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作者的善良还表现在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作者的女儿也像她一样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老王的善良表现:“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决,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2.你怎样看待文中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爱?明确: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
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
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有平等意识,才会有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3.本文段落安排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对琐碎材料的组织以成有机整体,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的。
《老王》第二课时年级七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老王》第二课时授课类型新课课标依据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1.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2.学习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尊重、关爱、帮助弱势群体,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正确认识别人的不幸,正确对待自己的不幸。
2.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思想情感。
2. 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尊重、关爱、帮助弱势群体,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正确认识别人的不幸,正确对待自己的不幸。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介绍知识目标图片B G拓展知识2分钟自制讲解过程与方法图片A H建立表象2分钟下载观看过程与方法图片C E帮助理解3分钟下载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图片A I升华感情2分钟下载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
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
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
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
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
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
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
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
播放—提问—讲解;F。
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
老王第二课时一、第一次先学后教明确中心:⑴、老王是不幸的人,又是善良的人。
那么,面对老王的遭遇,作者一家又是如何做的呢?说明了什么?1.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2.“我”女儿知道他有夜盲症,送他大瓶鱼肝油3.老王再客气也付他应得的报酬4.“我”关切地询问只有一位主顾的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5.他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6.……对老王的同情、关心、尊重⑵、当善良的老王去世时,作者有什么感受?请用原文回答。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⑶、作者一家竭尽全力帮助老王,为什么还会如此愧疚呢?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呢?愧怍:惭愧,心里不安。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处境。
作者回想起来,当时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⑷、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每个人只有怀着一颗爱心,为他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点爱,我们的世界才能变成美好的人间。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赏析细节:文章中写了老王很多事,有些事一带而过,有些事却要具体写,详细写。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详写”和“略写”。
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我们要详写,课文中也采用了这种方法。
文中详写了哪件事?为什么详写?(去世前一天送香油和鸡蛋)在8-16 小节中,有对老王形象的精彩刻画,找出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地方,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1)、文中的“镶嵌”两字能否换成“站立”,为什么?这是夸张的写法,强调了老王的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2)、找出文中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例: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肖像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老王的眼病已经很严重了,可他还要登门给“我”送物品,令人感动 .这一描写表现出他的善良品格。
(3)、为什么老王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老王一生孤苦伶仃,作者一家对老王关爱较多,所以老王在病危之际,亲自来感谢好心人。
《老王》教学设计课文讲解稿《老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统编教材七年下第三单元第10课《老王》选自《杨绛散文集》,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显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善良、仁义的品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感慨。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文章重点的定位能力和文章内涵意蕴的理解能力,《老王》的语言质朴平实,明白如话却又细微处见深意,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咬文嚼字,从近乎白描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的深情。
第三单元的写作内容是“抓住细节”。
《老王》一文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如送鸡蛋和香油时的细节描写,真实令人难忘,这些都可成为了学生写作指导的范例。
二、学情分析本文没有晦涩的词语,没有异彩纷呈的修辞句式,直白的叙事,简单的抒情,这是七年级学生初读的感受。
“为什么临死了要去送香油和鸡蛋”成为了孩子们最难以理解的问题。
对于物质的匮乏、生活的艰辛、人情的冷漠是生活在幸福时代的孩子们很难理解的,老王善良的可贵、作者愧怍的原因是学生体察不到的。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读细节,借助背景资料,在看似浅显的语言文字下探寻人物行为的合理性,感悟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辉,提升对文学语言的感受力,增强对作品意蕴的思考和领悟能力,启发学生更加积极的看待身边的普通人,发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
三、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2.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四、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五、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六、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新课《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善良是为人之本。
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