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筑近代史
- 格式:pdf
- 大小:7.38 MB
- 文档页数:10
沈阳大帅府民国军阀第一宅大帅府,是在1915年沈阳还叫奉天的时候,由“东北王”张作霖修建的官邸兼私宅,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以后,张学良主政东北期间,这里是张学良的行政公署,后来东北沦陷,日本占领期间,部分建筑被伪满洲国辟为国立图书馆,解放战争时期,又被国民党沈阳党部所占用,建国以后帅府大院被拆分成若干个办公场所交由一些单位使用,直到1990年以后,才逐渐腾退出来,修缮成为了现在的张氏帅府博物馆。
总之,这座张氏帅府建筑群,在它整整一百年的岁月里,见证了一个家族的荣辱与兴衰,经历了东北的黑暗与光明,如今这位饱经风霜,尝尽酸甜苦辣的百岁老人,又担负着新的使命,向后人讲述着东北整整一个世纪的屈辱与发展、荣耀与变迁的故事。
▲大帅府门口对于大帅府里发生的故事和历史事件,从小的爱国主义教育把我耳朵都灌满了,几乎是倒背如流,再有各种教科书,资料,里描述的也都大致一样,没什么特别的,什么“张作霖命丧小青楼”,“东北易帜”,“处决杨常”啊,来龙去脉不尽相同。
所以我更喜欢刨一刨正史背后的故事,比如一些传闻野史,虽然有点八卦,或者说并不真实,但我以为,正是这些有点八卦的故事,才使故事里的人物更具传奇色彩,更有人情味,更像是张家长李家短的娓娓道来,比起那些枯燥无味干巴巴的史书上的文字要有趣,精彩得多。
▲张学良雕塑排行老大的小六子以前,我一直以为张学良排行老六,因为所有关于张氏父子的演义里,张作霖都叫他小六子,直到张作霖死后让张学良主政东北,我才觉得不对劲儿,按照中国传统的继位方式,都是传给长子啊,我有点蒙圈,后来查了些资料才知道,原来张学良就是长子,但既是长子,张作霖为什么总称呼他为小六子呢?▲张作霖蜡像据说,张学良乳名叫双喜,因为他出生的时候张作霖正好打了个胜仗,又正赶上夫人为他生下儿子,这叫双喜临门,但是后来张作霖找人给双喜算命说,这小子命太硬,会上克父母下克兄弟,唯有拜寄给和尚,到庙里跳墙,再换个名字才能破解,张作霖信以为真,便挑了个黄道吉日带上礼品抱着双喜到庙里去拜寄,在去庙里的路上听到村里有人喊“小六子”,估计是有人在喊自己的孩子,按照迷信的说法,在去拜寄的时候听到的第一个名字,是很吉利的,取做小名便可逢凶化吉。
沈阳918纪念馆简介嘿,朋友们,今儿咱们聊聊沈阳的一个特别地儿——918纪念馆。
这地儿啊,可不是一般的纪念馆,它承载的是咱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你一走进纪念馆的大门,就能感觉到一股沉甸甸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那建筑,设计得庄重严肃,看着就让人心里头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敬意。
纪念馆里头,展览的东西可不少,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个会说话的老兵,给你讲述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说到918,咱东北人谁不知道啊?那可是1931年的事儿了,日本鬼子瞅准机会,给咱来了个突然袭击,占领了咱东北大片土地。
那天,正好是9月18日,从那天起,东北人民的苦难日子就开始了。
纪念馆里头,有个特别大的展厅,墙上挂着那时候的照片,还有模型、地图啥的,看着就让人心里头不是滋味。
你说,那时候的人们,咋就这么难呢?再往里走,你会看到很多真实的历史遗物。
有那时候的军装、武器,还有老百姓用的东西。
这些东西,虽然看着不起眼,可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啊。
你想象一下,那时候的人们,穿着这些衣服,拿着这些武器,跟日本鬼子拼死拼活,那是得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纪念馆里头,还有个地方得说说,那就是那个模拟的战场。
你一进去,就能听到枪炮声、喊杀声,还有老百姓的哭喊声,那声音听着就让人心里头直颤悠。
那时候的战场,可不就是个修罗场嘛,到处都是血腥和死亡。
可咱东北人民,愣是没屈服,硬是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日本鬼子的铁蹄。
说到这,我就想起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那时候的人们,虽然没啥先进的武器,也没啥好吃的好喝的,但他们有一颗爱国的心,有一颗不屈不挠的心。
他们知道,自己的家园被占领了,自己的亲人被杀害了,他们能做的就是拿起武器,跟敌人拼命。
纪念馆里头,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有英雄人物的传记,有普通老百姓的口述,还有那时候的诗歌、歌曲啥的。
这些东西,看着就让人心里头暖暖的。
你说,那时候的人们,咋就这么有骨气呢?参观完纪念馆,你心里头肯定有很多感触。
你可能会觉得,那时候的人们太苦了,太不容易了。
沈阳古建筑旅游景点
沈阳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在中
国的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既有中国北方古城的独特风貌,
又具有江南园林建筑的特色。
一、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
尔哈赤及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部分组成。
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将都城从抚顺迁到沈阳,将其作为陪都继
续使用。
清朝初期,沈阳故宫作为盛京皇宫的一部分继续使用。
清朝末年,清朝政府将盛京皇宫连同沈阳故宫一起卖给了日本。
二、皇姑屯事件遗址
皇姑屯事件遗址是沈阳市皇姑屯区的一个景区,是以爱国主
义教育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皇姑屯事件遗址包括南半
部的“东大寺”、“大帅府”等三处古建筑和北半部的“三教堂”。
南半部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所建的“东大寺”和清太宗皇太极
时期所建的“西大寺”,建筑均为一进两院式,西大寺中有一座
建于乾隆年间的三层七间佛堂式塔——魁星阁。
—— 1 —1 —。
沈阳方城历史街区的保护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沈阳方城的历史沿革,现状特点等,通过现场实地调研,综合分析,指出方城保护现状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保护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方城历史街区保护研究前言“历史街区”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多样性,在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诸方面,包含着城市历史特色和景观意象的地区,是城市历史活的见证。
沈阳方城地区是由东南西北顺城路围合而成的面积约1.7平方公里的沈阳老城区,是国内现存较早的传统历史街区之一。
方城保持了盛京都城时期形成的城池格局,拥有独特的规划布局与空间形态。
城内遍布明清、民国、伪满多个时期的不同风格的历史遗迹,以及包括沈阳故宫、张氏帅府、长安寺等在内的各具特色的历史建筑,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民族和文化特征。
方城是研究满清文化和近代史重要所在,也是沈阳城市历史的缩影。
沈阳方城的现状概况2.1.人口及建筑分布上个世纪后期,过度的旧城开发加之缺乏有效的容积率控制手段,导致了老城内人口数量快速增加,人口密度过于集中。
目前方城现状人口为 4.6万人,人口密度为 2.7万/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呈从中部向东西两侧递增的趋势,以东西顺城街沿线为最高。
旧城的盲目改造也导致了6一8层居住建筑成为方城内部分区域的建筑主体。
这些多层住宅楼通常存在居住条件差,与传统建筑外观反差明显,对区域建筑、空间景观影响较大的问题。
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主要分布在正阳街、朝阳街两侧以及北中街地区,以办公建筑和传统民居为主。
单体文物建筑广泛分布在老城的各个区域,文物建筑群主要集中在城区中南部。
商业建筑以中街路沿线最为集中。
此外,还有部分文化旅游类建筑位于故宫门前的沈阳路上,少量高层建筑集中在中街北部地区。
方城内现状总建筑面积280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7。
2.2.文物概况沈阳方城内现有世界文化遗产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6家,跨越明﹑清﹑伪满﹑民国等多个时期,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沈阳张学良故居讲解
沈阳张学良故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北市场附近,是中国现代名人故居之一。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在中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学良故居始建于 1924 年,是当时张学良将军为其母亲建造的寿堂。
1928 年,张学良将军将寿堂改建成一座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
格的别墅,此后这里一直是他和家人居住的地方。
张学良故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中国传统建筑,其建筑风格典雅大方,独具特色。
故居内部装饰精美,富丽堂皇。
故居内的展览展示了张学良将军的生平事迹和文化成就,以及他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影响。
故居内还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如玉器、瓷器、书画等,这些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魅力。
张学良故居不仅是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见证。
它向公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和博大精深,同时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参观张学良故居,不仅可以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张学良故居是一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向公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和博大精深,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见证。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这样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作用,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盛京八景简介盛京八景,又称辽东八景,是指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的八个著名景点。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而闻名,吸引着各地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光临。
本文将对盛京八景进行简介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鉴赏这些美丽的景点。
1. 故宫:作为盛京八景的代表之一,故宫是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也是沈阳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故宫由三大部分组成:内宫、中宫和外宫。
内宫是皇帝的住所,中宫是皇后和妃子的住所,而外宫则是官员和仆人的住所。
故宫以其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装饰而著称,使人们能够窥见中国古代皇宫的辉煌和繁华。
2. 北陵公园:位于沈阳市东北部的北陵公园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代表之一,也是盛京八景中的一部分。
这里是明代皇帝皇后的陵墓所在地,包括孝陵和景陵。
公园内有许多精美的建筑和花园,如黟山、智水亭等,展示了古代帝王墓葬建筑的特色和艺术价值。
3. 沈阳教堂:沈阳教堂是中国最早的东正教堂之一,也是沈阳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该教堂建于1903年,是由俄罗斯传教士建造的。
教堂建筑风格独特,结合了拜占庭和俄罗斯传统建筑的特点,是沈阳市独特的文化景观。
4. 张氏帅府:张氏帅府是清代著名的古建筑群,位于沈阳市东南部的浑南区。
这里是乾隆时期辽东总兵张廷玉的府邸,也是沈阳市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
张氏帅府建筑精美,充满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和特色,是了解清代辽东边防建筑的重要场所。
5. 林则徐纪念馆:林则徐纪念馆位于沈阳市道义区的东陵山下,是纪念中国近代伟大思想家和政治家林则徐的场所。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曾任浙江巡抚,主导了广州悟血案的平息和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纪念馆展示了林则徐的生平事迹、思想和成就,是缅怀这位杰出人物的重要场所。
6. 沈阳草莓谷:沈阳草莓谷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是一座以种植和采摘草莓为主题的农业观光园区。
这里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草莓品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和品尝新鲜的水果。
中外建筑史——中国近代史部分101南京路是什么时候建立的?答:20世纪初期P307答:从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代话角度来看,归纳为:开埠城市、局部开埠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工矿专业城市P335答:汇丰银行104近代中国最早一座钢框架结构厂房是?P346答:1931年上海杨树浦电厂一号锅炉间P363答:1923年,江苏公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设立建筑科P376答:吕彦直107上海沙逊大厦的建筑特点?P336答:英商维克多·沙逊经营的沙逊洋行房产,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
建筑为钢结构的10层大楼,局部高12层。
平面呈A字形,一部分作为沙逊洋行办公之用,一部分开设旅店。
P382答:保持中国古典建筑的体量权衡整体轮廓,保持台基、屋身、屋顶的“三分”构成。
屋身尽量维持梁柱额枋的开间形象和比例关系,整个建筑没有超越古典建筑的基本体形,保持着整套造型构件和装饰细节。
国民党党史史料陈列馆。
P382答:突破中国古典建筑的体量和整体轮廓,不拘泥于台基、屋身、屋顶的三段式构造,体形由功能空间确定,墙面摆脱框架式立面构图,砖墙承重的新式门窗组合,添加梁额枋雕饰,屋顶仍保持大屋顶组合,以局部大屋顶与平顶结合。
外观呈洋式的基本体量与大屋顶等能表达中国式特征的附加部件的综合。
P386答:1925年,“装饰艺术”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举行,欧美各国开始流行装饰是一种向国际是过度的形式。
特点:体形简洁明快,阶梯形体块组合,流线型圆弧转角,横竖线条,几何图案浮雕P304答:1、192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结束军阀混乱局面,城市近代化和建筑近代化获得发展2、军阀混战和革命高涨形势下,军阀,地主,买卖向上海,天津,北京转移,进行商业活动,投资房产3、20世纪30年代,资本注意经济危机,吸引华侨国内投资,沿海地区资金充足,投资房产4、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南京政治中心,上海经济中心,展开行政,文化,居住建筑5、1931年“九一八”东北等地(沈阳、哈尔滨、鞍山、牡丹江)进行城市规划,频繁建筑活动6、20世纪20年代后,建筑留学生增多,中国建筑师队伍扩大。
沈阳名称沿革与古城建置沈阳是中国辽宁省的省会,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沈阳的名称沿革与古城建置有着深厚的历史。
沈阳的名称起源于古代,最早记载的名称为“咸平府”,据说是由于此地地势平坦而得名。
后来,由于地理位置的变化,沈阳逐渐发展为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
辽朝建立后,首都设在辽阳,动荡的时期使得辽朝逐渐落后,辽帝废弃辽阳后,将首都迁到了佛爷顶(今沈阳市区)。
当时沈阳被称为“玉京府”,意为玉帝的京城。
辽朝的衰败导致金朝的建立,金朝帝王完颜氏定都大名府(今北京市区),并改辽阳为“金故都”,以示对辽朝的取而代之。
元朝建立后,沈阳得以重新崛起,成为辽东的要地,并最终成为元朝在东北地区的重要都城。
元朝还将沈阳改为“沈阳路”,是为了纪念当时在蒲顶山发生的一个故事。
相传,元军攻占沈阳时,完颜氏后裔完颜亮被困在蒲顶山上,准备自杀。
突然,天上传来声音,告诉他不要轻生,而是要努力复兴辽朝。
于是,完颜亮洗心革面,努力招兵买马,最终成为一方霸主。
元朝封他为“沈阳王”,并将沈阳改名为“沈阳路”。
明朝开始时,沈阳仍然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
明太祖朱圭曾在位于沈阳的古称“仙岳山”上设立了一个秀州府。
明成祖朱棣建立后,曾经多次来沈阳,将之视为重要的北方战略要地。
明成祖下诏将沈阳升格为直隶州,称为“直隶沈阳府”。
到了清朝,沈阳再次成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
清朝建立后,将沈阳设为京畿辖区,称为“北洋县”,辖区面积非常广大。
此时的沈阳得到了繁荣和发展,城市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多次巡视沈阳,并下诏在沈阳修建了一个庞大的皇宫,称为“沈阳宫”。
康熙皇帝还在宫内设立了一个道场,供自己练武和讲学。
这座宫殿是沈阳历史的重要遗迹之一,至今仍然保留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阳逐渐繁荣起来,成为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沈阳的城市建设也日益完善。
沈阳老城区的布局保留着明清时期建筑的风格,古建筑、古街巷、庙宇和园林等丰富多样,构成了沈阳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
伪满皇宫介绍解说词
欢迎来到伪满皇宫!伪满皇宫是一座位于中国沈阳市的历史建筑,也是伪满洲国的皇宫之一。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座建筑的历史和特色。
伪满皇宫建于1933年,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期所建造的。
它是仿照北京故宫而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当时伪满洲国权力的象征。
皇宫坐落在一片广阔的园林之中,占地面积达到了6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
伪满皇宫的建筑采用了中国古典宫殿建筑风格,并融入了日本宫殿建筑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宫殿建筑主要由大殿、后宫和后花园组成。
大殿是皇宫的主体建筑,呈长方形,顶部覆盖着黄色琉璃瓦,气势雄伟。
内部装饰金碧辉煌,设计精巧,体现了东方建筑的魅力。
后宫则是皇后和妃子们的居所,宫殿的大小和设计都较为精致。
后花园则是皇宫的附属建筑,有着独特的园林景观和花卉植物,为皇宫增添了一份宁静和美丽。
伪满皇宫不仅在建筑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寄托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殖民统治欲望。
在皇宫内,还保存有许多历史文物和珍贵文献,反映了当时伪满洲国的政治、军事和生活状况。
这些文物和文献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有着重要的价值。
伪满皇宫作为一座历史建筑,见证了中国的战争历史和沉重的苦难。
如今,这里已成为了一处重要的纪念地和旅游景点,吸引着许多人前来参观和学习。
通过参观伪满皇宫,我们可以回
顾历史,缅怀先烈,警示后人,倡导和平与和谐。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你们在参观伪满皇宫时,能够更好地了解这座建筑的历史和特色。
谢谢!。
沈阳近代城市及近代建筑的发展过程及特点姓名:季俊男班级:景观1202学号:1201050216时间:2015.6.7近代建筑沈阳(1860-1949)1.西⽅方宗教建筑(1838-1861)2.两⼤大势⼒力强势抗衡(1860-1931)[本⼟土&外来]•⽇日俄势⼒力进⼊入(1905-1906)[⽇日俄战争]•⽇日本胜利后的强势发展(排挤西⽅方势⼒力,⼤大量西⽅方建筑)•本⼟土势⼒力的作⽤用(张作霖时期中西结合)[仅注重外形的堆积,外⽴立⾯面多种结合]3.沦陷后的沈阳(1931-1945)•战争促动下的⼯工业建筑与⼯工业(装备,制造,军⼯工业)•现代主义设计理念进⼊入(功能主义)4.建设停滞,战后恢复(1945-1949)近代沈阳⽐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形态,城市的历史变迁很典型、很有代表。
近代沈阳的历史主要沿着两条基本的脉络发展:①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社会转化②由⼀一座独⽴立的封建都城变为半殖民地城市,这是外国资本主义强加给这个城市的,是城市政治地位的变化。
沈阳的近代城市建设也相应表现出两条主要的脉络:①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城市向资本主义开放的、多⽅方位的城市形式进化;②外国建设模式的直接进⼊入,与①既独⽴立又相联。
营⼜⼝口(⽜牛庄)开放后,伴随着列强的侵略、洋教洋货的冲击、⽇日俄的争夺、⽇日本殖民机构的建⽴立,盛京古城屡遭洗劫,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同时殖民者也将西⽅方物质⽂文明带⼊入了沈阳,推动沈阳近代化,⽇日本为把奉天满铁附属地建成⽇日本侵略东北的前沿阵地,在此投⼊入⼤大量资⾦金,给沈阳这座古城带来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市政管理⼿手段和西⽅方的科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转向和发展,加快了附属地空间和结构近代化进程,成为当时东北地区较为先进的现代化城市。
⾃自⾟辛亥⾰革命⾄至九⼀一⼋八事变,奉系军阀统治时期,⽇日本通过经济和军事控制奉天,张作霖与之对抗,同时也扩张城市空间、建⽴立市政、完善市政建设,发展经济、教育、交通、卫⽣生等。
伪满时期,沈阳城市建设存在问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把沈阳变成战略物资供应基地,建⽴立侵华后⽅方供给城,发展铁西⼯工业区,并制定了《奉天都⾢邑计划》,推⾏行殖民统治服务的教育,和为战争进⾏行经济建设,这时期沈阳⼈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变化。
由于对沈阳城市发展没有长远考虑,致使城市格局、经济⽐比重失衡,对今天沈阳向更⾼高层次迈进,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西⽅方宗教建筑1840年鸦⽚片战争后,营⼜⼝口被迫开放港⼜⼝口,传教⼠士进⼊入沈阳,并建造了西⽅方宗教建筑。
1861年法国传教⼠士⽅方若望(1805-1878)从营⼜⼝口到奉天进⾏行传教活动,并在1875年在⼩小南门设计⼀一座天主教堂(现位于沈河区⼩小南街南乐郊路40号),当时称作“奉天主教府⼤大堂’’,并在城乡建⽴立⼤大⼩小教堂18处,这是沈阳接触西式建筑形式和技术的开端。
早期教堂多由有艺术修养的西⽅方传教⼠士设计,少数由传教⼠士按照本⼟土带来的设计图纸指导建造,或者委托本⼟土建筑史设计。
⽇日俄势⼒力进⼊入最早的沈阳站并不是今天的样⼦子,甚⾄至不在今天的位置上。
1899年侵占东北地区的俄国⼈人把铁路修到了沈阳,并在今沈阳站对称轴以北1.2km处修建了俄式青砖平房作为车站,即最早的沈阳站,当时名叫“茅古甸”(满语“谟克敦”译⾳音,为兴盛之意,因满清时期沈阳旧称“盛京”)1904年⽇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获得了中东铁路的控制权。
沈阳站更名为奉天驿。
由于客流量巨⼤大,在市街西部拨出⼀一块⼟土地⽤用作奉天驿新址。
它成为当时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客运中转车站。
但从那之后建筑外观⼏几乎没有变化。
⽇日本胜利后的强势发展结合上⽂文所述“南满铁路附属地”及新城区建筑是1898年构筑“中东铁路”时,在原俄国辖属铁路附属地的基础上,由⽇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1905年接管后开始主持规划和建设。
1908年起,满铁在实施城建中将其占据的区域⼟土地不断向⽼老城区蔓延,延伸。
对此,中国⽅方⾯面军政当局修建了“国际⼤大马路”(今和平⼤大街),⽬目的是想阻⽌止⽇日本⼈人的扩张,于是“国际⼤大马路”以西地区的满铁新城区(今太原街⼀一带)⽇日本⼈人像规划⾃自⼰己国家⼀一样,⼤大⼒力推⾏行官厅建筑和西洋楼式建筑。
这些建筑中,设计者追求纯⼏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强调轴线和主次关系,以放射线,⽅方格⽹网道路交汇处为中⼼心进⾏行规划。
如1913年建设的“中央⼴广场”(1919年改为“浪速⼴广场”,今称“中⼭山⼴广场”),四周建各种公共建筑。
(左图)再如1919年建的“朝鲜银⾏行奉天⽀支⾏行”,是⽇日本民间的建筑师进⼊入沈阳的代表作品之⼀一。
(中图)1925年建的“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今和平区中⼭山⼴广场西侧,沈阳市⼯工商银⾏行)(右图)1926年建的“东洋拓植株式会社奉天⽀支社”⼤大楼——受西洋建筑教育的⽇日本建筑设计师的代表作品之⼀一。
(左下图)1929年建的“奉天⼤大和宾馆”(今中⼭山⼴广场南侧,辽宁宾馆)。
(右下图)本⼟土势⼒力的作⽤用1927年,张作霖为了与⽇日本⼈人经营的沈阳站抗衡,开始修建辽宁总站(位于现和平区总站路100号),⽼老北站是个浩⼤大的⼯工程,据说当时是联合了⼏几位商⼈人的资本,才得以如期完⼯工。
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建筑的最⼤大的铁路客运站,设计者杨廷宝,是我国近现代建筑史上“南杨北梁”中的“南杨”。
⽽而“北梁”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梁思成。
由于上世纪30年代初,沈阳站是⽇日本⼈人控制的⼤大站,中国旅客很少在那⾥里上下车。
⽽而⽼老北站⼀一开始就归中国所有,在这上下车、滞留的客⼈人要相对更多。
1931年3⽉月19⽇日辽宁总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由于北宁路与沈海路(沈阳⾄至海友)的接轨,使东北的旅客昼夜间可奔赴京津,也使关内慕名沈阳(奉天)的旅客蜂拥⽽而⾄至,并可直达海龙、吉林,从⽽而促进了关内外⼈人员的来往和物资的交流。
加上奉天驿是⽇日本⼈人控制的⼤大站,中国旅客很少在那⾥里上下车。
⽽而⽼老北站⼀一开始就归中国所有,在这上下车、滞留的旅客多达⼏几万⼈人。
此外,沈阳⼴广播电台最初也是由张作霖建⽴立,前⾝身是奉天⽆无线⼴广播电台,1928年开始播⾳音,九⼀一⼋八事变后,该台被⽇日本占领,改称“奉天放送局舍”,1938年⽇日军进⼀一步侵华,将其升为“奉天中央放送局”。
现为辽宁省⼴广播电台播⾳音楼。
九⼀一⼋八事变之后,沈阳沦陷,满铁在沈阳的建筑也进⼊入到后期规划时代。
这时的建筑则偏重“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形式与细节相互烘托,其典型代表为满铁单体社宅。
(图为沈阳绍兴街29号满铁社宅现状图)据说这些别墅是当时东京帝国⼤大学建筑系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规定每⼈人设计⼀一栋,以此考评其毕业⽔水平。
设计者在总结了中国东北寒冷地区住宅建设成熟经验的基础上,以其本⼟土建筑思想结合欧美建筑理念,同时融⼊入鲜明的时代主题,寓个性设计于标准化之中。
最终留给沈阳的这组别墅群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和造型特点。
•造型上,这⾥里的每栋别墅均为⼀一、⼆二层坡顶组合,⼭山墙顶端常见“⽊木筋墙”装饰或点缀雕框⽓气窗。
建筑物靠简单的体量变化、凸凹线脚形成丰富的形体构造。
•⾊色彩上,采⽤用⽇日式灰⾊色平⽡瓦为屋顶,绿⾊色油漆的⽊木质檐⼜⼝口、窗框利⽤用⽔水泥砂浆涂饰罩⾯面,基段砌饰⿊黑⾊色⽯石块或浅⾊色⾯面砖,形成夺⽬目的感官效果。
在环境艺术上,利⽤用各式围栅、花墙点缀⼊入⼜⼝口,配置形态不⼀一的⾬雨搭门廊,种植冬青灌⽊木衬托建筑主体。
•在装饰上,采⽤用不对称构图,利⽤用质感和⾊色彩的对⽐比展⽰示细致装饰且避免雷同。
1931年之后沈阳沦陷时期的建筑,除了⽇日式别墅群以外,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建于1936年的朝鲜⼈人⾦金昌镐寓所(今和平区中兴街31号,东北国际投资有限公司)。
关于⾦金本⼈人的资料较少,只知道他是⼀一位由朝鲜来沈阳创业的商⼈人,先在西塔地区经营⼩小冷⾯面店起家。
九⼀一⼋八事变后在南湖旷野建了个沙场,挖沙⽯石卖给⽇日本⼈人搞建筑,于是很快致富,成为当时沈阳的富豪。
⾦金昌镐寓所坐北朝南,钢筋混凝⼟土结构,共三层,花岗岩墙裙、⽶米黄⾊色瓷砖罩⾯面。
楼顶西半部为绿⾊色琉璃⽡瓦顶,东半部为平顶,门前建有⾬雨搭,由两根⽅方形⽔水泥柱⽀支撑,顶部铺设绿⾊色琉璃⽡瓦。
此外,1931年建的“法国驻奉天领事馆”(今和平区⼋八经街10号,沈阳市⽂文物局院内)为典型的法式风格。
建设停滞战后恢复•1945年,⼤大河区改为和平区,后由国民党接管了这块地,直到1948年和平区才回到⼈人民⼿手中•1945年“浪速⼴广场”更名为“中⼭山⼴广场”,⽇日本在此建⽴立的“⽇日俄战争纪念碑”被国民政府将其拆除•1945年沈阳⼤大街,⽇日伪时期改称“千代⽥田通”,抗战胜利后定名中华路•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书店成⽴立(和平区中华路220号)•1946年国民党当局接管了奉天驿,将其更名为沈阳南站。
这个名字虽然只存在了3年的时间,却在⼈人们头脑⾥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南站”成了沈阳市民对这座车站的习惯叫法。
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外地⼈人被这个名字坑,听到沈阳南站这个名字,便选择了下车,⽽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到了苏家屯•1945年沈阳⼯工商界临时组成辽宁商⼯工总会,1948年解放后解体,在原址成⽴立沈阳市⼯工商业联合会•1945年⽇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呗苏军占⽤用,为前苏联驻沈阳总领事馆,20世纪60年代沈阳市政府交际处使⽤用该馆•1945年解放后俄军将铁西区⼯工⼚厂内⽇日本战后⽆无法运⾛走的车床机床等重型设备运往本国。
总的来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奉天”恢复了“沈阳”名称。
后来,沈阳城市的管理者不断变化,城市建设⼯工作在动荡国内战争中⼏几乎停滞,甚⾄至原有的城市建筑也被战争摧毁,市民⽣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城市经济萧条,城市的重建⼯工作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