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课文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41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翻译与鉴赏一、相关评论1.历代名家评陶渊明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然吾之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俯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其病而不早自知,半世出仕,以犯大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晚节范其万一也。
(《东坡诗话录》)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高才似不费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
(《朱子文集》)姜夔: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
(《白石道人诗说》)刘熙载:陶渊明大要出于《论语》……谢才颜学,谢奇颜法,陶则兼而有之,大而化之,故其品为尤上。
(《艺概》)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
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
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
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
(《饮冰室合集·陶渊明》)(选自《魏晋南北朝诗精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2.历代名家评《归去来兮辞》昔大宋相公谓陶《归去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五经之鼓吹。
近时绘画《归去来》者,皆作大圣变,和其辞者,如即事遣兴小诗,皆不得正中者也。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和归去来》)欧阳公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此篇耳。
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云。
(〔宋〕朱熹《楚辞后语》)吾尝怪陶渊明作《归去来》,托兴超然,庄、骚不能过矣。
(〔宋〕汪藻《信州郑固道侍郎寓屋记》)凡为文有遥想而言之者,有追忆而言之者,各有定所,不可乱也。
《归去来辞》将归而赋耳,既归之事,当想象而言之。
今自问途而下,皆追录之语。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注释(1)耕植不足以自给:耕:耕田。
植:植桑。
以:来。
给:供给。
自给:供给自己生活。
(2)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幼稚:指孩童。
盈:满。
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瓮之类。
(3)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生:犹言维持生计。
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
资:凭借。
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4)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
归去来兮辞(课文原文及课下注释)陶渊明余家贫,耕植1不足以自给2。
幼稚盈室3,瓶无储粟4,生生所资5,未见其术6。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7,脱然8有怀9,求之靡途10。
会有四方之事11,诸侯以惠爱为德12,家叔13以余贫苦,遂见14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15,心惮远役16,彭泽17去家百里,公田18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9。
何则20质性21自然,非矫厉22所得。
饥冻虽切23,违己24交病25。
尝从人事26,皆口腹自役27。
于是怅然28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29,当敛裳宵逝30。
寻31程氏妹32丧于武昌,情在骏奔33,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34,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35岁十一月也。
1耕植:耕田植桑2自给:供给自己的生活3幼稚盈室:指孩子多。
幼稚,小孩。
盈室,满屋4瓶无储粟:指家无余粮。
瓶,盛粮食的器皿。
粟,本指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这里指粮食。
5生生所资:所赖以维持生活的。
生生,维持生活。
资,凭借。
6术:这是指经营生计的本领7长吏:指职位较高的官吏。
《汉书·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8脱然:轻快的样子9有怀:有所思念10靡途:没有门路11四方之事:指他接受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任命出使的事情。
会:恰逢12诸侯以惠爱为德: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
13家叔:作者的叔父陶夔,当时任太常卿(掌管国家祭祀礼乐医药的官)14见:被15风波未静:指战乱未停息。
16心惮远役:心里害怕到远方服役。
17彭泽:县名,在近江西湖口东。
18公田:供俸禄的田19眷然有归欤之情:有辞官回家的想法。
眷然,思念的样子。
欤,语气词20何则:什么道理呢21质性:本性。
22矫厉:造作勉强23切:急迫24违己:违反自己的意志。
25交病:身心都感动痛苦。
26尝从人事:曾经出仕。
从,顺随。
人事,指做官27皆口腹自役: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
28怅然:失意的样子。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文解读余家贫,耕植①不足以自给②。
(我家境贫穷,靠种地不能够养家糊口。
①耕植:耕田植桑,泛指农事。
②自给: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给,jǐ,供给,供应。
)幼稚①盈室②,瓶③无储粟④,生生⑤所资⑥,未见其术⑦。
(孩子又多,米缸里没有余粮,如何才能得到生活所需的东西,我实在没有办法。
幼稚:小孩。
稚,zhì,幼小。
②盈室:满屋。
③瓶:瓦瓮,这里指盛米的陶器。
④粟:本指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这里泛指粮食。
⑤生生:使生者生,即维持生计。
前一个“生”为动词,后一个“生”为名词。
⑥所资:所凭借的办法,即下句的“术”。
资,凭借。
⑦术:途径,方法。
这里指谋生的手段。
)亲故①多劝余为长吏②,脱然③有怀④,求之靡途⑤。
(亲戚朋友大多劝我去谋个官职,我内心也动了这个念头,只是求取官职又没有门路。
①亲故,亲戚朋友。
②长吏,指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吏。
《汉书·百官公师表》:“县令、长皆秦官……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担,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
”这里泛指做官。
长,zhǎnɡ。
③脱然,犹“霍然”,轻快的样子④有怀,有所思念,有了想法。
⑤靡途:没有途径,即没有门路。
靡,mǐ,无,没有。
)会①有四方之事,诸侯②以惠爱为德,家叔③以余贫苦,遂见④用于小邑。
(碰巧各地发生战乱,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我的贫苦境况就把我举荐上去,于是我被任命在小城做官吏。
①会:遇,适逢。
②诸侯:指州郡长官。
③家叔:指陶夔,作者叔父,曾任太常卿,掌国家祭祀礼乐之职。
④见:表被动的句式。
邑,城。
按:对这个句子各家注释不一,教材注:四方之事,指安帝义熙元年,即公元405年,刘敬宣欲辞去建威将军和江州刺史,遣陶渊明去朝廷向刘裕递《求解职表》。
本书编者认为此说欠妥。
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即公元393年起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八月任彭泽县县令,不久辞官归隐。
其间共计十三年,先后数次出仕任地方官吏。
高中语文人教版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解读《归去来兮辞》表现了陶渊明的隐逸理想,体现了古代文人隐逸于朝市中的入世精神与隐逸于山林中的出世精神。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人教版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解读走进田园、不慕权势是生命的原始皈依“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在黑暗官场里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诗人,开始将生命的目光投向田园,他认为,只有田园才是灵魂真正的皈依之所。
“有四方之事”和“风波未静”的官场对诗人来说,只是“异地”、是“异乡”,是个人精神无法生根的“漂泊地”,而在漂泊中,心灵牵挂的永远是故土田园。
田园,便是人类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
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人性的失落。
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
故而诗人才有“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感叹,才有“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的自责,才有“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自悔。
这自然也让我们联想到西方贤哲笔下那些渴求回归田园的呼声:“生命之解脱意味着生命回归于真实,意味着臻于完美之境,无论什么人都应该明白,复归于无感情的尘土是一种快乐。
”(尼采) “日日夜夜,我拿着拐杖,叩问大地──我母亲的门槛,说到:‘噢,亲爱的妈妈,让我进来吧。
’”(乔叟)一首新诗说:“最应该记住的最易忘记,谁记得母乳甜美的滋味;最应该感激的最易忘记,谁诚心吻过亲爱的土地。
”当陶渊明的双脚踏进田园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说,他真实的生命又揭开了新的篇章。
追求自由、身心合一是生命的本真呼唤陶渊明依恋山水,旷性任达,应该说是一种禀赋。
他自己就说:“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这是一个天性热爱自然,不喜逢迎的人,置身名利场,无异于笼中之鸟,又有何快意可言?生命的本质在于顺应自然,享受自然,在与自然的亲吻中,释放出生命的无穷活力。
归去来兮辞课文分析归去来兮辞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可见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归去来兮辞文体特点“辞”是介乎散文与诗歌间的一种文体。
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亦叫楚辞。
楚辞体。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为“骚”体。
到了汉代又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也将辞赋并称。
辞赋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象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用“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辞与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赋重铺陈。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作于归隐之初。
正文前作者有“序”,说明自己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辞的正文,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那种脱离尘网,走出污浊官场,欣然归隐的喜悦之情贯穿全文。
作者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官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远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赋归去来,以道其志”,是陶渊明辞作的旨意所在。
5.理清思路,概括要点:从归去来兮辞全文看共四段,分为三大部分,即诗人归心似箭、自得其乐、综述情志。
归去来兮辞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作者渴望回归田园的急切心情,起笔为下文作铺垫,也奠定了全辞的感情基调。
归去来兮辞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归去来兮辞极写田园生活的无穷乐趣,抒发了作者摆脱“尘网”,走出污浊官场,欣然归隐的喜悦心情,是全辞的主体部分。
归去来兮辞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表明归去之志不移,自述隐居田园,心安理得。
从归去来兮辞局部思路看:第1段先写自己毅然归去的原因和决心,再叙归家途中急切的心情。
第2段以叙述为主,诗人先以欢快喜悦的笔触,描绘归去当天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景,然后以悠闲自得之笔,叙写归家以后充实恬静、闲适有趣的田园生活。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去来兮辞》原文翻译及赏析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归去来兮辞》序原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辞》正文原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林语堂《归去来兮辞》译文赏析林语堂的散文很有特色,写景写情,以情见长。
他的诗歌文字功力很深,而且清新流畅。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抒情的散文。
它是《世说新语》中《咏雪》篇的姊妹篇。
因此,后人常把这两篇合为一卷。
他在一九四三年初春回故乡,与族弟聚会,饮酒作诗,玩赏山水。
后来回到上海,完成了这篇散文。
一个下午,太阳偏西,突然乌云像波浪一样涌来,使人感到秋天即将来临了。
随着日暮西垂,黄昏就要降临,不免心情忧郁。
这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
本篇开头两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看似脱口而出,其实是融化古人和当代的许多诗意之后才写成的。
这首《归去来兮辞》是林语堂二十八岁时所作。
那年冬天,他从美国回来探亲,亲朋好友欢聚畅谈,都期待着他再次出国学习深造,继续追求学问。
但是,回家以后,亲眼看到村里的乡亲们辛勤劳作,生活却仍处于贫困潦倒的境地,生活的压力,使他感到难过。
正因为生活的重负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才导致了他这次感情爆发,创作了这篇经典的《归去来兮辞》。
这篇文章,既没有铺陈描写的景物,也没有绚丽华美的词藻,就像一首普通的田园小诗,平淡无奇。
在短短的不足千字的篇幅中,却蕴含着无限的内涵。
它对人生做了哲学式的追问:人应该怎么活?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用苏东坡的话说,是“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用庄子的话说,是“与造物者游”。
他虽是在陈述一种心境,但是也向我们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庄子思想的痕迹,在《归去来兮辞》中有着明显的体现。
如果你能真正领会这篇散文,体会出文章中的平淡无奇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意义,那么你也会获得一种人生智慧。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像陶渊明一样,追求一份简单质朴的生活,又有多少人追求功名利禄,纵情声色?因此,虽然社会繁华,在尘世中的人们依然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不知道该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林语堂的散文《归去来兮辞》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在陈述一种心境,但是,如果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其实它是对人生的一种追问,它让我们沉淀心灵,让我们明白,人应该怎么活,应该活出怎样的人生,才算不枉来这世界走一遭!在《归去来兮辞》中,蕴含着关于生命、关于生活的智慧,就像一杯茶,虽然平淡无奇,但是回味无穷,令人回味。
文言文: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译文赏析(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文言文: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译文赏析(6篇)陶渊明给后代留下了一百多首诗歌、一二十篇文章,在诗文里创造了桃花源境界,也创造了“采菊东篱下”的境界,下面是本店铺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文言文: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译文赏析(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本店铺最大的鼓励。
《《归去来兮辞》解析》《归去来兮辞》可真是一篇妙文。
这篇文章一开头就特有感觉。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你看,作者就像在和我们唠嗑呢。
他那种急切想回到田园的心一下就表现出来了。
他觉得田园都要荒芜了,自己得赶紧回去。
这就好像我们离开家乡久了,惦记家里的花花草草,惦记家里的老房子一样。
再看文中写他回家路上的情景。
那心情,老激动了。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他坐着小船,晃晃悠悠地往家走。
风一吹,衣服都飘起来了。
感觉他都要飞起来了,就像一只自由的小鸟。
一路上的风景在他眼里都那么美,他是真的开心啊。
到家之后呢,他写了家里的情况。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院子里的小路都长满了草,但是那些松树和菊花还在呢。
这就像我们回家,发现有些东西变了,有些东西还和以前一样。
那些松菊就像是老朋友,一直等着他。
他看到这些,心里肯定暖暖的。
还有他写在田园里的生活。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自己拿着酒壶喝酒,看看院子里的树,心情就特别好。
这种生活多惬意啊。
没有那些官场的烦心事,就自己一个人,自由自在的。
他可以看云卷云舒,听鸟叫虫鸣。
文中他对自己心情的描写也特别棒。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他看到万物都按照自己的时间生长、变化,然后就感叹自己的一生。
这种对生命的思考,特别深刻。
他觉得自己在田园里才是真正活着,以前在官场都白过了。
他还写了和亲戚邻居相处的场景。
大家一起唠家常,没有什么勾心斗角。
这种淳朴的人际关系,在现在看来可真是难得。
我们现在有时候和邻居都不认识,哪像他们那时候,还能一起谈天说地。
《归去来兮辞》里对田园风光的描写也很出彩。
那些山水、那些花草树木,都像是有生命一样。
作者把田园生活写得像世外桃源,让我们这些读的人都特别向往。
《归去来兮辞》真的是一篇好文章,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还有对生命的感悟。
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感受到那种简单纯粹的快乐。
《归去来兮辞》原文、译文及赏析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
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归去来兮辞》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归去来兮辞魏晋:陶渊明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序译文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
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文解读同学们是否听过这样一首歌(《归去来》片段)。
这首歌是电视剧《神雕侠侣》的片尾主题曲《归去来》(学生答),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杨过和小龙女厌倦了江湖的恩怨情仇腥风血雨,甘愿淡漠人世繁华,抛开人世的纷纷扰扰,退隐山林,寻一个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
小说如此,生活也如此,1600年前,我国最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看透黑暗官场,不满于污浊的世俗社会,毅然拂袖归隐,躬耕田园。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陶渊明诀别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
简析:本文的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本文的抒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余家贫,耕植①不足以自给②。
(我家境贫穷,靠种地不能够养家糊口。
①耕植:耕田植桑,泛指农事。
②自给: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给,jǐ,供给,供应。
)幼稚①盈室②,瓶③无储粟④,生生⑤所资⑥,未见其术⑦。
(孩子又多,米缸里没有余粮,如何才能得到生活所需的东西,我实在没有办法。
①幼稚:小孩。
稚,zhì,幼小。
②盈室:满屋。
③瓶:瓦瓮,这里指盛米的陶器。
④粟:本指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这里泛指粮食。
⑤生生:使生者生,即维持生计。
前一个“生”为动词,后一个“生”为名词。
⑥所资:所凭借的办法,即下句的“术”。
资,凭借。
⑦术:途径,方法。
这里指谋生的手段。
)亲故①多劝余为长吏②,脱然③有怀④,求之靡途⑤。
(亲戚朋友大多劝我去谋个官职,我内心也动了这个念头,只是求取官职又没有门路。
①亲故,亲戚朋友。
②长吏,指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吏。
《汉书·百官公师表》:“县令、长皆秦官……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担,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
”这里泛指做官。
长,zhǎnɡ。
③脱然,犹“霍然”,轻快的样子④有怀,有所思念,有了想法。
⑤靡途:没有途径,即没有门路。
靡,mǐ,无,没有。
)会①有四方之事,诸侯②以惠爱为德,家叔③以余贫苦,遂见④用于小邑。
《归去来兮辞》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归去来兮辞》是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
“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
“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气助词。
本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
【原文】归去来兮辞序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1)。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未见其术(3)。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4),脱然有怀(5),求之靡途(6)。
会有四方之事(7),诸侯(8)以惠爱为德,家叔以(9)余贫苦,遂见(10)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11)未静,心惮远役(12),彭泽(13)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4)。
何则(15)?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16)。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7)。
尝从人事(18),皆口腹自役(19)。
于是怅然(20)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21),当敛裳宵逝(22)。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3),情在骏奔(24),自免去职。
仲秋(25)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26),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27)十一月也。
正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归去来兮辞赏析《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时作家陶渊明写作的抒发感情小赋。
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是作者摆脱官运重归田园风光的宣言口号。
《归去来兮辞》写作于作者陶渊明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隐居后的生活乐趣及其心里体会,论述了他对政界的了解及其对人的一生的思考,表述了他洁身自爱、不狼狈为奸的精神实质品性。
作者经过对实际景色和主题活动的描绘,造就出一种平静恬适、乐天的诗意,寄予了他的人生理想。
文章内容语言表达质朴,辞意途顺,别具匠心而又通脱当然,情感诚挚,诗意广阔,有较强的感召力。
构造分配认真细致缜密,散体序文重在描述,韵文词赋则全力以赴抒发感情,二者各尽其责,成“双美”之势。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
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
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
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
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
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整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和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同时作者,描写景物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将自己的生活理想寄托在了文章之中。
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
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
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归去来兮辞》赏析《归去来兮辞》赏析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希望对大家学习《归去来兮辞》这篇课文有所帮助。
《归去来兮辞》是晋陶渊明的述志作品,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鄙视,赞美了农村美好的自然景物和安适的田园生活,显示了他归隐的决心。
诗的开篇,随口而出归去来兮四字,积蓄已久的压抑与不快一吐而出,如决堤之水,一发而不可收,而诗人归去的理由却仅仅是田园将芜这个简单而平淡的原因,其中饱含了多少怀念、留恋和向往啊!因此,诗人不由自主地发出胡不归?的自问,表现诗人归隐田园之心的迫切,又带出下文对自身经历的反省: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诗人指出,自己本不愿出仕为官,只是为了免于饥寒,才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做了官。
这种生活让自己悲愁失意,内心痛苦。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正是诗人深深反省的结果,坚定了自己归隐的决心。
诗的第一段即点明了全文的主旨,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思想感情。
紧接着,诗人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
按时间顺序,突出表现归田园前后的感受。
先写归途之上。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遥遥,漂遥放流的样子;舟遥遥、风飘飘似写景物,实写轻松愉快的心情。
而一问一恨,所揭示的正是归隐田园心情的急切。
次写抵家时的欣喜若狂。
这种欣喜,用长句很难形象地再现,诗人很懂得这个道理,于是变六字句为四字句,略去了虚词,既使句子简练,有效地表达出欢欣畅快的心情,又使本诗的句式长短相间,便于抒发不同的感情,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此时的心情与为官时完全不同,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写自己载欣载奔,写家人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写家中三径就荒,松菊尤存、有酒盈樽,一派祥和、自然、实的景象!三径,院中小路。
汉朝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少数友人来往。
后人以三径来借指隐士所居。
陶渊明用三径来比喻自己的院落,借用典故,表现自己的心志。
《归去来兮辞》注释赏析全解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注释:(1)幼稚:指孩童。
(2)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
(3)生生:犹言维持生计。
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
(4)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5)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
指小官。
(6)脱然:轻快的样子。
(7)有怀:有所思念。
(8)靡途:没有门路。
(9)四方之事:指他接受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任命出使的事情。
(10)诸侯:指州郡长官。
(11)家叔:指陶夔,当时任太常卿。
(12)以:因为。
(13)风波:指军阀混战。
(14)彭泽:县名。
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15)眷然:依恋的样子。
(16)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
(17)质性:本性。
(18)违己:违反自己本心。
(19)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20)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
指做官。
(21)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
(22)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
稔,谷物成熟。
(23)敛裳:收拾行装。
(24)寻:不久。
(25)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
(26)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27)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28)仲秋:农历八月。
(29)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正文归去来兮(1)!田园将芜,胡不归〔胡:何,为什么。
〕?既自以心为形役〔以心为形役:让心灵被形体所驱使。
意思是说,为了免于饥寒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做官。
形,形体,指身体。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赏析(一)、心为形役之悲。
文章第一段交待诗人归隐的原因和决心。
陶渊明是晋安帝义熙元年归隐的。
关于归隐的原因,《宋书?陶潜传》说是“郡遣督邮至县,吏自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我不能这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陶渊明自己说的,则与此略有不同。
他在《归去来兮辞》小序中说是“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缸无储粟。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在亲友劝告下,“脱然有怀”,入于仕途,求得彭泽县令一职。
但未过多久,便“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但他仍打算做一年官再“敛裳宵逝”。
恰恰这时,他的一位妹妹去世,他也就“自免去职”,写了这篇《归去来兮辞》。
不管是他传还是自序,都不难看出,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是“心为形役”,即心志被形体役使,做了许多违心悖情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却不能做,不想做的却又不能不做。
结合《宋书》和小序来分析,“心为形役”含义有二:一是诗人为口腹之计,羁身宦海,折腰事人,寄人篱下,仰人鼻息,遭遇了冷眼和歧视,深感屈辱和厌倦。
二是诗人质性自然,与俗相违,矫厉不得,不容于世。
逆情悖性,违心违己,在诗人看来是玷污心性,扭曲灵魂,因而深感惭愧,惆怅悲伤。
一旦醒悟,便觉得“往者不可谏”而“来者犹可追”;觉得“迷途未远”,“今是而昨非”,因而决计弃官归田。
这中间固然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庆幸,更有陷身官场、铸成大错的沉痛。
大梦初醒、了然彻悟的“归田”宣言中更有痛彻心肺、追悔莫及的自责自悔。
(二)、居家涉园之痛。
文章第二段直写自己想象中的归途情景和归隐后闲适自在的家园生活,这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焦急迫切,也有终于冲破“尘网”、挣脱“樊篱”的欢欣鼓舞;有久别重逢、安享天伦的欢畅喜悦,也有闲庭信步、触目成趣的宁静安逸;有饮酒寄傲、与世隔绝的孤高自许,也有策杖流憩、矫首遐观的自然情趣。
归去来兮辞课文解读《归去来兮辞课文解读》《归去来兮辞》就像是一位老友在跟你唠家常,讲他对官场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在这篇辞里,开篇就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就像你在外面漂泊久了,家里的园子都快荒了,你还不回去吗?有一种急迫感。
这不仅仅是说那片实实在在的田园快荒芜了,更像是他心中的那片宁静的精神家园已经快被世俗的官场浊气给淹没了。
田园是他的避风港,他在官场里可能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鸟,失去了自由,每天对着那些勾心斗角,心里早就疲惫不堪了。
再看他写“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这就好比你曾经走错了路,被自己的身体和欲望驱使着,做了很多违背内心的事情。
这时候你才恍然大悟,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没法改变了,可是未来还在自己手中啊。
他在官场里,为了生计或者其他的一些外在的东西,违背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把自己的心当成了身体的奴隶,多可悲啊。
现在他想明白了,就像一个迷路的孩子突然找到了回家的路,那是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
文中描写田园生活的部分那可真是美。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云朵自由自在地从山岫里飘出来,鸟儿飞累了就知道回家。
这多像他自己啊,他在官场里就像那只飞累了的鸟,现在要回到自己的家——田园了。
田园里有什么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着,泉水涓涓流淌。
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他回到田园,就像鱼儿回到了水里,那是一种重生的感觉。
他在田园里可以“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自己倒酒喝,看着院子里的树木都能让自己开心。
这是一种多么简单又纯粹的快乐啊,在官场里可找不到这样的乐趣。
在官场里喝酒,可能都得陪着小心,想着怎么应酬,哪能像在田园里这样自由自在呢?“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和亲戚们唠唠家常,弹弹琴看看书就能消除忧愁。
这就像是我们现在,在外面忙忙碌碌,回到家跟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他在田园里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满足,不需要什么功名利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