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系统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954.50 KB
- 文档页数:1
测试深度解析报告一、背景介绍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测试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并修复软件中的缺陷,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为了对软件进行深入的测试,测试团队需要进行深度解析。
本报告将对测试深度解析进行详细介绍和解释。
二、测试深度解析的定义测试深度解析是指在测试过程中对软件系统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分析和检查,以发现潜在的缺陷和漏洞。
通过深度解析,测试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软件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精准和全面的测试。
测试深度解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代码分析:通过对软件代码进行静态分析,找出代码中的潜在问题和安全漏洞。
2.系统结构分析:对软件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行分析,确定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依赖。
3.数据流分析:分析软件系统中的数据流,识别数据是否在各个模块之间正确地传递和处理。
4.性能分析:对软件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分析,找出性能瓶颈和优化的空间。
5.安全分析:通过深入研究软件系统的安全机制和防护措施,评估系统的安全性。
三、测试深度解析的重要性测试深度解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1. 提高测试覆盖率通过深度解析,测试团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软件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机制。
这将有助于识别并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测试用例,提高测试覆盖率。
通过覆盖更多的功能和路径,测试团队可以更好地发现潜在的缺陷,从而提高软件的质量。
2. 发现隐藏的问题在深度解析过程中,测试团队会对软件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
这有助于发现隐藏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
通过提前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避免将来在生产环境中出现严重的故障或安全漏洞。
3. 优化性能和安全性通过深入分析和评估软件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测试团队可以发现性能瓶颈和安全隐患。
针对这些问题,测试团队可以提出相应的优化和改进方案,从而提高软件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4. 改进测试策略和方法深度解析可以帮助测试团队更好地了解软件系统的内部结构和逻辑,从而改进测试策略和方法。
实验一光纤光栅光谱特性测试系统的设计一.实验目的和任务1熟悉PC光谱仪的使用方法2. 了解光环行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
并测量光环行器的插入损耗、隔离度、方向性、回波损耗参数。
3. 了解光纤光栅的光谱特性4. 应用PC光谱仪、光环行器测量光纤光栅的光谱特性二.PC光谱仪PC光谱仪是用来测量光源或其它器件经光纤输出的光的波长和能量的关系图(即光谱特性)。
图1.1 PC光谱仪的软件界面本实验用的PC光谱仪的硬件是插入计算机ISA槽的ISA2000卡。
该卡有一个光输入孔。
测试波长范围为紫外-可见光-近红外。
PC光谱仪的软件界面如图1.1所示。
界面中,主要工具栏按扭介绍:1. —数据光标左移按扭,每点击该按扭一次,数据光标左移一个像素的距离。
连续点击该按扭,可以找到波峰位置开始/结束扫描波形按钮。
第一次点击该按扭,开始扫描,显示出扫描波形, 并且能感觉波形在动。
再次点击该按扭,结束扫描,波形静止。
213. 4. 6. 21 ,显示波形到界面适当位置。
如果要在水平方向放大 2. 二J 数据光标右移按扭,每点击该按扭一次,数据光标右移一个像素的距离。
连续点击该按扭,可以找到波峰位置。
点击该按扭,增加波长显示范围,即水平方向缩小波形。
如果要在水平方 向放大波形,操作方法为:左击波形的左侧,拖动鼠标到波形的右侧,释放鼠标,即可。
5. I® 纵坐标自动调整按钮,如果波形出现削顶或者波形太低,左击该按钮,可 以自动调整波形高度。
右击该按钮,取消自动调整纵坐标操作。
计算按钮,点击该按钮,显示波形的中心波长、峰值波长、半最大值全宽等参数。
使用该PC 光谱仪测量光谱特性的步骤:1. 将待测光输入到ISA2000卡的光输入孔内,运行程序“ Spectra Wiz ”,即可进入 软件运行窗口。
2. 点击开始/结束扫描波形按钮丄± ,开始扫描波形,再点击一次该按钮,结束扫描波形。
3. 点击横坐标调整按钮 波形,就左击波形的左侧,拖动鼠标到波形的右侧,释放鼠标,即可。
都会递交到统一的内部命令处理接口进行处理。
由内部的命令解析模块将用户命令解析为具体的内部函数取执行。
3.3.1.手动测试模式其中手动测试模式还可以分为界面菜单手动测试和界面命令行。
因为手动测试模式为单步进行,可以随时观察集成电路的各项参数,所以适合DEBuG测试。
菜单手动操作模式适合对系统不够熟悉的初级用户。
菜单手动操作方式下,本系统的动态逐级释放菜单功能可以引导用户依次完成配置和设置。
参数设置对话框中内嵌各种规则检查。
当用户企图进行错误配置时,将复位用户错误配置并给出提示,从而有效避免了初级用户的非法操作。
当用户完成一步操作就生成一条用户命令并执行该命令。
界面命令行测试模式也是单步的测试,用户在命令行输入栏中输入…条用户命令并回车确定后执行该命令。
3.3.2.脚本自动测试模式自动脚本测试模式可以理解为界面命令行输入的批处理模式。
用户将所有命令行写成脚本,脚本可以支持循环、跳转、判断等命令,载入后解析并建立命令队列,依次执行该命令队列。
自动脚本测试模式也是本系统相对现有测试系统的最大亮点。
在脚本测试模式可以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高效得完成所有测试项目:由于本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用户习惯,所以所有用户命令都简单、易读,使得脚本的可读性好。
第4章软件界面设计软件界面是人与机器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
良好的界面可以让即使重未接触过系统的用户也能快速上手。
本系统界面设计中尽量站在用户角度考虑,力求界面简洁而又方便用户实现所需功能。
主界面包括菜单栏、系统信息框、命令行输入栏3部分,如图1所示。
_目士f主界面可以通过鼠标拖放来任意改变,界面中的系统信息框和命令输入栏都能自动适应新界面的大小。
菜单栏用来完成项目管理、设备配置和控制、程序控制及提供帮助信息。
使用界面菜单操作方式可以实现硬件的所有功能,除帮助菜单外,点击其他三项菜单中的每一项具体选项都将生成一条用户命令。
命令输入栏用来输入用户命令行直接执行,回车后直接执行。
电传飞行控制系统 BIT测试及铁鸟试验解析1 概述电传飞控系统研制初期需要考虑系统的测试性和诊断方案。
测试性一般要求做到百分百诊断, BIT(Built-in Test)是指系统或产品内部提供的检测和隔离故障的自动测试能力,是一种能显著改善系统或设备测试性和诊断故障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飞控系统的BIT是属于软硬件组合的BIT,采用专用硬件实现信号监测,用软件实现监控信号的分析比对、故障检测与隔离。
BIT是系统测试性和诊断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飞机中/基层级的检测,可以将检测的故障定位到外场可更换单元line replaceable unit (LRU)。
2 电传飞控系统BIT设计电传飞控系统BIT是一种依靠系统自身开发的硬件电路和软件测试程序完成故障检测、诊断和申报的技术。
它能对参与飞控系统功能的各个电气组件进行自动测试和故障检测和诊断,并进行故障隔离, 这个功能大大提高了飞控系统的故障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电传飞控系统BIT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进入地面BIT要有可靠的联锁条件;(2) BIT能够进行电传飞控系统的关键功能组件的检测和监控;(3) BIT的容差设计应保证故障检测率最大,虚警率最低,(4) BIT硬件电路的损坏不能影响功能线路的正常工作;(5) BIT检测出的结果应给飞行员或地勤人员简单和清晰有效的提示。
飞控系统的BIT设计分为硬件监控线路和软件程序两部分。
BIT硬件设计时为了保证BIT对系统的检测率,在飞控系统中需对每一个重要的元部件设置检测点,除此之外,还需要设计专用BIT硬件电路,包括:BIT硬件联锁逻辑、BIT激励、模离散输入、专用硬件监控、模拟输出、离散输出和数字通讯回绕等电路。
专用硬件监控线路的设计包括作动器电磁阀的监控、LVDT/RVDT的线路监控、交流信号幅值变化的监控,检查加速度计和速率脱落等的监控线路。
软件设计是否完善直接会影响到BIT的检测结果。
软件完整性和可靠性对于实现有效的BIT和降低虚警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测试系统特性分析要进行测试,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选择和使用测试装置的的问题,从信号流的角度来看,测试装置的作用就是把输入信号(被测量)进行某种加工处理后将其输出,也就是输出信号(测试结果)。
测试装置对信号做什么样的加工,是有测试装置的特性决定的,所以测试装置的特性直接关系测试的准确度和精度。
由于受测试系统的特性以及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影响,输出信号的质量必定不如输入信号的质量。
为了正确地描述或反映北侧的物理量,实现“精确测试”或“不失真测试”,测试系统的选择及其传递特性的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
测试系统是指由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记录显示设备组成并具有获取某种信息之功能的整体。
测试系统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被测信息检测的难易程度以及所采用的实验方法。
对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可靠、实用、通用、经济。
3.1 概述3.1.1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测试系统的组成如图3-1所示,由于测试目的和要求不同,测量对象又千变万化,此测试系统的组成、复杂程度都有很大差别。
最简单的测试系统如用来进行温度测试的仅仅是一个液柱式温度计,而较完整的动态特性测试系统,其组成相当复杂。
测试系统的概念是广义的,在测试信号流通过程中,任意连接输入、输出并有特定功能的部分,均可视为测试系统。
图3-1 测试系统与其输入、输出关系图对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就是使测试系统的输出信号能够真实地反映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过程,不使信号发生畸变,即实现不失真测试。
任何测试系统都有自己的传输特性,当输入信号用x(t)表示,测试系统的传输特性用h(t)表示,输出信号用y(t)表示,则通常的工程测试问题总是处理x(t)、h(t) 和y(t)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1所示,即:(1)若输入x(t )和输出y(t)是已知量,则通过输入、输出就可以判断系统的传输特性;(2)若测试系统的传输特性h(t)已知,输出y(t)可测,则通过h(t)和y(t)可推断出对应于该输出的输入信号x(t);(3)若输入信号x(t)和测试系统的传输特性h(t)已知,则可推断和估计出测试系统的输出信号y(t)。
ADC芯片参数测试技术解析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在信号处理、控制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过去由模拟电路实现的工作,今天越来越多地由数字电路或计算机来处理。
作为模拟与数字之间的桥梁,模拟数字转换器(ADC)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由此也推动了ADC测试技术的发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ADC的测试,包括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测试,然后结合自动测试系统测试实例,详细介绍了ADC芯片参数的测试过程。
测试原理1. 1静态参数的测试原理
ADC的静态参数是指在低速或者直流流入ADC芯片测得的各种性能参数。
静态参数测试方法有逐点测试法等,其主要测试过程如图1所示。
(1)零点误差的测量
零点误差又称输入失调,是实际模数转换曲线中数字0的代码中点与理想模数转换曲线中数字0的代码中点的最大误差,记为EZ。
其测试方法如下:输入电压逐渐增大,当图1中的数字显示装置从00..00变为00..01,记下此时输入电压Vin1 ,然后逐渐减小输入电压,使数字显示装置由00..01变为00..00,记下输入电压Vin2 :
式中:N 为A /D的位数; VFSR 为A /D输入电压的满量程值,LSB为ADC的最低有效位。
(2)增益误差EG 测量
增益误差是指转换特性曲线的实际斜率与理想斜率之间的偏差。
测试方法如下:把零点误差调整为0,输入电压从满量程开始变化,使数字输出由11..11 变11..10,记为Vin1。
反方向逐渐变化Vin ,使输出端由11..10变为11..11,记下输入电压Vin2 。
则:
(3)线性误差的测量
线性误差指实际转换曲线与理想特性曲线间的最大偏差。
实际测量是测试第j码的代码中。
CEMS烟气在线监测系统测量技术解析气态污染物除了常规监测的二氧化硫(S02)和氮氧化物(NOx),还有一些特殊行业排放的气态污染物,如垃圾焚烧厂需要监测氯化氢、一氧化碳以及近年受到更多关注的气态汞、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VOCs)、氨气等。
组分监测按照不同行业排放特征决定监测对象,目前市面主流测量原理为气相色谱结合不同检测器,其所能监测物质种类取决于方法开发能力。
固定污染源氨的监测有两个应用场景:其一是合成氨等典型行业的最终排放口,其二是过程控制的逃逸氨监测。
氨CEMS的主要分析原理有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法、可调谐激光二极管法、傅里叶红外法等,系统结构主要有原位式和抽取式。
近年来,远距离利用红外扫描有毒气体及云团进行遥测的设备,也应用到了污染源监上,其原理基于被动傅里叶红外技术,通过光学和红外成像系统获得被测区域的视频图像,再定性识别污染物,同时对污染物浓度、浓度梯度、扩散范围进行直观分析。
01颗粒物测量颗粒物监测仪(烟尘仪),也称为颗粒物 CEMS,按采样和测量方式分为直接测量式和抽取测量式,“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国应用最多的颗粒物监测技术是浊度法和散射法,安装量最大的是原位后散射法烟尘仪。
近年随着烟气超低排放推进,抽取式烟尘仪安装量增加迅速。
浊度法烟尘仪也称对穿法烟尘仪,应用原理为朗伯—比尔定律。
以一定频率调制发射的光,穿过含有颗粒物的气流时光强度会衰减,颗粒物浓度越高,衰减越厉害。
在烟道的另一侧设置反光镜,用检测器接收反射回来的光的透过率,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用手工采样质量法测定的颗粒物浓度与信号值建立的相关关系,将仪器的电信号转换为颗粒物浓度,此种烟尘仪称为单侧双光程浊度法烟尘仪。
另外,还有双侧发射同时双侧接收的双光程浊度法烟尘仪,也为对侧双光程浊度烟尘仪。
原位散射法烟尘仪也是用类似于朗伯比尔定律,即波格尔定律而设计的测定烟气中颗粒物浓度的仪器。
当光射向颗粒物时,颗粒物能够吸收和散射光,使光偏离它的人射路径,检测器在预设定偏离人射光的一定角度接收散射光的强度。
汽车CAN/LIN总线测试流程和测试工具解析汽车CAN/LIN总线系统测试的关键是测试流程、测试标准和测试工具,掌握专业的总线分析和测试工具的使用技术,开发测试软件并将它们应用到测试过程是对中国汽车厂家和汽车工程师的重大挑战,本文介绍CAN/LIN总线设计、仿真、分析和测试工具.恒润提供CAN/LIN总线测试方案和在这些工具平台之上的测试软件开发咨询服务,帮助客户进行CAN/LIN总线方面的测试.这些工具包括用于CAN/LIN网络系统和电控单元仿真和测试的工具CANoe;记录、评价CAN总线信号电平的工具CANscope;CAN总线干扰生成工具CANstress;CAN总线数据记录器CANlog。
汽车总线测试流程概括的讲,汽车总线的测试流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1。
制订测试计划。
制订测试计划是测试开始前必须的工作,包括了测试需要达到的目标,使用的资源、遵从的标准以及工具等方方面面,是测试顺利实施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内容有:目标;总体测试策略;测试的完整性需求;具体规则(如何时停止测试);资源需求;职责(如测试用例设计,执行,检查);测试用例库;测试标准;工具(CANoe,CANscope,CANstress, CANlog);测试软/硬件配置;系统集成计划。
2。
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既需要直觉又需要专门技术。
3. 测试向量。
包括测试向量和分解每一个测试用例。
4. 测试过程。
经过授权的专业人员系统地执行测试。
测试步骤如下:1).单元测试(White Box,Glass Box, check code correctness;2).集成测试(Bottom Up,Top Down,Big Bang,Sandwich;3).功能测(BlackBox,perspecification,component。
测试工具主要包括软件测试环境和和辅助的硬件测试工具两部分.软件测试环境在汽车总线网络开发和测试过程中,主要应用的软件测试环境是CAN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