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产业布局管理规划方案(doc 35页)

  • 格式:doc
  • 大小:213.50 KB
  • 文档页数:3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市产业布局管理规划方案(doc 35页)

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2003-2015年)目录

一、产业布局现状

二、功能定位和布局原则

三、产业总体布局

四、农业布局

五、工业布局

六、服务业布局

七、中部都市产业区布局

八、南部轻工拓展区布局

九、北部旅游产业区布局

十、西部生态产业区布局

附表一:温州市产业布局主要指标表

附表二:温州市产业布局用地表

附表三:温州市农业布局表

附表四:温州市工业布局表

附表五:温州市服务业布局表

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

产业布局指生产要素、主要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优化组合,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为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编制《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就主要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规划年限至2015 年,是调整产业布局的实施性规划,是引导行业布局的指导性规划,是平衡专项规划的协调性规划。

一、产业布局现状

(一)陆域资源条件

我市为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港口资源丰富,但陆域自然资源极为有限,人均拥有量低,开发程度已达相当水平。全市陆域总面积11783.5km 2 (约占浙江省的11.6% ),其中平地面积为2059km 2 ,仅占17.5% (浙江省为23.2% )。2002 年底全市总人口约740 万人,人口密度达627 人/km 2 (浙江省为440 人/km 2 ),平原地区更高达800 人/km 2 。

(二)产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20 多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得到明显提升。2002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60.9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4357 元,三次产业比例为 5.3 :56.6 :38.1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为28.7 :32.3 :39.0 。效益农业、开放型农业、订单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轻工产业总产值达1396.01 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1.4%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累计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2 家;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产业分布现状及特点

我市主要产业相对集聚在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和沿海平原,初步形成“一带两区” 的产业布局雏形。一带:以组团和轴线分布为特色的沿海产业集聚带,集聚了全市约85% 的GDP 、90% 的工业总产值、95% 的服务业增加值。二区:以生态产业为主的内陆山地经济区,集聚了全市65% 的旅游总收入、60% 的种植业总产值;以海洋产业为主的海洋岛屿经济区,集聚了全市95% 的海洋总产值。

产业布局呈现以下特点:

1 、产业总体分布呈非均衡状态。产业总体分布“中心强化、南部弱化”、“平原集聚、山区趋散”。75% 左右的GDP 、工业总产值、服务业增加值集中在瓯江流域和飞云江北岸,飞云江南岸地区发展相对落后;85% 以上的GDP 、工业总产值、服务业增加值集中在平原地区,山区、海岛发展缓慢。

2 、产业布局基本体现区域的资源特点和地理区位。种植业相对布局在内陆山区,养殖业集中在东部沿海(海岛)和平原水网地区。工业布局主要依托市域交通主干骨架和各类城市(镇)。现代服务业大多集中在温州市区,旅游业则充分挖掘了得天独厚的“山(雁荡山)水(楠溪江)”自然资源优势。

3 、优势特色产业和块状经济集群初步凸现。初步形成了一批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中国眼镜生产基地”等16 个“国”字号生产基地。并且行业空间集聚度较高,形成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块状经济:市区的服装和鞋革、乐清的电子电器、瑞安的汽摩配、永嘉的泵阀、苍南的包装印刷、平阳的塑编等。

(四)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产业布局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区域分工不清晰,产业同构现象较为严重。主要县(市、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不明显,“小而全、小而散、小而低”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全市产业整合存在较大空间。

2 、城区集聚辐射能力不强,与全国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市区集聚辐射能力较弱,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同时基础设施运转水平不高,城市综合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与全国同等城市相差较远。

3 、产业分布“宏观集聚、微观分散”、资源利用率较差,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虽90% 以上的经济总量集中在沿海产业集聚带上,但城乡空间及其内部生产、居住、商贸等功能区存在混杂交错现象,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业小区“遍地开花”、过多过密且规模偏小,土地和其它经济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同时存在较大环境污染。

二、功能定位和布局原则

(一)产业功能定位

围绕建设“国际性轻工城”,把温州建设成为国际性轻工产业中心和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

1 、国际性轻工产业中心

包括轻工产品生产基地、研发中心、流通枢纽三层含义。国际性轻工产品生产基地——做强特色产业、做大潜力产业、培育高新产业、承接外部产业转移,产品加工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基本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定份额,产品品牌具有国际影响力,使温州成为国际轻工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完善轻工产业链,努力发展上游的原材料业和机械装备业,成为轻工业的重要支撑。国际性轻工产品研发中心——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吸收、开发力度,通过引进国内外著名企业、研发设计和教育培训机构、建立轻工技术创新“网络联盟”,加快人才培养,增强企业科技实力,使企业拥有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先进技术,使温州成为国际重要的轻工产品设计中心、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