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精度及其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31
测量精度指测量的结果相对于被测量真值的偏离程度。
在测量中,任何一种测量的精密程度高低都只能是相对的,皆不可能达到绝对精确,总会存在有各种原因导致的误差。
为使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尽量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必须充分认识测量可能出现的误差,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加以克服。
通常在测量中有基本误差、补偿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与抽样误差等。
•测量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测量误差的分类与处理原则•偶然误差的特性•精度评定的指标•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一、观测误差当对某观测量进行观测,其观测值与真值(客观存在或理论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
用数学式子表达:△i = Li – X (i=1,2…n)L —观测值X—真值二、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仪器的原因①仪器结构、制造方面,每一种仪器具有一定的精确度,因而使观测结果的精确度受到一定限制。
DJ6型光学经纬仪基本分划为1′,难以确保分以下估读值完全准确无误。
使用只有厘米刻划的普通钢尺量距,难以保证厘米以下估读值的准确性。
②仪器构造本身也有一定误差。
例如: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则测量结果中含有i 角误差或交叉误差。
水准尺的分划不均匀,必然产生水准尺的分划误差。
2、人的原因观测者感官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观测者的习惯因素、工作态度、技术熟练程度等也会给观测者成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3、外界条件例如:外界环境如温度、湿度、风力、大气折光等因素的变化,均使观测结果产生误差。
例如:温度变化使钢尺产生伸缩阳光曝晒使水准气泡偏移,大气折光使望远镜的瞄准产生偏差,风力过大使仪器安置不稳定等。
人、仪器和外界环境通常称为观测条件;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不等精度观测。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先作两个前提假设:①观测条件相同.②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直接观测在此基础上分析出现的误差的数值、符号及变化规律。
游标卡尺的精度如何计算精度是1mm除以游标上的格数10格就是精确到0.1mm20格就是精确到0.05mm50格就是精确到0.02mm游标卡尺是我们大家手中必不可少的测量性工具。
但是我发现很多人并不会读数,,,下面请大家拿起手中的卡尺跟我出发。
游标卡尺结构名称如图所示:尺身,内侧量爪,紧固螺钉,主尺,深度尺,游标尺,外测量爪七步分构成使用部分:内侧量爪,紧固螺钉,深度尺,外测量爪四部分读数部分:尺身,游标尺,主尺三部分游标卡尺按精度又可分为三种:1.十分游标尺其精度0.1毫米2.20分游标尺其精度0.05毫米3.50分游标尺其精度0.02毫米【重要】【必会】读数方法:以游标尺0刻度线在主尺上读出整毫米数,再看游标尺上哪一条刻度线与主尺上某刻度对齐,由游标尺上读出毫米以下的小数。
总读数=主尺上的整毫米数+游标尺上的毫米以下的小数【题外话】拿起你手中的卡尺看着游标尺上的刻度。
仔细看、、、有没有发现什么呢?我以十分度游标尺为例,游标尺上共十个刻度线全部之长为9毫米,注意,是9毫米!!比主尺上10个刻度线短1毫米,,,即每刻度表示0.9毫米所以游标卡尺测量原理:游标尺上的全部刻度之长比主尺上相应刻度之长短1毫米下面总结一下三种游标尺读数!!!!一.十分度尺(强烈推荐)游标尺刻度格数10 刻度总长9毫米每小格表示0.9毫米精度0.1毫米测量结果:主尺上读的毫米数+0.1n(n为游标尺上第n个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格数)二.20分游标尺游标尺刻度格数20 刻度总长19毫米每小格表示0.95毫米精度0.05毫米测量结果:主尺上读的毫米数+0.05n(n为游标尺上第n个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格数)三.50分游标尺游标尺刻度格数50 刻度总长49毫米每小格表示0.98毫米精度0.02毫米测量结果:主尺上读的毫米数+0.02n(n为游标尺上第n个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格数)。
精度等级计算公式
精度等级是衡量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差异的指标。
它用于评估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决定测量结果的可信度。
精度等级的计算公式如下:
精度等级 = (测量值 - 真实值) / 真实值 * 100%
精度等级通常以百分比表示,正负号表示测量值相对于真实值的偏差方向。
正值表示测量值偏高,负值表示测量值偏低,而0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完全一致。
精度等级的计算公式反映了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当精度等级接近于0时,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实值非常接近,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而当精度等级远离0时,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精确度较低。
精度等级的计算公式可用于各种领域的测量,例如物理实验、工程测量、医学诊断等。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精度等级的计算可以帮助评估测量方法的可靠性,确定测量结果的可信度,并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精度等级是一种用于评估测量准确性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精度等级的计算结果,对测量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绘技术中的精度评定指标及计算方法在现代社会中,测绘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地规划、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
然而,测绘技术的准确性对于确保工程项目和规划的成功至关重要。
因此,精度评定指标和计算方法在测绘技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精度评定指标在测绘技术中,精度评定指标是衡量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差异的一种量化方式。
常用的精度评定指标包括精度等级、误差范围和置信概率等。
1. 精度等级精度等级是对测绘结果的精度水平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等级包括一、二、三级等。
一级精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误差较小,精确度较高;而三级精度则表示测量结果的误差相对较大,精确度较低。
通过设定不同的精度等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测绘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划分。
2. 误差范围误差范围是指在一定的置信概率下,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范围。
通常以正态分布曲线表示,其以均值和标准差来描述误差的大小。
通过计算误差范围,可以了解到测绘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对其准确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 置信概率置信概率是指在一定置信水平下,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不会超出一定范围的概率。
常用的置信概率有95%和99%等。
较高的置信概率意味着较高的准确性要求,需要更加精确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二、精度计算方法在测绘技术中,有多种精度计算方法可供选择。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1. 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一种常见的精度计算方法,适用于线性关系的测量数据。
该方法通过最小化观测值与拟合值之间的残差平方和,得到最佳的拟合曲线,从而计算出测量数据的精度。
2. 方差分析法方差分析法是一种适用于多因素比较的精度计算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方差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的贡献程度,从而评估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3. 自相关法自相关法是一种适用于空间数据分析的精度计算方法。
该方法通过计算不同点之间的相关系数,了解点附近的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从而评估空间数据的精确度。
三、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测绘技术中的精度评定指标及计算方法,下面以道路测量为例进行分析。
水准测量允许误差计算公式水准测量是测量地形高程的一种方法,其精度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因此,需要对水准测量结果的误差进行计算,从而提高其测量精度。
本文将重点介绍水准测量允许误差计算公式。
一、水准测量误差的分类水准测量误差主要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
系统误差是由于设备、仪器等错误导致的误差,具有稳定性和可恢复性的特点。
系统误差应该在测量前进行修正。
随机误差是由于环境、操作、多次测量等方面的因素引起的误差,无规律可循,导致同一点在多次测量中的高程差异。
随机误差通常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二、水准测量允许误差计算公式水准测量允许误差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允许的误差范围,常用于工程中对高程控制点的两次测量结果进行比对。
水准测量允许误差计算公式如下:∆h = k · C其中,∆h为测量高程改正数,k为允许误差系数,C 为单位权中误差。
单位权中误差是指一个未知量每测量一次的标准差,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C = t · σ其中,t为置信系数,σ为误差方差。
在一般情况下,单位权中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得到,根据误差标准差的原理,其计算公式如下:S = √(∑(hi- avg(h))^2 / (n-1))其中,n为测量次数,hi为第i次测量的高程值,avg(h)为所有测量值的平均值。
误差方差通常需要根据测量数据进行计算。
在计算误差方差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1)测量对象的稳定性和可恢复性;(2)测量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3)人为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根据测量数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误差方差:σ^2 = ∑(hi- avg(h))^2 / (n-1)根据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h,从而比较两次测量结果的高程差异。
若两次测量的高程差超过∆h,则应考虑是否需要重新测量或进行设备等方面的修正。
三、允许误差系数的确定允许误差系数k通常根据工程需要和测量对象的高程稳定性进行确定。
一般情况下,k的取值范围为0.1~1,取值越大,允许误差范围越大,但测量精度相应也会降低。
水准仪测量计算方法水准仪是一种用来测量地面相对高度差的仪器,它在工程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水准仪的测量精度直接影响到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因此掌握水准仪的测量计算方法对于工程测量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水准仪的测量计算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标尺读数的处理。
在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时,首先需要记录下水准仪的标尺读数。
在记录标尺读数时,应该注意准确度和精度,尽量避免读数误差。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 高差的计算。
水准仪测量的主要目的是求取各点之间的高差。
在进行高差计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直接法、间接法或者闭合路线法进行高差的计算。
在选择计算方法时,需要考虑测量的精度要求和实际操作的便利性。
3. 高差改正值的确定。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由于各种误差的存在,测得的高差值往往是不准确的。
因此,需要对高差值进行改正,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在确定高差改正值时,需要考虑各种误差的来源,并采取相应的改正措施,如气温改正、大气压改正、仪器常数改正等。
4. 高程的计算。
在水准测量中,除了求取高差外,还需要计算各点的高程。
高程的计算是基于已知点的高程和测得的高差值进行的。
在进行高程计算时,需要注意高程的相对性,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5. 数据处理与报告。
在完成水准测量后,需要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尽量避免数据误差的传递和累积。
同时,还需要编制测量报告,将测量结果清晰地呈现给用户,以便用户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和应用。
总结。
水准仪测量计算方法是工程测量中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测量,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准确处理数据,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水准仪测量计算方法能够对工程测量人员有所帮助。
测绘技术中常见的精度评定方法解析精度评定是测绘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测绘技术中,常见的精度评定方法有多种,本文将对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进行解析。
一、平差法平差法是测量数据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解算和优化,得到具有最佳平差结果的观测值。
平差法的精度评定主要是通过对比理论控制值和实际测量值之间的误差,即残差,来评估数据的精度。
通过对多个测量点进行观测和平差,可以获得整体上的数据精度评定结果。
二、误差理论误差理论是一种基于统计学原理的精度评定方法,通过对测量中可能存在的各种误差源进行量化分析,可以计算出测量结果的预期误差。
误差理论通过建立误差传递模型,考虑各种误差源之间的相互影响,并结合测量数据的统计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数据的置信区间。
对于测绘工作来说,误差理论是一种更加科学和客观的精度评定方法。
三、检查点法检查点法是一种对测量结果进行验证和验证的方法。
在测绘工作中,通常会选择一些已知真实值的控制点,作为检查点,对实际测量结果进行验证。
通过对比测量结果和已知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可以评估测量数据的精度。
检查点法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实际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情况,是一种常用的精度评定方法。
四、配准精度评定在遥感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中,配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配准精度评定是评估图像或地理数据与已知控制点之间的差异的方法。
通过选择一些已知控制点,并在图像或地理数据中找到对应的位置,可以计算出图像或地理数据的配准精度。
配准精度评定直接影响到图像或地理数据的后续应用,是遥感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总结:测绘技术中的精度评定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平差法、误差理论、检查点法和配准精度评定是比较常见的几种方法。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测绘工作中都有其独特的应用,能够对测量数据的精度进行评估。
通过合理选择和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测绘工作的精度和可靠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精度评定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游标卡尺的精度如何计算精度是1mm除以游标上的格数10格就是精确到20格就是精确到50格就是精确到游标卡尺是我们大家手中必不可少的测量性工具。
但是我发现很多人并不会读数,,,下面请大家拿起手中的卡尺跟我出发。
游标卡尺结构名称如图所示:尺身,内侧量爪,紧固螺钉,主尺,深度尺,游标尺,外测量爪七步分构成使用部分:内侧量爪,紧固螺钉,深度尺,外测量爪四部分读数部分:尺身,游标尺,主尺三部分游标卡尺按精度又可分为三种:1.十分游标尺其精度毫米分游标尺其精度毫米分游标尺其精度毫米【重要】【必会】读数方法:以游标尺0刻度线在主尺上读出整毫米数,再看游标尺上哪一条刻度线与主尺上某刻度对齐,由游标尺上读出毫米以下的小数。
总读数=主尺上的整毫米数+游标尺上的毫米以下的小数【题外话】拿起你手中的卡尺看着游标尺上的刻度。
仔细看、、、有没有发现什么呢我以十分度游标尺为例,游标尺上共十个刻度线全部之长为9毫米,注意,是9毫米!!比主尺上10个刻度线短1毫米,,,即每刻度表示毫米所以游标卡尺测量原理:游标尺上的全部刻度之长比主尺上相应刻度之长短1毫米下面总结一下三种游标尺读数!!!!一.十分度尺(强烈推荐)游标尺刻度格数10 刻度总长9毫米每小格表示毫米精度毫米测量结果:主尺上读的毫米数+(n为游标尺上第n个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格数)二.20分游标尺游标尺刻度格数20 刻度总长19毫米每小格表示毫米精度毫米测量结果:主尺上读的毫米数+(n为游标尺上第n个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格数)三.50分游标尺游标尺刻度格数50 刻度总长49毫米每小格表示毫米精度毫米测量结果:主尺上读的毫米数+(n为游标尺上第n个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格数)。
精确度计算方法
题目
精确度怎么算?
答案解析
精确度是指你得到的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确度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具体取决于你正在处理的数据类型和任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精确度计算方法:
1.对于分类任务,可以使用准确率(accuracy)来衡量模型的精确度。
准确率
是正确分类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比例。
2.对于回归任务,可以使用平均绝对误差(MAE)或均方误差(MSE)来衡
量模型的精确度。
MAE是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绝对差值的平均值,MSE 是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差的平方的平均值。
3.对于排序任务,可以使用准确率、召回率(recall)和F1分数等指标来衡量
模型的精确度。
4.对于聚类任务,可以使用轮廓系数(silhouette score)或调整兰德系数
(adjusted Rand index)等指标来衡量模型的精确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任务和数据类型需要使用不同的精确度计算方法。
在选择精确度计算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