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10
南开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化学概论2-1英文名称:General Chemistry 2-1课号:1040012081所属院:化学学院日期:2011 年05月09日填表说明1、“预备知识”一栏要求写明课程学习需要先修的课程和知识要求。
2、“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一栏要求写明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以及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对培养人才起的作用。
3、“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主要填写:(1)列出主要章节的标题(2)在每个标题下写出主要内容的细目(3)各章节分配的教学时数(4)各教学环节(习题、实验、课堂讨论、写作、社会调查、测验、考试)的内容和时数。
(5)实验课程要详细列出每个实验的名称、内容、学时数、实验性质(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类别(选做、必做)和实验的分组情况等。
(6)实践教学课程要写出相应的时间、地点、方式、教学内容等。
4、“补充说明”一栏写明需要说明的问题以及执行时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
南开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化学概论2-2英文名称:General Chemistry 2-2课号:1040012082所属院:化学学院日期:2011 年05月09日填表说明4、“预备知识”一栏要求写明课程学习需要先修的课程和知识要求。
5、“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一栏要求写明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以及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对培养人才起的作用。
6、“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主要填写:(7)列出主要章节的标题(8)在每个标题下写出主要内容的细目(9)各章节分配的教学时数(10)各教学环节(习题、实验、课堂讨论、写作、社会调查、测验、考试)的内容和时数。
(11)实验课程要详细列出每个实验的名称、内容、学时数、实验性质(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类别(选做、必做)和实验的分组情况等。
(12)实践教学课程要写出相应的时间、地点、方式、教学内容等。
4、“补充说明”一栏写明需要说明的问题以及执行时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
化学专业课程信息-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化学专业课程信息课程类型:院系公共必修课-B类课程名称学分数课程类型有机化学2-1 2 B有机化学主要讲授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合成、性能、反应机理。
通过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使同学掌握对已知或未知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合成路线,研究反应机理,研究合成得到的有机化合物的新性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
课程名称学分数课程类型有机化学2-2 4 B通过《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同学应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重要的反应机理、掌握电子效应并能预测反应的活性和方向性、设计合成新化合物、分析未知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
课程名称学分数课程类型结构化学 3 B课程内容的两大核心内容—电子结构和空间结构,是化学学科的学生在更深层次理解化学本质的阶梯,在化学课程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不仅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结构化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性质反映结构,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基本原理,使学生从更高水平上理解各种化学的现象。
课程名称学分数课程类型物理化学2-1 3.5 B物理化学是研究所有物质体系的化学行为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化学以及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变化的其他学科领域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用物理的理论和实验方法解决化学中的问题,通过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名称学分数课程类型物理化学2-2 2.5 B物理化学是研究所有物质体系的化学行为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化学以及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变化的其他学科领域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用物理的理论和实验方法解决化学中的问题,通过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名称学分数课程类型课程名称学分数课程类型物理化学实验2 B2-2《物理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学会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培养学生正确地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和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提高对物理化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咼等代数与解析几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上、下)2、课程编号:03030001/2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4、总学时/学分:160/105、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6、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二、课程与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说明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数学专业所需的技术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通过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获取数学专业知识的能力,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程的地位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的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现代信息科学中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代数与几何在知识与理论上的有机结合,在思想和方法上的融会贯通。
主要目的是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学时分配表五、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总的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有比较全面、系统认识,能把几何的观点与代数的方法结合起来,“代数为几何提供研究方法,几何为代数提供直观背景”,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第一章向量代数【教学内容】1、向量的线性运算2、向量的共线与共面3、用坐标表示向量4、线性相关性与线性方程组5、n维向量空间6、几何空间向量的内积7、几何空间向量的外积8、几何空间向量的混合积【基本要求】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内积、外积、混合积运算;熟悉向量间垂直、共线、共面的条件;会用坐标进行向量的运算。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内积、外积、混合积运算;用坐标进行向量的运算。
难点:向量间垂直、共线、共面的条件。
第二章行列式【教学内容】1、映射与变换2、置换的奇偶性3、矩阵4、行列式的定义理解n阶行列式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常见类型的行列式的计算;熟悉克拉默法则。
线性代数Ⅰ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线性代数。
课程名称(英文):Linear Algebra。
课程编号:B11071。
课程总学时:40学时(全部为课堂讲授)。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考试课。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开课专业:适合对数学类基础课要求较高的理工类本科专业,包括物理学(S)、计算机科学与技术(S)、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大学物理等基础课和各专业相应专业课。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线性代数》是高等学校上述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由于线性问题广泛存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某些非线性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线性问题,尤其是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解大型线性方程组、求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等已成为科学技术人员经常遇到的课题,因此学习和掌握线性代数的理论和方法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同时也是实现我院上述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必备前提。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技术中常用的矩阵方法、线性方程组及其有关的基本计算方法。
使学生具有熟练的矩阵运算能力及用矩阵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提高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了解行列式的定义,掌握行列式的性质及其计算。
理解矩阵(包括特殊矩阵)、逆矩阵、矩阵的秩的概念。
熟练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运算、转置及其运算规律。
理解逆矩阵存在的充要条件,掌握矩阵的求逆的方法。
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并会求矩阵的秩。
理解n维向量的概念。
掌握向量组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定义及有关重要结论。
掌握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与向量组的秩。
了解n 维向量空间及其子空间、基、维数等概念。
理解克莱姆(Cramer)法则。
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及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
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空间、基础解系、通解等概念。
旅游英语教学大纲《旅游英语》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旅游英语》《二、课程性质《旅游英语》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适合旅游英语专业学生。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旅游行业各项服务的英语,为以后从事旅游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英语基础。
三、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旅游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概念以及包含的各种环节和涉及到的多种领域的理论知识;第二是使学生基本掌握作为一名英语导游所应具备的技能和各种知识;第三是使学生初步掌握英语口语,写作在旅游行业的应用;第四是使学生对旅游业产生一定的兴趣,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本课程应该把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实践结合起来。
理论部分侧重教师的讲解,在导游技能和知识的培训部分应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而应用写作部分是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结合起来。
另外,此课程比较适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各种光碟来讲解和介绍各种旅游知识。
五、课程时间及学分本课程开设时间为第3学期,每周4学时,共计64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了《朗文旅游英语》为教学教材,共15个单元,本学期学习八个单元.主要内容如下:1. Unit1: All in a day’s workLanguage focus: adverbs of frequency, present simpleVocabulary: hotel jobs, daily duties, nationalitiesProfessional practice: exchange personal details, complete aregister2. Unit 2 Fly-drive holidaysLanguage focus: present continuousVocabulary: car hireProfessional practice: take a booking, deal with a telephone enquiry, hire a car, plan aholiday3. Unit 3 Table for twoLanguage focus: countable and uncountable nouns, some and any, much, many, a lot(of)Vocabulary: types of food, recording vocabulary, describing food, complaining aboutfoodProfessional practice: deal with a complaint, describe a traditional dish4. Unit 4 City toursLanguage focus: past simpleVocabulary: question words, giving directionsProfessional practice: give a guided tour, describe a building5. Unit 5 Water citiesLanguage focus: comparatives and superlativesVocabulary: hotel facilities, describing hotels, dealing with new wordsProfessional practice: write an email describing a hotel 6. Unit 6 Cruise shipsLanguage focus: present perfectVocabulary: cruises, cabin facilitiesProfessional practice: write a CV, write a covering letter, applyfor a job, interviewfor a job7. Unit 7 Service and safetyLanguage focus: modal verbs (requests and offers)Vocabulary: health and safety, on safariProfessional practice: check in a guest, give health and safety advice, write a letter ofapology8. Unit 8 East meets westLanguage focus: predictions and intentionsVocabulary: change wordsProfessional practice: exchange holiday plans, describe traditional gifts, create atourism development plan, give a presentation(1)七、教学实践环节要求要处理好旅游学科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的关系;要突出学生在旅游业中的实践能力,在教学环节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技能来处理旅游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请各部门按要求认真填写附件有关表格,其中附件2《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申请表》和附件3《第二课堂学分审核汇总表》于4月2日前纸质一份(签字盖章)交教务处实践科、电子版发到实践科邮箱:sjjxk@,附件4《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记录表》各部门自行记录留存待检查。
联系电话:62158062。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编号:0931020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总学时数:48学时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是对外汉语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教学对象为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中国古代文学是大学所有中文本科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以汉族为主)几千年来留存下来的经典文学作品;一部分是对这几千年文学发展变化之线索的梳理、描述,以及对于其中规律性问题的初步探讨。
这两部分内容,既有区别又密切关联,本教程打破以往的惯例,尝试将其穿插、组编到一起,以利于实际的教学安排及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整体性把握。
2、教学目标和意义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脉络,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具体文学篇目的学习,领悟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提高对传统文学的鉴赏和分析能力,提升对古代文学现象的思考深度,为继承和弘扬古老的中华文化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较为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自先秦至近代的发生发展历史,包括各种文体、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兴起与发展变化,同时还包括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等内容,重点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较为著名、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各种文学现象的来龙去脉,掌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的艺术成就,背诵其中的一些重要名篇,领会其艺术精髓。
本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言先秦文学发展概况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言秦汉文学发展概况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三章两汉辞赋第四章两汉诗歌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言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概况第一章建安诗歌第二章正始诗歌第三章两晋诗歌第四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第七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言隋唐五代文学发展概况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二章盛唐的诗人们第三章李白第四章杜甫第五章大历诗坛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言宋代文学发展概况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七编明代文学第八编清代文学第九编近代文学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各种文体、文学思潮的演变、主要作家的艺术成就以及名篇的学习等。
《教育学》教学大纲Pedagogy一、说明部分(一)《教育学》的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二)教材及授课对象:林永惠,路玉才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师范类本科专业学生(三)《教育学》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育学》课程是我校师范专业本专科学生的通识必修课,它对实现我校的培养目标,特别是对合格的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目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心理学》、《学科教育学》、《中小学学科教材教法》等共同构成了我校师范类教师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
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基础,对教育功能有清晰的认识,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和科学的教育观;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方法技能,明确教师的责任,初步具备教育教学的基本功;掌握教育规律,学习并尝试运用教育规律分析、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教育问题。
(四)《教育学》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五)考核要求: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30%)+考试(70%);具体的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二、教学大纲正文:开篇导论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对教师职业的介绍,让学生对教师职业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理解选择教师职业主要是为了促进人性的最优化发展,也是师范生未来职业倾向的首要选择。
结合学习本门课程意义的介绍,为师范生进一步树立坚强而科学的教育观念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重点是教师职业选择的理由探讨,难点是《教育学》课程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阐述主要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一、当代优秀或先进教师典型事迹介绍;二、课堂讨论与分享——选择教师职业的理由;三、学习《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注:优秀或先进教师典型事迹,授课教师课根据自己授课对象的不同选择相应领域的教师进行介绍。
教学小结:教师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中外教育史上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式的教育家,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
选择从事教育工作社会赋予师范生的光荣使命。
南开大学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文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属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年月日
填表说明
1、“预备知识”一栏要求写明课程学习需要先修的课程和知识要求。
2、”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一栏要求写明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以及课
程在教学计划中对培养人才起的作用。
3、”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主要填写:
(1)列出主要章节的标题
(2)在每个标题下写出主要内容的细目
(3)各章节分配的教学时数
(4)各教学环节(习题、实验、课堂讨论、写作、社会调查、测验、考试)
的内容和时数。
(5)实验课程要详细列出每个实验的名称、内容、学时数、实验性质(验
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类别(选做、必做)和实验的分组情况
等
(6)实践教学课程要写出相应的时间、地点、方式、教学内容等
4、“补充说明”一栏写明需要说明的问题以及执行时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
预备知识:
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考核方式和考核要求: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签字:
补充说明:
院(系)主管领导意见:
签字: 院(系)学术委员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