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与温度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20
小学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学校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1教材分析:在同学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肯定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将援助同学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同学规范地测定水温,并带领同学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本课主要教学活动有三个部分:第一,形成温度概念。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经典试验——将手指分别插入冷、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杯内,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
接着请同学就这个现象做出自己的说明,同学将在卡通人的提示下很快悟到,光凭手的感觉不能精确决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比较物体的冷热要用一个科学仪器,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引导同学懂得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精确地测定物体的温度。
第二,学习测定水温,学习运用温度计。
测定水温的关键是温度计的液泡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读数的时候不要将温度计拿到杯外。
测三杯水的温度,是测量水温的一次演练。
第三,探究热水的降温规律。
热水变凉是生活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同学可能从未想到过其中的科学道理。
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在于进一步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育同学的记录技能,特别是连续观测并记录的技能,通过指导同学绘制曲线图、分析数据,引导同学发觉降温规律,从而激发同学去探究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试验结束后,还要求同学通过争论来说明这个现象,这是培育同学科学分析和推理技能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数据并发觉热水变凉的温度改变规律。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对科学讨论有爱好,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到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预备:演示试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
分组试验器材:不同温度的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
教学过程:一、认识温度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每个小组选一名手指感觉最灵敏的`同学站起来。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1.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2.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
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3.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
(如右图)4.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5.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7.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须轻拿轻放。
8.正确的读取温度计示数的姿势:9.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10.在实验中,如果发现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也不要紧。
因为假设仅仅是我们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的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
1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电子水温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便。
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干湿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12.在“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怎样变化的”实验中,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继续观察下去,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个温度(该温度大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13.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报告记录。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设计: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实验记录:绘制水温变化曲线图。
实验结论: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冷热与温度知识点总结一、冷热的概念和特性冷热是人们对温度的主观感觉,是热力学性质的一种直接感受形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冷热来描述物体或环境的温度高低。
冷热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温度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受到个体差异、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冷热的感觉是由温度引起的,而温度是物体内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
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越大,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热现象也就越明显。
而温度越低,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也就越小,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冷现象就越明显。
二、温度的基本概念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热运动能量的度量,是描述物体热度高低的物理量。
通常用热力学温标来比较和测量物体的温度,温标是以某一特定物质的性质与温度的关系为基准,从而得到的一种标定温度值的标度。
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温标是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
摄氏温标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作为标定点,将这个温度范围等分为100个单位,分别用“摄氏度”的符号°C来表示,其中0°C为水的冰点,100°C为水的沸点。
而华氏温标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为标定点,将这个温度范围等分为180个单位,分别用“华氏度”的符号°F表示。
除了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之外,还有绝对温标和开氏温标等其他温标。
绝对温标是将绝对零度作为零点,根据理想气体的性质来定义温度。
开氏温标是以绝对零度作为零点,将温度的刻度等分为100个单位。
三、温度的测量和单位温度的测量通常通过温度计来进行,温度计是一种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气压式温度计等。
其中,水银温度计是最常用的一种温度计,它是利用水银的膨胀和收缩来测量温度的。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C)、华氏度(°F)等,它用来表示物体的热度高低。
在科学和工程领域,通常使用开尔文(K)作为温度的单位,开尔文温标以绝对零度(实际上是0K)为零点,将温度的刻度等分为100个单位。
学习简单的温度概念冷热温暖凉爽温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个物理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热度和冷度程度。
无论是在家里、学校还是工作场所,我们都会与温度打交道。
本文将介绍温度的基本概念,以及冷热、温暖凉爽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一、温度的基本概念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量度。
它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直接相关。
通常使用摄氏度(℃)或者华氏度(℉)来表示温度。
摄氏度是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作为基准进行刻度的,而华氏度则是以水的冰点和人体温度作为基准进行刻度的。
二、冷热的含义和表示方法冷热是描述温度程度的词语,用来表示物体的温度高低。
当物体的温度较低时,我们常说它是“冷的”。
相反,当物体的温度较高时,我们说它是“热的”。
为了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温度,人们使用了不同的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其中最常见的是普通温度计和红外线测温仪。
普通温度计是一种使用温度感应物质的装置,通过物质的体积膨胀或收缩来测量温度。
例如,水银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普通温度计。
红外线测温仪则是一种利用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能量来测量温度的设备,无需接触物体即可准确测量温度。
三、温暖凉爽的含义和表示方法温暖和凉爽是相对于人体感受而言的,用来形容环境的温度。
当环境温度适宜、使人感到舒适时,我们说环境是“温暖的”。
相反,当环境温度较低、使人感到清凉时,我们说环境是“凉爽的”。
人们通常通过感受皮肤的冷热程度来判断环境的温暖或凉爽。
为了更准确地表示环境的温暖或凉爽,人们开发了各种温度调节设备。
例如,暖气设备可以将室内温度调节到舒适的水平,而空调设备则可以在炎热的夏季为人们提供凉爽的环境。
总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温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
了解温度的基本概念及其含义和表示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并保持身体的舒适。
同时,通过科学地利用温度调节设备,我们也能够创造出更加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第二单元《冷和热》知识点一、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帮我们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2、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3、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①温度计是易碎物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触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④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到容器的外面。
二、热的传递1、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例如:和别人握手能感觉温暖;做饭时给铁锅的底加热,铁锅的上面也会热。
2、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例如:用空调制冷或制热;烧水时壶上层的水也变热了。
3、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例如:夏季烈日下我们的头发摸上去很烫;用浴霸取暖;用火炉取暖。
4、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①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
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③把被加热的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④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盖灭后需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三、加热和冷却1、加热和冷却会影响物体的(形态)和(体积)。
2、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3、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4、160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出了(空气温度计)。
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兰海特发明了华氏温标,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了(摄氏温度)用(℃)表示5、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既热胀冷缩的应用)?使瘪了的乒乓球変圆;炼钢;预留铁轨缝隙等。
《冷热与温度》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冷热和温度的词汇,但是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吗?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冷热与温度的知识,了解它们的定义、特点以及相关的实际应用。
二、知识探究1. 冷、热和温度的定义- 冷、热是我们对物体在感觉上的判断。
当一个物体的温度比我们的身体温度低时,我们感觉到它是冷的;当一个物体的温度比我们的身体温度高时,我们感觉到它是热的。
- 温度是用来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度来表示。
2. 温度计的原理- 温度计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它的原理是基于不同物质在温度变化下的性质而设计的。
常见的温度计包括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3. 温度计的刻度- 摄氏温标:以水的冰点为0℃,沸点为100℃作为刻度起点,将温度范围等分为100份。
- 华氏温标:以水的冰点为32℉,沸点为212℉作为刻度起点,将温度范围等分为180份。
- 开尔文温标:以绝对零度(-273.15℃)作为刻度零点,温度只取正值。
三、深化拓展1. 冷热对人体的影响- 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容易导致感冒、喉咙痛等疾病。
-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容易导致中暑、脱水等危害。
2. 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夏天喝冰水可以帮助降温、缓解炎热。
- 冬天穿暖和的衣服可以保暖避免感冒。
3. 热传导与传热- 热传导是物体内部不同部位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通常是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热量。
- 传热是热能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包括传导、传热、辐射等方式。
四、实践应用1. 温度计的使用- 利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外温度,及时调节空调、暖气。
- 利用温度计测量食物的温度,确保食品安全。
2. 温度与工业生产- 温度控制是很多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电子产品制造、食品加工等。
- 合理控制温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五、练习与检测1. 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冷、热和温度的区别。
2. 选择题:以下哪种温标以绝对零度作为刻度零点?A. 摄氏温标B. 华氏温标C. 开尔文温标D. 雷吉亚温标3. 应用题:夏天,一个人热得流汗,这是属于哪种物理现象?为什么?六、总结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冷、热和温度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了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通用6篇)《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通用6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1《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我分别用了三个小活动:学生讨论、学生演示、学生操作来认识温度计、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测量热水温度。
虽然有成功的地方,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
一、请学生上台演示水温的测量时,不管学生做的对还是错,不能一上来就让其他学生指出他的错误之处,首先要做的是表扬肯定学生,让学生充满自信心。
二、在“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这个实验中,学生们的小组合作能力欠缺,实验要求或许是老师讲的不到位,在记录数据的时候,有些小组热水的温度不下降反而还上升,而且整个过程没有秩序。
三、上课过程中,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语有事过于生硬。
成功之处在于: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教师只在一旁起到了引导作用。
二、在讲解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配有相应的练习,加强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三、整个课堂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规律: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制定试验计划—实验和观察—搜集整理信息—解释交流《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2冷和热是学生最为熟知的内容,每天从喝水中就能感受冷和热,太热的水会使我们感觉很烫,所以我们会和温水。
夏天和冬天,很容易分明冷和热。
至于温度,我们只是用身体的某个器官、感官去感受冬天和夏天的温度,要想具体测量今天的温度,要借助温度计去测量。
书中设计的实验:冷、热、温三杯水,学生用手指先感受冷水与温水,最后去试一试热水的温度,学生初步感知温度,要想准确的知道谁的温度,需要借助温度计,,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在使用温度计时只忙于介绍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没有强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设计实验、实践,而是把实验的过程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没有真正的的进入实验中去,而是成了书本和课堂的工具。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优秀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认识到温度对生活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冷热与温度的基本概念。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温度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体验法:让学生亲手触摸不同温度的物体,感受温度差异。
第二章:温度的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温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教授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3 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温度测量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热胀冷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现象及其原理。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
进行热胀冷缩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3 教学方法: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热胀冷缩实验。
观察法: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第四章:温度与生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温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温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探讨温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温度对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章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冷热与温度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章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提出与冷热与温度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5.3 教学方法:回顾法: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或口头总结所学内容。
提问法: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第六章:温度与气候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温度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现象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介绍温度与气候的关系。
经纬联合体教学开放活动设计专用1、能耐心、细致地观察和记录数据。
2、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讲课教师教学过程设计热水比冷水高几度呢?看来,光凭眼、手等感觉器官是无法精确测量出水温的,我们需要借助什么来测量水温?温度计。
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温度计,准确测量水的冷热与温度(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用感官判断冷水热水时,学生们兴致很高,但问到用感官判断温度时,却引起冲突,为引出精确测量需要借助温度计做铺垫,简洁明了,直接入题。
】2、明确目标:(1)自学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测量水温(3)探究热水降温的规律3、预期效果:带着积极的探究兴趣进入本节课。
二、民主导学:教师手举温度计,问:这是?温度计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怎么拿?为什么这样拿?我们应该怎样规范使用温度计?1、任务一:自学正确使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任务呈现:在1分钟内,自学课本16页,边读边勾划出你认为重要的字眼。
(2)自主学习:自主看书,阅读,勾划。
(3)展示交流:简要交流学习结果。
小检测:教师播放小明一组的使用温度计的视频,学生观看后判断这段视频挺好,起到了对错,并纠正。
【设计意图:插入这段视频,是为更加生动的展示使用温度计应该注意的几点,提醒学生避免操作错误。
】你们练就了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教师用白板小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任务二:测量水温(1)任务呈现:先测量冷水,后测量热水,将结果写在记录单(一)上。
小组合作完成。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观测记录。
(3)展示交流:简单交流测得的温度值。
教师以热水为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什么同一暖壶的热水倒出来后温度会不一样?这是时间先后有差别造成的(先倒的热水要比后倒的热水的温度低)。
善于发现的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一杯热水既然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温?它降温有规律么?如果有规律,是什么样的规律?你们猜猜。
【设计意图:探究问题由学生提出,紧接着让学生猜测规律是什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后面实验验证猜想做基础。
1.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
(3)、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4)、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5)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2.热的传递(1)、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
(3)、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4)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3.加热和冷却1、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2、糖、蜡烛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4.吸热和散热1、为什么冬天时,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而且在夏天喜欢穿浅色衣服?答:浅色吸热差,深色吸热好。
2、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答:白色吸热差,宽大形成气体对流。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1、水是大自然的化身?答: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多姿多彩化身。
2、蒸发: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状水蒸气。
3、凝结: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
4、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答:温度、蒸发面积、空气流动。
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声。
2.物体来回传递运动叫振动。
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4.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终止声音、振动也会停止。
2.不同的声音1.声音的强弱叫音量。
2.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3.四大公害:空气污染、水污染、废物污染、噪音污染。
4.紧、短、细的弦发出声音较高。
5.长、粗、松的弦发出声音较低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伏罂而听”的故事中,声音主要是借助于(土地)和(坛子)传人耳朵的。
2.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送振动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听神经——把声音的信号报告给大脑。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温度的基础概念1.1 学习目标:了解温度的定义,认识摄氏度和华氏度。
1.2 教学内容:解释温度的概念,介绍摄氏度和华氏度的区别和转换方法。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温度的含义,学习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公式。
第二章:感觉冷热2.1 学习目标:学习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冷热,了解人体的舒适温度范围。
2.2 教学内容:讨论人体对冷热的感知,介绍舒适温度范围的概念。
2.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让学生感受不同温度的物体,通过讨论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人体对冷热的感知。
第三章:冷热与物体的变化3.1 学习目标:观察和理解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如融化、凝固和沸腾。
3.2 教学内容:介绍物体的融化、凝固和沸腾现象,解释冷热对这些现象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观察冰块的融化、水的凝固和水的沸腾,引导学生理解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第四章:热量的传递4.1 学习目标:学习热量的传递方式,了解传导、对流和辐射。
4.2 教学内容:解释热量的传递方式,介绍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概念和例子。
4.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体验热量的传递,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传递方式的特点。
第五章:温度计的使用5.1 学习目标: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读取和记录温度。
5.2 教学内容:介绍温度计的种类和正确使用方法,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5.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第六章:比较不同环境下的温度6.1 学习目标:了解不同环境下的温度差异,如室内、室外、极地等。
6.2 教学内容:讨论不同环境下的温度特点,分析温度差异的原因。
6.3 教学活动: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温度,通过数据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温度与环境的关系。
第七章:温度与季节7.1 学习目标:了解季节变化对温度的影响,认识春、夏、秋、冬四季的温度特点。
7.2 教学内容:解释季节变化的原因,分析季节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小学科学11冷热与温度(教案)冷热与温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热量高低的量。
2. 能够根据温度判断物体的冷热。
3. 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 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及温度的测量单位。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及材料:水、冰块、温度计2. 多媒体课件:包括温度计的结构示意图、原理讲解等内容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老师出示一个冷开水和一个热开水,请学生用手触摸冷开水和热开水,询问学生冷开水和热开水有什么不同?2.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呢?Step 2 温度的概念1. 老师出示温度计的图片,简要介绍温度计的结构。
2. 老师解释温度是表示物体热量高低的量,是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
3. 引导学生理解温度的冷热程度是相对的,而利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量化温度。
Step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老师出示温度计的实物,向学生解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观察温度计刻度并回答相应的温度。
3. 老师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学生跟随老师的操作,独立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Step 4 温度计的原理及温度的测量单位1. 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示,理解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原理。
3. 老师解释温度的常用测量单位是摄氏度(℃),并与学生一起探讨符合温度刻度的不同温度。
4. 学生尝试将不同物体的温度进行排序并写出相应的温度。
四、课堂练习与巩固1. 老师发放一些有关温度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书写答案。
2. 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与同桌交流讨论,老师适时进行纠正和解释。
五、拓展延伸活动1. 学生自主观察和收集生活中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和实例,分享给其他同学。
2.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温度计的制作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3. 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科学展览馆,进一步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及应用。
六、教学评价Step 1:1. 学生能准确描述冷开水和热开水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