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第三共和国的政体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近代法国政体特点近代法国政体特点:1. 君主立宪制度——法国第三共和国在1875年成立,采用了君主立宪制度。
国家元首为总统,但其权力相对较小,居于国家政治地位的最高层级。
在君主立宪制下,国会及其各部门拥有更大的权力,包括议会成员选举,制定法律和监督政府工作等。
2. 各级行政制度——法国政治体系中的行政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
中央政府行政机构为总理和其内阁。
而地方政府分为22个大区、101个省、3452个区和36000多个市镇。
3. 政治势力分布——法国在20世纪初及中期,政治势力主要是由社会党、共产党以及右翼势力所掌握的。
在1946年推出的新宪法中,令其他政党得以获得政治权利。
4. 选举制度——法国在政治制度中,采用了比例代表制度,所有参选的政党按获得挑选票数比例来分配席位。
这种选举制度保证了各政党在国会中的代表性。
5. 思想激进——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法国的政治和文化生活充满了激进和革新意识。
政治和文化变革的标志是1905年的教育法案,它迫使天主教和公共教育部门的分离,最终获得了国会通过。
6. 工会和抗议活动——法国的工会和抗议活动非常活跃,这是法国政治体系的重要特点之一。
法国工会通常寻求与雇主达成协议,保护工人利益,并提高工人的待遇。
7. 民主自由——法国政治体系中的民主自由是充分保障的。
法国宪法规定了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保护,包括言论自由、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结社自由、思想自由等。
这些权利得到了严格保护,包括通过宪法法院来维护。
总之,法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多样性、自由和平衡。
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存在着政治和经济变化,但法国的政治体系始终以民主自由、团结合作、平衡稳定为核心。
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和1875年宪法(2011-08-20 16:14:32)转载▼标签:杂谈关键词:政体国家元首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责任内阁制新一轮课改2004年从山东、吉林等省开始后,河南省于2008年也加入了行列中,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和知识的扩展,师生们在教学中不断遇到一些新问题。
一些教师或在刊物上和博客里发表文章,或在网络论坛中交流: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是议会制还是总统制?如:山东省临沭县第一中学的曹广举老师在《三本教材引发的思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一文中对此问题作了探究,文章发表在《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年第6期上。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的郭金柱老师在《试论1875年的法国政体》一文中也试图说明此问题。
然而,遗憾的是,他们无论是从教材进行分析,还是从政治学的基本原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宪法以及1875年——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实践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最后得出结论,都有不能令人信服之处。
还有网友提问:(2010-08-05 18:08:1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第47页本课要旨中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结果,课本没有交待清楚,许多同学有疑问。
这些问题也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和继续探索。
笔者查阅了目前发行的人教版、人民版、大象版、岳麓版教材,四种教材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的介绍言辞出入比较大。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45页明确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后,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艰苦斗争,终于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和总统等关键职位。
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只是指明共和制政体,而没有说明是议会制还是总统制。
而人教2007年3月第2版选修2第五单元第3课第69-70页在“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一目中写到:“宪法规定法国的议会实行两院制,下议院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上议院实行间接选举;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共同选出,拥有统帅军队、任命文武官员,宣布特赦等大权。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法兰西王国(843年—1791年)〔君主专制(大革命前)〕君主立宪制(1791年—1792.8)〕→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1830年)→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1940年)→维希政权(1940年—1945年)→临时政府(1945年—1946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现在)。
①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实行的是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在路易十四时期(1643-1661-1715年在位),法国王权空前强化,“太阳王”实行“朕即国家”的中央集权的绝对君主专制统治,此时是法国封建专制君主制的鼎盛时期;路易十五时期,法国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封建制度开始解体,法国日益衰落;路易十六时期,法国专制制度已到了腐败透顶的程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革命一触即发。
②1789年大革命后大资产阶级当权,保留国王同时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三级会议转变为制宪议会,取代王室成为法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为改造旧制度,创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作出了重大贡献。
8月颁布著名的《人权宣言》,明确宣告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权力分立”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原则,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的灭亡和一种全新的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诞生,1791年的法国宪法就是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的。
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了法国也是欧洲大陆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③1792年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起义,普选产生的国民大会宣布废除王权,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开始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一法国政治史1.1792—1804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创立共和)1804—1815 法兰西第一帝国1815—1830 波旁王朝复辟1830—1848 七月王朝1848—1852 第二共和国1852—1870 第二帝国1870—1940 第三共和国(确立巩固)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确立(权利制约图)确立原因:㈠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而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㈡工业资产阶级不断壮大的结果(根本原因);人民长期追求民主的斗争。
评价: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政体的确立;推动了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工人起义: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其余两次为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意义:打击了资产阶级,显示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力量,从而为马克思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
同时,他也证明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只有用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才能取得胜利。
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和傅里叶,英国的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同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各种设想。
4.巴黎公社背景: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法军全线溃退,普军攻入法国领土。
9月的色当战役中,法军大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缴械投降。
消息传到巴黎,群情激愤。
9.4,巴黎爆发革命,建立了第三共和国。
人民革命果实本资产阶级窃取,成立了临时政府,后改为国防政府。
在普军压境的情况下,国防政府不是设法抵御外敌,而是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过程:导火线——1871.3.18凌晨,反动政府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停放大炮的蒙马特尔高地时被发现,人民怒,发动起义。
① 3.18 革命成功,巴黎升起红旗。
② 3.26 巴黎公社选举。
③ 3.28 在市政厅广场举行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马赛曲》,巴黎公社诞生了。
④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历史简介法兰西第三帝国实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第二帝国因普法战争的失败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镇压后而建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历史简介,供大家阅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历史简介1852年,拿破仑三世跟随他的叔叔拿破仑一世的脚步,成为法国皇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但由于德国的崛起,改变了欧洲的势力平衡,第二帝国只维持了18年。
普鲁士总理俾斯麦,带领普鲁士成为德意志地区的领导者。
为了激起德意志地区的民族情绪而成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俾斯麦借由埃姆斯密电事件,使法国对普鲁士宣战,于1870年引发了普法战争。
1870年9月色当会战后,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9月4日,法国国内发生政变,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拿破仑三世政权倒台后,大部分的法国人及占大多数的国民议会倾向实行君主立宪制,因而出现两派王位继承者。
正统派(Legitimists)倾向支持查理十世的后裔-亨利(Henri,ComtedeChambord),别名亨利五世。
而奥尔良派(Orléanists)则支持路易·菲利普(Louis-PhilippeofFrance)的后裔-路易·菲利普。
1871年,正统派和奥尔良派达成共识,由亨利就任国王而路易·菲利普为其继承人,亨利本身并不想实行君主立宪制,而倾向效法其祖父查理十世实行的半君主专制。
甚至,他拒绝采用象征法国大革命及七月革命的三色旗来代表法国。
在想恢复君主立宪的同时,法国人却不想放弃三色旗。
而后,较倾向自由思想的路易·菲利普继位。
1870年9月4日巴黎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宣布建立共和国,史称第三共和国。
新政权开始时,由资产阶级共和派与保王派联合组成国防政府。
1871年1月28日国防政府与德意志帝国签订停战协定。
2月选出由保王党人占绝大多数的国民议会,L.-A.梯也尔被选为政府首脑,后任总统。
法国政党制度与政体演变的关系现代西方政党是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的产物和工具,是同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维护其阶级统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政党政治的普及,政党便同宪法所确立的宪政体制不可分离,构成国家宪政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试就法国政党制度与其政体演变的关系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政党产生的前提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
法国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以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政体的最终确立和巩固为前提条件。
法国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在第三共和建立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法国曾先后于&(’&年’月至&(’!年.月,&.&#年#月至&.%"年(月和&.%"年(月至&.#.年!月三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于&."#年*月至&.&*年,月和&.*!年&!月至&.("年’月两次建立帝制;于&(’!年至&."#年,&.#.年至&.*!年推行共和制政体。
也就是说,在第三共和(&.(*—&’#")成立之前,法国政体尚未最终确立,政治体制处于经常的变换之中,一旦王朝复辟或恢复帝制,就要实行专制独裁,取缔和禁止政治团体组织。
如列·霞白利法禁止公民结社和&.%#年的法律对结社进行了镇压。
第三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法国民主制度的最终确立,实行议会制和普选制,政党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才有其土壤。
第三共和国议会制的健全和发展,普选制的扩大,为政党活动提供了广阔的政治舞台,受议会左翼多数议员支持的“保卫共和国”政府为限制和打击保皇派和教权派等右翼保守势力,于&.,&年(月颁布了一项关于结社的法律,允许自由建立政治党派和民间团体(但宗教团体必须得到当局的批准)。
世界政治制度史1、城邦制度是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先决条件。
正确2、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民主制度的黄金时代。
正确3、盎格鲁-撒克逊人时代的政治制度是专制君主制。
错误4、法国封建三级会议与英国封建议会在内容和性质上相同。
错误5、路易十四时代法国封建专制君主制发展到顶峰。
正确6、雅典城邦民主制是古希腊政治制度的一个典型代表。
正确7、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形成经历了三次社会政治改革运动。
错误8、罗马法是奴隶社会最发达和最完善的法律体系正确(7)美国总统选举实行的是直接选举制。
错误(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是议会内阁制。
正确(10)德意志帝国的政体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帝国皇帝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正确(11)德国法西斯极权体制的理论基础是"领袖原则”。
正确(2)英国国会由上院、下院构成。
错误(1)现代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
正确(3)英国文官制度的显著特点是按品位分类。
正确(4)美国总统内阁制与英国责任内阁制完全一样。
错误(5)美国国会与英国议会一样有倒阁权。
错误(6)英国和美国都有稳定的资产阶级两党制。
正确(8)法国近代政体的特点是君主立宪制与共和制交替更换。
正确(1)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是1924年苏联宪法。
错误(2)苏联的行政区划分为5级。
正确(3)苏联的行政机构是苏维埃最高主席团。
错误(4)1990年苏联修改宪法后,苏联共产党放弃一党制,允许实行多党制。
正确(5)按《邦联条例》建立的美国是一个真正的主权国家。
错误(6)利益集团的院外活动是美国的一种政治现象,它只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所以没有合理性。
错误(8)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宪法是《基本法》。
正确(9)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的前身是原东德的德国统一社会党。
正确(10)德国"总理民主”制是指建立一套以总理为权力核心的议会内阁制政府体制。
正确(11)战后《日本国宪法》宣布"放弃战争”,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正确(7)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是半总统制半议会制。
法国政治制度演变及特点摘要: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他包括国家的政体形式、宪法法律和政党制度等。
法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他已有的政治制度演变特点可以概括为四种政治体制和阶级属性的演变。
四种政治体制是指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和公社制。
四种阶级属性是指奴隶主阶级、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法国的政治体制相对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有其独特性,演变规律由法国整个社会进程所决定,与法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政治制度;演变及特点;政党与宪法内容:法国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典型国家之一,恩格斯曾概括说:“法国是这样一个国家,在哪里历史上的阶级斗争与其他各国相比,每一次都达到更加彻底的结局。
法国在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的中心,从文艺复兴时代起,是统一的等级君主制国家,他在大革命时期就彻底粉碎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这种统治所具有的典型性,是欧洲各国所没有的。
奋起向上的无产阶级反对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法国也已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尖锐形式表现出来。
”法国每一次政治制度的演变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并深刻影响其他国家。
一、中世纪法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以奴隶主阶级和封建贵族阶级为代表的君主制演变及其特点。
罗马帝国灭亡前后,原来居住在莱茵河下游法兰克人,趁机占领高卢地区,并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经过墨洛温王朝、加洛林王朝的改革和发展,随着国土的统一,民族的凝聚,经济共性的加强和语言文化的融合,法兰克终于成为正真意义上的王国,这是以封建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君主制国家,根据其发展的时代背景不同,我们将其分为等级君主制和绝对君主制两种形式。
等级君主制顾名思义,就是建立在法国等级制度上的君主制。
法国的等级君主制可以将1302年等级会议的召集为开端,他的终结应该是1515年弗兰索瓦一世的登基。
13-14世纪封建地主制的确立,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法国人按照每个人的社会状况分为三个等级:教会、贵族和第三阶级。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一、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背景法国大革命(1789年---1871年)二、法国的共和制确立标志: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三、法国的共和政体的构成1、总统——行政权地位: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产生方式:有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权力: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缔结并批准条约,有特赦权,而且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2、议会——立法权组成:参议院(间接选出)任期9年众议院(普选选出、选民有有财产资格和居住时期的限制)任期4年权利: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
四、法国的共和制确立的影响:确立了共和制度,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前提——统一的完成1、原因: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封建邦国林立,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领导:俾斯麦3、方式:实行“铁血政策”通过王朝战争4、标志: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
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定法律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联邦制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三、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内容:1、皇帝:地位:国家元首权力:拥有宣战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的帝国议会的权力,有权统率全国的武装力量。
2、宰相:产生方式:由皇帝任命义务:只对皇帝负责权力:主持帝国政府工作、拥有绝对权力地位:内阁首脑3、议会(立法机构)任何法案都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批准才能生效。
四、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评价:1、局限: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君主制被保留下来,容克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受到根本触动,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2、积极: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德国终于迈入资本主义门槛。
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法兰西王国(843年-1791年)〔君主专制(大革命前)〕君主立宪制(1791年—1792。
8)〕→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1830年)→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1940年)→维希政权(1940年-1945年)→临时政府(1945年—1946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现在)。
①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实行的是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在路易十四时期(1643-1661-1715年在位),法国王权空前强化,“太阳王”实行“朕即国家"的中央集权的绝对君主专制统治,此时是法国封建专制君主制的鼎盛时期;路易十五时期,法国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封建制度开始解体,法国日益衰落;路易十六时期,法国专制制度已到了腐败透顶的程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革命一触即发.②1789年大革命后大资产阶级当权,保留国王同时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三级会议转变为制宪议会,取代王室成为法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为改造旧制度,创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作出了重大贡献。
8月颁布著名的《人权宣言》,明确宣告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权力分立”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原则,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的灭亡和一种全新的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诞生,1791年的法国宪法就是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的。
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了法国也是欧洲大陆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③1792年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起义,普选产生的国民大会宣布废除王权,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开始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法国第三共和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共和制
还是总统制共和制
苏州大学附中陈小军 215006
背景:2007年5月6日,法国社会党候选人罗雅尔在巴黎向支持者发表讲话。
罗雅尔当天宣布,社会党在6日举行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已经失利。
法国4大民调机构在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结束后分别公布的民调初步统计结果显示,第二轮投票萨科齐得票率在53%以上,罗雅尔得票不到47%。
人民运动联盟主席萨科齐当选新一任法国总统。
针对2007年法国总统的大选,一些爱动脑筋的学生就问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3课《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中说法国总统选举是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的选举,现在怎么是选民直接选举。
法国第三共和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共和制还是总统制共和制?必修一第七单元《欧洲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主要介绍了四个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教材中明确指出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制,而法国好象在回避政体究竟是什么?教材看起来有点玄,既象总统制,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又象议会制共和制。
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连选连任,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
同学们,我们要知道现代是法国第五共和国时期,与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不同,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
从历史上看,法国从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到1875年宪法颁布,法国政体极不稳定,复杂多变,政权组织形式先后采用过共和制、帝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半总统制等。
具体阶段特征如下:
⑴1789年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是君主专制政体。
⑵1789年革命后大资产阶级当权,保留了国王,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⑶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中经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专政,热月政变后的督政府的政权,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独裁体制,共和国名存实亡,但名义上仍属于共和政体。
⑷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1815年,波旁王朝两次复辟,恢复了法兰西王国,与第一帝国一样,都是君主专制政体。
⑸1830年的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建立的七月王朝是君主立宪政体。
⑹1848年,二月革命后建立第二共和国。
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直到1870年9月4日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再建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属于议会共和制政体。
⑺1940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投降,存在了七十年的第三共和国解体,被法西斯德国占领和维希傀儡政权统治。
二战结束后,法国进入第四、第五共和国时期。
权力中心逐渐由议会转移到总统。
这表明法国已逐渐成为一个半总统制共和制的国家。
在近现代国家,政体一般是由宪法规定的,宪法的变化会影响政体的变化,法国政体就是随着宪法的变化而变迁的。
那法国第三共和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共和制有没有历史文献依据。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共同编著的高中历史选修二《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实践》第71—72页中就是这样讲述的:“1875年初,国民议会仅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确认实行共和制。
同年,国民议会又先后通过一系列法律,合称1875年宪法,又称第三共和国宪法。
宪法规定法国为议会制共和国。
”
围绕题目,我们再拿1875年颁布的宪法来分析:1875年宪法颁布后,法国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议会制共和制国家。
1875年宪法是法国宪法中寿命最长的一部。
它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的全面统治。
这部宪法所规定的政体内容是: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
两院共同享
有立法权,内阁要得到众议院的信任才能执政,否则必须辞职。
总统是国家元首,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
宪法赋予总统广泛的职权。
当初,这种规定是为了日后复辟君主制准备条件,但宪法公布后不久,总统的权力实际上日渐削弱,在政治生活中已不占重要地位,国家权力明显转到内阁手中,使法国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议会制共和制国家。
法国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共和全部是议会制的。
第三共和71年换了107届内阁。
第四共和12年换了24届内阁。
最终法国人选举二战英雄戴高乐为国家元首,更改国体。
于1958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加强了总统的中央集权。
是为半议会制半总统制。
当然我们在分清法国不同时期政体的同时,还要看到不管法国政体如何变化,其实质还是资产阶级专政,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内部权力关系的重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