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5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
- 格式:docx
- 大小:22.37 KB
- 文档页数:3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2.1 加热与冷却方法2.1.1 加热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为了提高反应速度,经常要对反应体系加热。
另外,在分离、提纯化合物以及测定化合物的一些物理常数时,也常常需要加热。
实验室常用的热源有煤气灯、酒精灯、电炉、电热套等。
必须注意,玻璃仪器一般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
因为剧烈的温度变化和加热不均匀会造成玻璃仪器的损坏。
同时,由于局部过热,还可能引起有机化合物的部分分解。
为了避免直接加热可能带来的弊端,实验室中常常根据具体情况应用以下不同的间接加热方式。
(1)石棉网加热把石棉网放在三脚架或铁圈上,用煤气灯或酒精灯在下面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与石棉网之间应留有空隙,以避免由于局部过热引起化合物分解。
加热低沸点化合物或减压蒸馏时不能用这种加热方式。
(2)水浴当所加热的温度在80℃以下时,可选用水浴加热。
将容器浸入装有水的水浴中(注意:勿将容器触及水浴底部),小心加热保持所需的温度。
对于像乙醚等低沸点易燃溶剂,不能用明火加热,应用预先加热好的水浴加热。
若需要加热到100℃时,可用沸水浴或水蒸气浴。
(3)油浴在100℃~250℃之间加热可选择油浴,在油浴中放一支温度计,可以通过控制热源来控制油浴温度。
用明火加热油浴应当十分谨慎,避免发生油浴燃烧事故。
油浴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取决于所用油的种类。
液体石蜡可加热到220℃,温度过高不易分解但容易燃烧。
固体石蜡也可以加热到220℃,由于它在室温时是固体,所以加热完毕后,应先取出浸在油浴中的容器。
甘油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适用于加热到140℃~150℃,温度过高则容易分解。
植物油如菜油、蓖麻油和花生油,可以加热到220℃,常在植物油中加入1%的对苯二酚等抗氧剂,以增加它们在受热时的稳定性。
硅油和真空泵油在250℃以上仍较稳定,是理想的浴油,但价格较高。
(4)砂浴加热温度在几百度以上要使用砂浴。
将清洁而又干燥的细砂平铺在铁盘中,盛有液体的容器埋人砂中,在铁盘下方加热。
《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代码:09130006课程中文名称: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英文名称:Organic Experiments课程类别:实践教学性课程必修课程实验课总学时:课程总学时:54 课程总学分:1.5 实验课总学时:54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开课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学院各专业的本科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
它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课程任务:1.使学生通过实验的第一手材料来学习有机化学,加深对课堂上所学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反应的理解,增强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掌握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及分析鉴定的方法;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研究工作的开展和参加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训练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是合成实验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必须在实验课教学中切实加强的重要环节。
要注意在有关的实验中反复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达到熟练和运用自如。
三、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四、实验课基本要求、重点、难点实验一实验室安全教育,有机实验基本操作,基本要求:掌握有机化学实验预习、仪器领取、操作、记录、实验报告及实验室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熟悉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的类别;掌握仪器的洗涤、磨口仪器的使用与保护;掌握塞子的钻孔和简单的玻璃工操作;重难点:认清有机实验中常用的玻璃仪器,掌握塞子钻孔的方法,玻璃管的截断和弯曲方法。
熔点管的拉制、玻璃管插入塞子的方法。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醛和酮的检验方法,熟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实验原理,醛和酮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它们具有一系列特征性的化学反应。
其中,醛和酮的检验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
本实验主要通过银镜反应和尿素反应来检验醛和酮的存在。
实验步骤:
1. 银镜反应,取一小部分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等量的银镜试剂,观察是否生成银镜沉淀。
2. 尿素反应,取一小部分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等量的尿素试剂,观察是否生成结晶沉淀。
实验结果:
1. 银镜反应,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银镜试剂后,出现银镜沉淀,表明该化合物为醛。
2. 尿素反应,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尿素试剂后,未观察到结晶沉淀,说明该化合物不是酮。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待检验的化合物为醛。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醛和酮的检验方法,并且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分析能力。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化学试剂的使用量,避免浪费。
2. 实验操作时要戴上实验手套和护目镜,确保实验安全。
实验延伸:
1.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方法来检验醛和酮的存在,比如费林试剂法。
2. 可以进一步研究醛和酮的性质和反应,拓展实验内容。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完成了实验报告的撰写,还深入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检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化学知识水平。
科目编科目名称参考书目号101 政治理论国家统一命题111 单独考试政治理论我校自主命题,非单独考试考生不得选考201 英语国家统一命题202 俄语国家统一命题203 日语国家统一命题211 单独考试英语我校自主命题,非单独考试考生不得选考212 单独考试俄语我校自主命题,非单独考试考生不得选考213 单独考试日语我校自主命题,非单独考试考生不得选考216 英语各大学外语专业二外使用教材217 日语各大学外语专业二外使用教材218 俄语各大学外语专业二外使用教材219 德语各大学外语专业二外使用教材220 法语各大学外语专业二外使用教材301 数学一国家统一命题302 数学二国家统一命题303 数学三国家统一命题31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国家统一命题312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国家统一命题313 历史学专业基础国家统一命题314 数学(农) 国家统一命题315 化学(农) 国家统一命题360 数学物理方法《数学物理方法》编者:梁昆淼,高等教育出版社361 数学分析《数学分析》编者:李成章、黄玉民,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国家统一命题合414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统一命题611 单独考试数学我校自主命题,非单独考试考生不得选考614 基础英语各大学英语专业使用教材615 日语水平测试各大学高年级专业日语教材616 综合俄语各大学俄语专业使用教材618 现代汉语①《现代汉语》编者: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增订四版②《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编者:陆俭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619 传播学《传播学原理》,编者: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传播学教程》,编者: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620 民商法原理《民法》编者:魏振瀛,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商法》编者:范健,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62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编者: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编者赵家祥,聂锦芳,张立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622 管理学基础(1)《管理学》编者:汪克夷等,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版(2)《行政管理学》编者:夏书章,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教育管理学》编者:陈孝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修订本注:(2)、(3)任选其一623 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3版)624 建筑设计理论综合《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25 中外美术史《中国美术史》洪再新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或中国青年出版社626 分析化学及分析化学实《分析化学》编者宫为民等,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三版验《仪器分析》编者刘志广等,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627 药物化学《药物化学》郑虎主编,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物化学》,仉文生,李安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630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五版631 分子生物学《现代分子生物学》编者:朱玉贤、李毅,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636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周登嵩主编,2004《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院校通用教材678 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学》编者:陈树文、郭文臣,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一版501 建筑设计(6小时)《中国建筑史》建工出版社《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以前)》建工出版社《建筑空间组合论》编者:彭一刚502 规划设计(6小时)《城市规划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5、6分册,城市设计503 命题创作(手绘)(6小时)801 英语专业综合语言学部分(50分):参考书目:《语言学教程》(修订版),胡壮麟,北京大学出版社。
有机实验研究报告引言有机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中的核心内容,通过实验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
本实验旨在研究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其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探索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2.通过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测试,确定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分析并讨论该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乙醇和丙酮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某有机化合物A。
其合成反应方程式如下:乙醇 + 丙酮 -> A + H2O反应过程中,乙醇对应酯化反应中的醇,丙酮对应酯化反应中的酯,A为目标化合物。
酯化反应是一种酯的形成反应,水分子是其副产物。
合成得到该有机化合物A后,通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设备和试剂。
2.在室温条件下,将乙醇和丙酮按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
3.加入适量的硫酸作为催化剂,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混合液。
4.将混合液反应在加热器中,加热至沸腾。
5.反应进行30分钟后,关闭加热器,让反应液自然冷却到室温。
6.将反应液通过吸滤器进行过滤,收集固体产物。
7.使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对产物进行测试分析。
8.根据测试结果,确定该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过程中顺利完成了有机化合物A的合成,并成功获得了产物。
经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的测试,得到了有关该有机化合物A的一些结构信息。
通过红外吸收峰的分析,确定了有机化合物A中的官能团,进一步印证了合成反应的成功。
核磁共振光谱的结果显示化合物A中的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提供了进一步表征化合物结构和校正结果的依据。
质谱分析结果提供了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并在质谱图上观察到其分子离子峰。
综合实验结果和仪器分析,得出了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为某某结构,证明实验合成的目标达到预期。
结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有机化合物A,并通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等分析方法,确定了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为某某结构。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常压蒸馏与分馏试验161 范瑶函实验时间:12月4日常压蒸馏(Distillation)一、实验目标1、了掌握常压蒸馏的原理、操作及用途2、掌握常量法测定液体样品的沸点3、掌握酒精密度计的使用,以及利用酒精密度计测定乙醇-水混合液组成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常压蒸馏是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变成蒸气状态,再把蒸气冷凝为液体的联合操作,常压蒸馏是分离和提纯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
蒸馏是利用物质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提纯。
利用常压蒸馏,可将挥发和不挥发物质分开,同时测定物质的沸点。
也可利用常压蒸馏回收溶剂。
当物质的蒸气压与液体表面的大气压相等时,液体处于沸腾状态,此时温度为该液体沸点。
对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的液体样品加热,其中低沸点、易挥发的物质会先蒸发。
易挥发组分在气相中所占的比例比其原来在液体中所占的比例要高。
纯液体的沸程通常为℃。
所以可以测定沸点。
通常,当两种液体的沸点之差大于30℃时,可以利用简单蒸馏的方法来进行分离。
沸点之差较小是,或要求纯化后得到较高纯度的产品时,则需要用分馏的方法来进行分离或纯化。
当蒸馏开始,受热的液体底部和玻璃的接触面上会有蒸气的气泡形成。
溶解在液体内的空气或以薄膜形式吸附在烧瓶内壁的空气有助于这种气泡形成,这种气泡称为汽化中心。
加入沸石等助沸物,以保证汽化中心,防止暴沸发生。
三、实验方法1、实验装置装搭:此处略。
2、蒸馏:开通冷凝水,开启热源(220V电热炉)加热。
注意观察蒸馏烧瓶中的现象和温度计读数的变化。
烧瓶内开始沸腾后,适当减小热源火力,控制蒸馏速度每秒1-2滴,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
当有第一滴馏出液进入接收瓶时,控制温度,当温度计读数稳定是,记录此时温度为T1,收集T1-T1+2℃的馏分。
蒸馏完毕,停止加热,待馏出物不再继续馏出后,取下接收瓶,按照安装相反顺序拆除仪器。
3、馏分浓度测定:将收集到的馏分倒入量筒中,放入适当规格的酒精密度计,读出浓度,估读到小数点后一位。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标题:合成和表征对硝基苯乙烯的研究引言:对硝基苯乙烯进行合成和表征是有机化学领域中的基础实验之一、硝基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硝基苯乙烯,并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其进行表征。
实验部分:1.合成硝基苯乙烯:首先,在反应瓶中将苯乙烯溶液(体积为50mL)加热至沸腾状态,然后缓慢向其中滴加硝酸(体积为10mL)。
反应进行时,反应瓶的温度保持在60摄氏度左右,并同时用冰水浴冷却反应瓶的外壁。
反应2小时后,停止滴加硝酸,继续保持反应温度30分钟。
之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冷却后的反应液与水(50mL)进行萃取。
将萃取液进行干燥,然后通过蒸馏提纯硝基苯乙烯。
2.红外光谱表征:使用一台红外光谱仪,将合成的硝基苯乙烯放入位于试样传送带上的光谱泡士,并开始进行光谱扫描。
记录红外光谱图,并分析其中的特征吸收峰。
3.质谱表征:将合成的硝基苯乙烯溶解在一种适合的溶剂中,然后将溶液注入质谱仪中进行扫描。
记录质谱图,并对其中出现的峰进行分析。
结果与讨论:通过红外光谱图的分析,我们观察到了硝基苯乙烯的特征吸收峰。
在2200-2250 cm-1处出现了一个强烈的吸收峰,这表明有C≡N的键的存在。
另外,在1600-1700 cm-1的位置,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个较强的吸收峰,这说明峰上可能存在C=C的键。
质谱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硝基苯乙烯的分子峰(M+)出现在m/z=105处,这表明硝基苯乙烯的分子量为105综上所述,通过合成和表征硝基苯乙烯的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硝基苯乙烯,并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化合物具有所期待的结构。
这项实验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硝基苯乙烯合成的理解,还为今后的有机合成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结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硝基苯乙烯,并通过对其的红外光谱和质谱进行表征,验证了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
这项实验为有机化学领域中硝基苯乙烯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有机化学实验总结(五篇范文)第一篇:有机化学实验总结有机化学实验总结转眼间,短短五周的实验课已经结束了。
现在回想起来,在有机化学实验课上,真的收获了很多。
这些收获也不仅仅是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很多反应和有机物的性质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严谨,学会了提前准备,学会了思考……这些都将在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最重要的一点是严谨,做实验时要做到一丝不苟。
还记得第一次进入实验室看到的情景,整齐的仪器、药品摆放,一尘不染的桌面,还有处理的器材……我深深意识在这个实验室里是不容许有一点马虎的。
做有机实验是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来的。
蒸馏、过滤、萃取、干燥……每一个地方都要足够细心,足够严谨,很多时候会做得慢,如果有时候追求速度,就很容易出现反应进行不充分、生成物产率低的情况。
还记得第一次做酯化反应实验时,由于没有注意控制水位,导致无法分析反应是否已经达到限度,加热了很长时间,还没能准确测出生成的水量。
我深深体会到了做有机实验时是一点也马虎不得的。
任何一个失误都有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当然做有机实验时也需要足够的耐心。
还记得做呋喃甲酸和呋喃甲醇合成实验的时候,总共用了三十分钟搅拌反应物,萃取又做了三次,还有每次蒸馏的时候都要时刻注意温度的变化和烧瓶里的变化,不能走神。
这些过程都需要足够的耐心。
当看到自己制备的晶体长的很“好看”时,当得到的产物量“很足”的时候,觉得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
还有很多实验操作是需要慢工出细活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很难做出理想的实验结果。
做有机实验时要提前准备,事先有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预习了,就会对这个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实验的一些具体步骤,要准备哪些药品和器材,实验过程中又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只有预习好了,在做实验时才能够得心应手。
当然,在预习中,我们也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有一些不懂的地方,而这些我们都可以把它们标记下来,在老师讲解的时候认真搞懂,或者是带着疑惑去实验探究,这对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最新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一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加深对有机反应机理的理解,并熟悉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本次实验选择合成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这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有机溶剂和合成中间体。
反应通过乙醇(ethanol)和醋酸(acetic acid)在酸性催化剂(如浓硫酸)的作用下进行酯化反应。
反应方程式如下:CH3COOH + C2H5OH → CH3COOC2H5 + H2O实验材料与仪器:1. 乙醇(C2H5OH)2. 醋酸(CH3COOH)3. 浓硫酸(H2SO4)4. 饱和食盐水(NaCl溶液)5. 无水硫酸钠(Na2SO4)6. 滴定管、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冷凝管、加热套、磁力搅拌器、真空旋转蒸发仪实验步骤:1. 在通风橱内,将50毫升乙醇和25毫升醋酸加入圆底烧瓶中。
2. 缓慢滴加5毫升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并装上冷凝管和磁力搅拌器。
3. 使用加热套缓慢加热混合液至回流状态,维持反应1-2小时。
4. 反应完成后,让反应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
5. 将反应混合物转移到分液漏斗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和无水硫酸钠,静置分层。
6. 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放出下层液体,收集上层有机相。
7. 将收集的有机相转移到旋转蒸发仪中,旋转蒸发去除溶剂,得到乙酸乙酯产物。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闻气味,确认产物为乙酸乙酯。
产物的收率约为70%,通过核磁共振(NMR)和红外光谱(IR)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产物的结构。
实验讨论:本次实验中,酯化反应的收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反应时间、温度、催化剂的用量等。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反应条件,以提高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同时,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造成伤害。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合成了乙酸乙酯,并对有机化学中的酯化反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对于提高实验效率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全12个有机实验完整版)试验一蒸馏和沸点的测定一、试验目的1、熟悉蒸馏法分离混合物方法2、掌握测定化合物沸点的方法二、试验原理1、微量法测定物质沸点原理。
2、蒸馏原理。
三、试验仪器及药品圆底烧瓶、温度计、蒸馏头、冷凝器、尾接管、锥形瓶、电炉、加热套、量筒、烧杯、毛细管、橡皮圈、铁架台、沸石、氯仿、工业酒精四.试验步骤1、酒精的蒸馏(1)加料取一干燥圆底烧瓶加入约50ml的工业酒精,并提前加入几颗沸石。
(2)加热加热前,先向冷却管中缓缓通入冷水,在打开电热套进行加热,慢慢增大火力使之沸腾,再调节火力,使温度恒定,收集馏分,量出乙醇的体积。
蒸馏装置图微量法测沸点2、微量法测沸点在一小试管中加入8-10滴氯仿,将毛细管开口端朝下,将试管贴于温度计的水银球旁,用橡皮圈束紧并浸入水中,缓缓加热,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毛细管口处连续出泡,此时停止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至最后一个气泡欲从开口处冒出而退回内管时即为沸点。
五、试验数据处理六、思考题1、蒸馏时,放入沸石为什么能防止暴沸?若加热后才发觉未加沸石,应怎样处理?沸石表面不平整,可以产生气化中心,使溶液气化,沸腾时产生的气体比较均匀不易发生暴沸,如果忘记加入沸石,应该先停止加热,没有气泡产生时再补加沸石。
2、向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效果会怎样?把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怎样才能防止折断其侧管?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
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气体的冷凝效果不好。
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
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可以先用水润滑,防止侧管被折断。
3、用微量法测定沸点,把最后一个气泡刚欲缩回管内的瞬间温度作为该化合物的沸点,为什么?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最后一个气泡将要缩回内管的瞬间,此时管内的压强和外界相等,所以此时的温度即为该化合物的沸点。
七、装置问题:1)选择合适容量的仪器:液体量应与仪器配套,瓶内液体的体积量应不少于瓶体积的1/3,不多于2/3。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一、引言有机化学实验是大学有机化学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其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步骤和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以及几个常见的有机化学实验示例。
二、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实验准备。
包括查阅相关实验资料,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掌握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准备所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等。
2. 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目的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首先根据实验所需量准备试剂,并将试剂称取到干净的烧杯或试管中。
接下来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反应或分离等操作,注意控制反应温度、时间和pH值等因素。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实验场地的整洁和安全,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 数据记录与处理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试剂的名称、用量、操作步骤和观察结果等。
实验数据的记录应准确、完整,并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当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时,需要仔细检查实验操作是否有误,并重新进行实验控制。
4. 结果分析与报告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在报告中必须清楚地表述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结果,并进行合理的结果分析和讨论。
在报告中还可以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说明,并提出改进措施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三、实验仪器设备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有:1.反应器:用于进行有机合成等反应。
2.分离设备:如离心机、蒸馏装置、过滤设备等,用于分离反应产物或纯化化合物。
3.分析仪器: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用于分析和表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4.量具:如天平、分析天平、容量瓶、量筒等,用于准确测量试剂的质量和体积。
5.加热设备:如电热板、热水浴、加热器等,用于控制反应温度。
6.实验器皿:如烧杯、试管、漏斗、烧瓶等,用于装载试剂或反应混合物。
四、示例实验1. 合成苯甲酸乙酯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酯化反应合成苯甲酸乙酯。
2014年大连理工大学考研资料876管理学--------------------------------------第3页877经济学原理----------------------------------第4页829材料力学(土)------------------------------第4页873公共经济学617公共管理学--------------------第5页传播学、新闻学---------------------------------第6页87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第7页851电子技术------------------------------------第8页823机械制造基础--------------------------------第9页841热工基础------------------------------------第10页630无机化学------------------------------------第11页880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实验----------------------第11页884物理化学与物理化学实验----------------------第12页816材料力学------------------------------------第13页846汽车理论------------------------------------第13页828工程管理------------------------------------第14页885有机化学与有机化学实验----------------------第15页853电路理论------------------------------------第15页854自动控制原理--------------------------------第16页886化工原理与化工原理实验----------------------第16页848船舶静力学--------------------------------- 第17页852信号系统与通信原理--------------------------第18页825材料科学基础------------------------------- 第19页627药物化学-----------------------------------------第19页804高等代数和602数学分析---------------------------第20页806量子力学和601数学物理方法-----------------------第21页QQ:572944604;淘宝店:在校研究生出售专业课资料,淘宝店为876管理学1)2000,2001,2002年大连理工大学考研管理学初试试题(电子版)2)2003,2004,2005年大连理工大学考研管理学初试试题(大部分完整版含答案,电子版)3)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年大连理工大学考研管理学初试试题(完整版,含答案)4)2013年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初试考题(回忆版,稍后更新完整版)5)2010年8月领先教育版辅导班大工管理学辅导班课件(含计算题目,电子版)6)2003,2005,2006,2010,2011年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期末考试题(扫描版)5套7)管理学背诵知识点总结(一位管理学考分为133分的学长总结)8)大连理工大学老教授辅导班最新管理学讲义(授课老师为易学东)9)老教授辅导班管理学模拟题(含答案,授课老师为易学东)模拟题目按照题型来划分,详细很符合考试题型。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鉴定,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实验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原理和方法实验原理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的化合物的学科。
有机化学实验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纯化、鉴定结构和测定性质等实验内容。
实验方法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选取合适的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案,并核算相应的反应物的质量;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2.开始实验:按照实验方案,依次将反应物按照约定的量比加入反应容器中,进行反应。
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观察反应前后颜色和形态等变化。
3.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的分离纯化。
通常采用溶剂重结晶、溶剂蒸馏或柱层析等方法。
4.鉴定产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技术手段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5.测定产物的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和折射率等物理性质。
实验步骤1.合成目标化合物A:按照实验方案,将反应物B、C依次加入反应容器中,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X小时。
2.分离纯化:将反应混合物经过重结晶/蒸馏/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A。
3.鉴定结构:使用红外光谱仪对目标产物A进行红外光谱分析,以确定其中的官能团和键的性质。
使用质谱仪对目标产物A进行质谱分析,以确定其分子量。
使用核磁共振仪对目标产物A进行核磁共振谱分析,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4.测定性质:测定目标产物A的熔点、沸点、密度和折射率等物理性质。
实验结果和讨论合成产物A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的分析,确定了合成产物A的结构为……合成产物A的性质测定了合成产物A的熔点为……,沸点为……,密度为……,折射率为……。
反应过程中的问题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的问题。
改进方法是……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进一步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实验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有毒、可燃、有腐蚀性或爆炸性的,所用的仪器大部分又是玻璃制品,所以,在有机化学实验室中工作,若粗心大意,就容易发生事故。
如割伤、烧伤,乃至火灾、中毒和爆炸等。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室是潜在危险的场所。
然而,只要我们重视安全问题,思想上提高警惕,实验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措施,大多数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危险品的使用规则和实验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一)实验室安全守则1. 实验开始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整无损,装置是否正确稳妥,在征求指导教师同意之后,方可进行实验。
2. 实验进行时,不得擅自离开岗位,要经常注意观察反应进行的情况和装置是否漏气、破损等现象。
3. 当进行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时,要根据实验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戴防护眼镜、面罩或橡皮手套等。
4. 使用易燃、易爆药品时,应远离火源。
实验试剂不得入口。
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或吃饮食物。
实验结束后要细心洗手。
5. 熟悉安全用具,如灭火器材、砂箱以及急救药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并要妥善爱护。
安全用具和急救药箱不准移作它用。
(二)危险药品的使用规则1. 易燃、易爆和腐蚀性药品的使用规则(1) 绝不允许把各种化学药品任意混合,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2) 使用氢气时,要严禁烟火,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进行有大量氢气产生的实验时,应把废气通向室外,并需注意室内的通风。
(3) 可燃性试剂不能用明火加热,必须用水浴、油浴、沙浴或可调电压的电热套加热。
使用和处理可燃性试剂时,必须在没有火源和通风的实验室中进行,试剂用毕要立即盖紧瓶塞。
(4) 钾、钠和白磷等暴露在空气中易燃烧,所以,钾、钠应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白磷可保存在水中。
取用它们时要用镊子。
(5) 取用酸、碱等腐蚀性试剂时,应特别小心,不要洒出。
废酸应倒入废酸缸中,但不要往废酸缸中倾倒废碱,以免因酸碱中和放出大量的热而发生危险。
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实践能力之一,通过实验的方式,学生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培养科学研究的意识。
本文将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要求、基本步骤以及常见实验技术。
一、实验要求1. 实验者应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实验室的安全常识和实验室器材的使用方法。
2. 实验者应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反应机理以及实验方法。
3. 实验者应具备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步骤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之前,应进行实验室器材的清洗和烘干,确保实验器材的干净和无水分残留。
同时,实验者应查阅相关的实验教材和文献,了解所要进行的实验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
2. 实验操作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按照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中,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反应时间、温度、剂量等参数的控制。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正确操作实验设备。
实验结束后,必须进行实验器材的清洗和回收。
三、常见实验技术1. 精确称量技术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精确称量固体和溶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要求实验者能够准确称取所需的物质。
2. 常见有机合成技术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有机反应的筛选、优化和实验方案的设计。
常见的有机合成技术包括:溶剂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配体选择和反应机理的研究等。
3. 气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它可以用于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纯度和组成。
气相色谱通过样品在特定的温度下蒸发,然后在柱内发生分离,最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到不同组分的信号。
4. 红外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是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分析手段之一,它可以通过样品与红外光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官能团。
5. 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技术是有机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分析工具,它可以通过样品中原子核的磁共振信号来获取样品的结构和组成。
有机化学实验1,3,5-三溴苯的制备实验目的1、学习以苯胺合成1,3,5-三溴苯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抽滤和制造低温环境的一般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苯胺与溴水在常温下能迅速生成2,4,6-三溴苯胺,然后在通过生成重氮盐脱去胺基,最终得到1,3,5-三溴苯。
实验步骤1、制备2,4,6-三溴苯胺:取一个三角锥瓶,向里面加入10ml 的苯胺,然后在加入26ml 的Br 2,,充分振摇。
2、制备重氮盐:三角锥瓶中出现三溴苯胺的白色沉淀,将三溴苯胺用布氏漏斗漏出,进行抽滤,在装有回流冷凝管的100ml 烧瓶中,放置潮湿的三溴苯按和15ml95%乙醇及3.5 ml 苯。
将烧瓶置于蒸气浴上加热,使三溴苯胺溶解,然后加入26ml 的H 2SO 4,振摇。
再把烧瓶放入冰水浴中,冷至0-5摄氏度,然后在搅拌下慢慢滴加7.4mlNaNO 2,并控制温度在5摄氏度以下(若温度超过5摄氏度,可投入干净的冰屑),将此重氮盐溶液仍置于冰水浴中。
3、制备1,3,5-三溴苯:向烧瓶中逐滴加入次磷酸水溶液,直至不再有红综色沉淀析出为止,此时将此沉淀用布氏漏斗漏出,进行抽滤,最终将得到红棕色的1,3,5-三溴苯。
注:密度:Br 2=3.119g/ml实验结果化学方程式:C 6H 5NH 2+3Br=C 6H 5NO 2(Br)3+3HBrC 6H 5NO 2(Br)3+NaNO 2+H 2SO 4[浓]→[C 6H 5N=N(Br)3]Na[C 6H 5N=N(Br)3]ˉ +H 3PO 2→C6H 5(Br)3+N 2↑H 3PO 2 H 2O—NH 2=1.026g/ml数据处理:回收率=实际值/理论值实验注意:1、重氮盐必须在0-5摄氏度中,否则会受热分解放出氮气。
2、抽滤时要先扯下吸管再关掉仪器。
制取1.3.5-三溴苯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以苯胺为原料制备1.3.5-三溴苯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苯胺和1.3.5-三溴苯的相关性质实验仪器和试剂:仪器圆底烧瓶量筒布氏漏斗玻璃棒烧杯酒精灯试剂苯胺,溴水(相对密度3.1),亚硝酸钠,密度为1.38(40%)的氢溴酸,相对密度为1.49的次磷酸水溶液次磷酸外观与性状:无色油状液体或潮解性结晶熔点(℃):26.5 相对密度(水=1):1.49 沸点(℃):107.8 分子量:65.99 溶解性:与水混溶苯胺无色油状液体。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1高分子材料(专业简介)本学科点始建于1953年,从研究阴离子聚合及合成橡胶开始,1960年就已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准有权授予高分子材料工学博士本学科点、现拥有阴离子聚合及合成橡胶研究室、特种工程塑料研究室、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室、高聚物结构与性能分析检测研究室。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11人、副教授9人、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教育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指委委员。
科研实力强:近五年来共承担863项目5项、参加973子课题1项,参加国防基础科研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2项、重点基金项目2项、企事业横向合作研究100多项。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1).新型高性能合成橡胶/弹性体的研究2).新型高性能合成树脂/工程塑料的研究3).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4).新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5).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6).高分子材料加工及改性研究高分子材料(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代码研究方向名称01高性能合成树脂新材料研究02活性阴离子聚合理论与实践03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研究04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研究05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高分子材料(初试信息)专业/领域信息考试科目考试单元参考范围备注★高分子材料(0805Z1)101思想政治理论1国家统一命题。
★高分子材料(0805Z1)201英语一2国家统一命题。
★高分子材料(0805Z1)203日语2国家统一命题。
★高分子材料(0805Z1)302数学二3国家统一命题。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2★高分子材料(0805Z1)879高分子化学及物理4《高分子化学》,编者:潘祖仁,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高分子物理》,编者:金日光,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二版★高分子材料(0805Z1)885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4《有机化学》(第二版),主编:高占先,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化学实验》(第二版),编者:孟长功、辛剑,高等教育出版社高分子材料(复试信息)专业/领域信息考试形式笔试内容参考范围备注★高分子材料(0805Z1)面试加笔试高分子科学及实验(内容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及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高分子化学》,编者:潘祖仁,化学工业出版社《高分子物理》,编者:金日光,化学工业出版社《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主编:高占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有多名学员以优异成绩考上大连理工大学数学,机械,建筑,化工等领域的专业,希望广大学子能够来育明实地查看,加入我们的辅导课程,你会发现在这里复习考研将会是你事半功倍,复习效果更上一层楼!针对以上信息,有任何疑问或希望来育明教育进行实地了解的考生们,可以联系我们对大连理工大学的首席咨询师林老师,扣扣为2831464870,祝各位考研成功!【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32015年育明教育考研攻略一、《育明教育:五阶段考研复习攻略》把考研作为一种娱乐,而不是被娱乐。
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85科目名称: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
试题分为有机化学基础理论部分和有机化学实验部分,其中有机化学基础理论部分80%-85%,有机化学实验部分占15-20%,具体复习大纲如下:
一、有机化学概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包括有机化合物构造式表示方法、共价键的基本属性、诱导
效应等基本内容),
2有机反应类型和试剂的分类方法、有机反应中共价键断裂方式与反应类型的关系、有
机反应活性中间体的概念,
3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命名方法;
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有机化合物的碳链、官能团(取代基)位置、官能团异构和互变异构等构造异构现象;
2含双键和碳环化合物的异构现象;异构体的结构标记法、
3.含有手性中心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现象,掌握构型异构体的类型、结构表示方法、构型标
记法、构型异构体的理化性质等内容;
4.含手性轴、手性面的光学异构体
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应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解析简单有机化合物结构。
四、饱和烃
1.链烷烃的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烷烃的构象异构Newman投影式,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
应及其机理;
2.能正确使用Newman投影式表达链烷烃的典型构象、正确书写取代环己烷的优势构象。
3 环烷烃的结构及环张力,环已烷及取代衍生物的优势构象。
4环丙烷的开环加成反应。
五、不饱和烃
1 烯烃,二烯烃,炔烃的的结构特性与物性、它们重要化学性质及其反应规律,(亲电加成
反应及相关的反应试剂,反应机理,反应产物的立体化学性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控
制与动力学控制产物,环加成反应,不饱和烃的聚合反应)
2 共轭体系、共轭效应、共振论。
六、芳烃
1芳烃的结构、芳香性(非苯芳烃及其芳香性的判别方法)与物性,
2 芳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亲电反应试剂及反应机理、定位规律及其在有机
合成中的应用);
3 萘等多环芳烃的结构、芳香性与化学反应性质。
七、卤烃
1 卤烃的结构、分类和物性;
2 卤代烷的取代(S N)反应和消除(E)反应及其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和立体化学;
3 卤代芳烃的亲核取代反应与苯炔中间体机理。
4 金属(Mg)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应用。
八、醇、酚、醚
1醇、酚、醚的结构特性和分类、物性(氢键对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影响),
2醇、酚、醚的醇羟基取代反应和醇的脱水反应,碳正离子的重排反应,
3 伯醇、仲醇的氧化反应与相关试剂,
4 酚的苯环与羟基的互相影响(酚的酸性、醚化、酯化、环上亲电取代、缩合反应、
3,3'-重排反应等)。
5 三元环醚的亲核加成反应。
九、醛、酮、醌
1 醛、酮的结构特性、分类及物性;
2 醛、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亲核试剂与产物及相应的反应机理,醛、酮
的还原反应,醛、酮的α-H 反应);
3 二羰基化物和α,β-不饱和醛、酮的性质,醌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十、羧酸及其衍生物
1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分类、物性;
2羧酸及其衍生物亲核加成-消除反应、各类羧酸衍生物化学性质;(酯的生成及水解的机理,酯缩合反应),
3 β-二羰基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4 取代酸(羟基酸,羰基酸,卤代酸等)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十一、含氮化合物
1 含氮化合物的主要类别,
2 硝基化合物结构与基本化学性质
3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基本化学性质;季铵盐、季铵碱的形成与反应,
3 重氮化合物反应,偶氮化合物的制备;
4 腈、异氰、异氰酸酯等的结构与性质。
十二、杂环化合物
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方法;
2 具有芳香性典型的五元、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名称和化学性质
3 喹啉环的合成方法与化学性质。
十三、糖类化合物
1 单糖的分类,开链结构与构型、环式结构与构象,
2 单糖的基本化学性质(还原,氧化、成脎、差向异构化、苷的生成等);十四、氨基酸、蛋白质
1 氨基酸的分类,基本性质与制备;
2 肽链的结构,命名与合成;
十五、有机合成
1 有机分子的官能团形成与转化,
2有机合成中的官能团保护,
3 有机合成中的碳碳键形成(合成子),
4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逆合成分析),
5 绿色有机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