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3第6课琵琶行第一课时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8
6琵琶行并序学习目标1.深切领会诗中感情。
2.领会环境描绘的成效。
3.剖析描绘声音(音乐)的技巧。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1.读准生字词。
2.采集作者和写作背景资料。
二、自练自测1.为下边加点字注音。
贾人 ( ) 泰然 ( ) 迁谪 ( ) 霓裳() 六幺() .....嘈嘈 ( )间关() 虾蟆 ( ) 教坊( ) 红绡 ( ).....钿头银篦 ( )( ) 呕哑 ( )( )嘲哳 ( )( )......2.诗句累积。
(1) 千呼万唤始出来 , 。
转轴拨弦三两声 , 。
(2) 弦弦掩抑声声思 , 。
(3) 嘈嘈切切错乱弹 , 。
(4) 间关莺语花底滑 , 。
,凝绝不通声暂歇。
(5) ,此时无声胜有声。
(6) 东船西舫悄无言 , 。
(7) 同是天涯堕落人 , !(8) 座中泣下谁最多 ? 。
合作研究1.阅读小序和第一节,谈谈这个小序和诗的第一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乐声描绘是第二节中尤其出色的部分,依据乐声的起伏、感情的变化,能够分为几个小层次?3.诗人为何发出“同是天涯堕落人”的感叹呢?试联合全诗内容和白居易的平生来谈一谈。
4.诗歌常常少不了对环境的描绘,相同,本诗中也有几处描绘环境的句子,这些环境描绘有什么作用呢?请联合详细内容简要剖析。
b5E2RGbCAP讲堂练习(一 )基础知识1.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悯然 (mǐn) 憔倅 ( qi áo cu ì) 湓浦口 (f ǔ) 商贾云集 (ɡǔ).....B.转徙 (xǐ) 迁谪 (zh é) 铮铮然 (zhēnɡ) 东船西舫 (f ā n)ɡ....C.幽咽 (yè) 铁骑 (j )ì..D.红绡 (xi āo) 阑干(l án)..水浆迸 (bèn ɡ).悄无言 (qi āo).钿头银篦 (bì).轻拢慢捻.(ni ǎn)2.以下诗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为哪一项()A. 间关鹰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B.冰泉冷瑟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C.沉吟放拔插弦中,整改衣裳起脸容D.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3.以下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明年 (次于今年 ) 快弹(迅速 ) 长句 (长诗 ).....B.左迁 (贬官、贬职 ) 转徙 (迁徙 ) 年长色衰 (面貌 )....C.暗问 (静静地 ) 耳暂明 (突然 ,一下子 ) 感斯人言(这)...D.命酒 (叫人摆酒 ) 声声思 (悲,伤 ) 乍破 (突然 )....4.以下句中加点的“为”字,与例句中的“为”字词性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 :初为《霓裳》后《六幺》.A. 委身为贾人妇B.由于长句..C.为君翻作《琵琶行》D.霓为衣兮风为马..5.默写。
第6课 琵琶行并序一、实词1.一词多义①言⎩⎪⎨⎪⎧ 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 ②命⎩⎪⎨⎪⎧ 遂命.酒 命.曰《琵琶行》 ③数⎩⎪⎨⎪⎧ 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④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 ⑤拨⎩⎪⎨⎪⎧ 转轴拨.弦三两声 曲终收拨.当心画点拨 ①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 ②动词,吩咐,命令/动词,命名,题名 ③数词,几/名词,数量 ④副词,暂时/副词,一下子,忽然 ⑤动词,拨动/名词,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2.古今异义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整顿..衣裳起敛容。
④老大..嫁作商人妇。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如听仙乐耳暂.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 ①古义:第二年。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学目标1.理解古文阅读方法。
2.学会分析文章结构。
3.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内容。
4.学会朗读和模仿古诗词的韵律。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观看《琵琶行》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
2.讲解古文阅读方法(20分钟)提醒学生在阅读古文时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熟悉文字的发音和意义。
②遇到生字或生词,应及时查找字典或手册进行补充了解。
③注意阅读体裁和文化背景,寻找文句和词语的奥秘。
④注意句子结构和含义,透过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描绘手法。
3.分析文章结构(30分钟)按照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的教材内容,介绍《琵琶行》的结构,由头、骨干和尾构成,骨干部分为故事主体,头尾部分为铺垫和收尾,通过讲解文中表现的情景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4.背景和内容解析(40分钟)通过讲解《琵琶行》的产生背景和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琵琶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
分析文中的特定场景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伦道德的关注。
5.朗读和模仿韵律(20分钟)介绍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的特点,通过口语训练和朗读操练,让学生体验古代文学的美妙和神韵,提高学生的音韵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6.课后复习(10分钟)强调学生要认真复习每一课,巩固所学知识,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和梳理文字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成绩的统计,更应该关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对自身学习水平的反思。
教师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和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和难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培养自主思考和创新精神。
同时,要鼓励学生多读中国古典文学,吸取精华,激发学习兴趣和文化自信《琵琶行》是一首表现人生苦难和人生观的优秀古诗,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如分析文章结构、背景和内容解析、朗读和模仿韵律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效果。
《琵琶行》导学案3篇《琵琶行》导学案3篇《琵琶行》导学案1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诵读文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用黑色笔标出重点文言词语,并尝试翻译课文。
2. 在充分预习、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导学案。
3. 找出自主学习的疑难点,课堂上合作探究解决。
学习目标:1. 准确掌握“左迁”“相”“命”“间关”“等闲”“阑干”等文言实词;掌握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的活用等词类活用。
2. 反复诵读,鉴赏、学习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 反复诵读,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含答案)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
”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
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
1.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琵琶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目标2【学法指导】诵读法、自学【学习过程】任务一阅读《红对勾》相关知识链接,完成下列练习。
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______。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富于变化。
任务二朗读整首诗,完成下列练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铮.()铮然贾.()人悯.()然转徙.()荻.()花霓.()裳琴.()瑟.()琵.()琶.()钿.()头呕.()哑.()嘲.()哳.()六幺.()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东船西舫悄无言.()自言.本是京城女()转.徙于江湖间()转.轴拨弦三两声()却坐促弦弦转.急()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铁骑突出..稀..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C.整顿..声..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任务三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理清文章脉络。
《琵琶行》教学设计作者:姜爱华《琵琶行》一课主题与音乐部分历来为教者重视、称道,笔者在实践中也一直高度重视,但本节教者力图从诗的角度,还原意象,体味意境,深化情感,以情感为突破口,并设置精彩细节,期待新的教学火花。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课文,整体把握;(2)了解、运用意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教学重点抓住意象,感受悲凉的意境,深刻体味诗人郁结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悟情感的逐层递进,深刻理解诗歌的丰富情感。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教学过程[导语]唐朝有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唐宣宗李忱,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
诗是这样写的(投影诗歌)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显然诗中提到的诗人是――白居易,诗中提到的两篇代表作是《琵琶行》《长恨歌》。
这首皇帝赞颂胡儿能吟的《琵琶行》大家也认真学习过,你曾因怎样的感动记住了哪些典型形象、典型音乐、典型境界、典型氛围、典型感情?[情感一探]白居易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显然,同学们记住了言(语句)、声(音乐)、实(主题)而最重要的根(情)却印象不深,让我们从诗的角度再次品味作者的情感。
1.镜头再现《琵琶行》中的经典诗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在诗歌中景物、人物有自己的术语――意象。
请学生自己选取典型意象:枫叶,毛泽东吟有“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满江碧透,百舸争流”的豪迈诗篇,足见枫叶的火热。
唐诗中这种暖色调的枫叶常常传达出的是悲凉,如张继的“江枫渔火对愁眠”。
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
形状象芦苇,地下茎蔓延,叶子长形,紫色花穗,生长在水边。
刚开是紫色的,快凋谢的时候是白色。
教学设计
授间:2016年月日第周本学期总第16
课题《琵琶行》
课标要求了解诗歌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歌行体的特点,相关文学常识以及互文的含义。
背诵全诗。
2、准确概括各段内容,理解文意。
品味诗歌精彩的音乐描写手法和效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受诗歌的魅力。
2、品味诗歌意像,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人物形象分析,理解诗人天涯沦落、愤愤不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天涯沦落的感伤情怀。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精彩的音乐描写手法和效果。
教学方法学生反复诵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堂小结与板书设计一、导入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三、体裁介绍
四、朗读课文
五、分析序言
内容与过程
作业设计。
【使用说明】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诗,有感情的朗读;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在课前书面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
学习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白居易的相关的文学常识,背诵默写全诗。
2.理解课文内容及诗人深沉的情感,了解掌握作者描摹音乐的方法。
3.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重难点背诵默写全诗,了解掌握作者描摹音乐的方法。
【预习案】一.教材助读1.走近作者: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白居易诗作通俗易懂,明丽流畅。
文学史流传“老妪解诗”的佳话。
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
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
2.了解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
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洲司马。
《琵琶行》第三课时【学习目标】7. 背诵第三、四、五节;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8.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
9. 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重点难点】目标1、2【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法【学习过程】任务一朗读三四五节,完成下列练习。
1.《琵琶行》序言中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一句,与这句话相呼应的一项是()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B.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C.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诗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分析准确的一项是()A.以景色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B.以听众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C.以景色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以听众的静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3.诗的结尾作者自伤身世,自觉与琵琶女颇多相似,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长安来到偏远的江州。
B.一个善写诗,另一个能读懂;一个会弹奏,另一个能欣赏,有他乡遇知音相见恨晚之感。
C.一个是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D.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人,一个因直言进谏而遭贬,都有荣衰变迁,“幽愁暗恨”。
4.下列几组中最能体现“歌行体”的主要特点的一组是()(1)篇幅较长(2)篇幅较短(3)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4)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5)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6)讲究对仗、声调和韵律A.(2)(3)(4)(6)B.(1)(3)(4)(6)C.(1)(4)(5)D.(1)(3)(5)5. 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一项是()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任务二自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6琵琶行优化学案讲评第一课时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教课设计主备人:使用人:时间:课题琵琶行课时第一课时课型习题课教课记着文言诗歌翻译要依照的原则和步依照:高考要求:“理解文言诗歌的粗心并要点骤,娴熟掌握各种文言现象。
会正确翻译重要句子”教课辨析辨别各种文言现象,运用技巧正确依照: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和语感较弱。
难点翻译文言句子。
运用能力:原由翻译学习辨别正确翻译各种文言现象,学生可以记着文言文翻译要依照的原则句子是高目标和步骤,并会运用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正确翻译文言句子。
考必考内容之一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教课教课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企图时间环节课前背诵琵琶行检查学生背诵情翻开小考本累积高考必备3分钟三分钟况诗词考察内容1展现练习p41-43页1巡视检查学生正学生评论总结培育自我评论5分钟承接结习题答案,并校正确率,进行实时评能力果环节价。
2增补有关知识2做议文言诗歌翻译的原1、统计翻译句子1、概括步骤和训练学生概括10分讲评则、步骤、技巧的失分处。
方法总结的能力。
钟环节2、总结翻译句子2、笔录上记录的失分原由3讲堂概括出文言文翻译提示:切分后,不在笔录本上记稳固本课所学,总结提的三个原则、四个同的词怎样处录,记准例句达成学习目标7分钟升环节步骤和六种技巧。
理?和方法。
目标检测环节部署下节课自主学习任务7板书设计8 课后反省三个例句翻译1、巡视学生。
1黑板和小考检查学生对本10分2、宣布答案。
本作答课所学的掌握钟3、评论学生作2同桌互批。
状况答结果。
3代表解说4校正答案。
1学生收集对于诗歌鉴赏的有关知识,整理在笔录上。
5分钟2你以为诗歌考察有哪些考点?(学优生)让学生明确下课所学,有的放矢进行提前学习。
1、原则:依照原文语气、语义、习惯2、步骤:审、切、连、誊3、技巧:留、对、换、补、删、调。
《琵琶行》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重要词语。
2、整体感知,把握诗歌情感。
学习重点:1、理解小序部分2、整体感知全诗内容学习过程:一、作者与写作背景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60首,与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明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琵琶行》的“行”是诗歌的一种体裁,它是一种以铺叙记事为主的歌词。
2.背景:《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
元和三年,白居易任“谏官”;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
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无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二、阅读与理解1.小序有什么作用?答:。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答:3.请用简短句子概述每节内容。
答4.诗中塑造了几个主要形象?答:5.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答:6.共有几次音乐描写,那一次最精彩?答:三、重要词语注释〔1〕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2〕明年秋。
明年:()〔3〕善才:()〔4〕委身为贾人妇。
委身:()〔5〕遂命酒。
遂:()〔6〕使快弹数取。
快:()〔7〕曲罢悯然。
悯然:()。
〔8〕感斯人言。
斯:()〔9〕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是:()始:()〔10〕因为长句。
因为:()〔11〕歌以赠之。
歌:()〔12〕凡一百一十六言。
凡:()言:()〔13〕命曰《琵琶行》。
命:()〔14〕循声暗问。
暗:()〔15〕添酒回灯重开宴。
6.琵琶行(并序)从容说课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而且语言通俗明白,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琵琶行》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长篇叙事诗,作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
诗中对由长安漂泊到九江的琵琶女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具有典型性。
通过这个典型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歌会们、艺人们的不幸遭遇。
诗中的“我”是作者自己。
他因欲救济民病、革除弊政而受打击,从长安贬到九江,心情忧闷。
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就已经拔动了他的心弦,发出叹息声。
当琵琶女自诉身世时,就更激起他的情感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病相怜,忍不住倾吐了自己的遭遇和心情。
当琵琶女又一次弹琵琶时,他更是热泪横流,湿透青衫了。
诗作把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论,并作如此细致、生动地描写,这在白居易的诗歌中是未曾出现的。
《琵琶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以及富音乐性的语言叙事、写景。
特别是摹写音乐形象,用以抒发人物情感。
全诗八十八句,或两句一韵,或四句一韵,或十数句一韵,或押金平声,或押仄声,抑扬顿挫,错综变化,恰切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摹写音乐的那些诗句,往往音义兼顾,情韵和谐,而在借助语言音韵摹写乐声的时候,又常用各种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
数学的重点是欣赏诗中的音乐描写,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诗篇用一连串比喻描写的琵琶乐声的纷繁多彩和凄愤感情。
教学难点是了解作品背景,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同时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艺术特色,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
3.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2.领悟作者的艺术特色,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
3.理解文章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重点)
2.品味诗歌中对琵琶演奏声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
(难点)
【学习内容】
第一课时
一、预习任务
1.给加点字注音:
湓浦
..铮铮.然商贾.
悯.然憔悴
..转徙.
恬.然迁谪.浔.阳
荻.花慢捻.霓裳
..
六幺.水浆迸.裂帛.
虾蟆
..红绡.间.关
钿.头银篦.阑.干
呕哑
..
..嘲哳
2.填写下列写月的名句:
醉不成欢惨将别,。
东船西舫悄无言,。
,往往取酒还独倾。
来去江口守空船,。
3.一词多义:
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命遂命酒()命曰《琵琶行》()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
为君翻作《琵琶行》()暂凝绝不通声暂歇()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4.作者相关
⑴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⑵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
“,”,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⑶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富于变化。
5.有关背景: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
元和三年
(808 ),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遗);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
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有愤慨。
到江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
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洲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
二、设问导学
(一)整体感知
细读理结构。
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诗歌的脉络和结构。
课文分为五个段落,试依照例句,为各段拟一个小标题。
第一段江头送客思管弦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二)精要解读
1.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
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2.诗人对琵琶女持什么样的情感?
3.诗人为什么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你能根据诗文加以概括吗?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你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至少说出一个。
四、自我检测、点拨巩固
1.下列词语读音正确的一组( )
A.湓浦口(pén) 憔悴(jiāo)六玄(yāo)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荻花(dí)
C.虾蟆陵(há)嘈杂(cáo)钿头(diàn)D.江浸月(jīn)呕哑(yā)嘲哳(zhā)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钿头银篦连篇累牍杜鹃啼血
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快:赶快。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
5.诗人用哪句诗把自己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他们有什么共同命运,是什么作为桥梁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邯郸冬至[注]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6.本诗写诗人冬至时节客居邯郸驿,孤寂思家,诗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思乡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的三、四两句加以赏析。
听颖师弹琴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雨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7.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诗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琴声,后八句写作者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效果。
B此诗摹写琴声,用比喻或通感,使诉诸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具体鲜明的艺术形象。
C此诗在绘声的同时,还十分注意绘情绘志;或示之以儿女柔情,或拟之以勇士壮志,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或寓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等等。
D此诗五言和七言交错运用,以与琴声的柔和激昂相协调,大大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8.《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语句“小弦切切如私语”与本诗哪一句描写的意境、意思相近?“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与本诗哪一句的意境、意思相近?
9.赏析“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两句诗的意境
【课堂小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