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晶体定向和结晶符号
- 格式:ppt
- 大小:916.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五章、晶体定向和结晶符号(厦大材料学院宓锦校, jxmi@)第一节、晶体的定向(Î)第二节、整数定律(Î)第三节、晶面符号(Î)第四节、晶棱符号(Î)第五节、晶带和晶带定律(Î)International Tables for Crystallography V olume A: Space-Group Symmetry Editor: Theo Hahn (5th , 2005)三斜晶单斜晶充分必要条件:对称为1, 或-1。
充分必要条件系系ICDD 规定:c ≤a ≤b ,γ角在60º~120º变化,α、β为非锐:对称为2, m 或2/m 。
ICDD 规定:c ≤a ,β为非锐角,且不大于120º ,α= γ= 90º ,b四方晶系斜方晶系充分必要条件:对称为mm2, 222 或mmm 。
充分必要条件:有且仅有一个四次轴(4,或-4)。
三方晶系六方晶系充分必要条件:有且仅充分必要条件:有且仅有一个三次轴(3,或-3)。
立方晶系充分必要条件:有四个三次轴(3,或-3)。
René Just Haüy(1743.2.28-1822.6.3)Miller IndexA treatise oncrystallography,W. H. Miller•The points of intersection of a plane with the latticeaxes are located;(取平面与空间格子坐标轴的交点)•The reciprocals of these values are taken to obtain theMiller indices;(以这些坐标轴的倒数为米氏指数)•The planes are then written in the form (h k l)where h= 1/x, k = 1/y and l = 1/z;(并写在圆括号内表示)•Miller Indices are always enclosed in ( );cz These points define aplane with intercepts 2a 3b , 6c (A’’, B’’, C’’) and a Miller index of (321)h : k : l =a /OX :b /OY :c /OZ = a /2a : b /3b : c /6c =1/2 : 1/3 : ab1/6= 321Notation(符号)William Hallowes Miller (1801 -1880) British Mineralogist andCrystallographer•In 1839, wrote a paper, “treatise on Crystallogrphy” in which he introduced •Lattice points are not enclosed –100(点阵点不加括号)•Lines, such as axes directions, are shown in square brackets, [100]is the a axis;(直线用方括号表示)•Direction from the origin through 102 is [102] ;the concept now known as the Miller Indices.U:V:T:W=(2u-v):(2v-u):(-u-v):3wU+V+T=0u:v:w=(U-T):(V-T):W如a轴方向[100]在四轴坐标系中表示为[2-1-10];b轴方向[010]则表示为[-12-10];d轴方向[-1-10]则表示为[-1-120];[011](011)(1-11)[0](100)(01-1)(0-11)(11-1)()[uvw ]晶带的晶面晶带方程魏斯定律。
晶体教程第五章晶体定向与结晶符号第五章晶体定向和结晶符号只要在生长时有足够的自由空间,晶体必然会长成由许多晶面和晶棱包围的几何多面体。
在晶体上,所有的晶面、晶棱和角顶,它们的分布都是对称的。
但除此而外,晶面和晶棱之间还有另一方面的几何关系,表现在晶面和晶棱相截或平行时,都可以用确定的数学形式来表征彼此间的空间取向关系。
为了表达这种关系,首先需要在晶体中建立起一个坐标系,这就是晶体定向。
所谓晶体定向,就是要在晶体上选择合理的三维坐标系,包括在晶体上选择坐标轴和确定各坐标轴的度量单位两项工作。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确定晶面符号和晶棱符号,用数学的方式来表示各个晶面或晶棱在晶体上的方向,并反映出它们彼此间的几何关系。
其中,平行于同一晶棱的若干晶面,特别称之为一个晶带。
而整数定律则是进行上述这些工作的依据。
在本章中,首先讨论晶体定向的原则,以便在晶体中建立起一个三维坐标系,在此基础上,分别叙述晶面符号和晶棱符号的构成。
最后,再讲述整数定律以及有关晶带的问题。
第一节结晶轴和晶体几何常数一、结晶轴的概念和选择原则⒈结晶轴的概念晶体中的坐标轴称结晶轴,简称晶轴。
晶轴是几根假想的直线,沿着与晶体对称有关的限定方向穿过理想晶体,相交在晶体中心。
⒉晶轴的选择原则晶轴的选择不是任意的。
首先,晶轴的选择要符合晶体自身的对称性,因此,要优先选择对称轴和对称面的法线方向。
若晶体无对称轴和对称面或其数目不够时,则选合适的晶棱方向,在选择晶棱做晶轴时,可以设想将其平移至晶体中心。
其次,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应使晶轴尽可能互相垂直或近于垂直,并使轴单位尽可能相等,即使a=b=c α=β=γ=90°。
⒊晶轴的安置及名称三轴定向:除三方晶系、六方晶系以外的晶体,均采用X、Y、Z 三轴定向。
X、Y、Z晶轴的安置是:Z轴直立,上端为正;X轴前后,前端为正;Y 轴左右,右端为正。
轴角:X、Y、Z晶轴正端之间的夹角为轴角。
分别用α(Y∧Z)、β(Z∧X)、γ(Y∧Z)表示,如图5-1。
实验2. 晶体定向和结晶符号一、目的要求掌握不同晶系晶轴选择的原则,确定模型中单形的名称及其符号。
二、基本原理为了获得晶体形态的完整描述,需要确切地表示晶面在空间的相对位置。
在晶体学中,确定晶面在空间的位置是按晶体的对称特征选择坐标系,将晶体按对称特征放置于该坐标系中(晶体定向),再以一种符号表示法表示出晶面在空间的位置。
晶体定向就是给晶体选择坐标轴(晶轴)和确定坐标轴上的轴单位。
在七个晶系中,有五个晶系(立方、四方、斜方、单斜、三斜)采用三轴定向,即选择交于晶体中心的三条直线,它们分别记为a、b、c轴(或X、Y、Z轴)。
相应b与c间轴角为α,a与c间轴角为β,a与b间轴角为γ。
三方、六方晶系一般采用四轴定向,即在ab平面上增加了一个d轴,使水平面三轴间正向的轴角形成120°,以满足该类晶系对称性的要求。
晶体放置的取向原则是要反映晶体的对称性,从晶体的外形上讲,对称轴、倒转轴、对称面的法线及晶棱是与晶体构造中的行列重合的,因此晶体与坐标轴的相对取向按对称轴、倒转轴、对称面的法线、晶棱的优先顺序作晶轴方向。
轴单位是晶轴上的单位长度。
由于所选定的晶轴都是格子构造中的行列方向,所以晶轴的轴单位就是该行列的结点间距。
a、b、c轴上的轴单位分别以a o、b o、c o表示,有时也直接用a、b、c表示,其间比率a:b:c称为轴率(或称轴单位比)。
轴率a:b:c和轴角α、β、γ合称为晶体几何常数。
在晶体定向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确定晶体各种结晶几何参数在空间的位置。
表示这些参数在空间位置所用的符号称为结晶符号,结晶符号主要有晶面符号、晶向符号、单形符号和晶带符号。
表示晶面在空间位置的符号称为晶面符号。
晶面符号有几种,通常多采用米氏符号,又称米勒指数或晶面指数,是英国学者米勒(W.H.Miller)于1839年提出。
本实验通过在晶体模型上确定米勒指数和单形符号,达到掌握晶体定向和确切表示晶面族在空间的相对位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