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二声部歌曲写作20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12
多声部音乐写作基础教程1. 引言多声部音乐写作是指将多个声部结合在一起创作音乐的过程。
与单声部音乐相比,多声部音乐在和声、旋律、节奏等方面更加丰富多样。
本教程将介绍多声部音乐写作的基础知识和技巧,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
2. 了解声部和声部写作规则在多声部音乐中,每个声部负责演奏不同的音乐线索。
不同声部之间需要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和声的效果。
了解声部的特点和声部写作规则是多声部音乐写作的基础。
2.1 声部的种类常见的声部种类包括主旋律声部、伴奏声部以及对位声部。
主旋律声部通常是最突出的旋律线,负责引导整个曲目的发展。
伴奏声部则负责强化和支撑主旋律,通常采用和弦伴奏的形式。
对位声部是指与主旋律声部形成对位关系的声部,通过对位关系来创造音乐的复杂性。
2.2 声部写作规则在进行多声部音乐写作时,需要遵循一些声部写作规则,以确保声部之间的和谐和统一。
•每个声部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旋律,在整个曲目中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不同声部之间的音高应该有一定的差异,以避免过于单调或重叠。
•声部之间的和声关系要和谐,避免产生不和谐的音程。
•在进行对位声部的写作时,要注意声部之间的平衡和对位的准确性。
3. 和声的基本原则和声是多声部音乐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良好的和声能够提升音乐的层次和魅力。
在进行多声部音乐写作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和声原则。
3.1 和声规则•要避免相同声部之间的不协调和声。
•声部之间的音程要和谐,避免产生不和谐的半音或全音音程。
•注意声部之间的平衡,在不同声部之间分配合适的音域范围。
•注意和弦进行的选择,避免声部之间的不协调。
3.2 和声处理技巧•使用转位和弦来创造声部之间的平衡和变化。
•使用变位和弦来引起听觉上的变化和张力。
•注意锚点音的安排,以确保和声的稳定性。
4. 多声部编曲技巧多声部编曲是指将创作的多声部写作进行具体的编曲处理,包括乐器选择、音色搭配、音量平衡等方面。
4.1 乐器选择在多声部编曲中,需要根据声部的特点和音域要求选择合适的乐器。
歌曲写作(二)1在歌曲创作中,常见的句式有: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多段体。
2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完全重复,变化重复。
3音乐主题的模仿有四种形式:语言的模仿,自由模仿,节奏模仿,版型模仿。
4音乐主题的模进:严格模进,自由模进。
5音乐主题的变奏:一是保持主题的骨干音和旋律,把旋律装饰起来。
二是自由变奏,引进新的材料,使音乐主题有了新的发展。
简答题1为什么说音乐主题是一首歌曲核心?音乐主题是一首歌曲的核心,是形成整个作品音乐形象的基础。
音乐主题往往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比较集中,概括地表现一首歌曲的主要思想内容2自然大小调式音乐主题的起音和落音的常见现象(1)自然大调式常采用的落音现象:主音、属音、三音上的较多。
自然小调式常见的落音现象:在调式的主音、属音、三音、下属音上的较多。
(2)民族调式音乐主题的起音多在调式的主音、属音上,落音多在调式的3音乐主题音乐作品中高潮的形成及常见手法①在旋律方面:当音乐作品中旋律由低音处往高音处逐步上行时,常自然的形成一种紧张度。
在创作中,会经常运用这种紧张度,级进的或跳进的逐步的将音乐推向高潮。
②在节奏方面:在音乐创作中,使节奏逐渐紧缩,也会自然的形成一种紧张度。
利用这种紧张度,同时旋律又逐步上行,使高潮的出现很有准备,情绪也很饱满,从而推向歌曲的高潮。
4在音乐主题的发展中,常运用对比的手法(1)调式对比:两种不同的调式并列运用会产生鲜明的调式色彩的对比。
通常是大小调式的相互转换。
(2)节奏对比:节奏对比是指音乐作品中节奏的紧凑,与展开的对比。
通常是开始部分较紧凑,为后面的展开做铺垫。
(3)节拍、速度对比:在一首音乐作品中,各种节拍变换使用,常在情绪和结构上形成对比,速度对比,往往在音乐作品的后半部分出现,与前半部形成鲜明对比。
(4)音区、音色、力度对比:在音乐中音区较低,音色越浑厚,泛指音区越高,色彩也越明朗,音乐主题在不同的音区出现,具有一种新鲜感,新的发展动力。
第九章二声部歌曲写作第一节二声部的和声特点和声的基本单位是和弦,不同的和弦连接产生和声进行。
但是二声部只有两个音同时结合在一起,不能构成完整的和弦,这样就使二声部中的和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殊性就在于音程成为二声部歌曲中和声的基本单位。
因此,了解音程的特性、功能属性和表现作用就成了处理好二声部和声的关键。
一、音程的特性:音程的特性包括两个方面:度数和性质。
音程度数不同,音响效果不同,相同度数音程的性质不同,其音响效果也不同。
音响效果分三种:完全协和:纯一四五八度,音响纯净和谐,但空洞。
不完全协和:大小三六度,音响和谐饱满。
不协和:大小二七度和所有的增减音程,音响紧张不稳定。
二声部歌曲写作,以完全协和与不完全协和音程为主,不协和音程为辅。
二、音程的功能属性:音程的功能属性是音程特性的一个方面。
功能是传统和声中的一个概念,在传统和声中,分别有主、属、下属三大功能。
每个和弦根据自己与功能和弦共同音的多少,分属不同的功能。
音程是和弦的不完整形式,一个音程属于那种功能,可能有多种解释。
因此,二声部歌曲写作,除了注意乐句、乐段和全曲的终止外,中间的进行没必要始终按照四部和声写作那样来安排音程,即音程属性的多种解释,使得二声部歌曲的音程运用更加随意。
三、不协和音程的解决不协和音程尽管用的少,但很重要,因为没有不协和音程,音乐就会缺乏推动力,音响就会单调乏味。
不协和根据其不协和的形成、解决方式,可以归为以下四类:1、由经过音形成的不协和音程:通常处于弱拍,斜向、反向进行较多,由级进形成(民族调式小三度视为级进),只要不协和音程的前后构成了协和音程,可视为不协和音程的解决。
高音176 1 76 51-- 3 4- 32、由辅助音形成的不协和音程:处于弱拍,斜向、反向进行较多,由于前后的音相同,因此,当辅助音后又回到原来的音,就视为解决。
5 升4 5- 5 3 5-3 - -- 2 - --3、由倚音形成的不协和音程:处于强拍,这是倚音的典型位置,不协和的效果较强,因此,解决更为重要。
1
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歌曲写作》
期末试卷 (A )
一、选择下列一首歌词进行歌曲创作。
1. 根据歌词的结构和风格的特点创作歌曲。
母亲河的的情怀
马荣华 词
在我的心中流淌一首歌, 那是历史悠久的母亲河, 他用甘甜的乳汁把我养大,
教会我如何面对人生的坎坷。
他那宽阔的胸怀,
装满了天地日月的故事; 他那澎湃的波涛,
涌动着古往今来得传说。
在我的心中流淌着一首歌, 那是奔腾不息的母亲河, 她用慈母的爱心抚育我成长, 告诉我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
她那博大的情怀,
装满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她那执着的信念,
是中华民族永远向上的颂歌。
2.根据歌词的结构和风格的特点创作歌曲。
东 方 潮
王持久 词
有过多少沧海桑田 有过多少岁月变迁 不曾有过今天的气魄 东方大潮把历史震撼 云起四方 风来八面 希望升腾在黄金海岸 一个新时代拌着大潮来 弄潮的民族和太阳肩并肩
我们含笑告诉未来 我们深情告慰祖先 阳光渗透每一寸热土 中华崛起在挥手之间 打开窗门 扬起风帆 滚滚大潮奔腾向前 一同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弄潮的儿女涌来千千万………
О┋┋┋┋┋┋О┋┋┋┋┋┋О┋┋┋装
┋┋┋┋┋О┋┋┋┋订
┋┋┋┋┋┋О┋┋┋┋线
┋┋┋┋┋О┋┋┋┋┋┋О┋┋┋┋┋┋О
院(
系): 班
级
:
О┋┋┋┋┋┋О┋┋┋┋┋┋О┋┋┋装┋┋┋┋┋О┋┋┋┋订┋┋┋┋┋┋О┋┋┋┋线
┋┋┋┋┋О┋┋┋┋┋┋О┋┋┋┋┋┋О。
简单的二声部合唱阐述
合唱部分的两个声部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特点,教师只需要指导学生给予一些简单的声势动作,并听辨合唱乐句中的两个声音,让学生直接体验合唱这种演唱形式。
可以引发学生对演唱形式的关注,进而告知学生“合唱”这一演唱形式,积累学生的音乐经验,在请学生设计歌曲中还可以用到的,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尝试,选择最合适的演唱形式。
学生分两组分别扮演大钟和小钟的声音,听琴声演唱,学生看老师指挥进行二声部合唱。
浅谈二声部作品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学习音乐理论和音乐创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音乐创作中,二声部作品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
二声部作品指的是由两个声部构成的音乐作品,一般为主旋律和伴奏部分。
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学习和理解二声部作品时,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如何分辨主旋律和伴奏部分
在二声部作品中,主旋律是指最引人注目的旋律部分。
而伴奏则是协助主旋律,起到衬托作用的声部。
在学习二声部作品时,学生需要通过仔细聆听,分辨出主旋律和伴奏部分。
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用手指或者是声音的方式模拟出主旋律和伴奏部分,以加深理解。
二、了解如何合理运用和组合不同的节奏和音高
在二声部作品中,不同的节奏和音高的组合可以带来不同的效果。
比如,当主旋律部分和伴奏部分所用节奏相同时,会让整个作品听起来更加显得紧凑和有力。
而当主旋律和伴奏部分节奏不同,或者是间隔相等的快速音符配上慢场的旋律,则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节奏和音高之间的组合方式,以达到更加灵活的运用。
在二声部作品中,不同的音色和演奏方式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表达效果。
比如,当希望表现柔和的情感时,可以运用柔和的音色和轻柔的演奏方式。
而当希望表现激烈的情感时,则可以运用激烈的音色和强烈的演奏方式。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灵活运用不同的音色和演奏方式,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总之,在初中音乐课堂中,二声部作品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加强对音乐创作的练习,初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二声部作品,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歌曲写作教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歌曲体裁与演唱形式:了解不同的歌曲体裁和演唱形式,以及它们的特点和要求。
2. 歌曲音乐中的主要表现要素:包括音调、旋律线、节奏、节拍、调式等,这些都是歌曲音乐中的基本要素,对于歌曲写作至关重要。
3. 歌词及词曲关系的处理:了解歌词的声调与声韵、歌词的结构、语言与曲调的关系、衬词的处理方法等,以及歌词结构与音乐结构的关系。
4. 歌曲音乐主题及其发展手法:理解主题的定义与分类,以及主题的发展手法,这对于创作出有吸引力的歌曲至关重要。
5. 歌曲的曲式结构:了解乐汇、乐节和乐句,以及乐段、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多部曲式等曲式结构,这对于安排歌曲的结构和布局至关重要。
6. 多声部写作基本常识:了解主调型和复调型写作等基本知识,这对于创作出有层次感和表现力的歌曲有帮助。
以上内容只是歌曲写作教程的一部分,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教材和教师的安排有所不同。
通过系统的学习,你可以掌握歌曲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从而创作出有吸引力和表现力的歌曲。
歌曲写作教案
第九章歌曲写作与修改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歌曲写作与修改的基本方法,并应
用与创作中。
重点和难点:歌曲写作与修改的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动笔前的若干思考。
第二节写作中的若干思考。
第三节检查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修改的步骤。
第五节歌曲的示范写作
第六节作曲家的“创作谈”
思考题:
1、歌曲写作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
2、动笔前应做哪些准备?
3、音乐布局的依据。
4、修改作品前,一般需要从哪些方面对歌曲进行检查?
5、自选歌词,用不同的调式调性,写作不同题材、体裁、情绪、风格的主题若干首。
6、酌情写作复二、复三部曲式歌曲各1—2首(含非歌唱性段落的写作)。
教案:第九课第九章写作实习(一):二声部合唱【写作实习】我们已经学习了严格复调风格以音程控制的的二声部单对位、复对位和模仿技法,现在可以练习把这些技法加以组装,构成初次的习作了。
需要解释的是,习作和创作是不同的。
在创作中写作者完全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按照自己的审美期望,构想和写作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创造性。
如果为了表现的需要,为了更符合自己想象中的效果,他可以打破任何规则。
但习作却是介于习题于创作之间的一种综合练习。
首先这是相对完整的作品,具有呈示、发展的结构功能,也有层次、起伏、高潮的情感表现,因此写作时允许对某些规则作有限的变通;但它又不是真正的作品,因为带有必须完成的课题任务,必须遵守写作规则的限定,因此如果不是非常必要,写作者不能破坏原则性的规则。
总之,习作要求写作严谨,形式完整,并能让听众得到一定的情绪感染。
【合唱小品】在写作为声乐合唱的习作练习时,需要进注意的是,Ⅰ,声部的表现力每个声部都有几个不同的音域,每个音域都有各自独特的表现力,例如男高音的高音区,幻想而热情;女低音的低音区,深沉而温暖;等等。
有关这方面的学习材料,可以参见各种合唱学著作的阐述,但阅读并不能代替自己的感受,因此,学生应该在平时的聆听中,有意识地注意合唱中各声部不同音域的表现力,最好能够建立一种谱纸位置和音色的联想能力。
Ⅱ,呼吸注意写作时的分句,为演唱者有呼吸的机会,甚至要安排一些较长时间的休止片断,让演唱者得到片刻的休息(学生如果有机会参加合唱,恐怕对这一问题就会有清楚的认识);一般情况下,经过休止之后的重新进入,总能特别引起听觉的注意,因此,有趣的、重要的信息应放在乐曲开始,以便发挥它的“首句效应”。
Ⅲ,声韵注意韵母和音高的关系;有些元音,如e,i,ü,等等,在唱到高音时发音困难,应设法避免。
学生可以参考我国老一辈作曲家写的艺术歌曲,观察他们是怎样处理这一类问题的,也可聆听合唱队的训练,相信初学者们一定会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经验,此处不再聱述。
两声部合唱歌曲的学习两声部合唱歌曲的学习合唱是指由许多人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演绎,合唱效果的好坏不单单取决于某个人的个人演唱水平,而需要集体的相互配合协作来共同完成,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
首先,要有计划。
注意声音的统一训练并伴随气息的训练,再慢慢的给予和声听觉训练,多声部的合唱训练,音准训练和歌曲练习。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合唱不是个人表现的舞台,而是一个团体通力合作的结果。
合唱拒绝:个人英雄主义。
其次,要有耐心,恒心。
对学生的声音要有敏感,敏锐的听觉,发现不好的声音要立即纠正,注意自己范唱的正确。
因为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如果自己的声音不正确,他们就不正确。
不要急于求成,歌曲的练习要细致,完美,不要粗糙了事。
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们一定要本着一颗赤诚的心坚持不懈,决不气馁。
本学期的六年级音乐教材中有两首两声部演唱的歌曲,一首是《小黄鹂鸟》,另一首是《红河谷》,两首歌曲虽然都有分声部合唱的部分,但是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首先,《小黄鹂鸟》是第一段男女生一起唱,是不分声部的,到了第二部分的男女生轮唱部分,由女生先唱一小节,然后男生声部从第二小节开始加入,这种形式考验的是节奏节拍是否把握准确,并且男生声部在加入的时候一定要整齐且迅速,一旦在最开始加入的地方耽误时间,那么就会造成后面完全跟不上。
《红河谷》这首作品不存在两声部前后演唱两个声部交替的问题。
从最开始两个声部就是一起开始的,并且它的两个声部旋律是很相近的,不存在太大差异,这样学唱起来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问题会出现。
两个声部的教唱是非常需要方法的,只有一步一步系统的学习,才能让学生有基础有步骤的学习,学到的内容才会更加扎实。
第九章二声部歌曲写作第一节二声部的和声特点和声的基本单位是和弦,不同的和弦连接产生和声进行。
但是二声部只有两个音同时结合在一起,不能构成完整的和弦,这样就使二声部中的和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殊性就在于音程成为二声部歌曲中和声的基本单位。
因此,了解音程的特性、功能属性和表现作用就成了处理好二声部和声的关键。
一、音程的特性:音程的特性包括两个方面:度数和性质。
音程度数不同,音响效果不同,相同度数音程的性质不同,其音响效果也不同。
音响效果分三种:完全协和:纯一四五八度,音响纯净和谐,但空洞。
不完全协和:大小三六度,音响和谐饱满。
不协和:大小二七度和所有的增减音程,音响紧张不稳定。
二声部歌曲写作,以完全协和与不完全协和音程为主,不协和音程为辅。
二、音程的功能属性:音程的功能属性是音程特性的一个方面。
功能是传统和声中的一个概念,在传统和声中,分别有主、属、下属三大功能。
每个和弦根据自己与功能和弦共同音的多少,分属不同的功能。
音程是和弦的不完整形式,一个音程属于那种功能,可能有多种解释。
因此,二声部歌曲写作,除了注意乐句、乐段和全曲的终止外,中间的进行没必要始终按照四部和声写作那样来安排音程,即音程属性的多种解释,使得二声部歌曲的音程运用更加随意。
三、不协和音程的解决不协和音程尽管用的少,但很重要,因为没有不协和音程,音乐就会缺乏推动力,音响就会单调乏味。
不协和根据其不协和的形成、解决方式,可以归为以下四类:1、由经过音形成的不协和音程:通常处于弱拍,斜向、反向进行较多,由级进形成(民族调式小三度视为级进),只要不协和音程的前后构成了协和音程,可视为不协和音程的解决。
高音176 1 76 51-- 3 4- 32、由辅助音形成的不协和音程:处于弱拍,斜向、反向进行较多,由于前后的音相同,因此,当辅助音后又回到原来的音,就视为解决。
5 升4 5- 5 3 5-3 - -- 2 - --3、由倚音形成的不协和音程:处于强拍,这是倚音的典型位置,不协和的效果较强,因此,解决更为重要。
通常为斜向进行,解决方式:二度到三度、七度到六度、增四到六度,减五到三度。
2 3 5- 高1 - 7- 7 高1 2- 高2 1 7-1 - 低7-23 5-4 3 2- 升56 7-倚音也可出现在弱拍的强位上,总的来说,倚音出现的位置比解决的位置强。
4、由留音形成的不协和音程:处于强拍,但是它是从前面延留过来的,因此,音响效果不如倚音强烈,除此之外,在声部进行和音程解决上都与倚音一样。
7 -︳1 –高12 17 ︳6 -2- ︳23 1 6 5 ︳54 3包括三个部分:预备、延留、解决。
第二节二声部歌曲的写作两种:主调和复调二声部写作。
一、主调二声部歌曲写作:是二声部歌曲最常用的写作形式,特点是两个声部节奏相同,在创作短小的群众歌曲时最为实用。
两种写作方法:1、节奏相同、声部进行方向基本相同的写作方式:因为两个声部是节奏相同、声部间相隔一定的距离同向进行,为突出主旋律,一般放在高声部,低声部做和声陪衬。
如《清晨,我们踏上小道》(听)前八小节,节奏完全相同,声部间多构成平行三度的结合,音响和谐饱满,另外,在弱拍上出现一次二度音程,少数结合四度音程。
歌词:清晨,我们踏上小道。
小道弯曲画着大问号,你们去架线,还是去探宝?你们去伐树,还是去割稻?在二声部中,如果强调某一种音程,可以产生不同的音乐风格,如强调三、六度平行结合,音乐比较西洋化,属于大小调和声风格;强调四、五平行结合,音乐就比较民族化,属于民族调式和声风格。
如《茉莉花》(9——7),为了强调五声调式的风格特点,在声部结合上有意突出四度音程的平行结合。
说明一点:强调四、五平行结合,并非是长时间的四度或五度平行进行,否则就会造成相隔四度或五度的两种调式、调性的重叠,因此,强调四、五度平行结合,是指以四五度结合为主,间插其他音程关系。
2、节奏相同、声部进行方向基本不同的写作方式:如果说在第一种写作方式中,低声部成为主旋律的“附属”,那么,这种写作方式,由于低声部与主旋律进行方向基本不同,因此,为低声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独立性。
当然,由于两个声部节奏相同,这种独立性是有限的。
如《八月桂花遍地开》(听)《在太行山上》(听)课堂练习:为《卖报歌》谱写主调二声部。
二、复调二部歌曲写作:主要是在统一的调式基础上,对两个声部的节奏、句法及旋律走向与起伏做不同的处理。
分三种写法:支声式、对比式、模仿式复调写法。
1、支声式复调写法:这是复调写作中两条旋律对比最弱的一种,因为其中一个声部是另外一个声部的派生,在另外一个声部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支声的“支”具有分化的意思,即一个旋律是从主要旋律中分化出来的旋律。
包括两种写法:(1)分合式支声写法:是指两个声部在进行中形成一种“时分时合”的状态,这种写法以分为辅,以合为主。
如女声二重唱《遵义会议放光芒》(9——9),歌曲大部分两个声部合在一起,特别是每一乐句的开始和结尾,而高潮部分形成分离,无论是分还是合,两个声部的节奏相同,合的目的是强调两个声部的统一;分的目的是使高声部出现时音响饱满。
(很多流行歌曲的高潮处在主要旋律之外加了另外的声部)。
如罗宗贤、葛炎曲《马铃儿向来玉鸟儿唱》也属此类写法。
分合式支声写法比较简单,一般的做法:在高音处或长音处把两个声部适当分开,在乐句开始和结束处合在一起,在终止处合为一体或结束在八度关系上都可以。
课堂练习:《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2)简繁式支声写法:简是简化,繁是加花。
即一个声部对另一个声部在节奏上做简化或加花处理,但无论是那一种,两个声部的骨干音应保持一致。
如《欢送红军歌》歌曲从齐唱开始,高声部简,低声部繁,两个声部旋律骨干音相同,而且每一乐句都落在同音上。
歌词的处理,简化声部是繁声部的精炼和概括。
简:革命胜利乐融融,战士们好英勇,繁:革命胜利乐融融,鼓声咚咚红旗飘扬,战士们好英勇,简:歌声来欢送。
繁:我们在此立正敬礼,唱歌来欢送。
简繁式支声写法一般做法:注意两个声部的骨干音要一致,而且乐句最好落在同音上,如果重要旋律的节奏紧密,那么另外一个声部按简处理,否则按繁处理。
2、对比式复调写法:这是复调写作中两条旋律对比最强的一种,表现在两个声部节奏上你静我动、旋法上你扬我抑、乐句的起落交错等多个方面。
特点:突出两个声部的独立性。
目的:同时表达两个不同的音乐形象或一个音乐形象的两个不同侧面。
包括四种写法:(1)性格化对比式:即两个声部结合时强调各自的独立性,每个声部音乐形象鲜明,个性分明。
具体表现:两个声部歌词不同或歌词相同但不同步、节奏不一致、旋律走向和句逗结构不一致等。
如混声四部合唱《娄山关》(9——11)中有一个二声部唱段(女低和男高),旋律声部是男高声部,有两个乐句构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情绪雄壮豪迈;高声部为对位声部,也有两句构成,采取《国际歌》的音调,情绪深沉庄重,两个旋律在性格上形成对比。
在技术处理上,对位声部没有唱主旋律声部的歌词,只是运用衬词“哦”,这样既突出了主旋律的地位,又没有消弱对位声部在音乐上的对比作用(听)。
如美国儿童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9——12)中有一段“性格化对比式”的二声部唱段,这段结合的非常别致,两个对比声部在结合前,都单独陈述而后结合,这种方法在器乐曲中常见,歌曲中少见。
(听)写作“性格化对比式”二声部歌曲:纵向上要按照音程处理原则;主要的是考虑两个旋律在歌词、句逗、旋律走向、节奏对比等方面的不同安排。
如果为现成的歌曲写作,则只考虑对位声部的安排即可,如果两个声部是新创作曲调,则要同时考虑两个声部的安排。
课堂练习:为《敖包相会》写作性格化对比式复调二声部歌曲。
09 6 9 06 3——409 6 3 06 1——2(2)固定节奏型或固定音型式:即一个声部做正常的旋律进行时,另外一个声部做固定音型或节奏型的重复。
如瞿希贤《小河唱歌》,运用固定节奏型的写作方法,高声部是主旋律,低声部是以一个小节为单位的固定节奏型,这个节奏型又与两小节的固定音型相结合,贯穿歌曲的始终。
这种固定节奏性或音型贯穿始终的不多,多数是片段式的运用。
如《槟榔树下摇网床》(听),京族二声部摇篮曲,由两句构成,高声部为主旋律,起伏的旋律描绘出摇篮曲所特有的柔和、优美的意境。
低声部是一小节为单位的固定音型,用衬词“唔”做固定节奏的分解和弦式进行。
如陈志铭《运粮船》也是固定节奏型式的二部合唱曲。
《大海啊故乡》:用音所在的和弦要与旋律一致。
(3)长音衬托式:即对位声部以长音的形式与主旋律相结合。
长音常常起到音乐背景、烘托气氛的作用,以加强整个歌曲的表现力。
《采茶舞曲》(9——15),低声部为主旋律,以两小节为一句逗,情绪欢快,具有舞蹈风格;高声部是长音衬托,情绪舒展,具有歌唱性,也是以两小节为一句逗,但句逗的起止与主旋律不一致。
当两个旋律相结合时,歌曲所要表现的“既歌又舞”的形象被强调了(听)。
如贵州民歌《摘菜调》,两个声部的节奏时值对比很大,低声部为八分音符的连续进行,时值短,歌词密,一字一音,情绪活泼;高声部以二分音符为主,时值长,歌词疏,情绪舒展,二者形成长音衬托式二声部写法。
(4)穿插呼应式:即一个声部为主旋律,另一个声部在主旋律的长音或休止处,做补充,以呼应主旋律。
如《射雕英雄歌》(听、看),男女二重唱,男唱主旋律,气息宽广,女声则以较短的句逗在主旋律的长音处穿插呼应,且两个声部的歌词不一样,女声的歌词总是用较少的字数呼应男声较多的字数,所以说女声带有明显的呼应特点。
如陕北《拥军花鼓》又名《拥护八路军》,高声部为主旋律,低声部为对位旋律,在主旋律的长音处做节奏密集式的穿插呼应。
《长江之歌》的A段3、模仿式复调写法:这是复调写作中常用的手法。
即相同或相似的旋律在不同的声部间先后出现。
先后出现的声部分别叫先行声部和模仿声部,二声部歌曲中只能有一个模仿声部,在模仿时旋律和节奏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根据模仿声部的处理情况,模仿式复调写法通常有以下4种:(1)自由模仿:也叫局部模仿,即模仿声部只模仿先行声部的一部分,或在模仿时对先行声部做一点的变化。
这是常用的写法,因为模仿声部可以不拘泥于先行声部的局限,根据歌词、音区等做自由处理,这种手法特别适合用于改编优秀歌曲的二部合唱曲中,这样可以对原有歌曲中优美的旋律进行强化。
如《长城谣》(9——21)低声部为高声部的低五度模仿,有些地方为了避免出现变化音,自然使用低四度模仿,最后终止在同音上。
歌词:没齿难忘仇和很,日夜只想回故乡。
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敌人逞豪强。
如《夏令营履行歌》(9——22),童声二部合唱,低三度和同度模仿,因为童声的音域较窄,这是童声合唱中常用的模仿度数。
自由模仿的特点:1、模仿声部保持在一定度数上,但在模仿过程中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