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后肉变化
- 格式:docx
- 大小:15.34 KB
- 文档页数:1
屠宰后的肉发生僵直的原理首先,屠宰后肌肉的僵直与肌肉结构有关。
肌肉是由肌纤维束组成,肌肉纤维束由肌原纤维组成,而肌原纤维内则存在着肌纤维形成的肌节。
在动物存活时,肌节内的钙离子主要储存于肌质网内,当运动神经树突传递肌动蛋白收缩信号时,肌质网会释放钙离子进入肌节,激活肌节内的肌头结构,使肌肉收缩。
而在动物死亡后,细胞失去活力,无法产生维持细胞内离子稳定的能量供应。
此时,细胞膜的钠泵功能失去,钙离子大量进入肌节,导致肌头结构不可逆地收缩,肌肉僵直。
其次,屠宰后的肌肉僵直也与氧气的供应不足有关。
在动物存活时,血液通过循环输送氧气到组织细胞,维持细胞的呼吸和新陈代谢。
然而,在屠宰过程中,动脉血流中的氧气供应被阻断,而静脉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出。
因此,细胞呼吸停止,细胞内的ATP供应不足,无法维持肌肉的正常收缩状态,肌肉最终处于僵直状态。
此外,血液凝固也是导致屠宰后肌肉僵直的原因之一、在动物死亡后,血液的凝固系统仍然处于活跃状态。
血液中的血小板会被激活,释放血小板因子,引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血栓可以在血管内形成,阻断细胞内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导致细胞死亡和肌肉僵直。
最后,屠宰后肌肉发生僵直还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有关。
在细胞膜失去对离子的选择性通透性后,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逐渐趋于一致。
肌肉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升高,使肌节内的钙离子释放途径被激活,进一步导致肌节内的肌头结构收缩,使得肌肉处于僵直状态。
总之,屠宰后肌肉发生僵直是由于动物死亡后细胞失去活性,细胞呼吸停止、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血液凝固、组织紧张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的。
这些变化影响了肌肉结构和功能,在缺乏新陈代谢的情况下,使肌肉处于僵直状态。
案例三:1.肉的成熟,又叫“肉的后熟”,是指畜禽在屠宰后,肉在一定的温度和组织酶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
肉的成熟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尸僵过程和自溶过程。
僵直的机理:是由于死后机体组织缺氧,体内有氧代谢停止,肌肉中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下降乃至终止,而分解仍有继续,使其含量不断减少.因为肌肉只有在足量的三磷酸腺苷存在时,才能保持弹性柔软状态,如其含量减少乃至消失,收缩后的肌纤维由于没有足够的ATP结合而无法舒张开,则使肌肉收缩并变得僵硬,直到尸体腐败开始的时候,肌动凝蛋白分解才使得僵硬的尸体得以缓解.肌肉僵直后,硬度可增加到原来的10~40倍,肉的持水性也会降低,不适合于加工和食用。
2宰后肌肉变化(1)僵直分3个阶段A.迟滞期ATP足够肌肉有弹性B.急速期ATP减少肌节疾速缩短C.完成僵直ATP耗尽肌肉僵直(2)自溶(解僵)肌肉组织在死后僵直到最大程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后,其僵直缓慢解除,肉的质地变软,这一过程称为解僵(自溶)。
(3)成熟肉的成熟是指死后僵直完全的肉在冰点以上温度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使其僵直解除,肌肉变软,持水力和风味得到很大改善的过程。
在肉的解僵及成熟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两个酶系统,一个是存在肌浆中的钙激活酶系统,另一个是溶酶体酶系统(主要包括组织蛋白酶B、D、L),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肌肉中蛋白质水解,形成多种游离氨基酸和肽类化合物。
由于蛋白酶的作用形成很多分解产物,肉的风味会变得最佳。
2.尸体通常在死后的30分钟-到2小时内开始僵直,就是肌肉开始僵硬。
至9-12小时则会全身僵直,之后的30小时会持续僵硬着,接下来会渐渐软化,经过大约70个小时后恢复原状。
但是如果温度升高,尸体软化速度就会加快。
3.屠宰后的胴体经过一段时间,肌肉组织由驰缓为紧张,肌肉失去弹性,硬度变大,透明度消失,关节失去活性4.尸僵开始和持续时间(不同动物尸僵期)牛:10h/15~24h;猪:8h/72h;兔:1.5~4h/4~10h;鸡:2.0~4.5/6~12h;鱼:0.1~0.2h/2h。
肌肉宰后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使muscle→meat
热鲜肉→肉的尸僵→解僵成熟→自体酶解→腐败变质
动物刚屠宰后,肉温还没有散失,柔软具有较小弹性,这种处于生鲜状态的肉称作热鲜肉。
肌肉宰后:尸僵→成熟→腐败
一、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肌肉→肌纤维(肌细胞)→肌原纤维→肌节
二、肌肉收缩的机制
生活的肌肉处于静止状态时,由于Mg和ATP形成复合体的存在,防碍了肌动蛋白与肌球
蛋白粗丝突起端的结合。
肌原纤维周围糖原的无氧酵解和线粒体内进行的三羧酸循环,使ATP不断产生,以供应肌肉收缩之用。
肌球蛋白头是一种ATP酶,这种酶的激活需要Ca2+的激活。
神经冲动→肌内膜→肌质网释放Ca2+→ Ca2+浓度升高→使肌动蛋白暴露与肌球
蛋白结合位点→使ATP酶活化→ATP分解产生能量→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收缩
三、肌肉僵直形成的原因
①ATP减少:动物死之后,呼吸停止了,在缺氧情况下经糖酵解产生乳酸,产生的ATP量显著降低。
然而体内ATP的消耗,由于肌浆中ATP酶的作用却在继续进行,因此动物死后,ATP的含量迅速下降。
同时,由于糖酵解的进行,产生大量乳酸,使肉的pH迅速降低。
②ATP的减少及pH值的下降,使肌质网功能失常,发生崩解,肌质网失去钙泵的作用,
内部保存的钙离子被放出,致使Ca2+浓度增高,促使粗丝中的肌球蛋白ATP酶活化,更加快了ATP的减少,结果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结合形成肌动球蛋白,引起肌肉收缩表现出肉
尸僵硬。
③反应不可逆:这种情况下由于无神经调节作用,ATP不断减少,钙泵功能丧失,Ca2+浓
度无法调节,所以反应是不可逆的,则引起永久性的收缩。
四、肌肉宰后有三种短缩或收缩形式,
–热收缩(heat shortening)
–冷收缩(cold shortening)
–解冻僵直收缩(thaw shortening)
冷收缩
当牛肉、羊肉和火鸡肉在pH值下降到5.9~6.2之前,也就是僵直状态完成之前,温度降
低到10℃以下,这些肌肉收缩,并在随后的烹调中变硬,这个现象称为冷收缩。
该现象红肌肉比白肌肉出现得更多一些,尤以牛肉明显。
特点:比正常的热收缩更剧烈的收缩,可逆性小,肉嫩度差。
解冻僵直收缩
肌肉在僵直未完成前进行冻结,仍含有较高的ATP,在解冻时由于ATP发生强烈而迅速的
分解而产生的僵直现象,称为解冻僵直。
解冻时肌肉产生强烈的收缩,收缩的强度较正常
的僵直剧烈的多,并有大量的肉汁流出。
因此要在形成最大僵直之后再进行冷冻,以避免
这种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