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宰后肉的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30
一、宰后肉的变化宰后肉是指在动物宰杀后,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肌肉组织发生的变化。
宰后肉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脱氧血红蛋白变成氧合血红蛋白、糖原变成乳酸、ATP降解、pH下降和酶促反应等。
1. 脱氧血红蛋白变成氧合血红蛋白:动物被宰杀后,血液停止流动,导致肌肉中的脱氧血红蛋白逐渐被氧合血红蛋白取代。
这一过程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可导致肌肉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
2. 糖原变成乳酸:在宰后的过程中,肌肉中的糖原会被糖酵解酶分解成乳酸,乳酸的积累会导致肌肉的pH下降,影响肌肉的质地和口感。
3. ATP降解: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重要能量储备物质,宰后后,ATP会被降解成AMP、IMP等物质,从而影响肌肉的质地和口感。
二、各过程的特征1. 色泽变化:宰后肉经过一定时间后,由于脱氧血红蛋白变成氧合血红蛋白,导致肌肉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甚至出现褐变。
这对于肉品的外观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2. pH下降:随着乳酸的积累,肌肉的pH值逐渐下降。
在一定范围内,pH值的升降会影响肌肉的蛋白溶胀能力,直接影响肌肉的质地和口感。
3. 质地变化:宰后肉的质地随着糖原变成乳酸、ATP降解等化学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肉品的嫩度和口感。
总结回顾宰后肉的变化及各过程的特征,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对宰后肉的变化和特征进行深入了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肉品的贮藏和加工技术,提高肉品的品质和口感,还可以为食品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个人观点和理解宰后肉的变化是一个涉及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题。
了解宰后肉变化的过程和特征,对于提高肉类产品的质量、保质期和口感具有重要意义。
也需要我们加强对食品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需求。
在知识的文章格式中,以上是对宰后肉的变化及各过程的特征的简要阐述,希望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课题。
如果您对宰后肉的变化有更多的疑问或者想要深入了解,欢迎继续探讨交流。
畜产品复习资料畜产品一、名词解释1.畜产品:指通过畜牧生产获得的产品,如肉、乳、蛋和皮毛等。
2.肉:广义:凡作为人类食物的动物体组织;狭义:肉指动物的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以及附着与其中的结缔组织、微量的神经和血管;3.胴体:指畜禽刺杀放血后除去皮、毛、头、四肢下部和内脏后剩余的部分。
4.冷却肉: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处理,使肉保持低温而不冻结的肉;5.低温肉制品:是相对于121℃进行高温杀菌的肉制品而言的,指采用较低温度进行巴氏杀菌,在低温车间制造并低温条件贮存的肉制品;6.高温肉制品:高温肉制品是指加热介质温度大于100℃(通常为115-121℃),中心温度大于115℃时恒定适当时间的肉制品,这类肉制品又叫硬罐头或软罐头;7.中式肉制品:指中国传统风味肉制品,是各民族经过三千多年时代相传发展起来的各具特色的肉禽制品,包括腌腊制品、酱卤制品、熏烧烤制品、干制品、油炸制品、香肠制品和火腿制品等七大类;P1258.西式肉制品:起源于欧洲的肉制品,如香肠、火腿和培根,在北美、日本及其他西方国家也广为流行;P1479.DFD肉:指肉色发黑,肉的PH高、质地硬、系水力高,氧穿透力差等为特征。
主要是应激状态宰牛和其他家畜动物;10.PSE肉:即灰白、柔软和多渗出水的意思,PSE肉为异质肉,其发生原因是动物应激的结果;P6311.嫩度:指肉在食用时口感的老嫩,反映了肉的质地,由肌肉中各种蛋白质的结构特性决定;P6312.肉的保水性:以肌肉系水力衡量,指当肌肉受到压力、切碎、冷冻、解冻、贮存加工等外力作用时,其保持原有水分与添加水分的能力;13.尸僵:胴体在宰后一定时间内,肉的弹性和伸展性消失,肉形成紧张、僵硬的状态,归因于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牢固性横桥的形成;14.肉的极限PH值:宰后的肌肉内PH下降是由于肌糖原的无氧酵解产生乳酸以及A TP分解产生的磷酸根离子造成的,通常PH降到5.4左右时,就不再继续下降,这时的PH是死后鞣的最低PH,称为极限PH值;P5415.肉的成熟:尸僵完全的肉在冰点以上温度下放置一定时间,使其僵直解除、肌肉变软,系水力和风味得到很大改善的过程。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畜产品加工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冷却肉(冰鲜肉):指对屠宰后畜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以后腿内部为测量点)在24h内降为0-4℃,并在后续的加工、流通和零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0-4℃范围内的鲜肉。
肉的冻结贮藏:在-24℃以下温度将原料肉的中心温度降低到-18℃以下,在-18℃以下温度贮藏的方法称为肉的冻结贮藏。
冷收缩:主要是在牛、羊肉上发生,即宰杀后短时间进行快速冷却时肌肉产生强烈收缩的现象。
宰后僵直:动物屠宰后,胴体由于肌肉中肌凝蛋白凝固、肌纤维硬化,所产生的肌肉变硬的过程。
解僵:肌肉达到最大僵直以后,继续发生着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逐渐使僵直的肌肉持水性回升而变的柔软多汁,并获得细致的结构和美好的滋味,这一过程称之为解僵。
腊肉:是指用较少的食盐配以其他风味辅料腌制后,再经长期风干、发酵或经烘烤、日晒、熏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类耐贮藏,并具特殊风味的肉制品。
风干肉:肉经腌制、洗晒、晾挂、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生肉类制品。
灌肠制品:是以畜禽肉为原料,经腌制(或不腌制)、斩拌或绞碎而使肉成为块状、丁状或肉靡状态,再配上其他辅料,经搅拌或滚揉后而灌入天然肠衣或人造肠衣内经烘烤、熟制和烟熏等工艺而制成的熟制灌肠制品或不经腌制和熟制而加工成的需冷藏的生鲜肠。
培根:烟熏肋条肉或烟熏咸背脊肉,带有适口的咸味,还具有浓郁的烟熏香味。
外皮油润呈金黄色,皮质坚硬,用手指弹有轻度的卜卜声,瘦肉呈深棕色,切开后肉色鲜艳。
发酵肉制品: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具有特殊风味,色泽和质地,且具有较长保存期的肉制品。
低酸发酵肉制品:PH为5.5的发酵肉制品。
高酸发酵肉制品:绝大多数用发酵剂接种或用发酵香肠的成品接种。
PH在5.4以下。
半干香肠:景细菌作用,pH下降到5.3以下,在发酵和加热过程中去掉15%的水分的碎肉制品。
干香肠:经过细菌作用,PH在5.3以下,再经干燥去掉25%~50%的水分,最终使水分与蛋白质比例不超过2.3:1的碎肉制品。
宰后鹅肉成熟过程中品质特性变化的研究刘雅娜;翟绍华;齐凤敏;王定云;巴吐尔·阿不力克木【摘要】通过对新疆伊犁鹅宰后成熟过程中肌肉品质特性变化的研究,意在阐明成熟对鹅肌肉嫩度的影响,为改善鹅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嫩度提供依据.分别测定宰后4℃成熟期(1、3、5、7、10、14 d)鹅胸肌和腿肌的pH值、剪切力、系水力、肌原纤维小片化(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色差值(L*、a*、b*)以及超微结构分析,并进行了MFI值、pH值、系水力和剪切力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鹅肉宰后pH值先下降后上升,鹅胸肌和腿肌在第3天时达到了极限pH值,而这段时间剪切力值和系水力值都很低.MFI在第5天后显著上升.色差L*值先下降后升高,a*值和b*值总体逐渐下降.5天以后肌原纤维降解明显,Z线断裂,细胞器溶解.新疆鹅在宰后第4天~第5天成熟期内嫩度显著提高,适宜于加工食用,能够改善新疆鹅肉自身口感较粗的现象,可以为鹅肉制品的加工时间长,不易软烂问题提供解决方案.%This study was intended to clarify the influence in goose muscles' tenderness by aging time after slaught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goose tenderness. After aging time (1, 3, 5, 7, 10, 14 d) , the values of pH, shear force, water-holding capacity and color difference values (L*, a*, b*) in goose breast muscle and leg muscle were measured. The value of pH de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increased. Goose breast muscle and leg muscle respectively reached the limit of pH value on the third day. At the same time the value of shear force and water-holding capacity were low. The value of 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 grew significantly after on the fifth day. Shear force overall showed a trend of gradual decline. The value of L*de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increased. The value of a*and b*graduallydecline as a whole. After 5 d,myofibrillar degradation was obvious, and Z line was broken, organelle dissolved. After slaughter tendernes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n the fourth day to fifth day. This period is suitable for food processing and improve coarser taste of the xinjiang goose meat.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solutions for goose meat long processing time and hard tastes.【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8(039)011【总页数】7页(P16-22)【关键词】伊犁鹅;成熟;品质;宰后;嫩度【作者】刘雅娜;翟绍华;齐凤敏;王定云;巴吐尔·阿不力克木【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正文语种】中文新疆伊犁鹅又名塔城飞鹅、灰鹅等,主要以传统散养为主,生长在新疆西北部的伊犁、塔城地区,是我国宝贵的品种资源。
畜产品加工学名词和大题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1.乳:从健康的哺乳动物乳房分泌出的生理学液体。
它是哺乳动物分娩后由乳腺分泌的一种白色或微黄色的不透明液体。
含有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是哺乳动物出生后最适于消化吸收的全部营养物质。
2.酒精阳性乳:原料乳检验时,一般用68%、70%或72%的酒精与等量原料乳混合,凡混合后出现絮状凝片的乳均称为酒精阳性乳。
3.发酵剂(Starter Culture)是一种能够促进乳的酸化过程,含有高浓度乳酸菌的特定微生物培养物。
4.异常乳:凡不适宜作加工乳制品的原料乳均称为异常乳。
5.乳粉概念:它是以新鲜牛乳为原料,或以新鲜牛乳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数量的植物或动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配料,除去其中几乎全部水分而制成的粉末状乳制品。
6.酸乳是指在添加(或不添加)乳粉(或脱脂乳粉)的乳中,由于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作用进行乳酸发酵制成的凝乳状产品,成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相应的活菌。
7.乳的密度:20℃单位体积乳的质量与4℃同体积纯水的质量之比。
8.乳酪蛋白占乳蛋白质的80%,当pH=4.6时,从乳中沉淀出的部分蛋白质即为乳酪蛋白。
以“磷酸钙-酪蛋白酸钙”复合体形式存在。
当此复合体结构遭到破坏后,酪蛋白便自然析出。
(柠檬酸盐、磷酸盐具有保护此复合结构的作用)9.初乳:母牛产犊后7天以内所分泌的乳,球蛋白和白蛋白含量高,热稳定性差,加热至60℃即开始凝固。
10.狭义:畜体在放血致死以后,去毛或到皮,再除去头、四肢下部和内脏,剩下的部分,就叫做胴(胴体)11.肉的成熟:僵直的肉品继续处在常温环境中,由于乳酸增多,将肉中的部分蛋白质溶解,同时,结缔组织也因之而被软化。
遂由僵直而变软,这个阶段就叫成熟。
12.肉的持水力也叫保水性或系水力,是指肉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保持自身水分及外加水分的能力。
13.尸僵屠宰后胴体逐渐变硬而僵直,这一过程为尸僵。
14.肉类的冷藏:使产品深处的温度降低到0~1℃左右,在0℃左右贮藏的方法。
猪屠宰后肉的变化课件第三章屠宰后肉的变化热鲜肉→肉的尸僵→解僵成熟→自体酶解→腐败变质 muscle to meat 动物刚屠宰后,肉温还没有散失,柔软具有较小弹性,这种处于生鲜状态的肉称作热鲜肉。
经过一定时间,肉的伸展性消失,肉体变为僵硬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死后僵直(rigor mortis),此时肉加热食用是很硬的,而且持水性也差,因此加热后重量损失很大,不适于加工。
继续贮藏,其僵直情况会缓解,经过自身解僵,肉又变得柔软起来,同时持水性增加,风味提高,所以在利用肉时,一般应解僵后再使用,此过程称作肉的成熟(conditioning)。
成熟肉在不良条件下贮存,经酶和微生物作用分解变质称作肉的腐败(putrefaction)。
屠宰后肉的变化,即包括上述肉的尸僵、肉的成熟、肉的腐败三个连续变化过程。
在肉品工业生产中,要控制尸僵、促进成熟、防止腐败。
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肌肉收缩与松弛的生物化学机制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在每一条肌球蛋白粗丝的周围,有六对肌动蛋白纤丝,围绕排列而构成六方格状结构。
在每个肌球蛋白粗丝的周围,有放射状的突起,这些突起呈螺旋状排列,每六个突起排列位置恰好旋转一周。
在突起上含有ATP酶的活性中心的重酶解肌球蛋白,并能和F—肌动蛋白结合。
粗丝和细丝不是永久性结合的,由于某些因素会产生离合状态,便产生肌肉的伸缩。
即所说的肌肉收缩和松弛。
肌肉收缩包括以下四种主要因子(1)收缩因子肌球蛋白(myosin)、肌动蛋白(actin)、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和肌原蛋白(troponin)。
(2)能源 ATP (3)调节因子初级调节因子—钙离子,次级调节因子—原肌球蛋白和肌原蛋白。
? (4)疏松因子肌质网系统(sarcoplasmic reticulum system)和钙离子泵。
肌肉收缩与松弛的机制生活的肌肉处于静止状态时,由于Mg和ATP 形成复合体的存在,防碍了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粗丝突起端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