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讲义 毛笔隶书(初级班5)(横1-2)p20-p23
- 格式:docx
- 大小:855.84 KB
- 文档页数:4
隶书书写口诀及笔画和结构变化规律隶书之名源于东汉。
卫桓《四体书势》中说:“隶书者篆之捷也”。
由于汉代社会文字使用量增多。
战事纷沓。
士族参政。
百家争鸣。
文学兴盛。
文化下移。
民事商事等各种因素。
使篆文繁缛的书写方式无法负担。
于是书写便捷简约的隶书诞生也就势在必然了。
隶书对篆书的改革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
隶化的方法有变圆为方。
变曲为直。
调正笔画断连。
省减笔画结构等等。
其中以横向取势和保留毛笔书写自然状态两面点最为重要。
横向取势能左右发笔,上下运动受到制约。
最终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笔法。
而毛笔的柔软性以使汉字笔画产生了粗细方圆。
藏露等各种变化。
还有字距宽。
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点。
汉隶表现在帛画。
漆器。
画像。
铀镜中精美绝伦。
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
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
汉隶之后的隶书几不足言说。
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唐朝隶书不乏徐浩等书家。
但失之肥弱。
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
直至清朝。
汉隶才得以复苏。
初有郑板桥。
继有金农。
邓石如。
后有何绍基等。
均不落伍。
别有建树。
一.隶书口诀的分析中国书法经过数千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先后经历了篆、隶、草、楷、行书的演变。
篆书种类众多,主要包括甲骨文、大篆和小篆三种。
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卜辞以及占卜有关的记载文字,是我国现有的最古老的书法艺术遗产,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大篆有两种:一种叫钟鼎文,又称金文,是商、周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用笔于环转之中略带方势,结体严整而疏朗,字型参差不一,但却分布天然,显得气度宏伟。
另一种叫石鼓文,是刻在10个鼓状石墩上记载田猎等事情的韵文,其体态更趋严谨,显得雄强浑厚,朴茂自然,端庄凝重而又生动活泼。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进行“书同文”的改革,把各国所使用的文字收集起来,存其所用,去其各异,加以综合整理,定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称为小篆,亦称秦篆。
到了秦代,由于小篆书写太慢,也太吃力,不能适应当时紧急的军事文书和浩繁的监狱文字的需要,官吏们便将书体进一步整理加工,遂成为一种新型的书体,并且应用在公文上,并受到了秦始皇的高度赞赏。
隶书入门基础教程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古老的字体,起源于汉代,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基本字体,也是书法爱好者必学的一门技艺。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隶书的基础知识和入门教程。
一、隶书的起源隶书起源于汉代,是由秦篆、楚篆、魏碑、晋书、隶书等字体演变而来。
汉代时期,由于官方文书的需要,隶书逐渐成为了官方文件和书信的标准字体。
隶书在唐代达到了极盛时期,成为了书法艺术的代表之一。
唐代的隶书家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后人所传颂。
二、隶书的特点隶书的特点是笔画规范、结构严谨、线条流畅、韵律优美。
隶书的笔画比较厚重,线条宽度变化较大,笔画之间的距离也比较狭窄。
隶书的结构严谨,每个字的构造都很规范,字形简洁、刚劲有力。
隶书的线条流畅,每一笔都要有起笔、落笔、顿笔、收笔等动作,使得字形更加完整。
隶书的韵律优美,每个字都有自己的节奏和韵律感,使得整篇文章看起来更加和谐。
三、隶书的基础知识1、隶书的笔画隶书的笔画有六种基本笔画,分别是横、竖、撇、捺、点、提。
横、竖、撇、捺是隶书中最基本的四种笔画,点、提则是辅助笔画。
在书写隶书时,要注意每个笔画的起始和结束位置,要做到起笔、落笔、顿笔、收笔的流畅转换。
2、隶书的结构隶书的结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上部一般是头部或上面的组成部分,中部是主体部分,下部是下面的组成部分。
每个字的结构都有自己的规律和构造,要根据字形特点进行书写。
3、隶书的规范隶书要求笔画规范、结构严谨、线条流畅、韵律优美,因此在书写隶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笔画粗细要有所变化,线条宽度要适当。
(2)每个笔画的起始和结束位置要准确,要注意笔画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3)字形要简洁、刚劲有力,要注意字形的对称和平衡。
(4)要注意节奏和韵律感,使得整篇文章看起来更加和谐。
四、隶书的入门教程1、练习基本笔画练习隶书的第一步是练习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提六种笔画。
可以先在纸上画出笔画的形状,再用笔在纸上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每个笔画的规范书写方法。
隶书入门教程详解,初学者必看!查看更多精彩内容隶变后的字,与篆书相比,就是具备了鲜明的点画持征。
笔法有方有圆,方圆并用。
下面,小编以明朗的笔迹演示,结合相对切实的例字,给大家详尽讲解隶书的基本写法。
掌握这些基本写法后,隶书的基础成就了一大步。
难得好教程,务必收藏好,或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一、横画横画是隶书中有特色的笔画。
往往以“横飞”为美。
隶书的横画有两种,一为平横,一为波横。
有方笔圆笔两种。
1.平横是指横呈水平状,一般逆锋起笔,折笔中锋运行,回锋收笔或露锋收笔。
平横有凸形、凹形和基本平形。
2.波横是波笔的一种,是指横画具有俯仰之态。
一般逆锋起笔,折笔重顿,形成蚕头,然后提笔运行,至收笔处顿挫出锋,形成燕尾。
亦有蚕头小燕尾大的现象。
波横一般要写得厚重圆润,蚕头、燕尾都要饱满,横中略向上弯。
二、竖画竖画在隶书中只是普通的一个笔画,这个笔画承篆成分较大,即多数为圆起圆收。
有些竖末端较尖,亦不属楷书悬针竖,而是写时自然收结。
隶书的竖一般均为逆锋起笔,中锋徐行,藏锋收笔。
竖画在隶书中有三种形式:中竖,向左弧竖,向右弧竖。
也有方笔,即逆锋起笔,向左上角切,折笔下行。
虽然竖画在隶书中不如波画有特色,但书写时同样不可轻视。
1.以坚代撇隶书中有一种情形值得注意,即以竖代撇现象较多。
主要表现在书写楷书戈钩的短撇上,如“或”第七笔,“威”第八笔,“咸“第八笔。
2.竖点隶书中的点大多是由竖充任的。
三、撇画撇画又称掠画,是仅次于波画的又一重要笔画,它在隶书中变化很多,除了长撇、弯撇,还适用十一些左旁的竖画(竖撇)。
隶书中的撇笔无论怎么变化,书写时均应起笔有力,沉着刚劲,忌轻飘。
1.长撇这是隶书中最基本的撇。
一般逆锋起笔,内右向左倾斜行笔,整体弧度不大,藏锋向上收笔,它与后来楷书的长撇基本类似。
2.弯撇这是隶书中常见的撇,胃比后弯如半月。
一般为逆锋起笔,或竖行—半向左下弯行,或直接弯行,弧度呈45°角。
3.竖撇这是一种将左旁竖画进行艺术美化的做法。
毛笔书法隶书知识点横撇捺竖五笔画33中变化图例解析一、点的变化十六种正点逆锋起笔,稍顿既右下运笔,然后转势向左下方行笔,渐提,收笔出锋。
横点逆锋起笔,转笔向右轻松自然运行,回锋收笔。
状似横画,但注意写的太粗太长。
竖点藏锋逆入,稍停即向下转锋,切忌写的细长或粗短。
侧点逆锋向右上行,稍停过程中略向右下顿笔。
然后向左下顺势提锋收笔。
撇点逆锋起笔,转笔向左下方运行渐提,或回锋或出锋收笔,此笔画不要写的粗大。
捺点逆锋切入,转锋向右或向下运笔,由轻渐重,至捺脚处重按后即由重渐轻。
力到锋尖,笔画宜粗短。
横挑点或露锋或藏锋切入,转笔向右或向上渐行渐提,出锋收笔,不宜写的粗长。
上对点左右两点的起笔应基本相对,然后顺势向左右或左下右下出锋。
上分点虽然中间有笔画相隔,但左右仍需基本对平,形成遥相呼应、相互顾盼之势。
下对点此二点为左撇点和右捺点的结合,书写时应注意错落有致,变化活泼。
下分点此二点在书写时起笔应大致相对,然后向左下和右下出锋,宜粗短些。
左二点二点的起笔应有所不同,或方笔或圆笔,上下宜紧凑些,气势必须连贯。
二、横的变化四种长横逆锋起笔,稍停转锋向右,中锋行笔,收笔时或笔锋转势向左回提,或略停即提笔空收。
粗细横逆锋起笔,转笔向右,边行边提,至收笔处,轻提回分锋,呈前粗后细状。
弧横此笔画在书写时,应注意起笔后先往右上运行,至中间再往右下运笔,略呈弧形。
细横有的字结体的变化,其横画不宜粗长,应写的瘦劲点。
三、撇的变化十二种竖撇起笔后向下中锋运笔,约至三分之二处转锋向左,转弯处宜圆转,回锋收笔。
斜撇逆锋起笔,稍顿后转锋向左下运笔,斜势大些,收笔时或圆转回锋,或略停空收。
弯撇逆锋起笔后转锋向下,至中间出圆转向左,圆弧的大小及位置,根据结体的需要来定平撇起笔后向左撇出,它的上沿线基本相平,下沿线略呈弧行,或收笔出锋、或向左之间出锋。
短撇或露锋或藏锋起笔,向左下顿挫运行,回锋收笔,书写时要做到短促有力。
尖头撇出于结构变化的需要,该笔画起笔应露锋入笔,头呈尖状。
隶书入门基础教程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传统字体,起源于汉代,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的特点是笔画粗大,线条流畅,结构严谨,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
隶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被广泛应用于书法、篆刻、印章等领域,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为您介绍隶书的入门基础教程,帮助您掌握隶书的基本功,提高您的书法水平。
一、隶书的基本构造隶书的基本构造是由横、竖、撇、捺、折、钩、点等笔画组成。
这些笔画的结构和形态十分严谨,需要严格掌握。
下面我们以“人”字为例,介绍隶书的基本构造。
1、横:横是隶书的基本笔画之一,它由左右两点相连的一条水平线组成。
在书写中,横的长度和粗细不同,需要根据字的结构和意义进行调整。
如“人”字中的横线较长,而“日”字中的横线较短。
2、竖:竖是隶书的另一种基本笔画,它由上下两点相连的一条垂直线组成。
在书写中,竖的长度和粗细也需要根据字的结构和意义进行调整。
如“人”字中的竖线较短,而“木”字中的竖线较长。
3、撇:撇是隶书的一种斜线笔画,它由上往下向左斜的一条线组成。
在书写中,撇的长度和角度需要根据字的结构和意义进行调整。
如“人”字中的撇线较短,而“山”字中的撇线较长。
4、捺:捺是隶书的另一种斜线笔画,它由上往下向右斜的一条线组成。
在书写中,捺的长度和角度也需要根据字的结构和意义进行调整。
如“人”字中的捺线较长,而“日”字中的捺线较短。
5、折:折是隶书的一种转折笔画,它由两个相交的线段组成。
在书写中,折的角度和长度需要根据字的结构和意义进行调整。
如“人”字中的折线较小,而“木”字中的折线较大。
6、钩:钩是隶书的一种附属笔画,它通常出现在字的末尾或顶部,用于增强字的结构和形态。
在书写中,钩的长度和角度也需要根据字的结构和意义进行调整。
如“人”字中的钩较小,而“月”字中的钩较大。
7、点:点是隶书的最小构成单位之一,它用于表示字的结尾或间隔。
在书写中,点的大小和位置需要根据字的结构和意义进行调整。
初中毛笔隶书法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隶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提高对隶书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掌握毛笔隶书的书写技巧,提高书写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隶书的基本笔画和书写顺序。
2. 毛笔的使用方法和书写技巧。
教学难点:1. 隶书的笔画结构和书写规范。
2. 毛笔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毛笔、墨、纸、砚等书法用品。
2. 隶书字帖、隶书教材或相关资料。
3. 投影仪、幻灯片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隶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隶书在我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2. 展示一些著名的隶书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隶书的魅力。
二、基本笔画学习(15分钟)1. 讲解隶书的基本笔画,如横、竖、撇、捺、折等。
2. 示范隶书的书写顺序,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三、书写技巧讲解(20分钟)1. 讲解毛笔的使用方法,如如何握笔、如何控制笔画的粗细、如何运笔等。
2. 示范毛笔隶书的书写技巧,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四、课堂练习(20分钟)1.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隶书笔画和书写顺序,自行练习书写。
2. 老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书写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隶书基本笔画和书写顺序。
2. 展示一些学生的课堂练习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和分析。
二、深入学习隶书(15分钟)1. 讲解隶书的结构规律,如横平竖直、撇捺收敛等。
2. 示范隶书的结构规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三、书写练习(20分钟)1.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隶书结构规律,自行练习书写。
2. 老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书写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四、课堂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受。
2. 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隶书的基本笔画和书写顺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毛笔的使用方法和书写技巧的掌握程度。
〖書法课堂〗隶书入门——隶书基本笔画写法图解目录一:横平竖直。
二:因字立形。
三:偏旁(部首)独立。
四:疏密匀称。
五:点画呼应。
六:避就容让。
七:向背分明。
八:比例适当。
九:重心稳定。
十:变化参错。
隶书入门(之一)隶书的笔法隶书,又名八分,或曰佐书。
作为一种书体,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上继周秦,下开魏晋,发始于秦,盛行于汉,盛期400余年。
自我国文字的产生,有结绳、记事,继而发展为大、小篆,以及发展为现在流行的正楷,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她起到了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对于隶书的知识,我就不多说了,我主要把如何学习隶书与临池方面的有关看法和朋友们交流。
先从隶书的笔法谈起吧。
一:隶书的笔法基本笔画:尺寸:三尺宣纸尺寸100x55cm1、“点”的写法2、横的写法如下图:自然住笔,无燕尾式。
藏锋入笔,(蚕头式)。
横乃隶书中主要笔画,大多数为加挑露锋(燕尾式),但并非“横”画皆如此。
3、竖画的写法:提笔虚收,勿顿、勿悬。
4、撇画的写法:长撇,短撇(裹锋入笔)。
5、捺画的写法:如楷捺相似。
收笔处重按轻提出。
注意,入笔不要露锋。
隶书入门(之二)隶书的结体横平竖直上一篇(隶书入门(一)隶书的笔法)主要讲了隶书的笔法,作为书法三要素,即指笔法、章法、结体三个方面,待对隶书的笔法基本掌握熟悉以后,就应该研究隶书的结体了。
在隶书的结体这个方面,我谈十个问题:一:横平竖直。
二:因字立形。
三:偏旁(部首)独立。
四:疏密匀称。
五:点画呼应。
六:避就容让。
七:向背分明。
八:比例适当。
九:重心稳定。
十:变化参错。
下面我就主要谈谈有关隶书的结体。
二:隶书的结体【一】横平竖直横如水之平,竖似绝之直。
尺寸:三尺宣纸尺寸100x55cm1、如“十”字:横平竖直。
::顶部凹陷;向左或向右偏斜:横向过长;竖向过厚。
向左上逆锋起笔,向左下略写法:向左上逆锋起笔后,向右下渐行渐顿,到位后,向左下顿笔,向左上回锋收笔。
例字:汉 曹 全 碑唐石 台 孝 经易错:倾斜的角度是关键。
三.汉字的起源上古初期,群居的人类主要靠采食野果、涉猎动物为生。
为了过冬需要存储食物,存储的食物需要必要的记载。
起初人们用碎石、木棍记载存储食物的数量。
但是,当时人类的居所主要是洞穴,防风能力很差,碎石、木棍等很难保证准确。
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
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务繁杂,名目繁多,用结绳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需求。
黄帝时(公元前30世纪初)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z èng )等,同时也创造了文字。
四.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仓颉造字的具体物证及准确记载,目前还没有发现,也就无从考证,只是留下了多钟传说。
由于年代久远,在传承的过程中,又增加了一些神话色彩,现今我们只能参考。
1) 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之一。
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
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今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城西北17.5公里史官村有仓颉墓、仓颉庙。
仓颉庙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内有古柏50余棵,居三大古柏群之一。
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文字学家也认为白水才是仓颉造字的发源地,因为“源泉”的泉字分开来就是白水。
2)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
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三个人,虞舜、仓颉、项羽。
初中毛笔隶书书法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隶书的基本特点和书写规则,掌握隶书的笔画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隶书的笔画和结构特点。
2. 隶书的书写规则和技巧。
教学难点:1. 隶书的笔画顺序和结构规律。
2. 隶书的书写技巧和美感表现。
教学准备:1. 毛笔、墨汁、纸张等书写用具。
2. 隶书字帖、参考资料、视频短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隶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隶书的笔画和结构特点(15分钟)1. 隶书的笔画特点:方笔、圆笔、折笔、提笔等。
2. 隶书的结构特点: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
三、演示隶书的书写技巧(15分钟)1. 教师演示隶书的书写过程,讲解笔画的顺序和结构规律。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体会隶书的书写感觉。
四、学生练习书写隶书(2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字帖,独立书写隶书。
2. 教师行间巡视,指导学生的书写姿势和书写技巧。
第二课时:一、复习隶书的笔画和结构特点(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隶书的笔画和结构特点,巩固学生的记忆。
二、讲解隶书的书写规则和技巧(15分钟)1. 隶书的书写规则:横平竖直、结构均衡、笔画清晰等。
2. 隶书的书写技巧:运笔、停顿、转折、收笔等。
三、学生练习书写隶书(2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字帖,独立书写隶书。
2. 教师行间巡视,指导学生的书写姿势和书写技巧。
四、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隶书的重要性和美感表现。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书写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隶书的笔画和结构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隶书的书写技巧和美感表现的能力。
3. 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波横是隶书中较难写的笔画,以平为主,有时两头向下,
圆弧不好刻呆板
隶书,初萌于战国时期,始创于秦
迹,
改篆书的曲为直、
圆转为方折,
波磔挑笔已初具隶书形态,结体偏
方,字体厚重。
秦隶指战国、秦至西汉初期的隶书,又叫古隶。
古隶的起源,说法颇多。
晋卫恒《四体书势》记载:“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
” 秦隶出现后,虽然为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却在其后的很长时期内没有发现遗留下来真迹。
1975年底在湖北省云梦县城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了一千一百余枚竹简,字径很小,最大的不过二分,字型工整端秀,笔画浑厚。
它的笔画肥、瘦、刚、柔变化多姿,纵横奔放,浑厚凝重。
其点画有明显的起伏变化,特别是其中的"波势
"已初具规模。
这就是秦隶的墨迹。
另外从上世纪初起,在西北和山东
等地陆续出土了多批竹木简,战国、
秦、汉、晋都有,湮没了二千多年
的秦隶墨迹,终于重现于世,是我
们有缘见到最初的隶书的真面貌。
秦隶 篆书
2)汉隶的主要特征:舍弃了古文字以
象形、曲弯、圆转为主的构字原则,采用符号化构字部件,取横势,突出横画,横平竖直,具有波、磔之美。
篆书 张迁碑 曹全碑
4.隶书是古汉字与今汉字的分水岭。
隶书的产生,同后来的楷书、草书
的产生一样,是中国文字史上的重
大变革。
从隶书始,汉字告别了延
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