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特的语言研究理论述评
- 格式:pdf
- 大小:135.92 KB
- 文档页数:4
浅析洪堡特语言研究中关于“语言和民族”的理论
郭瀚齐;刘博达;张硕望
【期刊名称】《神州(下旬刊)》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洪堡特是语言学研究的集大成者,其关于语言和民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与当今社会提倡的“民族的即是世界的”理论不谋而合。
这种语言学理论更是大规模运用到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当中,对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对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更好发展与前进提供了宝贵经验。
【总页数】1页(P151-151)
【作者】郭瀚齐;刘博达;张硕望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心态新论——以洪堡特语言民族性理论为参照 [J], 张园;
2.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心态新论——以洪堡特语言民族性理论为参照 [J], 张园
3.一脉相承的语言习得理论 --浅析洪堡特的语言能力理论和乔姆斯基的天赋说 [J], 王丽
4.略论洪堡特语言世界观理论对现代语言研究的启示 [J], 李岩
5.洪堡特语言分类及其分类标准探究——基于洪堡特语言形式理论 [J], 程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洪堡普通语言理论读后感
读洪堡的普通语言理论,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神秘又充满魅力的语言迷宫。
一开始接触这个理论,感觉就像是被丢进了一片茂密的知识丛林,各种概念像藤蔓一样缠绕着我。
洪堡强调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这一点特别有趣。
就好比我们每个人都是语言世界里的小魔法师,在使用语言的时候,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在不断创造新的表达。
比如说网络流行语的诞生,像“yyds”“绝绝子”这些词,就是大家在日常交流这个“魔法实践场”里创造出来的新东西,而这正体现了洪堡所说的语言的创造性。
洪堡还提到语言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这就像是说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是他们灵魂的外衣。
比如汉语,它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底蕴、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我们的诗词歌赋,那些优美的对仗、韵律,都是汉语独特性的体现,也反映出中华民族细腻、含蓄、富有诗意的民族精神。
而其他民族的语言,像充满浪漫与热情的法语,简洁有力的英语,也都各自有着和本民族精神紧密相连的地方。
不过呢,读这个理论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候洪堡的表述就像一个高深的智者在讲着天书,那些复杂的论述让我感觉脑袋都要转不过来了。
但是当我慢慢地理解了其中一些观点之后,又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惊喜感,就像在迷宫里找到了隐藏的宝藏。
总的来说,洪堡的普通语言理论让我对语言有了全新的认识。
它不再仅仅是我们交流的工具,更像是一个承载着人类智慧、文化和灵魂的神奇宝库。
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刚刚发现这个宝库秘密入口的探险家,还有很多的奥秘等待着我去挖掘呢。
洪堡特语言思想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之解读1.洪堡特简介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洪堡特的学术活动,涉及到哲学、文学、美学、历史、古典文化等传统人文领域,也涉及到生物、生理、解剖、心理、地质等自然科学。
他在政治学、美学、史学、教育学、语言学诸领域,均有诸多创获,但在语言学方面他下力最勤,著述最多。
他对许多语言都有广泛的认识,他研究过欧洲的巴斯克语、美洲的印第安语,非洲的埃及语和亚洲的梵语、汉语、日语等多种语言,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
他善于突破历史局限,透过个别的语言现象,深入考察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
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上,他都做了富有创见性的研究和探讨,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宏大深邃,对20世纪的语言学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2.洪堡特语言学思想2.1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1.1语言起源: “突现论”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1744 – 1803,德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历史学者及信义会神学家)在《论语言的起源》一书中指出:“语言之兴起是出于自然,而非超自然的力量”,“当人还是动物的时候,就有了语言(姚小平, 1999: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语言起源这一问题上持“进化论”的观点,即人类语言从动物语言演化而来。
而洪堡特认为语言学应当依靠经验事实,而不是信赖那些关于人类及其语言的起源的神话传说,即使是初始的语言也必定以群体的形式存在,一种只为两个人所用的语言是违背经验常识的,以此反对语言起源的“特创论”。
他也认为,人类本性与动物本性并非毫无共同之处,人类语言中还保留着一些动物“语言”的成分。
他指出:“语言的提高自然是逐渐的,然而语言的发明却只能一举而成。
*[收稿日期]2011-04-18**[作者简介]贾俊玲(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Vol.31No.6Journal of Suihu a UniversityDec .2011***第31卷第6期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12月摘要:学界对洪堡特研究的文章多数是从语言与民族、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
而文章试图从文化政治的角度对洪堡特语言理论中的“语言观”进行解读,以便对洪堡特的“语言观”有种全新的理解。
关键词:洪堡特;语言观;述评中图分类号:H0-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11)06-0131-03(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贾俊玲洪堡特语言学思想述评洪堡特,19世纪德国杰出的语言学家和政治家。
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对宗教、政治、古典文化、历史、美学、人类学等学科均有研究,但他驰名学界,主要还是因其语言学说。
其语言研究以恢宏博大著称,理论观点独到新颖,引起了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研究状况(一)国外研究。
早期德国语言学家对洪堡特的语言观进行研究一派以施坦塔尔为代表,从心理学的领域进行探讨,偏重群体民族因素;另一派以波特为代表,认为洪堡特的语言观是以哲学为基础进行历史比较的语言研究。
这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是洪堡特的语言观应用在哪个领域最为恰当。
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魏斯格贝尔代表的“新洪堡特主义”侧重洪堡特语言理论的功能研究。
他的结论表现在四个方面:“a)针对语音,即描述词的语音形态;b)针对内容,即探讨反映了语言世界观的语词的意义和联系;c)针对效能,即阐明语言手段本身的系统功能;d)针对作用,即考察语言手段对语用者的约束和影响。
”[1](P195)魏斯格贝尔过于重视语言的内在形式、语言的创造活动、语言世界观,因此陷入语言工具论的泥沼。
50年代,乔姆斯基阐发了他对洪堡特语言学思想的再认识。
论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及研究方法论1.学术背景洪堡特是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政治家。
贵族世家的优越条件,使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青年时代曾先后在法兰克福、哥廷根、耶拿等地的大学学习哲学、政治学、法学、古文化学和考古学。
洪堡特学识渊博,曾在美学、人类学、民族学、教育学、文学批评、古典文化等领域作出过突出贡献。
他的前半生几乎是在频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度过的,52岁时,即1819年,退出政坛,此后一直潜心研究语言问题。
洪堡特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民主政治家、学者型的社会活动家、追求完美人性的教育家。
洪堡特驰名于学术界,主要是因为他的语言学说或者语言哲学思想。
洪堡特的思想来源一是德国文化传统,特别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思想和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
康德的哲学思想为洪堡特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和哲学体系。
同时,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席勒、歌德、赫尔德等人的思想,对洪堡特的影响更直接。
可以说,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是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土壤上成熟起来的。
洪堡特思想来源的第二个方面来自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学说和语言理论。
2.学术特色19世纪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洪堡特未完全局限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思潮,致力于探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具有普通理论意义的问题,从而为普通语言学奠定了基础。
洪堡特的学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研究思路。
涉及的语言很多,研究的对象并不只局限于一种或一类语言,而是结构差异突出、类型迥异的各类语言。
②作为语言理论家,洪堡特并没有只局限于语言学的领域,而是始终立足于哲学的高度,把深邃的语言哲学思想、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与充实的语言实践知识结合起来,把语言现象的考察、对语言性质的认识、语言规律的总结,上升到哲学高度把握,从而得出了超越语言本身的结论,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理论,以至不少人把他的语言研究称为语言哲学。
(2)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论洪堡特语言学成就及其影响洪堡特(Humboldt)是语言学界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对语言学的贡献以及他的理论对后世学者的影响深远。
本文将以洪堡特的语言学成就为主题,探讨他对语言学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他的理论对语言学的影响。
1. 简介洪堡特(1767-1835)是德国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语言学理论基于人文科学的观点,将语言视为一种思维和文化的表达形式。
他的语言学观点对19世纪以及之后的语言学影响深远。
2. 洪堡特的语言学理论2.1 内在语法规则洪堡特认为语法规则是一种内在的结构,是人类思维的产物。
他主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法规则系统,这种个体语法规则在社会交流中以及组成大规模的语言共同体时发挥作用。
2.2 语言相对论洪堡特强调每种语言都是一种独特的表达系统,每个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词汇、语法和语音特征。
他否定了一种“绝对语言”的存在,认为语言是文化和思维的产物,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和观念。
2.3 语言的创造性洪堡特强调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人们通过语言创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满足他们的思维和表达需求。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自由的表达工具,可以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变化而演变。
3. 洪堡特的影响3.1 对语言学的影响洪堡特的语言学理论开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将语言与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的理论启发了后来的语言学家,例如索绪尔和西奥多·维特根斯坦等,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洪堡特的观点并丰富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
3.2 对人类学的影响洪堡特的语言学理论对人类学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这一思想促进了人类学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研究,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提供了理论基础。
3.3 对教育的影响洪堡特的语言学理论对语言教育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工具,鼓励学习者灵活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之解读1.洪堡特简介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洪堡特的学术活动,涉及到哲学、文学、美学、历史、古典文化等传统人文领域,也涉及到生物、生理、解剖、心理、地质等自然科学。
他在政治学、美学、史学、教育学、语言学诸领域,均有诸多创获,但在语言学方面他下力最勤,著述最多。
他对许多语言都有广泛的认识,他研究过欧洲的巴斯克语、美洲的印第安语,非洲的埃及语和亚洲的梵语、汉语、日语等多种语言,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
他善于突破历史局限,透过个别的语言现象,深入考察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
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上,他都做了富有创见性的研究和探讨,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宏大深邃,对20世纪的语言学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2.洪堡特语言学思想2.1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1.1语言起源:“突现论”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1744–1803,德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历史学者及信义会神学家)在《论语言的起源》一书中指出:“语言之兴起是出于自然,而非超自然的力量”,“当人还是动物的时候,就有了语言(姚小平,1999: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语言起源这一问题上持“进化论”的观点,即人类语言从动物语言演化而来。
而洪堡特认为语言学应当依靠经验事实,而不是信赖那些关于人类及其语言的起源的神话传说,即使是初始的语言也必定以群体的形式存在,一种只为两个人所用的语言是违背经验常识的,以此反对语言起源的“特创论”。
他也认为,人类本性与动物本性并非毫无共同之处,人类语言中还保留着一些动物“语言”的成分。
他指出:“语言的提高自然是逐渐的,然而语言的发明却只能一举而成。
”,“人与世界的接触犹如闪电,从中便产生了语言;不仅语言的发生是如此,而且,人在思维和讲话的时候也一直是如此(姚小平,1995:83-84)。
洪堡特语言思想————————————————————————————————作者:————————————————————————————————日期: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之解读1.洪堡特简介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洪堡特的学术活动,涉及到哲学、文学、美学、历史、古典文化等传统人文领域,也涉及到生物、生理、解剖、心理、地质等自然科学。
他在政治学、美学、史学、教育学、语言学诸领域,均有诸多创获,但在语言学方面他下力最勤,著述最多。
他对许多语言都有广泛的认识,他研究过欧洲的巴斯克语、美洲的印第安语,非洲的埃及语和亚洲的梵语、汉语、日语等多种语言,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
他善于突破历史局限,透过个别的语言现象,深入考察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
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上,他都做了富有创见性的研究和探讨,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宏大深邃,对20世纪的语言学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2.洪堡特语言学思想2.1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1.1语言起源: “突现论”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1744 –1803,德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历史学者及信义会神学家)在《论语言的起源》一书中指出:“语言之兴起是出于自然,而非超自然的力量”,“当人还是动物的时候,就有了语言(姚小平, 1999: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语言起源这一问题上持“进化论”的观点,即人类语言从动物语言演化而来。
而洪堡特认为语言学应当依靠经验事实,而不是信赖那些关于人类及其语言的起源的神话传说,即使是初始的语言也必定以群体的形式存在,一种只为两个人所用的语言是违背经验常识的,以此反对语言起源的“特创论”。
他也认为,人类本性与动物本性并非毫无共同之处,人类语言中还保留着一些动物“语言”的成分。
洪堡特语言理论的跨时代价值述评摘要:洪堡特因其在语言学和语言哲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而蜚声于后世学术界。
他将辩证哲学观、发展历史观、多维文化观、全人教育观和完美人性观融入语言研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语言观和方法论。
他深邃而丰富的语言学说不仅成就了其普通语言学奠基人的身份,而且历久弥新,日益受到语言学界不同派系学者的青睐和回味,在学术界持续散发着跨时代的哲学智慧和人文意蕴关键词:洪堡特语言理论语言哲学特色价值德国贵族世家出身的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是一名具有浓郁人文主义气质的民主政治家、学识渊博的社会活动家、蜚声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和追求完美人性的教育家。
他的前半生辗转斡旋于频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主要研究兴趣是政治学和美学;1800年之后,他逐步对语言学产生兴趣,在正式退出政坛后,便将主要精力集中到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研究领域,并因此驰名于学术界洪堡特的语言研究拥有一般语言学家难以触及的广阔人文背景和深厚文化底蕴,其语言学思想主要源自集严谨与浪漫于一体的德国哲学文化传统和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及语言理论,前者主要包括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的哲学理论体系、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和歌德(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等人发起的浪漫主义思潮;后者主要有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的天赋人权和反封建专制思想、孟德斯鸠(Baron de Montesquieu,1689―1755)的三权分立学说和卢梭(Jacques Rousseau,1712―1778)的自由平等社会契约论。
因此,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和理论涉及不同层次和诸多领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语言学财富。
他深邃而丰富的语言学说不仅成就了其普通语言学奠基人的地位,而且历久弥新,日益受到语言学界不同派系学者的青睐和回味――功能主义语言学派从他那里吸纳了不少基本概念和观点,并依据其语言观和方法论寻求有别于形式主义语言学派的理论阐释,而形式主义语言学派也同样从其理论中不断获取灵感和启示一、洪堡特语言理论的特色洪堡特的学术研究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研究思路,注重在观察具体语言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人类语言的共性,渗透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洪堡特的语言观洪堡特辩证语言观述评摘要:作为19世纪德国学术思想界的泰斗之一,洪堡特在语言学、哲学、人类学以及美学等领域的造诣留给世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其辩证语言观堪称其思想深刻性的最有力体现。
洪堡特辩证语言观一、引言威廉.冯.洪堡特,1976年出生于德国波茨坦,1935年卒于柏林。
在近代学者的笔下,他是民主政治家,外交家,学者型的社会活动家;在教育史家笔下,他是教育改革家,科学与教学相统一的新型大学创建人;在美学史家眼里,他是歌德、席勒的继承者;人类学家也会经常提到他,他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从事过人的研究;在语言史学家眼里,他是一位伟大的语言理论家,普通语言学奠基人。
二、辩证语言观“正如人们为了纪念索绪尔为语言学做出的贡献而将他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一样,洪堡特被后人称为‘普通语言学’之父。
”(吴秀龙,20__)。
他的辩证语言观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历久弥新。
1. 语言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语言是精神的全部,它按精神的规律发展,同时语言又是通过语音而实现其物质性,成为一种可以被感知被接受的物质性范畴。
“语言与精神一道生长起来,受到同一些原因的限制,同时,语言又构成了激励精神力量的生动原则。
语言与精神并非先后发生,相互隔绝,相反,二者完全是智能的统一不可分割的活动。
”(洪堡特1999,姚小平译)。
洪堡特认为人脑具有创造语言的能力。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观察结果,更不是语法学家分析概括出的一成不变的规则。
所以儿童习得语言都是自然而然的行为,不需要刻意地通过教学来实现。
洪堡特还认为,语音是语言的外在形式,语言的内在形式是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
2. 语言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语言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语言依赖自我,同时又独立于自我。
“面对可知世界,语言是主观存在,而它面对人时,却是客观的存在。
”(洪堡特20__,姚小平译)。
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种观念的精神的存在,是依赖于语言使用者的精神创造活动。
国内洪堡特语言与精神研究综述国内洪堡特语言与精神研究综述1. 引言语言和精神是复杂而紧密相连的领域,洪堡特语言与精神研究是对这一关系进行深入探索的重要方向。
洪堡特语言研究一方面关注语言的结构、语法等方面,另一方面也涉及到语言的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思维方式等精神层面的问题。
本文将综述国内洪堡特语言与精神研究的进展,并给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2. 洪堡特语言的定义与范畴洪堡特语言研究源自德国学者威廉·冯·洪堡特的观点和理论。
洪堡特语言被认为是一种全面的语言研究方法,既关注语法结构和语言规则,又关注语言与文化、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
在国内,洪堡特语言研究的范畴多样,包括语言对文化的影响、语言与意象之间的关系等。
3. 国内洪堡特语言研究的重要成果在国内学术界,洪堡特语言与精神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在语言结构方面,学者们通过对语料的收集和分析,揭示了洪堡特语言的特点和规律。
在精神层面,学者们探讨了语言对文化认同感的影响、语言中的隐喻和象征等问题。
这些研究为我们认识语言与精神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理论支持。
4. 洪堡特语言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洪堡特语言与精神研究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和认同的表达方式。
通过对洪堡特语言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从而更好地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洪堡特语言与精神研究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学术研究。
在全球化的时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日益重要,而洪堡特语言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入探究语言与精神交融之道。
通过借鉴洪堡特语言研究的理念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推动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发展。
6. 总结与展望国内洪堡特语言与精神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探索。
未来,应进一步扩大语料库的规模和涵盖范围,加强与其他学科如社会学、人类学的交叉研究,以获得更全面、深刻的理解。