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1
- 格式:ppt
- 大小:3.13 MB
- 文档页数:44
《七颗钻石》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短篇小说,以卓越的想象力描述了一个小女孩在大旱之年从她的梦境中梦到七颗钻石,并因此引发了一场奇迹的故事。
以下是我为你提供的《七颗钻石》的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1.本文以什么为题材?小女孩做了什么梦?这篇文章以小女孩在大旱之年梦到七颗钻石,并因此引发了一场奇迹为题材。
小女孩梦见七颗钻石从天而降,化作七颗星星,指引她找到水源。
2.为什么水罐会变成银的?水罐会变成银的,是因为小女孩的母亲认为水罐很神奇,所以把它放在了柜子里。
而当小狗把水罐踢到小女孩的床下时,小女孩对母亲说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小狗把水罐踢到了她的身边,她用水罐喝水并感觉非常清凉。
这个梦被母亲认为是神圣的,于是她把水罐从床下捡起来并把它放在桌子上。
这时,水罐自动装满了水。
当小女孩的母亲想让村长也喝到水时,水罐又变得银光闪闪。
这表明水罐不仅可以神奇地装满水,还可以为别人带来好处。
3.水罐又为什么会变成金的?水罐会变成金的,是因为村长的女儿觉得水罐很神奇,所以把它放在了窗台上。
而当小狗把水罐踢到小女孩的身边时,小女孩又用水罐喝水并感觉非常清凉。
这个梦被村长的女儿认为是神圣的,于是她把水罐从地上捡起来并把它放在窗台上。
这时,水罐自动装满了水。
当村长女儿想让她的丈夫也喝到水时,水罐突然变得金光闪闪。
这表明水罐不仅可以神奇地装满水,还可以为别人带来好处。
4.水罐最后为什么会变成钻石?水罐最后会变成钻石,是因为小女孩的母亲想让所有人都喝到水,于是她把水罐带到了外面。
这时,小狗又把水罐踢到了小女孩的身边,小女孩再次用水罐喝水并感觉非常清凉。
这时,水罐自动装满了水。
当小女孩想让她的父亲也喝到水时,水罐突然变得像钻石一样闪亮。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位仙女,告诉她们这颗钻石可以实现她们的愿望。
这说明水罐不仅可以神奇地装满水、为别人带来好处,还可以实现人们的愿望。
5.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了星星有什么象征意义?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了星星象征着善良、爱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七颗钻石》课件《七颗钻石》课件一.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是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寓意;讲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水罐的神奇变化是学生感知爱心的力量。
难点:引导学生感知童话的色彩,锻炼想象力。
四.教学实数:两课时。
五.教学具准备:本课课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1.问学生“同学们以前学过或者看过童话故事吗?”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回应并且再问“你们喜欢看童话吗?为什么?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2.问学生“老师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每当夜晚来临仰望浩瀚的星空的时候,看到月亮你们会想起嫦娥奔月的传说,那么看到星星,你们会想到什么传说或者童话故事呢?”将学生引到课文中。
3.课件呈现作者的资料,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注意现实主义作家的意思:揭示社会上的黑暗面,以此寄托自己美好的期盼与理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呈现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多读并读准字音、字词,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七颗钻石》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观察、想象,描绘课文中的场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通过观察、想象,描绘课文中的场景。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图片的感受。
2.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
(2)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体现。
4.情境体验(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
(2)学生描绘课文中的场景,分享自己的感受。
5.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美好情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提出疑问。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小作文,描绘课文中的场景。
3.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较好,但在实际运用中还需加强。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能较好地理解修辞手法,但在描绘课文场景时,部分学生还需提高表达能力。
4.作业布置适量,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5.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导语】《七颗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篇童话。
描述了地球上发⽣了⼤旱灾,许多⼈和动物都焦渴⽽死,⼀个⼩姑娘抱着⽔罐出门为⽣病的母亲找⽔,爱⼼使⽔罐⼀次⼜⼀次地发⽣着神奇的变化,最后⽔罐⾥涌出了⼀股巨⼤的清澈⼜新鲜的⽔流,从⽔罐⾥跳出的七颗钻⽯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以下是整理的(语⽂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17课《七颗钻⽯》原⽂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过⼀次⼤旱灾。
花⼉都凋谢了,草⽊都枯黄了,许多⼈和动物都因焦渴⽽死去。
⼀天夜⾥,⼀位⼩姑娘拿着⼀个⽊头做的⽔罐⾛出家门,为⽣病的母亲去找⽔。
她找哇,找哇,终于在⼀座⼭上找到了⼀个很⼩的泉眼。
⽔从岩缝⾥慢慢地滴下来。
⼩姑娘⼩⼼翼翼地端着⽔罐,⼀滴⼀滴地接着⽔,很久才接满⼀罐。
⼩姑娘抱着⽊⽔罐往家⾛。
她看见⼀只⼩狗躺在地上,伸着⾆头,呼呼地喘着粗⽓。
⼩姑娘往⼿掌⾥倒了⼀点⼉⽔,捧到⼩狗嘴边。
⼩狗舔⼲了⽔,朝着⼩姑娘欢快地摇起了尾巴。
奇怪的事情发⽣了,⽊⽔罐变成了银⽔罐,进⽽的⽔还是满满的。
⼩姑娘回到家,把银⽔罐捧到母亲嘴边。
就在这⼀瞬间,银⽔罐变成了⾦⽔罐。
母亲喝了⽔,感到精神好多了。
⾦⽔罐⾥还剩下⼀些⽔,多么清凉新鲜的⽔呀!⼩姑娘刚想喝⼀⼝,看见⼀位过路⼈站在门外。
他脸⾊苍⽩,有⽓⽆⼒地说:“⼩姑娘,能给我⼀点⼉⽔喝吗?”“好哇!你⽐我更需要⽔,把它全都喝了吧。
”说着,⼩姑娘把⾦⽔罐递给了过路⼈。
过路⼈接过⾦⽔罐。
突然,从⽔罐⾥跳出七颗闪闪发光的⼤钻⽯,⾦⽔罐变成了⼀个泉眼,涌出了⼀股清澈的⽔流。
那七颗钻⽯越升越⾼,升到天上,变成七颗星星,这就是⼈们所说的⼤熊星座。
【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凭借对课⽂内容的朗读感悟,体会⽂中⼩姑娘善良、美好的⼼灵,从中受到关爱他⼈的教育。
教学过程: ⼀、谈话导⼊ 1、进⾏⼀个⼼理⼩测试。
2、由此,⽼师想到了⼀句话: 【课件出⽰】在⾃⼰处于困境中时,也能够想到处在困境中的他⼈,并且给予他⽆私的关爱和帮助——这,才是真正的爱⼼,它⽐钻⽯还要珍贵、还要闪亮! 3、通过初读课⽂,我们知道⽂中的⼩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给予别⼈帮助的?(困境中) 师述:其实,那时何⽌⼩姑娘⼀⼈处于困境,还有许许多多的⼈,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整个地球都处于困境之中。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19课七颗钻石》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1. 读拼音写词语。
一位旅人走得很cōnɡ________忙,忘记带足够的水,jìnɡ________然lèi________倒在路边。
他āi________伤地叹了一口气,rěn________不住tiǎn________了一下干裂的嘴唇,yàn________下一口tuò mo________。
这时,一位好心人给他水喝,他的眼里yǒnɡ________出激动的泪花。
2. 比一比,再组词。
渴________(________)衷________(________)舔________(________)竭________(________)享________(________)添________(________)3. 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1)小姑娘咽________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2)过了一会儿,阮恒又开始呜咽________。
(3)秋天到了,树上结出了累________累硕果。
(4)由于长年累________月的辛劳,妈妈的头发白了许多。
(5)小姑娘累________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6)那七颗钻________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7)蕾蕾是个善于钻________研的好孩子。
4.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
(改成“把”字句)________(2)水罐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缩句)________。
5. 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罐子里装满了水。
罐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1)阳光洒满大地。
________阳光洒满大地。
(2)音乐吸引着观众。
________音乐吸引着________观众。
6. 阅读课文《七颗钻石》第2、3自然段,回答问题。
(1)照样子,写词语。
(2)读课文,你会发现文中这只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
《七颗钻石》阅读理解及答案《七颗钻石》阅读理解及答案《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
作者观察自然界在北天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展开了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座,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①从前,有个年轻人,他很忧郁,总觉得自己生活得很不幸,他从来没有愉快过,更没有笑过,总是皱着眉头,阴沉着脸,头发长得很长他也不剪,懒得做任何事。
②在家人的苦心劝说下,他去跟一位画师学画画,他很聪明,只学了三个月,就掌握了不少的技巧,第四个月上他离开了画师,说:“这玩意没什么可学的!”③他又跟一个商人学习做生意。
他仍然很聪明,只学了半年,就碰上一次好运气,他发了财,赚了不少的钱。
到了第七个月上,他离开了商人,说:“这玩意儿也没什么可学的!”④第三次他遇到了一个哲学家,他跟哲学家学了一年,他觉得悟透了人生的道理,那就是一切都没有意思,一切努力最终都会被死神一笔勾销,他认识到死是伟大的,只有死才是永恒的,除此之外,一切都是短暂的。
⑤于是他离开了哲学家,准备寻找一个他最满意的地方,然后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走啊,走啊,走了很多地方,都觉得不是理想的自杀地。
后来,他到了昆仑山下的一片林子里。
⑥“很好。
”他心想,这个地方是最适合的位置,位于昆仑山下就算到了极地,空气干燥,流沙移动可避免尸体腐化,说不定能成为木乃伊保存到后世。
何况这里人烟稀少,他死后可以清静,免除尘世喧嚣。
他想好了。
准备就在这地方安息长眠,明天就上吊。
⑦第二天,他到一棵五百年的核桃树下。
正准备死,碰到一位白须垂胸的老人。
老人正吃力地搬一辆陷进水渠里的毛驴车轮子。
看见他站在树下,便对他说:“年轻人!你站在那里干什么,为什么不来帮我一下?”⑧年轻人觉得老人的.要求是合理的,就跑过去帮他搬车子,他想,搬完车子再死也不迟。
新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5课七颗钻石》同步练习卷(1)一、填空题)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2. 读拼音写词语。
奶奶说,有一年闹hàn zāi________。
地里的庄稼全枯死了,奇怪的是在深山里却有一个quán yǎn________,从里面yǒng chū________ 一股水流。
小鸟、小鹿都来这里喝水。
3. 比一比,组词语。
4. 读句子,选择正确词语画“√”。
金水罐里还剩下一些水,多么(清凉清爽)________新鲜的水呀!5. 读句子,选择正确词语画“√”。
母亲喝了水,感到(精力精神)________好多了。
6. 读句子,选择正确词语画“√”。
(突然果然)________,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闪闪发光的大钻石。
五、句子练习.)7. 小姑娘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
(改成“被”字句)________8. 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罐子里装满了水。
(小小的)罐子里装满了(清凉新鲜的)水。
①阳光洒满了小山村。
________的阳光洒满了________的小山村。
②音乐吸引着观众。
________的音乐吸引着________的观众。
③小鸭子向我走来。
________的小鸭子________地向我走来。
三、判断对错.)9. (《七颗钻石》)“她找哇,找哇,终于在一座山上找了一个很小的泉眼。
”和“小姑娘小心翼翼地端着水罐,一滴一滴地接着水,很久才接满一罐。
”加点词语体现了小姑娘找水的困难,以及她对母亲的爱。
________(判断对错)10. (《七颗钻石》)小姑娘把水先后给了母亲、小狗、过路人,而自己并没有喝一口。
________(判断对错)四、填空题)11. 课内阅读。
小姑娘抱着木水罐往家走。
她看见一只小狗躺在地上,伸着舌头,呼呼地喘着粗气。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dào dǎo)了一点儿水,捧到小狗嘴边。
小狗舔干(gān gàn)了水,朝(cháo zhāo)着小姑娘欢快地摇起了尾巴。
七颗钻石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是张秋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
主要写了一个孩子在一场秋风秋雨后见到落叶铺满水泥道时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文文字清新自然,朗朗上口,能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另一番情趣。
学生在前一课已学过三首有关秋天的古诗,对秋天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而这篇课文对平常水泥道上的落叶之景进行了描写,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情境体验和发现,原来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平常小路都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本课文字浅显易懂,充满诗情画意,学生会喜欢朗读.这篇课文文字中融入了诗情,一条平常的道路因为落叶而美丽非凡.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读中感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想象、理解、练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知识与技能】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朗读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
4.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优美的文字写一写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钻研文本,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体验,重视自学、合作交流等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秋天的情趣,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重点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难点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优美的文字写一写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
2课时第一课时1.会认6个生字。
2.理解、交流“明朗、凌乱"的意思。
3.品读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
重点1.会认6个生字。
2.品读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
难点理解、交流“明朗、凌乱"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一、展示落叶,感受课题1.学生说说课前收集到的落叶形状。
2.重点展示梧桐树的叶子,说说梧桐树叶的形状.3.大家说得真好,比一比,看看梧桐叶子像不像我们的手掌。
这些手掌铺在一条水泥路上,这就是……4.教师相机板书课题.5.学生齐读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理清课文内容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七颗钻石课文_七颗钻石教学设计课文《七颗钻石》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hé)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ìn)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cōn)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b àn)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
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
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
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
”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
小姑娘咽(yàn)了一口唾(tuò)沫(m),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教材简说】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
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七颗钻石》阅读练习及答案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竞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
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
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
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
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选自《读者》2000年第22期,王志耕译)1.这篇短文的体裁是( )。
A.民间B.神话故事C.故事D.故事2.小姑娘两次都准备喝水,但两次都没有喝。
请你分别说说这两次没喝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姑娘的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下面这个表达了怎样的美好愿望?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导学案学习内容二十三七颗钻石第1学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学习目标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1、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心他人。
学习重难点2、引导学生合情合理的想象。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1、了解作者、童话的特点。
2、准备1-2个童话故事。
(要求:故事要简短)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给加点字注音干涸.()水罐.()绊.()倒舔.()净一瞬.()间咽.()了一口唾.()沫.()(2)、再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本文哪个情节让你印象最为深刻?4、预习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二、课堂探究:(一)预习交流1、简介作者。
(由学生完成,师生作补充)2、讲课前准备好的童话故事,交流童话的特点。
(要求:故事要简短)3、朗读课文,师生正音。
复述故事主要情节。
(二)组内交流(1)、故事里出现了哪些人物?水罐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2)、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课文最后说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这颗钻石飞上了天空,变成了大熊星座,大熊星座真的是这样来的吗?作者为何要这样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4)、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说一说。
)(三)组际交流(四)拓展延伸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其实,我们大家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接下来,让我们也来腾飞我们的想象。
(两题任选其一)1、细读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的情节,圈出感人的词来。
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样的?累的倒在地上,会做什么样的梦,好梦?恶梦?或联系自己口渴,要喝水,但到处找不到水……最后渴醒了……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2、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写下去呢?试给故事续写一结尾。
《七颗钻石》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七颗钻石》。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
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的过程中,不断展现出善良和爱心,最终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故事。
这篇童话语言生动形象,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
通过小姑娘的行为,让读者感受到爱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创造奇迹。
二、说学情对于小学中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对于童话故事这种文学体裁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他们在理解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以及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方面,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小姑娘的善良和爱心,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姑娘的善良和爱心。
教学难点: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理解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五、说教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3、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探究故事背后的寓意。
七颗钻石阅读训练及答案
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
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
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
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宏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本文略有修改)
问题1:“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此时,小姑娘心想:()问题2:文章第三小节中,前一个“这时”是指(),后一个“这时”是指()。
1 这时是指她把水罐给了这个过路人让过路人喝的时候罐子里面发生的变化。
小狗叫的时候小姑娘觉得水可能都洒了,心里很焦急很失落。
2 这时是指小姑娘刚想喝水,而门外走进来一个讨水喝的过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