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2760食用天然的香料
- 格式:xlsx
- 大小:41.23 KB
- 文档页数:44
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0-2011是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用量和使用范围。
根据该标准,食品添加剂分为以下13个类别:
1. 防腐剂类:如山梨酸、丙酸钠等,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2. 抗氧化剂类:如抗坏血酸、谷氨酸等,用于抑制食品氧
化反应。
3. 色素类:如胭脂红、黄原胶等,用于增加食品的色泽。
4. 甜味剂类:如阿斯巴甜、糖精等,用于增加食品的甜味。
5. 酸味剂类:如柠檬酸、醋酸钠等,用于增加食品的酸味。
6. 增稠剂类:如明胶、卡拉胶等,用于增加食品的粘稠度。
7. 稳定剂类:如聚乙烯醇、CMC等,用于稳定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8. 发酵剂类:如酵母、泡打粉等,用于促进食品的发酵作用。
9. 膨松剂类:如明胶、酵母等,用于增加食品的膨松性。
10. 硫化剂类:如亚硝酸盐、亚硫酸氢钠等,用于防止食品腐败。
11. 漂白剂类:如过氧化氢、二氧化硅等,用于漂白食品。
12. 螯合剂类:如脱氧醋酸钠、草酰肼等,用于去除食品中的金属离子。
13. 其他类:如香料、香精等。
GB2760-2011标准还规定了不同食品中各类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和适用范围,以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前言本标准代替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本标准与GB2760—200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增加了2007年至2010年第4号卫生部公告的食品添加剂规定;——调整了部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删除了表A.2食品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及使用量;——调整了部分食品分类系统,并按照调整后的食品类别对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原则,调整了食品用香料的分类;——增加了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原则,调整了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名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
2术语和定义2.1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2.2最大使用量食品添加剂使用时所允许的最大添加量。
2.3最大残留量食品添加剂或其分解产物在最终食品中的允许残留水平。
2.4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保证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
如助滤、澄清、吸附、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养物质等。
2.5国际编码系统(INS)食品添加剂的国际编码,用于代替复杂的化学结构名称表述。
2.6中国编码系统(CNS)食品添加剂的中国编码,由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类别(见附录E)代码和在本功能类别中的顺序号组成。
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3.1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b)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c)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d)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e)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3.2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a)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b)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c)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d)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目录
前言Ⅰ
范围 1 术语和定义 1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1 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 2 带入原则 2 食品分类系统 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2 营养强化剂 2 食品用香料 2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2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 2 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3
表A.2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95 表A.3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99 附录B食品用香料使用规定100 表B.1 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单101 表B.2 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102 表B.3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名单118 附录C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以下简称“加工助剂”)使用规定162
表C.2 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164 表C.3 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167 附录D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名单175 附录E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177 附录F食品分类系统 178。
GB2760-2014标准说明王华丽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基本框架前言 正文范围、术语和定义 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 食品分类系统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食品用香料、食品用加工助剂 附录附录 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附录B:食品用香料名单 附录C:食品用加工助剂使用名单 附录D: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 附录E:食品分类系统 附录F:附录A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索引2760-2014的主要内容-前言准替代情况 旧标准的主要变化 加了国家卫计委的公告 食品营养强化剂和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名单调整由其他相 标准进行规定 改了3.4带入原则,增加了3.4.2 改了附录A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 改了附录B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规定 改了附录C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以下简称“加工助剂”)使用规定 改了附录F食品分类系统 加了附录F“附录A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索引”2760-2014的主要内容-正文围 标准规定的主要内容语和定义 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残留量、加工助剂、INS和CNS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基本要求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 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 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3 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标准按照本标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食品添加剂本身的质量是保证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 的前提。
如何执行? 国家或行业标准 公告中的主要技术要求带入原则 3.4.1在下列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含食品添加剂)带入 食品中 根据本标准,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 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 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而带入的水平; 由配料带入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显低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
乙基麦芽酚属于食品用香料乙基麦芽酚在GB2760-2011中是属于食品用人工合成香料,在附表B食品用香料规定中说:“食品用香料一般配制成食品用香精后用于食品加香,部份也可直接用于食品加香。
01、风味特性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的风味和香气相近似,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的风味强度约为前者的3~4倍。
具体而言,麦芽酚具有甜的焦香香味,但水果气味不够;乙基麦芽酚的味道则更甜、更强烈,带较浓的水果味,而且香味较持久。
这就决定了两者在实际应用上会有所不同,麦芽酚特别适用于香草、巧克力及焦香型风味的产品中,而乙基麦芽酚则是极佳的水果味、甜味和花香味的增香剂。
02、功能作用作为基本的香精配料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是许多复合香精的基本成分,也是用以调配许多水果香味所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一、改良食品风味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能增强许多调味料的整体风味特性,营造出圆滑调和的风味。
作为风味改良剂使用时,其典型用量分别为2~250ppm和1~100ppm。
二、增加并改善甜味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所具备的增甜特性,能达到减少食糖用量的功效。
据报道,在非碳酸型水果饮料中添加15ppm麦芽酚或约其四分之一用量的乙基麦芽酚,能获得理想的增甜效果,使蔗糖用量得以减少5~15%。
另一方面,当与高甜度甜味剂合用时,能改善甜味剂不平衡、不连续而又强烈的味质,有助于使产品的风味更接近于蔗糖,所得甜味更加完善、平衡。
三、修饰苦味和涩味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一般可用于掩盖食品或医药制品中的苦味,淡化食品的涩味,并能抑制甜味剂所产生的后味,使食品具有平衡的风味。
四、增强乳脂质的香滑口感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具有增强乳制品中乳脂感的作用,并能产生类似高脂食品的香滑口感,有利于开发可口的减脂、低脂及无脂的高级乳制品。
五、降低酸味及酸刺激味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能够通过降低食品的总体酸味来改进其整体的风味,这对开发具有微生物稳定性的低pH值食品和香精尤为有利。
与此同时,它们还能抑制某些食品添加剂所带来的酸刺激味,使食品风味更柔和。
GB2760-2014标准说明王华丽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基本框架前言 正文范围、术语和定义 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 食品分类系统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食品用香料、食品用加工助剂 附录附录 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附录B:食品用香料名单 附录C:食品用加工助剂使用名单 附录D: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 附录E:食品分类系统 附录F:附录A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索引2760-2014的主要内容-前言准替代情况 旧标准的主要变化 加了国家卫计委的公告 食品营养强化剂和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名单调整由其他相 标准进行规定 改了3.4带入原则,增加了3.4.2 改了附录A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 改了附录B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规定 改了附录C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以下简称“加工助剂”)使用规定 改了附录F食品分类系统 加了附录F“附录A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索引”2760-2014的主要内容-正文围 标准规定的主要内容语和定义 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残留量、加工助剂、INS和CNS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基本要求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 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 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3 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标准按照本标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食品添加剂本身的质量是保证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 的前提。
如何执行? 国家或行业标准 公告中的主要技术要求带入原则 3.4.1在下列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含食品添加剂)带入 食品中 根据本标准,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 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 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而带入的水平; 由配料带入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显低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
食品用香料标准为贯彻《食品安全法》和《食品用香料标准》,规范食品用香料的生产经营行为,保证食品用香料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食品用香料的定义:具有防腐功能,可用于各类食品中起到增香作用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香味物质。
包括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两大类。
天然香料是指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由动植物分泌物或排泄物提取的香味物质,如姜、葱、蒜、花椒、八角茴香、肉桂、豆蔻、丁香、山奈、白芷、陈皮、良姜、薄荷、木香、草果、砂仁、茴香、紫苏叶、罗勒、香茅、甘草、香菜籽、小茴香、莳萝籽、芥子、灵香草、甘松、芫荽籽、香椿籽、香薷籽、香叶、孜然籽、香草、香兰草等;人造香料是指以天然香料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香料,其中应用较多的有甲基丙烯酸酯类(如:甲基香兰素)、丙烯酸酯类(如:乙基香兰素)、酚类(如:丁基香兰素)、含氮化合物(如:甲基苯丙胺)等。
最近几年来,我国食品用香料行业发展迅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但与欧美等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我国现阶段每年约消耗食品用香料约5万吨左右,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食品的口感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1、不得使用人工合成色素、香精、香料等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
2、香料产品应具备正确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操作,避免超范围使用。
3、同一企业不得使用不同的商标、名称、包装等来生产同一种产品。
4、产品应符合我国《食品用香料》标准的要求。
5、产品包装上应注明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等。
6、不得在产品标签上标注、标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内容。
7、严禁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用香料。
8、在同一生产线上使用同一品牌的包装容器。
9、所采购的香料均应符合《食品用香料》标准的要求。
10、所选择的供货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稳定地运行。
11、使用后剩余的食品用香料应密闭、低温、遮光贮存,不得再次使用。
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法规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限量、技术要求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本标准的实施,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本标准明确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
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保质期,常常需要使用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剂。
而本标准将食品添加剂分为色素、香料、酸度调节剂、防腐剂等多个类别,并对每一类别的使用范围进行了具体规定,从而有效控制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其次,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量。
在食品生产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必须严格控制,以免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本标准对每一种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也对不同食品种类的食品添加剂使用量进行了细致的区分,以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
此外,本标准还对食品添加剂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
食品添加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因此本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纯度、杂质限量、重金属含量等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以保证食品添加剂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总的来说,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实施,为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障了食品安全,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本标准的制定也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使其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更加规范、科学地使用食品添加剂,从而生产出更加安全、优质的食品产品。
在今后的食品生产中,我们应当严格遵守GB2760-2011的相关规定,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确保食品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放心的食品产品。
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和监管,不断完善相关标准,以适应食品行业的发展和需求,为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香精的国标
香精是加入食品中,促进口味、香气、气味的特殊原料,它是一种有机物质,以植物或者动物的萃取物为主要成分制成,具有特定的颜色、味道、香气和气味。
中国食品安全标准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规定香精的分类、使用量、供应资格等。
香精的分类:
一、香味香精:指含有有机物质的香味香精,如肉桂香精、柠檬香精、薰衣草香精等;
二、调味香精:也称作调味料香精,是一种小包装的成品,用来代替自然原料的香料,如花椒香精、胡椒香精、酸辣香精等;
三、防腐剂香精:是一种防腐剂,主要用于酸性食品的防腐,如山梨醇酸酯香精、香草醛香精、乙酸乙酯香精等;
四、果味香精:是利用果实、果肉、果皮所制取的香精,如苹果香精、橙子香精、桔子香精等。
香精的使用量: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香精的总量不得超过1.0g/Kg。
其中,一般干酪制品中使用香精的量为
0.2~0.35g/Kg; 糕点制品中使用香精的量为0.3~0.4g/Kg; 蔬菜冷冻食品中使用香精的量为0.05~0.1g/Kg。
香精的供应资格:
香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的质量标准,使用的原料、产品和生产流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正规的准则,检验必须是经国家认可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实验检查,经过检验合格,方可上市。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代替GB 2760-81Hygienic standards for food additives in use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86-12-09发布1987-01-01实施GB 2760-86续表GB 2760-86 续表GB 2760-86 续表GB 2760-86 续表GB 2760-86 续表GB 2760-86 续表GB 2760-86 附录 A食用香料名单(补充件)A.1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378种A.1.1 天然香料121种A.1.2合成香料(包括单离)共257种A.2 暂时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118种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归口。
本标准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鹤娟、杨祖英、陈瑶君。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1988年增补品种)B 2760─86Hygienic standars for food additives in use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本标准适用于1988 年度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卫生标准以及某些现有品种的扩大使用。
本标准为GB 2760-8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续编。
2、新增品种表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88-08-15批准1988-10-01实施GB 2760-86 续表GB 2760-86 续表3、扩大使用范围品种表2GB 2760-86附录A 食用香料名单(补充件)A1允许使用香料80种A1.1天然香料2种1.布枯叶油2.核桃壳浸膏A1.2天然相同香料(包括单离与合成)78种A2 暂时允许使用香料14种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审查通过。
本标准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鹤娟、高强、王竹天。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
最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760-2024与2760-2014比对说明2024年3月120,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24),并将于2025年2月8日实施。
现将2024版GB2760与2014版及其纳入新版标准中的增补公告进行了比对分析,以下概述了2024版GB2760较2014版的整体变化及各个附表的主要变化,供参考。
一、纳入了增补公告批准使用的添加剂。
为了方便标准使用者查询,GB2760-2024纳入了GB2760-2014实施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公告形式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和使用规定,截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第5号公告。
二、正文的修订情况(1)修订食品添加剂定义,在定义中增加了营养强化剂的内容,并明确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和相关规定。
(2)修订INS和CNS定义,并明确说明当CAC的INS号发生变化时以CAC的INS号为准。
(3)“4食品分类系统”的修改:删除“如允许某一食品添加剂应用于某一食品类别时,则允许其应用于该类别下的所有类别食品,另有规定的除外”内容,将其体现在附录A的A.3中。
(4)增加了“8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9附录A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索引"“10营养强化剂"“11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内容。
三、附录A的修订情况(1)修改附录A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查询方式。
将2014版标准中表A.3的内容体现到表A.1和表A.2中,原表A.2合并入表A.1。
2024版标准中表A.2规定了表A.1中例外食品编号对应的食品类别。
(2)修订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进一步明确继承原则和完善相同色泽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总和不超过1原则的描述,实质性要求未变化。
2024版标准规定“表A.1列出的食品添加剂按照规定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使用。
如允许某一食品添加剂应用于某一食品类别时,则允许其应用于该类别下的所有类别食品,另有规定的除外。
GB 2760修订意见香料部分建议从GB 2760中删除食用香料部分,建立独立的食用香料管理标准,对食用香料进行区分管理;同时,在香料管理标准对将食用香料列表中的注解内容,作为独立章节实施管理。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以及为了生产加工工艺的需要,直接加入食品而实现特定的功能。
如防腐剂,抗氧化剂,甜味剂,着色剂等。
食品添加剂必须结合其在所使用的食品类别的用量和人群暴露量,逐一评估其安全性,制定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统一编制International Numbering System (INS)代码,规定其在某一特定食品类别上的最大使用量。
食品用香料是为了改变、改善食品的香气或者味道而加入食品中的物质,绝大部分食品用香料(>85%)是天然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质,配置成香精是重现或者增强某种天然存在的食品的味道。
基于食品用香料的人群暴露量非常低,其安全评估是结合化学特性,毒理学特性和人群暴露量估算的结构类似的一组化合物的评估,而不需要逐一评估,也不需要制定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也没有International Numbering System (INS)代码。
一般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s)与食品用香料(Flavorings),在使用和安全性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法规的规定和管理模式上也应有区别。
故建议我国在法规的规定和管理模式上,把一般的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s)与食品用香料(Flavorings)区别对待,区分管理。
具体管理方式建议如下:1.建立“食品用香料使用标准”,对食用香料进行单独管理;2.食用香料的审批方式、审批程序,保持现有方案不变;3.加强香料标准制订,主要针对量大面广的香料,但没必要对所有香料品种都制订标准,以节约管理成本;4.在行业内加强标准宣贯,规范与强化行业内对食用香料使用安全管理。
食品用香料、香精简介食品用香精香料一般分为两大类,即食品用香料和食品用香精。
两者目前均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香料香精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设在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负责审查组织和管理,目前我省的香精香料生产企业审查由审查部委托我省自行组织。
一、食品用香料定义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中附录E的定义,食品用香料是指用于调配食品用香精,并使食品增香的物质。
二、食品用香料分类按照香料的来源分为三类,即天然香料、天然等同香料和人造香料(GB2760)。
1、天然香料指从香料动物和香科植物(体内含有香成分的动物和植物)的某些生理器官(香囊、香腺、花、叶、根等)以及分泌物中经加工提取的含有香成分的物质,也就是经常说的精油、浸膏、香树脂、酊剂、单离品等。
天然香料大多是混合物,而单离品是化合物。
单离品是从精油分离出的单一物质,如从薄荷油分离出的薄荷醇(即薄荷脑)。
单离品的主要用途是用来合成其他香料,在调香时要注明来源。
2、天然等同香料和人造香料两者都属合成香料,是单一化学物质,有一定的化学结构、化学性质和香气。
两者是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再经精制得到具有一定化学结构、香气、香味和理化规格的香料产品。
人造香料与天然等同香料的区别在于人造香料的化学结构至今尚未在自然界中发现。
3、目前批准使用食品用香料(1)GB2760附录B食品用香料目录中的香料;(2)凡列入GB2760附录B中天然等同香料目录的香料,其对应的天然物(其结构完全相同的对应物)视为已批准使用的香料;(3)卫生部食品添加剂增补公告中食品用香料新品种目录中香料。
4、食品用香料使用范围(1)食品用香料仅用于配制食品用香精,不得作为食品原料使用。
依据:a、GB2760附录B.1的规定,“食品用香料指能够调配食品用香精的香料,本附录中的香料仅用于配制食品用香精。
”b、《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精氨酸不能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09)221号))复函“GB2760允许使用的食品用香料品种,不是食品,不得作为食品原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